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斋书录解题


  △《唐十道四蕃志》十卷

  唐太府少卿梁载言撰。其书广记备言颇可观。载言不见于史,又有《具员故事》,题“凤阁舍人”,及《梁四公记》,亦云载言所录。

  △《太平寰宇记》二百卷

  太常博士直史馆宜黄乐史子正撰。起自河南,周于海外。当太宗朝上之。

  △《元丰九域志》十卷

  知制诰丹阳王存正仲、集贤校理南丰曾肇子开、官制所检讨邯郸李德刍等删定,总二十三路、四京、十府、二百四十二州、三十七军、四监、一千一百三十五县。

  △《舆地广记》三十八卷

  庐陵欧阳忞撰。政和中作,其前三卷以今之郡县系于前代郡国之下。其序曰:“以今州县求于汉,则为郡;以汉郡县求于三代,则为州。三代之九州,散而为汉之六十余郡,又分而为今之三百余州,虽或离或合不可讨究,而吾胸中则已了然矣。”汉郡国一百三,今云六十余郡,不可晓也。忞为文忠族孙,行名皆连“心”字。

  △《地理指掌图》一卷

  蜀人税安礼撰。元符中欲上之朝,未及而卒。书肆所刊,皆不著名氏,亦颇阙不备。此蜀本有涪右任慥序,言之颇详。

  △《历代疆域志》十卷

  临川布衣吴澥撰。

  △《舆地纪胜》二百卷

  知江宁县金华王象之撰。盖以诸郡图经,节其要略,而山川景物、碑刻诗咏初无所遗,行在宫阙、官寺实冠其首,关河版图之未复者,犹不与焉。眉山李说斋季允为之序。

  △《舆地图》十六卷

  王象之撰。《纪胜》逐州为卷,《图》逐路为卷,其搜求亦勤矣。至西蜀诸郡尤详。其兄观之漕夔门时所得也。

  △《皇朝方域志》二百卷

  东阳布衣王希先撰。凡前代谓之《谱》,十六《谱》为八十卷;本朝谓之《志》,为一百二十卷。《谱》叙当时事实,而注以今之郡县;《志》述今日疆理,而系于古之州国。古今参考,《谱》、《志》互见,地理学之详明者,无以过此矣。嘉熙二年上于朝,得永免文解。其父珨,本建宁人,己未进士,试词科不中,颇该洽。希先述其遗稿,以成此书。

  △《东京记》三卷

  龙图阁直学士宋敏求次道撰。上卷为宫城,周五里,唐时宣武节度使治所,建隆三年广城之北隅,用洛阳宫殿之制修之;中卷为旧城,周二十一里一百五十步,唐汴州城也,号“阙城”,亦曰“里城”;下卷为新城,周四十八里二百三十三步,周世宗所筑罗城也,号曰“国城”,又曰“外城”。三城之内宫殿、官府、坊巷、第宅、寺观、营房次第记之。

  △《河南志》二十卷

  宋敏求撰。司马温公序之,时元丰六年,次道殁矣。

  △《长安志》二十卷

  宋敏求撰。赵彦若元考为之序。二书凡例微不同,然汉、唐旧都遗事详矣。△《关中记》一卷晋葛洪稚川撰。所载殊简略。

  △《三辅黄图》二卷

  不著名氏。案《唐志》一卷,今分上下卷。载秦、汉间宫室、苑囿甚详,多引用应劭《汉书解》,而如淳、颜师古复引此书为据,意汉、魏间人所作。然《中兴书目》以为《崇文总目》及《国史志》不载,疑非本书也。程氏《雍录》辨之尤悉。

  △《长安图记》一卷

  丞相汲公吕大防知永兴军,以为正长安故图,著其说于上。今信安郡有此图,而别录其说为一编。

  △《雍录》十卷

  吏部尚书新安程大昌泰之撰。周、秦、汉、隋、唐五代皆都雍,故以名。录《前史》及《黄图》、《宋志》异同,往往辨订。其辨《黄图》有唐县名,且晋灼所引《黄图》皆今书所无,盖唐人续成之,非见汉事者。

  △《洛阳伽蓝记》五卷

  后魏抚军司马杨衒之撰。专记洛阳城内外寺院。尔朱之乱,城郭邱墟,追述斯记。

  △《洛阳名园记》一卷

  礼部员外郎济南李格非文叔撰。记开国以来卿公家园囿之盛,其末言天下治乱之候,在洛阳之盛衰;洛阳盛衰之候,在名园之兴废,使人感慨。格非以不肯与编元祐章奏,入党籍。《国史文苑》有传。世所谓易安居士清照者,其女也。格非苦心为文,而集不传,馆中亦无有,惟锡山尤氏有之。《文鉴》仅存此跋,盖亦未尝见其全集也。

  △《邺中记》一卷

  不著名氏。记自魏而下,及僭伪都邺者六家宫殿事迹。案《唐志》有《邺都故事》二卷,肃、代时马温所作。今书多引之。

  △《晋阳事迹杂记》十卷

  唐河东节度使李璋纂。序言四十卷,《唐志》亦同,今删为十卷。盖洽平中太原府所刻本也,从莆田李氏借录。自南渡以来,关河阻绝,图志泯亡,得见一二仅存者,犹足以发伤今思古之叹。然唐并州治晋阳、太原二县,国初克复,徙治阳曲,而墟其故。二县后皆并省,则唐之故迹,皆不复存矣。

  △《燕吴行役记》二卷

  不著名氏。大中九年崔铉镇淮南,诸镇毕贺,为此记者,燕帅所遣僚佐,道中纪所经行郡县道里及事迹也。其曰我府张公者,时张允中方帅燕也。《唐志》称张氏宣宗时人,失其名。“张”者,其帅之姓尔。未审何以知使者之亦为张氏也。

  △《江行录》一卷

  真州教授句颖绍圣三年所序云,太守张公所修也。张不著名。自真而上直抵荆南,自岳而分,旁征衡、永,自湖口而别,则东入鄱阳,南至庐陵,程期岸次、风云占候、时日吉凶,与夫港派滩碛矶洑,莫不具载。江行者赖之。

  △《临安志》十五卷

  府帅吴兴周淙彦广撰。首卷为行在所,于宫阙殿阁全不记载,籍曰禁省严秘,不敢明著。其视宋次道《东京记》,何其大不侔。其他沿革,亦多疏略。然淙有才具,其尹京开湖浚河,皆有成绪。今城中河道通利,民户为脚船以济行旅者,盖自此始。

  △《吴兴统记》十卷

  摄湖州长史左文质撰。分门别类,古事颇详。序称甲辰岁者,本朝景德元年也。

  △《吴兴志》二十卷

  枢密院编修郡人谈钥元时撰。嘉泰元年也。其为书草率,未得为尽善。

  △《苏州图经》六卷

  翰林学士饶阳李宗谔昌武等撰。景德四年,诏以四方郡县所上图经,刊修校定为一千五百六十六卷。以大中祥符四年颁下,今皆散亡,馆中仅存九十八卷。余家所有惟苏、越、黄三州刻本耳。

  △《吴郡图经续记》三卷

  秘书省正字郡人朱长文伯原撰。记祥符以后事,亦颇补前志之阙遗。长文,吴中名士,病废不仕,自号乐圃,卒于元符元年。

  △《吴地记》一卷

  唐陆广微撰。郡人也。多记古吴国事。唐未有秀州,天禧中始割嘉兴县置,故此记合二郡为一。

  △《吴郡志》五十卷

  参政郡人范成大至能撰。书始成未行,而石湖没。有求附见某事而弗得者,哗曰此非石湖笔也。太守不能决,藏其书学官。然周益公为范墓碑,述所著书目有焉。及绍定初,桐川李寿朋俦老为守,始取而刻之。而书止于绍熙,其后事实俾寮属用褚少孙《史记》例补成之。赵南塘履常作序,订其为石湖书不疑。且谓郡士龚颐正、滕宬、周南皆尝荐所闻于公者,而龚尤多。

  △《镇江志》三十卷

  教授天台卢宪子章撰。

  △《新定志》八卷

  郡守东平董弅令升撰。绍兴己未也。淳熙甲辰,武义陈公亮重修。

  △《嘉禾志》五卷、《故事》一卷

  郡守毗陵张元成撰。为书极草草。

  △《毗陵志》十二卷

  教授三山邹补之撰。

  △《越州图经》九卷

  李宗谔祥符所上也。未有秘阁校理李垂、邵焕修及覆修名衔。然则书成于众手,而宗谔特提总其凡耳。

  △《会稽志》二十卷

  通判吴兴施宿武子、郡人冯景中、陆子虚、朱鼐、王度等撰。陆放翁为之序。首称禹会诺侯,而以思陵巡狩,升府配之,气壮文雅,盖奇作也。嘉泰辛酉,陆年已七十七矣。未几,始落致仕为史官,至八十五岁乃终。其笔力老而不衰,于此序见之。

  △《会稽续志》八卷

  梁国张淏撰。续记辛酉后事,而亦补前《志》之遗。前《志》无进士题名,此其尤不可遗者也。

  △《赤城志》四十卷

  国子司业郡人陈耆卿寿老撰。其前为图十有三。

  △《赤城续志》八卷

  郡人吴子良拾其所遗续载之。

  △《赤城三志》四卷

  郡人林表民逢吉撰。绍定己丑,水壤城,修治兴筑,本末详焉。

  △《四明志》二十一卷

  赣州录事参军庐陵罗璿修。时胡榘仲方尚书为守,璿其乡人也。

  △《永嘉谱》二十四卷

  礼部侍郎郡人曹叔远器远撰。曰《年谱》、《地谱》、《名谱》、《人谱》。时绍熙三年,太守宛陵孙楙属器远裒集,创为义例如此。器远,庚戌进士,盖初第时也。

  △《永宁编》十五卷

  待制郡人陈谦益之撰。汉分章安之东瓯乡为永宁,今永嘉四邑是也,故以名编。时嘉定九年,留元刚茂潜为太守。

  △《东阳志》十卷

  枢密鄱阳洪遵景严撰。绍兴二十四年为通制时所作。

  △《括苍志》七卷

  教授曾贲撰。乾道六年,太守四明楼璩叔韫序。钥之父也。

  △《括苍志续》一卷

  郡人陈百朋撰。

  △《信安志》十六卷

  教授卫玠撰。太守四明刘垕也。实嘉定己卯。

  △《信安续志》二卷

  教授叶汝明撰。太守四明袁甫广微。绍定初也。

  △《建康志》十卷

  府帅史正志志道撰。时乾道五年。

  △《建康续志》十卷

  府帅吴琚层父以郡人朱舜庸所编铨次,与前《志》并行。时庆元六年。

  △《六朝事迹》二卷、《南朝宫苑记》二卷

  不知何人作。记六朝故都事迹颇详。

  △《姑孰志》五卷

  教授长乐林桷子长撰。太守杨愿原仲也。實淳熙五年。

  △《新安志》十卷

  通判赣州郡人罗愿撰。时淳熙二年,太守则赵不悔也。

  △《秋浦志》八卷

  太守南昌胡兆乾道八年修。

  △《秋浦新志》十六卷

  三山王伯大幼学以前志缺陋重修。时以庾节摄郡事,端平丙申也。

  △《南康志》八卷

  郡守朱端章撰。淳熙十二年。

  △《桐汭新志》二十卷

  教授钱塘赵子直撰。绍熙五年也。太守林棐序。

  △《豫章职方乘》三卷、《后乘》十二卷

  郡人洪刍驹父宣和己亥撰。乘,取晋《乘》为名。《后乘》淳熙十一年太守程叔达序。

  △《浔阳志》十二卷

  迪功郎晁百揆元采撰。淳熙三年,太守开封曹训为之序。

  △《宜春志》十卷

  袁州叙授南城童宗说修。太守李观民也。

  △《盱江志》十卷、《续》十卷

  郡守胡舜举绍兴戊寅俾郡人童宗说、黄敷忠为之。《续志》,庆元五年三山陈岐修,亦郡守也。

  △《富川志》六卷

  军学教授括苍潘廷立撰。太守赵善宣,绍熙四年也。军治永兴,本富川县,故名。

  △《南安志》二十卷、《补遗》一卷

  太守方崧卿、教授许开修。

  △《广陵志》十二卷

  教授三山郑少魏、江都尉会稽姚一谦撰。绍熙元年,太守郑兴裔也。

  △《楚州图经》二卷

  教授霅川吴莘商卿撰。太守毗陵钱之望大受,时淳熙十三年。

  △《永阳志》三十五卷

  滁守林■〈山票〉命法曹龚维蕃修。

  △《吴陵志》十卷

  不著名氏。淳熙壬寅所修。后三年乙巳,太守钱塘万锺元亨属僚佐参正而刻之。泰州在唐为吴陵县。

  △《高邮志》三卷、《续修》十卷

  兴化县主簿孙祖义撰。郡守赵不惭刻之。淳熙四五年间也。其书在图志中最为疏略。嘉定中,守汪纲再修,稍详定矣。

  △《都梁志》八卷

  郡守霍篪、教授周之瑞修。绍熙元年也。

  △《续志》一卷

  嘉泰壬戌郡守耿与义序。

  △《合肥志》四卷

  合肥主簿唐锜撰。郡守郑兴裔也。时淳熙十五年。

  △《同安志》十卷

  毗陵钱绅伸仲撰。宣和五年,太守曰曾元礼。未几而有狄难。至绍兴十三年,太守张彦声始取而刻之。

  △《历阳志》十卷

  郡守九华程九万鹏飞、教授天台黄宜达之撰。庆元元年。

  △《黄州图经》四卷、《附录》一卷

  李宗谔祥符所修《图经》,亦颇有后人附益者。郡守李訦又以近事为《附录》焉。訦,参政邴汉老之子也。

  △《齐安志》二十卷

  郡守吕昭问俾教授厉居正重修。庆元己未也。

  △《濠梁志》三卷

  郡守永嘉张季樗撰。时嘉泰初元。

  △《无为志》三卷

  教授宋宜之纂。太守柴瑾为之序。

  △《襄阳志》四十卷

  郡守朐山高夔命教授吴兴刘宗、幕官上蔡任■〈氵〈山上乃下〉〉编纂。为书既详备,而刊刻亦精致,图志之佳者。

  △《襄沔记》三卷

  唐吴从政撰。删宗懔《荆楚岁时记》、盛宏之《荆州记》、邹闳甫《楚国先贤传》、习凿齿《襄阳耆旧传》、郭仲产《襄阳记》、鲍坚《南雍州记》集成此书,其纪囊、汉事迹详矣。景龙中人,自号栖闲子。

  △《房州图志》三卷

  郡守毗陵陈宇撰。

  △《义阳志》八卷

  郡守河内关良臣撰。绍熙二年也。信阳军,唐申州,所谓申、光、蔡,吴元济所据,竭天下之力以取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