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目录
- 崇文总目
崇文总目
〔侗按:通志略、宋志并不著撰人。〕
阴符天机经一卷 原释,唐李筌撰,自号少室山达观子,筌好神仙,尝于嵩山虎口岩石壁得黄石阴符本,题云魏道士寇谦之传诸名山,筌虽略钞记,而未晓其义,后入秦骊山,逢老母传授,(见文献通考。)阙。(见天钞本一阁。)
〔侗按:通考作阴符元机,宋志无阴符二字,不著撰人。〕
抱朴子内外篇二十卷 葛洪撰。
〔侗按:后杂家类,别有外篇五十卷,考内篇言神仙黄白变化之事,故列道家,外篇驳难通释,故列杂家,隋志之例如此,此有外字疑衍,然遂初堂亦合内外篇为一书,盖当时已有并合之本矣,陈诗庭云,隋志内篇二十一卷,旧唐志、宋志与此卷数并同,无外字,唐志、内篇十卷。〕
孙子十卷 孙绰撰。
〔侗按:隋志、旧唐志、唐志并十二卷。〕
无能子三卷
〔侗按:读书后志云,无能子三卷,不著撰人,总目录之于道家,通志略云,唐光启中隐者,不著名氏,阴符九经元谭二卷 元解先生撰。〕
〔侗按:通志略无九字。〕
原叙道家者流,本清虚,去健羡,泊然自守,故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虽圣人南面之术,不可易也,至或不究其本,弃夫(侗按,一本作去。)仁义而归之自然,以因循为用,则儒者病之。(见欧阳文忠公集。)
〔侗按:以上原卷二十五。〕
法家类
共六部,六十五卷
管子十八卷 管夷吾撰,原释,刘向录校。(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隋志、十九卷,书录解题、通考、宋志及今本并二十四卷。〕
管子十九卷 原释,唐国子博士尹知章注,按吴克书目凡三十卷,今存十九卷自列势解篇而下十一卷亡。(见文献通考。)
管氏指略二卷 原释,唐杜佑撰,采管氏章句之要为十篇。(见文献通考。)
商子五卷 商鞅撰。
〔侗按:汉志、商君二十九篇,隋志、唐志、通志略亦作商君书。〕
慎子一卷 慎到撰,原释,三十七篇。(见直斋书录解题。)
〔侗按:隋志、旧唐志、唐志并十卷。〕
韩子二十卷 韩非撰。
〔侗按:汉志五十五卷。〕
原叙法家者流,以法绳天下,使一本于其术,商君申韩之徒,乃推而大之,挟其说以干世主,收取功名,至其尊君抑臣,辨职分,辅补制,于王治不为无益,然或狃细苛,持深刻,(侗按,一本作刻深。)不可不察者也。(见欧阳文忠公集。)
名家类
共五部,计一十卷。
尹文子二卷
〔侗按:唐志、宋志并一卷,读书志、书录解题并三卷。〕
邓析子一卷 原释,邓析子,战国时人,汉志、二篇,初析著书四篇,刘歆有目一篇,凡五,歆复校为二篇。(见献通文考。)
〔侗按:诸家书目并二卷。〕
公孙龙子一卷
〔侗按:汉志、十四卷,诸家书目及今本并三卷。〕
人物志三卷 刘劭撰。
〔侗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广人物志三卷 杜周士撰。
〔侗按:玉海引崇文目作一卷,书录解题、通考并十卷,宋志、二卷。〕
原叙,名家者流,所以辨覈名实,流别等威,使上下之分不相逾也,仲尼有云,必也正名乎,言为政之大本,不可不正者也。(见欧阳文忠公集。)
墨家类
共二部,计十六卷。
墨子十五卷 墨翟撰。
〔侗按:读书志、五十卷,书录解题、三卷。〕
董子一卷 董无心撰。
〔侗按:旧唐志、二卷。〕
原叙,墨家者流,其言贵俭,兼爱,尊贤,右鬼,非命,上同,此墨家之所行也,孟子之时,墨与杨其道塞路,轲以墨子之术俭而难遵,兼爱而不知亲疏,故辞而辟之,然其彊本啬用之说,有足取焉。(见欧阳文忠公集。)
纵横家类
一部三卷
鬼谷子三卷 鬼谷先生撰。
〔侗按:书录解题云,隋志有皇甫谧、乐壹二家,今本称陶宏景注,考通志略作乐台撰,误也,今隋志乐台作乐一,则台字亦误,诸仁煦曰,唐志又有尹知章注三卷。〕
原叙,春秋之际,王政不明,而诸侯交乱,谈说之士出于其间,各挟其术以干时君,而因时适变,当权事而制宜,有足取焉。(见欧阳文忠公集。)
杂家类
共三十九部,计四百二十二卷。
〔侗按:今核计实四百二十卷。〕
吕氏春秋三十六卷 吕不韦撰,高诱注。
〔侗按:诸家书目及今本并二十六卷。〕
孔丛子三卷
新语二卷 陆贾撰。
淮南子二十一卷 原释,许慎注。(见天一阁钞本。)
淮南子二十一卷 原释,高诱注。(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旧唐志作淮南子注解,宋志、十三卷。〕
仲长子昌言二卷 原释,汉仲长统撰,按本传,统论说古今及时俗行事,著论名昌言,凡三十四篇,十余万言,隋唐书目十卷,今所存十五篇,分为二卷,余皆亡。(见文献通考。)
〔侗按:玉海引崇文目同,今隋志十二卷。〕
论衡三十卷 王充撰。
〔侗按:隋志、二十九卷。〕
傅子五卷 原释,晋傅休奕撰,集经史治国之说,评断得失,各为区例,本传载内外中篇凡四篇,亡录合一百四十篇,今亡一百一十七。(见文献通考。)
〔侗按:玉海引崇文目同,陈诗庭云,旧唐志唐志、尚存一百二十卷,今本十二篇,又佚十一篇。〕
抱朴子外篇二十卷 葛洪撰。
〔侗按:隋志、通志略并三十卷 旧唐志及书录解题引馆阁书目并五十卷,读书志、通考并十卷,古今注三卷 崔豹撰。〕
〔侗按:旧唐志五卷,唐志一卷。〕
续古今注三卷 周蒙撰。
〔侗按:玉海云,周蒙续古今注三卷,崇文目有之。〕
古今善言二十卷 范泰撰。
〔侗按:宋志、三十卷。〕
金楼子十卷 梁湘东王绎撰。
〔侗按:隋志、二十卷,今本六卷,元帝为湘东王时,自号金楼子,是书成于其时,故以命名,诸家书目竟题为元帝撰,失其实矣,宋志题湘东王绎,是也,今从之。〕
子钞三十卷 庾仲容撰。
〔侗按:旧唐志、唐志仲容、并作子容,又有沈约一书,卷同。〕
竟林三卷 马总撰。
〔侗按:唐志一卷,今本五卷。〕
刘子三卷
侗扫,旧唐志、唐志并十卷,刘勰撰,书录解题、五卷,刘画撰,读书附志云,刘画之书,或云刘勰所撰,或曰刘歆之制,或谓刘孝标之作,袁孝政为叙之际,已不能明辨之矣。
理道集十卷 李文博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宋志、理作治,疑本作治道,唐人避高宗讳改尔。〕
帝王略论五卷 虞世南撰。
〔侗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理道要诀十卷 杜佑撰。
十代兴亡论十卷 朱敬则撰。
古今精义十五卷 薛洪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致理书十卷 朱朴撰。
致书十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此条疑有脱字,唐志有郭昭度治书十卷,与致理书并列,或即是与。〕
牧宰政术二卷 萧佚撰。
检志三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两回书二卷 原释,唐罗隐撰,采孔老之书,著为内外十篇,以老子修身之说为内,孔子治世之道为外。
会其旨而同元。(见文献通考。)
〔侗按:书录解题作祝融子两同书二卷云,不著名氏,中兴书目云,唐吴筠撰,唐书艺文志同。又按:崇文总目以为罗隐撰,未详,侗考吴筠所撰,唐志作一卷,与后小说类上所录卷数正同,是别为一书,陈氏盖未深考耳,陕西通志云,两同书一卷,唐宋艺文志皆称筠撰,惟崇文总目云,罗隐撰,亦误合二书为一。〕
治乱集三卷 苏源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通志略作苏源明。〕
子书要略一卷 卢藏用撰。
〔侗按:宋志、三卷。〕
法语二十卷 刘鄂撰。
古今语要十二卷
格言五卷 韩熙载撰。
〔侗按:宋志、此书两见,卷并同。〕
帝道书十卷 高举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公侯政术十卷 原释,鲁人初撰,盖鲁人名,初不著其姓氏,未详何代人,(见文献通考。)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旧本政讹作正,今校改,宋志作鲁大公撰。〕
帝王旨要一卷 崔融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宋志、旨作指,三卷。〕
五书一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正训十卷 原释,不著撰人名氏,按唐志有正训二十卷,辛德源撰,而此题云陆机撰,又止十卷,据隋以前书录皆无陆机正训之目,晋史机传亦不言尝有此书,而德源所著,今世已亡,疑是其遗书,(见文献通考。)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通志略亦作陆机撰。〕
历代纪要五十卷 原释,开宝五年四月癸卯,参知政事刘熙古进五十卷,诏褒之,(见玉海艺文类。)阙。(见天一阁钞本。)
导言略三卷
正性论一卷 李直方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旧本题作正性论一书,疑字之误,今据宋志校改。〕
原叙,杂家者流,取儒墨名法合而兼之,其言贯穿众说,无所不通,然亦有补于治理,不可废焉。(见欧阳文忠公集。)
农家类
共八部,计二十四卷。
〔侗按:玉海引崇文目同云,始于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十卷 贾思勰撰,原释,记民俗岁时治生种莳之事,凡九十二篇。(见玉海食货类。)
〔侗按:玉海引崇文目同,旧唐书、齐民作齐人,避太宗讳也,下书同。〕
兆人本业三卷 唐武后撰。
〔侗按:旧唐志、通志略并作兆民。〕
山居要术三卷 王旼撰。
大农孝经一卷 原释,贾道元撰,道元开宝中人。(见玉海食货类。)
〔侗按:玉海艺文类、食货类两引崇文目并同。〕
农家切要一卷 通志略、宋志、并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农子一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淮南王蚕经三卷 刘安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玉海艺文类、祥瑞类两引崇文目并同,宋志作养蚕经一卷。〕
孙氏蚕书二卷 孙光宪撰。
〔侗按:玉海艺文类、祥瑞类两引崇文目并同,宋志、三卷。〕
原叙,农家者流,衣食之本原也,四民之业,其次曰农稷播百谷,勤劳天下,功炳后世,著见书史,(侗按,一本作史书。)孟子聘列国,陈王道,未始不究耕桑之劝,汉兴劭农勉人为之著令,今集其树艺之说,庶取法焉。(见欧阳文忠公集。)
〔侗按:以上原卷二十六。〕
小说类上
共七十一部,计二百九十九卷。
〔侗按:今核计实七十部,二百八十七卷。〕
世说十卷 宋临川王义庆撰。
〔侗按:玉海云,世说新语八卷,崇文目十卷,读书志云,唐艺文志、刘义庆世说八卷,刘孝标续十卷,而崇文总目止载十卷,当是孝标续义庆本八卷,通成十卷耳。〕
小说十卷 殷芸撰。
〔侗按:书录解题引邯郸书目云,或题刘餗,非也,又云,或称商芸者,宣庙未祧时避讳也,考读书志作刘餗撰,旧唐志、唐志、通志略又有刘义庆撰,亦十卷。〕
〔又按:经部有殷价丧礼极义通考引原释亦作商价,陈诗庭云,宋时殷字多避作商,故改殷城县曰商城,溵水曰商水。〕
辨疑志三卷 陆长源撰。
〔侗按:宋志作疑辨志。〕
两同书一卷 吴筠撰。
乾<月巽>子三卷 温庭筠撰。
〔侗按:旧本<月巽>讹作巽,今据诸家书目校改,通志略、遂初堂书目并一卷。〕
演义十卷 苏鹗撰。
〔侗按:今本二卷。〕
刊误二卷 李涪撰。
〔侗按:通志略作李滂撰,一卷,非是,通考作刊语,亦误。〕
炙谷杂录五卷 王叡撰。
〔侗按:唐志、读书志、通志略并作炙谷子杂录注解,通考作炙谷子语录注解,宋志作炙谷子杂录,书录解题、玉海并作炙谷子。〕
忠烈图一卷 徐温客撰。
〔侗按:宋志、徐氏撰,不著名。〕
唐说纂四卷
〔侗按:通志略无唐子,李繁撰,宋志不著撰人。〕
五经评刊六卷 周明辨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刍荛论三卷
〔侗按:旧唐志,钟会撰,五卷,宋志、刘严撰,卷与此同,考会书,通志略亦作刍荛语论,疑非此。〕
续论衡三十卷 边谊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玉海云,崇文目有续论衡二十卷,当考,宋志亦作二十卷,疑三字误也。〕
通论五卷 刘鹗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