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刻丛编

  撰写人缺歳次丙午立【访碑录】
  唐平阳敬府君碑
  唐刑部尚书郑絪碑
  惠林寺佛殿记【永淳三年】
  三碑诸道石刻录












  寳刻丛编卷四
<史部,目录类,金石之属,宝刻丛编>
  钦定四库全书
  寳刻丛编卷五
  宋 陈思 撰
  京西北路下
  许州
  【春秋许国战国属转秦置颍川郡汉髙帝为韩国防复故后汉因之魏晋并为颍川郡后魏亦同东魏改曰郑州后周曰许州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州废复置颍川郡唐武德四年曰许州天寿元年曰颍川郡后陞忠武军节度梁改为匡国军唐灭梁复曰忠武皇朝元丰三年陞颍昌府崇宁四年建为南辅今县七 长社 郾城 阳翟 长葛 临颍舞阳郏县】
  汉郭禧前碑
  文字残缺所存才百许字共可见者公讳禧字君房而已禧郭躬从孙也郭氏世为阳翟人自躬以下皆葬阳翟其墓尚存今此碑缺处犹有陈留扶沟字疑禧尝寓居是邑其卒也返葬故乡而汉书注遂以为扶沟人恐误【金石録】
  太尉郭禧断碑篆额所存其上一段字画方劲前后数行仅有数十字可认其中彊半剥落篆额亦然首行却有郭君名字禧以灵帝建宁三年为太尉光和二年薨【续】
  汉郭禧碑阴
  其首有四大字云故吏人名其下列故吏密张立度成匽师张协子通雒阳李苍子考故民河南阴德纪信以下凡百余人字画完好者甚多笔法淳古可爱【金石録】
  汉郭禧后碑
  碑残缺尤甚其畧可辨者惟光和二年夏五月甲寅大中大夫故太尉郭公薨而其额题汉故太尉郭公神道字画尚完【金石録】
  汉丹阳太守郭旻碑
  碑云君讳旻字巨公有周之裔也又云俾守丹阳为政四年以公事去官年过耳顺寝疾頺延熹元年卒三载礼阕诸子已刻墓道之铭矣而碑石狭小加有瑕瘢后十余年当孝灵光和之二年其从子五原太守鸿因太尉公遂与其孙范不改旧文重立此碑今石中有裂文子在越时才得其上一段后一纪尤延之持节江东以其下一半相赠合而为一遂成全碑【续】
  汉文范先生陈仲弓碑
  其额题云汉文范先生陈仲弓之碑碑文字已漫灭蔡邕字画见于今者絶少故虽漫灭之余尤为可惜按邕集仲弓三碑皆邕撰其一碑云中平三年秋八月丙子卒而三碑皆云春秋八十有三后汉书仲弓传以为中平四年八十四卒于者传疑误【金石録】汉文范先生陈仲弓之铭篆额两行额下有穿穿下数行仅存最上一字独醇字了然可识前一行者其右从月又前一行彷佛是君字蔡中郎为仲弓作三碑其第二碑有含光醇德之句前有征士陈君但相去差逺中间无从月者疑此非中郎所作赵氏有仲弓残碑以校集本凡改定数字岂即此碑乎【续】
  汉陈仲弓碑阴
  碑阴故吏姓名多已刓缺蔡邕小字八分惟此与石经遗字尔石经字画谨严而此碑阴尤放逸可爱【金石録】
  汉陈度碑
  文字残缺不完其畧可识者云君讳度字妙髙陈国相人而最后题中平四年九月二十日己丑立【金録】石君名度字妙髙陈国柘人灵帝中平二年卒又二年立碑此刻大半紊碎所存仅二百字少成句读其中并无官称郡国志陈国有柘县苦县沛国有相县苦在春秋时曰相赵氏认柘作相误也【续】
  汉司空掾陈寔碑
  碑已残缺不可辨惟其首八大字尚完字画奇伟在頴川陈太丘墓侧按后汉书太丘传载二子纪谌纪为大鸿胪谌不着其为何官惟刘孝标注世説引海内先贤传曰谌字季方寔少子也司空掾公车征不蚤卒然则斯碑岂非陈谌碑乎【金石録】
  汉故司空掾陈君碑篆额蔡中郎所作第三碑也此碑仅有前七十字下文尽皆不存中郎作太丘第一碑云春秋八十三中平三年卒汉史误作四年此碑作五年者乃豫牧立碑之年也赵氏跋云文已残缺不可辨惟八篆额字画竒伟引世说注太丘次子谌尝以司空掾召谓此是陈谌之碑殊不知碑中自有大丘姓名其文又在蔡邕集葢不能认碑故有斯误【续】
  汉河南尹苏府君碑额
  汉故河南尹苏府君碑在许州道傍碑无文词惟此十字其额尔【金石録】
  汉尚书左仆射荀公碑
  在长社县东北七里冢前文字磨灭【访碑録】
  魏公卿上尊号奏
  唐贤多传为梁鹄书今人或谓非鹄也乃钟繇书尔未知孰是【集古録】
  不著书撰人名氏与受禅坛记同汉既禅位文帝未受魏相国安乐侯华歆等上表劝进【阙】 公卿将军上尊号奏篆额相传以为钟繇书其中有大理东武亭侯臣繇者乃其人也当时内外前后劝进之辞不一此葢其最后一章碑自造于华裔字之误石理皴剥字迹晻昩今世所传者多是前一段尔【释】
  魏尊号奏碑阴
  碑云陛下即位光昭文德以翊武功勤恤民隠视者如伤凡十行刻于碑阴葢尊号奏文多不能尽故刋于碑阴以足知非别碑也石埋皴剥世多不传释载自造华裔字之后石埋皴剥字迹晻昩谓此碑也【复斋碑録】
  魏受禅表
  世传为梁鹄书而颜真卿又以为钟繇书莫知孰是【集古録】
  书不著书撰人名氏世传以为钟繇书或以为梁鹄书魏文帝黄初元年为坛于繁昌以受汉禅碑不着所立年月在魏文帝庙中【集古録目】
  繁昌县城内有三台时人谓之繁昌台坛前有二碑魏文帝受禅于此自坛而降曰舜禹之事吾知之矣故其石铭曰遂于繁昌筑灵坛也于后其碑六字生金论者以为司马金行故曹氏六世迁魏而事晋【水经】魏受禅表篆额在许昌亦曰钟繇书所谓表者葢表揭其事非奏表之表也水经云繁昌城内有三台人谓之繁昌台坛前二碑其后六字生金论者以为司马金行故曹氏六世迁魏而事晋此葢附防符命之误也【释】
  魏受禅表王朗文梁鹄书钟繇镌字谓之三絶【刘禹锡嘉话】
  廷康元年献皇帝诏张愔持节持玺绶禅位于魏丕即筑坛受禅頋羣臣曰舜禹之事吾知之矣乃立二碑此其一也碑后六字生金论者以为司马金行故曹氏六世迁魏而事晋嘉话録云此碑王朗文梁鹄书钟繇镌时称三絶书断则谓元常八分入妙魏受禅碑为最直言钟元常未知孰是近时士大夫学者多学此碑余谓舍石经而学此碑如学画虎此可与知音者道【集古后录】
  晋议郎陈先生碑
  书不著书撰人名氏碑字断缺其可见者曰延頴川许昌人不知其为名与字也其额曰晋故议郎陈先生碑元康二年门生君含等立【集古録】
  晋尉氏令陈君碑
  书今碑石残缺不可悉考其可见者曰字道臧太尉掾之小子其额曰晋尉氏令陈君碑以此知其官及姓氏也【集古录目】
  东魏造石碑
  不著书撰人名氏阳翟郡防境大都督石文达等为太守敬曦造像记以武定七年立【集古録目】
  北齐赫连府君清徳颂
  据北史列传子悦为郑州刺史郡人请为立碑诏许之碑所载亦同而碑乃在今许昌者按隋书地里志颍川郡旧置颍川东魏改曰郑州后周改曰许川【金石録】
  唐题度人经变相
  予家旧藏唐阎立本画灵寳度人经变禇遂良题字惜其岁久湮灭将失传独字画仅可模刻以贻好事云元祐戊辰仲冬韩城范正思记【本碑跋】
  唐文荡律师塔碑
  唐前河南告成尉卢奂撰著作郎魏栖梧书律师姓药氏河南密县人开元十三年十月弟子一智为之建塔立此碑在阳翟县【集古録目】
  唐立舞阳侯祠堂碑
  唐校书郎王利器撰集贤院待制史惟则八分前京兆府司録徐浩篆额舞阳令张紫阳防修庙记也碑以天寳二年二月立在舞阳县【集古录目】
  唐读樊丞相传诗
  唐河阴阴尉郑炅之撰安定胡霈然分书不着年月【集古録目】
  唐頴阳观碑
  唐张粲撰史惟则分书天寳五年七月立【金石録】
  唐陈太丘祖德碑
  系孙兼撰序伾撰铭伾子膺书天寳九载十一月立【金石録】
  唐善财寺碑
  唐史惟则分书在阳翟县【访碑録】
  唐立汉黄公庙碑【在阳翟】
  唐李翰撰张从申行书李阳冰篆额建中三月立【金石录】
  唐张敬因碑
  唐颜真卿撰并书在许州临颍县民田中庆厯初有知此碑者稍稍往摹之民家患其践田稼遂击碎之余在滁阳闻而遣人往求之得其残缺者为七段矣其文不可次弟独其名氏存焉曰君讳敬因南阳人也其字画尤竒甚可惜也【集古録】
  敬因南阳西鄂人子匡济为淮西节度使追赠敬因和州刺史此碑埋没已乆庆厯初县民耕出之逺近闻者争往摹搨村民厌苦其扰遂击碎之今在者数段耳人犹模之故其文不完真卿官爵及立碑年月则皆亡矣【集古録目】
  唐阳翟县防壁记
  唐许尧佐撰吴宗冉书元和十四年五月【金石録】
  唐令长新诫
  唐宗御制太和九年县令李易简建郑宗冉书此本无宗勅书而别有勅语乃当时召新除令长赐食于朝堂而遣之叮咛慰勉之言也在舞县【集古録目】
  唐阳翟县水亭记
  唐魏庾撰并书大中五年五月【金石録】
  唐阳翟县新石桥记
  唐崔周衡书【访碑録】
  唐立舞阳侯樊君碑堂记
  裴頴撰唐长孺八分书【诸道石刻録】
  唐石桥记
  崔周衡书在阳翟县【访碑录】
  郑州
  【秦属三川郡二汉及魏属河南郡晋置荥阳郡后魏为东恒农郡东魏置广武郡后周置郑州隋开皇十六年曰营州炀帝初复为郑州寻废置荥阳郡唐正观元年州废自武牢移郑州治此天宝元年曰荥阳郡皇朝景祐元年号奉宁节度崇宁四年建为西辅今县六 管城 荣阳 新郑原武 荥泽 密县】
  晋右将军郑烈碑
  不著书撰人名氏字为书烈字休林荥阳人官至兖州刺史轻车将军拜平莞侯拜议郎卒赠右军将军諡曰僖故吏殿中监申杨等立此碑以太康四年立【集古录】
  碑云君讳烈字休林又云曾祖先生皇祖征君显考将作大匠实有茂德载在国策烈晋史无传以碑考之尝为文帝参佐武帝时仕为兖州刺史封东莞男以疾征拜议郎卒于太康二年追赠右军将军諡曰僖侯云【金石录】
  晋故右军将军平莞僖侯郑府君之碑额郑君名烈荥阳人仕于晋初至兖州刺史轻车将军召拜议郎以太康二年八月卒故吏申杨等立此碑四年之七月也郑君所封其上一平字则晓然可识下一字则微有缺损小欧阳谓之平莞侯赵氏以为东莞则误也晋县亦无平莞非郷名即亭名也予尝以魏末至晋末字无可取者晚获此碑其劲健方格顾后絶配若杂置汉刻中未易甄别
  隋郑州刺史李渊造石像记
  大业二年三月造在荥阳县【访碑録】
  唐髙宗造像记
  大业二年三月【金石录】
  周立汉太尉纪信碑
  卢藏用撰并八分书长安二年七月立【金石録】
  唐阳武县李行忠佛堂记
  无撰人姓名唐李固徽书景云元年十一月建【复斋碑録】
  唐商州刺史欧阳琟碑
  唐颜真卿撰并书琟字琟渤海人仕至商州刺史武关防御使去官不仕而终碑以大厯十年十月立【集古録目】
  唐京河水门记
  唐秘书省校书郎直史馆韦处厚撰处士唐衢八分郑州刺史李少和引京水注于管城之北为石水门以节其出入元和五年正月立此碑【集古録目】
  唐无量寺多寳塔碑
  唐裴度撰王凝行书元和十二年二月立在新郑县【复斋碑録】
  唐大海寺王像碑
  唐张仲方撰韩齐中分书并篆额长庆四年正月立【复斋碑录】
  县令马公德政颂
  【诸道石刻録】
  滑州
  【春秋时属卫战国时亦属卫其西境属魏秦属东郡二汉因之晋为陈留濮阳二国宋武帝平河南置兖州以为边镇后魏置东郡隋置祀州后为滑州又改为兖州后复为东郡唐后为滑州天寳元年更名灵昌郡大厯七年陞义成军复故而改灵昌曰灵河皇朝太平兴国四年改武成军今县三 白马 韦城 胙城】
  后周大像碑
  不著书撰人名氏碑文为对隅述事不明又但称延寿公而无姓名今以北史考之周大象二年尉迟逈兵起于邺分遣部将所在攻下城邑东郡太守延寿公于仲文弃郡奔关中拜【阙】 还击逈军取梁郡败其将檀让于武成碑【阙】 罗于金乡与此碑同葢文仲纪功碑也大象二年立【集古録目】
  宇文氏之事迹无足采者惟其字画不俗亦有取焉翫物以志忧者惟怪竒变态真伪相杂使览者自择则可以忘倦焉故余于集古所録者愽矣【集古録】
  隋仪同府叅军黄山碑
  不著书撰人名氏山字子岳荆州江夏人仕至仪同孔仲衡府叅军碑以大业九年立【集古録目】
  隋舎利塔碑
  正书篆额【诸道石刻録】
  周黄罗刹碑
  唐秦王府学士虞世南撰不著书人名氏罗刹东郡胙县人周末尉迟逈兵起罗刹聚众击之授【碑缺】军总管碑以武德八年十月立【集古录目】
  罗刹仕周为行军总管其子君汉唐初为将有功武徳中为父追立此碑【金石録】
  唐黄君汉碑
  唐东宫左庶子李伯药撰不著书人名氏君汉字景云东郡胙县人罗刹之子唐初官至夔州都督封虢国公碑以贞观六年立【集古録目】
  唐匡城令郑府君碑
  唐校书郎吴先壁撰前国子进士李惟恕书滑州匡城令郑諲去思颂德之碑也諲字叔敬荥阳开封人碑以景龙中立【集古録目】
  唐滑台铭
  唐李季卿撰令狐彰行书永泰元年正月【金石録】
  唐滑台记
  唐崔粲撰永泰元年【诸道石刻録】
  唐令狐彰开河碑
  唐中书侍郎平章事元载撰尚书吏部侍郎徐浩书并篆额先是河至酸枣濒县而东歳失河道尚书右仆射霍国公令狐彰闻之碑以大厯八年正月立【新増】
  唐清台新驿记
  唐滑亳节度使李勉撰李阳冰篆勉使同州别驾裴万增广驿舍以大厯九年八月立此碑于驿中【集古録目】李阳冰篆在今滑州驿中其阴有铭曰斯去千载冰生唐时冰今又去后来者谁后千载有人吾不知之后千载无人当尽于斯呜呼郡人为吾寳之不知作者为谁然贾躭尝为李腾序说文字源盛称阳冰此记躭为滑州刺史因见斯记而称之耳阳冰所书世固多有可爱者不独斯记也【集古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