- 首页
- 史藏
- 目录
- 直斋书录解题
直斋书录解题
△《长沙志》五十二卷
郡守赵善俊以绍熙二年命教授褚孝锡等七人撰。时陈止斋将漕,相与考订商略,故序言当与《长乐志》并也。
△《续长沙志》十一卷
不著名氏。录绍兴以后事。
△《长沙土风碑》一卷
唐潭州刺史河南张谓撰。前有碑铭,后有《湘中记》,载事迹七十件。
△《衡州图经》三卷
郡守三山孙德舆行之撰。嘉定戊寅刻。
△《零陵志》十卷
郡守徐自明嘉定己卯重修。
△《舂陵图志》十卷
教授临江章颖茂宪撰。淳熙六年,太守赵汝谊。
△《九疑考古》二卷
道州崇道主簿吴致尧格甫撰。取《舂陵志》所纪,而为诗以记之。宣和甲辰序。
△《清湘志》六卷
郡守永嘉陈岘寿南俾教授林瀛修。
△《武昌志》三十卷
郡守括苍王信成之命教授许中应等撰。
△《武昌土俗编》二卷
武昌令永嘉薛季宣撰。记一县之事颇详。绍兴辛巳、壬午间也。其邑今为寿昌军。
△《郧城志》十二卷
教授傅岩撰。庆元戊午,太守李楫。
△《岳阳志甲》二卷、《乙》三卷
甲集建安马子严庄父、乙集永嘉张声道声之所修,皆郡守也。
△《岳阳风土记》一卷
宣德郎监商税务建安危致明晦叔撰。元符进士第二人,仕至次对,其在岳,盖谪官也。
△《辰州风土记》六卷
教授缙云田渭伯清撰。隆兴二年,郡守徐彭年。
△《成都古今集记》三十卷
知府事信安赵抃阅道撰。清献自庆历将漕之后,凡四入蜀,知蜀事为详,故成此书。熙宁七年也。
△《续成都古今集记》二十二卷
知府事王刚中居正撰。實绍兴三十年。余尝手写《洛阳名园记》而题其后曰:“晋王右军闻成都有汉时讲堂,秦时城池、门屋、楼观,慨然远想,欲一游目。其与周益州帖,盖数致意焉。近时吕太史有感于宗少文卧游之语,凡昔人纪载人境之胜,录为一编。其奉祠亳社也,自以为谯、沛真源,恍然在目,而兖之太极、嵩之崇福、华之云台,皆将卧游之。噫嘻!弧矢四方之志,高人达士之怀,古今一也。顾南北分裂,蜀在境内,虽远,患不往尔,往则至矣。亳、兖、嵩、华视蜀犹迩封也,欲往其可得乎?然则太史之情其可悲也已!余近得此记,手写一通,与《东京记》,《长安》、《河南志》,《梦华录》诸书并藏,而时自览焉。是亦卧游之意云尔。于时岁在己丑,蜀故亡恙也。后七年而有虏祸,秦、汉故迹,焚荡无遗,今其可见者,惟此二记耳。而板本亦不可复得矣。呜呼,悲夫!”己丑,宝理宗绍定二年也。后七年,即理宗端平三年丙申岁。是年,自九月二十九日夜,沔利部统兼关外四川安抚、知沔州曹友闻战死之后,十二月,北兵入普州、顺庆、潼川府,破成都,掠眉州,五十四州俱陷破,独夔州一路及泸、果、合数州仅存。友闻初以明经登丙戌科,绵谷县尉。制置桂如渊擢为天水教授,与田遂、陈瑀俱招忠义,官至员外郎。自乞换武,积官至眉州防御使、左骁卫大将军。朝廷赠龙图学士、大中大夫,赐庙褒忠,谥曰节。所部皆精锐,虏畏之,目为“短曹遍身胆”,时人称之曰:“元戎制胜世间有,教授提兵天下无。”是役也,北之主将统兵者,四太子并达海也。
△《蜀记》二卷
唐郑暐撰。杂记蜀事、人物、古迹、寺观之属。未详何人。
△《梁益记》十卷
著作佐郎益州知录事参军任弁撰。天禧四年自为序。
△《长乐志》四十卷
府帅清源梁克家叔子撰。淳熙九年序。时永嘉陈傅良君举通判州事,大略皆出其手。
△《闽中记》十卷
唐林谞撰。本朝庆历中有林世程者重修,其兄世矩作序。谞,郡人,养高不仕,当大中时。世程,亦郡人也。其言永嘉之乱,中原仕族林、黄、陈、郑四姓先入闽,可以证闽人皆称光州固始之妄。
△《建安志》二十四卷、《续志》一卷
删定官郡人林光撰。庆元四年,郡守永嘉张叔椿俾僚属成之。《续志》,嘉定十二年府学士人所录。
△《清源志》七卷
通判州事永嘉戴溪肖望撰。时庆元己未,太守信安刘颖也。
△《延平志》十卷
郡守新安胡舜举汝士与郡人廖拱、廖挺裒集,时绍兴庚辰也。序言与《盱江志》并行,盖其为建昌守,亦尝修图志云。
△《清漳新志》十卷
司理参军方杰撰。嘉定六年,太守赵汝譡蹈中也。
△《鄞江志》八卷
郡守古灵陈昱日华俾昭武士人李皋为之。时庆元戊午。郡有鄞江溪,故名。
△《莆阳志》十五卷
郡守赵彦励懋训,绍熙三年集郡士为之。
△《武阳志》十卷
教授葛元骘撰。太守廖迟元达,乾道六年也。
△《晋江海物异名记》三卷
秘书监莆田陈致雍撰。致雍仕伪闽,南唐后归朝。
△《广州图经》二卷
教授王中行撰。
△《南越志》七卷
宋武康令吴兴沈怀远撰。此五岭诸书之最在前者也。怀远,怀充之弟,见《宋书》。
△《番禺杂记》一卷
摄南海主簿郑熊撰。国初人也。莆田借李氏本录之。盖承平时旧书,未有“河南少尹家藏”六字,不知何人也。
△《桂林志》一卷
静江教授江文叔编。时乾道五年,张维为帅。撰次疏略,刊刻草率,亦不分卷次。
△《桂林风土记》一卷
唐融州刺史权知春州莫休符撰。昭宗光化二年也。
△《桂海虞衡志》二卷
府帅吴郡范成大至能撰。范自桂移蜀,道中追记昔游。
△《高凉志》七卷
教授莆田刘棠撰。太守春陵义太初,嘉泰壬戌也。
△《邕管杂记》一卷
库部员外郎范旻撰。旻,国初宰相质之子。岭南初平,旻知邕州,兼转运使。
△《岭外代答》十卷
永嘉周去非直夫撰。去非,癸未进士,至郡倅。所记皆广西事。
△《南方草木状》一卷
晋襄阳太守嵇含撰。
△《黄岩志》十六卷
知县永嘉蔡范莲甫撰。嘉定甲申。
△《旌川志》八卷
知旌德县历阳李瞻伯山撰。绍熙三年,谢昌国为序。
△《泾川志》十三卷
知泾县濡须王栐叔永撰。嘉定癸酉赵南塘序之。初,县岁有水患,庚午冬,叔永改卜于旧治之东二里,曰留村。
△《新吴志》二卷
知泰新县盱江张国均维之撰。新吴,县旧名。嘉定甲戌。
△《乐清志》十卷
县令信安袁采君载撰。
△《修水志》十卷
分宁宰徐筠撰。
△《连川志》十卷
知连江县豫章陶武克之撰。嘉定乙亥。
△《历代宫殿名》一卷
翰林承旨李昉等纂。历代及僭伪宫殿、门阙、楼观、园苑、池馆名,无不毕录。
△《五岳诸山记》一卷
无名氏。多鄙诞不经。
△《王屋山记》一卷
唐乾符三年道士李归一撰。
△《华山记》一卷
不知名氏。
△《西湖古迹事实》一卷
钱塘进士傅牧撰。以杨蟠《百咏》增广,共为一百八十三首。绍兴壬午序。
△《青城山记》一卷
蜀道士杜光庭撰。
△《茅山记》一卷
嘉祐六年,句容令陈倩修。
△《幙阜山记》一卷
葛洪撰。其山在豫章。
△《豫章西山记》一卷
赞皇李上文撰。嘉祐丁酉岁。
△《王笥山记》一卷
唐道士令狐见尧撰。山在新淦。别本又有南唐及本朝事,后人所益也。
△《湘中山水记》三卷
晋耒阳罗含君章撰范阳卢拯注。其书颇及隋、唐以后事,则亦后人附益也。
△《天台山记》一卷
唐道士徐灵府撰。元和中人也。余假守临海,就使本道。嘉熙丙申十月,解郡符趋会稽治所,道过之,锐欲往游,会大雪不果,改辕由驿道。至今以为恨。偶见此《记》,录之以寄卧游之意。
△《顾渚山记》一卷
唐陆羽鸿渐撰。乡邦不贡茶久矣,遗迹未必存也。
△《庐山记》五卷
屯田员外郎嘉禾陈舜俞令举撰。刘涣凝之、李常公择皆为之序。令举熙宁中谪居所作。
△《续庐山记》四卷
南康守广陵马玕录山中碑记之文,以续前录。
△《九华拾遗》一卷
山居刘放至和二年自序曰:“滕天章作《新录》于前,沈太守撰《总录》于后,博考传闻,复得三十余节。”
△《九华总录》十八卷
邑人程太古撰。裒集诸家所记萃为一编也。
△《武夷山记》一卷
杜光庭撰。
△《罗浮山记》一卷
庐陵郭之美撰。皇祐辛卯序。
△《霍山记》一卷
知循州林须撰。山在循州境内。
△《雁山行记》一卷
永嘉陈谦撰。嘉定己巳游山,直至绝顶,得所谓“雁荡”者,前人并未之识也。然继其后者,亦未有闻焉。
△《庐阜纪游》一卷
开封孙惟信季蕃撰。尝大雪登山至绝顶,尽得其景物之详,嘉定初年也。惟信能为诗词,善谈谑。盖尝有官,弃去不仕,自号花翁,游江湖间,人多爱之。
△《何氏山庄次序本末》一卷
尚书崇仁何异同叔撰。其别墅曰三山小隐。“三山”者,浮石山、岩石山、玲珑山,其实一山也,周回数里,叙其景物次序为此编。自号月湖,标韵清绝,如神仙中人,膺高寿而终。其山闻今芜废矣。
△《湘江论》一卷
太常博士潘洞撰。
△《海涛志》一卷
唐窦叔蒙撰。
△《太虚潮论》一卷
永泰县令钱栖业述。末称天祐六年。
△《海潮图论》一卷
龙图阁学士燕肃撰进。
△《潮说》一卷
知钱塘县张君房撰。凡三篇。
△《西南备边志》十二卷
嘉州进士邓嘉猷撰。绍兴末,犍为有蛮扰边。初,莫知其何种族也。已而,有能别识其为虚恨蛮者。时蜀边久无事,既去而朝廷忧之,诏诸司经度。嘉猷取秦、汉以来讫于本朝,凡史传所载蛮事,皆著于篇,时乾道中也。其为《志》九,为《图》一。
△《北边备对》六卷
程大昌撰。淳熙中进《禹贡图》,孝庙因以北虏地里为问,对以虏无定居,无文史,不敢强言。绍熙退居,追采自古中华、北狄枢纽相关者,条列其地而推言之,名曰“备对”。
△《南北攻守类考》六十三卷
监进奏院赵善誉撰进。以三国、六朝攻守之变,鉴古事以考今地,每事为之图。
△《六合掌运图》一卷
不著名氏。凡为四十图,首列禹迹,次为中兴后南北三境,其后则诸边关厄险要以及虏地疆界亦著之。
△《海外使程广记》三卷
南唐如京使章僚撰。使高丽所记海道及其国山川、事迹、物产甚详。史虚白为作序,称己未十月,盖本朝开国前一岁也。
△《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大总持寺僧辩机撰。
△《南诏录》三卷
唐岭南节度巡官徐云虔撰。乾符中,邕州遣云虔使南诏所作。上卷记山川风俗,后二卷纪行及使事。
△《至道云南录》三卷
左侍禁知兴化军辛怡显撰。李顺之乱,余党有散入蛮中者,怡显往招安之,继赐蛮酋告敕而归,遂为此录。天禧四年自序。或云此书妄也。余在莆田视壁记无怡显名字,恐或然。
△《契丹疆宇图》一卷
不著名氏。录契丹诸夷地及中国所失地。
△《辽四京记》一卷
亦无名氏。曰东京、中京、上京、燕京。
△《高丽图经》四十卷
奉议郎徐兢明叔撰。宣和六年路允迪、傅墨卿使高丽,兢为之属,归上此书,物图其形,事为之说。今所刊不复有图矣。兢,铉之后。善篆书,亦能画,尝自题“保大骑省世家”、“宣和书学博士”,又自号自信居士。
△《诸蕃志》二卷
福建提举市舶赵汝适记诸蕃国及物货所出。
直斋书录解题·卷九
○儒家类
△《孔子家语》十卷
孔子二十二世孙猛所传。魏散骑常侍王肃为之注。肃辟郑学,猛尝受学于肃。肃从猛得此书,与肃所论多合,从而证之,遂行于世。云博士安国所得壁中书也,亦未必然。其间所载,多已见《左氏传》、《大戴礼》诸书云。肃,东海人,父朗。
△《曾子》二卷
凡十篇,具《大戴礼》,后人从其中录出别行。慈溪杨简注。
△《晏子春秋》十二卷
齐大夫平仲晏婴撰。《汉志》八篇,但曰《晏子》。《隋》、《唐》七卷,始号《晏子春秋》。今卷数不同,未知果本书否?
△《荀子》二十卷
楚兰陵令赵国荀况撰。《汉志》作《孙卿子》,云齐稷下祭酒。其曰“孙”者,避宣帝讳也。至杨倞始改为荀卿。
△《荀子注》二十卷
唐大理评事杨倞注。案刘向序,校中书三百二十二篇,以校除复重二百九十篇,定著三十二篇。《隋志》为十二卷。至倞始分为二十卷而注释之。淳熙中,钱佃耕道用元丰监本参校,刊之江西漕司,其同异著之篇末,凡二百二十六条,视他本最为完善。
△《贾子》十一卷
汉长沙王太傅洛阳贾谊撰。《汉志》五十八篇,今书首载《过秦论》,末为《吊湘赋》,余皆录《汉书》语,且略节谊本传于第十一卷中。其非《汉书》所有者,辄浅驳不足观,决非谊本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