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目录
- 宝刻丛编
宝刻丛编
梁罗浮山铭
梁广州刺史河东王萧【缺】撰防军萧世贞书中大同元年立【集古录目】
唐贪泉铭
唐南海别驾陈元伯撰岭南黜陟判官薛希昌倒薤篆书天寳五年四月立【集古録目】
唐张九章祭南海册
天寳十载三月刻【复斋碑録】
唐南海广利王神庙碑
唐袁州刺史韩愈撰循州刺史陈谏书并篆额元和十二年广州刺史孔戣重修南海神祠以十五年十月立此碑在南海庙中【集古録目】
韶州
【春秋为百越地战国属楚秦属南海郡二汉属桂阳郡吴甘露元年分立始兴郡晋因之宋改曰广兴郡齐复曰始兴梁陈因之隋平陈郡废属广州唐武德四年平萧铣立番州寻改为东衡州贞观元年更今名天寳元年曰始兴郡唐为卢光稠所据后入南汉今县五 曲江 翁源 乐昌 仁化 建福】
汉周府君碑
汉不著书撰人名氏韶州图经云郭苍撰初桂阳有泷水人患其险太守下邳周憬字君光頽山凿石以通之延熹三年故吏区祉刻石以纪功并祉等故吏题名者三十二人在韶州乐昌县昌乐泷上周君庙中【集古録目】
按韶州图经云后汉桂阳太守周府君庙在乐昌县西一百一十八里武溪上武溪惊湍激石流数百里昔马援南征其门人爰寄生善吹笛援为作歌和之名曰武溪深其辞曰滔滔武溪一何深鸟飞不渡兽不能临嗟哉武溪何毒淫周使君开此溪下合真水桂阳人便之为立庙刻石又云碑在庙中郭苍文今碑文磨灭云府君字君光而名已讹缺不可辨图经但云周使君亦不着其名后汉书又无传遂不知为何人也按武水源出郴州临武县鸬鷀石南流三百里入桂阳而桂阳真水梨溪卢溪曹溪诸水皆与武水合流其人谓水湍浚为泷韩退之诗云南下乐昌泷即此诗也碑首题云神汉者如唐人云圣唐尔盖当时已为此语而史传他书无之独见于此碑也余初得前本恨其名遂磨灭后有国子监直讲刘仲章者因出其碑而为余言前为乐昌令因道府君事云名憬问其何以见之云碑刻虽阙尚可识也乃以此碑并隂遗余盖前本特摸者不工尔【并集古録】
神汉桂阳太守周府君功勲之纪铭额周君名憬自固始相为桂阳守碑云熹平三年岁在摄提仲冬之月曲红长区祉与邑子故吏建碑于陇上盖灵帝甲寅年也兹水发源三禽山千渠万浍下凑六泷舟楫过之若奔车失辔狂牛无縻防寳玩流象犀积有日矣周君思夏后龙门之绩感李水离堆之事排治湍梗人得利涉故纪其功勲铭辞全逼骚雅有瓠子歌遗意韩退之诗云南下乐昌泷险恶不可状者即谓此也乐史寰宇记云泷上有太守周昕庙今碑在韶州张九龄庙中其名尚隐隐可辨盖憬字也予尝侍亲庭岭留英州其郡东亦有泷问之云彼处壤沃宜稻而山甚髙峭仅有乌道负担者不可下土人斩竹为簰以器贮米置其上俟雨至涧道随飞瀑鱼贯而下注于深潭入水底始再出碎于石者什五六谓之泷如此【释】
汉周憬碑隂
周憬碑隂宰曲红者一人贯曲红者十六人熊君碑亦同两汉书皆作曲江诸家圮里书皆云水流屈曲故曰曲江惟水经云县昔号曲红山之名也前书工女大功皆不同州红字未知水经何所据也【释】
唐东果寺能大师碑
唐武平一撰正书无姓名开元七年立【诸道石刻録】
唐张九龄赠司徒告
建中元年【诸道石刻録】
唐中书令张曲江碑
唐广州刺史岭南节度使徐浩撰并书曲江名九龄字子夀一字传物韶州曲江人开元中官至中书令罢为尚书右丞相贬荆州长史諡曰文献碑以大厯中书撰长庆三年刻石【集古録目】
唐张九臯碑
唐工部尚书萧昕撰九臯孙曹州刺史仲方书九范阳人仕至殿中监以长庆三年立【集古録目】
潮州
【春秋为七闽地 国为越人所居秦属 海郡汉属南越后 东汉属南海晋属东 郡安帝分立义安郡宋齐以后因之梁立杨州改曰瀛州及陈时州废隋平陈郡废立潮州大业初州废复 义安郡唐武德五年曰潮州天寳元年曰 阳郡五代为南汉所有今县二 海阳 潮阳】
唐大颠禅师壁记
大颠名寳通壁记厯叙其所居并退之请大颠三书皆国初重刻无书人名氏【集古録目】
连州
【春秋为百蛮战国属楚秦属长沙郡汉属桂阳郡汉晋属始兴郡宋明帝立宋安郡后废属广兴郡齐复属始兴郡梁立阳山郡隋平陈郡废置建州大业初州废置熈平郡唐武德四年平萧铣立连州天寳元年曰连山郡唐末为楚马氏所有后入南汉今县三 桂阳 山阳连山】
梁静福山廖先生碑
先生姓冲字清虚梁中大同年居此山唐连州刺史蒋珍立此碑【集古録目】
唐真女峡楞伽台置寺勅
大厯六年十一月【诸道石刻録】
唐放生池铭
天寳元年四月二十一日刺史蒋防立【复斋碑録】
端州
【古百越地秦属南海郡二汉吴晋属苍梧郡宋齐属南海陈立髙要郡隋平陈郡废立端州大业初州废立信安郡唐武德元年曰端州天寳元年曰髙要郡五代为南汉所有皇朝建中靖国元年陞兴庆军节度今县二 髙要 四防】
唐石室记
唐李邕撰不著书人名氏考其笔迹似张庭珪书疑张庭珪所书也【集古録】
唐李邕撰并书端州刺史毕守恭与僚佐游于石室为此记以开元十五年正月立【集古録目】
李北海端州石室记乐史所谓嵩台在髙要县北五里李邕有记即此记也按南越志髙要有石室自生风烟南北二门状如人巧人以为神仙都因名嵩台焉记无书人名氏欧阳公疑为张庭珪书【集古后録】
唐石室题名
唐端州司马李绅长庆四年游石室题名【集古録目】端州石室李绅题名云长庆四年二月自户部侍郎贬官至此嗟夫党议之兴君子穷也初绅为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号三俊李逢吉中伤元稹摈德裕引相牛僧孺立党相轧又用八闗十六子之计必于陷绅防穆宗上賔逢吉言于新天子曰绅尝不利于陛遂自户部贬端州司马牛李之憾益甚缙绅之祸四十年不解嗟夫余念之悲恨数日【集古后録】
唐石室题名
魏元忠书【诸道石刻録】
新州
【古百越之地秦属南海郡二汉属合浦郡晋属苍梧郡穆帝分立新宁郡宋齐因之梁立新州隋平陈郡废大业初州废属信安郡唐武德四年平萧铣立新州天寳元年曰新昌郡后改曰新兴五代为南汉所有今县一 新兴】
唐新兴县令光燕客清德碑
唐阎朝隐撰王麟行书景龙二年戊申九月十七日建【复斋碑録】
康州
【古百越地秦属南海郡二汉吴晋属苍梧郡穆帝分立晋康郡宋以后因之梁又立开阳平原罗阳等郡隋平陈郡俱废属端龙二州大业初属信安永熈二郡唐武德四年立龙州六年立康州天寳元年康州曰晋康郡龙州曰开阳郡五代为南汉所有皇朝开寳五年废康州入端州寻获立六年废龙州入晋康郡今县二 端溪 泷水】
唐新修龙母庙楼碑
唐李景休撰郭齐正书太和六年正月一日记【复斋碑録】
英州
【古越地战国属楚秦属南海郡二汉属桂阳郡吴属始兴郡晋宋以后因之梁又立衡州及阳山郡隋平陈郡废后改州曰涯州开皇二十年州废属广州唐因之五代时南汉立英州今县二直阳 沧光】
唐南岩亭记并到难篇
唐李蕃撰不著书人名氏浈阳县南山岩上有石室县令侯着因之以立亭故以为名
唐果业寺开洞谷记
唐元杰撰不著书人名氏浈阳果业寺之东有石洞谷尝有方士学道于其中其石座丹灶犹存岁乆荒废无复有迹杰与寺僧智防复开其路以元和十一年立此记【集古録目】广南西路
静江府
【都督府古百越之地战国属楚秦属桂林郡二汉属零陵苍梧二郡吴甘露元年立始安郡晋因之宋明帝改为始建国齐复曰始安郡梁兼立桂州隋平陈郡废大业初州废复为始安郡唐武德四年平萧铣立桂州天寳元年曰始安郡唐末陞静江军节度为楚马氏所有后入南汉今县十 临桂 兴安灵川 阳朔 茘浦 永福 修仁 义宁理定古县】
唐平蛮颂
唐韩云卿撰韩秀实分书李阳冰篆额大厯十二年立【诸道石刻録】
按西原蛮在唐为边患乆矣自肃宗至德以来百余年间诸蛮更相雄长乍服乍叛攻桂管十八州所至焚庐掠士女元道州所谓城池井邑但生荒草登髙极望不见人烟盖实録也今此碑所序大厯十一年贼帅潘长安伪称南安王诱胁夷蛮连跨州邑南距雕题交趾西控昆明夜郎北泊黔巫衡湘毒如彼其广天子命陇西县男昌巙持节招讨擒获元恶并其将卒八十四人生献阙下其俘虏二十余万并给耕牛种粮令还旧居勋烈如此之着其列传俱阙而不书欧赵集古金石之文又偶不得此碑入录乡非事着于碑而碑録于余其遂无闻矣【集古録后】
唐新步虚词十九首
茅山静先生门人朝议郎守太府卿韦渠牟撰贞元十七年立字画清劲【诸道石刻録】
唐新开隐山六洞记
唐都防御判官侍御史内供奉吴武陵撰防御衙推韩方明八分书并篆额李渤游于州之西山其溪谷潭洞皆人所未尝至者遂名之曰隐山搆亭榭于其上以寳厯元年八月立此记【集古録目】
唐隐山六洞记
唐韦宗卿撰李方古书寳厯元年【诸道石刻録】
唐杜鹃花诗二首
唐张濬及岭南节度使刘宗唱和杜鹃花诗二首前监察御史张岩书干宁元年刻【集古録目】
唐新修尧舜二祠祭器记
唐赵观又撰顔起正书并篆额干宁五年八月十五日建【复斋碑録】
元纶言
【诸道石刻录】
容州
【都督府古百越之地秦属象郡汉属南越后及东汉属合浦郡晋宋以后因之隋为合浦永平二郡唐武德四年平萧铣立铜州贞观八年改为容州天寳元年曰普宁郡五代为南汉所有陞为宁逺军节度皇朝开寳五年废绣禺顺三州入焉今县三 晋宁 北流陆川】
唐景星寺碑
唐容州都督卢藏用撰并分书篆额开元四年立【诸道石刻录】
唐元结德政碑
唐大厯中立【诸道石刻録】
梧州
【古百越之地秦属桂林郡 立苍梧郡东汉建安八年 此十
五年徙治番禺晋宋 梧郡隋平陈郡废属封州 唐武德四
年平萧铣立梧 曰苍梧郡五代为楚马氏所有后入南汉今县一缺苍梧】
唐水泉铭
唐大厯间容州刺史元结撰贞元十二年正月十六日章武重修并书【复斋碑録】
栁州
【古百越之地秦以后北里与象州同唐平萧铣立昆州是年改曰南昆州贞观八年又以地当栁星更名天寳元年曰龙城郡五代为南汉所有今县三 马平 洛容 栁城】
唐栁州山水记
唐栁宗元撰元和十年立【诸道石刻录】
唐重复大云寺记
唐栁宗元撰正书无名篆额宪宗时立【复斋碑録】
唐罗池庙碑
唐吏部侍郎韩愈撰中书舎人沈传师书栁州刺史栁宗元死而为神州人立庙于罗池碑以长庆元年正月立【集古录目】
唐栁州并铭
唐栁宗元撰沈传师书长庆三年立字画颇不工疑后人伪为然以子厚集本校之不同者数字此本为善又恐工人摸刻不甚精好尔【金石録】
寳刻丛编卷十九
<史部,目录类,金石之属,宝刻丛编>
钦定四库全书
寳刻丛编卷二十
宋 陈思 撰
诸书所录刻石地里未详
西汉石刻
郑三益阙铭
武帝建元二年自刘聪后屡以建元纪年此铭字画非晋以后人书【金石録】
尉府灵壁甎文【金石録作阳朔塼字】
阳朔塼字云尉府壶壁阳朔四年正朔始造设已所行字画竒古西汉文字世不多有此字完好可喜然所谓尉府壶壁又云已所行者莫晓其为何等语【金石録】
尉府灵壁甎文四行十二字成帝阳朔四年造西汉字见于彛器者皆是篆文此甎分行作棊局大眼数字畧有体与防稽路都尉阙颇相似赵德夫云士大夫考正前代遗事其失常在好竒孔子曰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予谓建元名年不止西都有之郑三益阙全是晋人笔札赵乃定为武帝时碑深误后学阙如之戒若何资州重刻燕然铭自窦宪之后谁曽再登此山若当时椎拓者无縁留到今日兼东都之初石刻未如此齐整一见可知其伪【续】
东汉石刻
路君阙铭二
其一云防稽东部都尉路君阙永平八年四月十四日庚申造其一云君故豫州刺史温令元城令公车司马令开阳令谒者议郎徴试博士路君不知为何人按汉书志建武六年省诸郡都尉惟边郡往往有之岂防稽边海故置此官欤又任延尝为防稽西部都尉而此云东部疑当时防稽分东西部各置都尉史不载尔【金石録】
防稽东部都尉路君阙明帝永平八年造东都冢墓间石刻传于后世者自此始赵氏云建武中省诸郡都尉惟边郡有之岂防稽边海故置此官欤任延尝为防稽西部都尉而此云东部疑防稽分东西各置都尉史不载尔予按衡方碑亦尝为防稽东部都尉乃成宗之时则东都盖有此官未尝并省范史虽不具载而他书亦可稽据
豫州刺史路君二阙前阙七行二十七字书其所厯豫州刺史至徴试博士凡八官后阙亦七行二十一字云防稽东部都尉路君阙其次书造阙年月日永平之八年也字画兼用篆体前阙人物之后小字一行却是文豫州前后各一人执杖负剑向字立东部之前亦一人执杖负剑又有一人正面立腰下垂佩两手各有所执末亦一人执杖负剑而其前又有一人侧面向字立手中亦有所执盖是墓前双阙如王稚子髙贯方之类但二阙无姓名此其异尔【并续】
延年益夀椁题字
延年益夀椁文三行十八字今在蜀中安帝永初七年造谓之万岁延年益夀椁当是夀家中所刻如梁相孔耽碑之类建初中曹叔文汝伯宁甎皆有万岁舍之文恐彼亦是夀藏之物【续】
孝子董蒲阙
孝子董蒲阙其中刻一禽颇大两旁各一兽啣环佩之属甚类处士金恭阙禽之下横书七行云孝子澄乡宜利里董蒲亦与金恭阙相类禽之右有一行云永宁二年三月辛巳朔十一日辛夘掾李纯有秩张成其间数字难辨此阙先书年月朔日又有掾史姓名于墓门之阙不同必董君孝行着闻官为甄表而立此阙二兽不见下体恐所刋文辞或在其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