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目录
- 宝刻丛编
宝刻丛编
北齐宋僧奴为父造像碑
在滴河县界【访碑録】
北齐武平仲造像碑
不著书撰人姓名【诸道石刻録】
乐安郡孙敬僧造弥陀像铭
细字无书人姓名【诸道石刻録】
莫州
【汉为鄚县属涿郡后汉属河间国晋因之隋属河间郡唐武徳四年属蒲州贞观元年属瀛州景云二年置鄚州开元十年以篆体郑鄚文相类更名莫州今县一 任丘】
西魏岐州刺史王毅碑
大统九年十月立【金石録】
唐瀛州任丘令王君徳政碑
唐崔融撰八分书无姓名仪鳯元年【金石録】
大周上柱国平州司马冯道墓志
在任丘县界如意元年立【访碑録】
唐长丰县兴城碑
沙门邈文八分书无姓名开元二十二年十二月【金石録】
唐御注孝经双石幢记
唐杨谏撰刘景亷八分书开元二十七年九月【金石録】
唐文安郡任丘令王君清徳颂
唐傅衡之撰崔琦正书天寳八年正月【金石録】
唐刺史刘君徳政碑
不著书撰人名氏【诸道石刻録】
霸州
【汉属渤海郡后汉属广阳国河间郡晋属燕国章武后属河间燕郡隋属河间涿郡唐属幽州莫州晋时入于契丹周克复之置霸州皇朝政和三年为永清军今县二 文安大城】
唐张仁宪神道碑
唐幽州节度掌书记李俭撰幽州节度叅军蔡陵八分书并篆额仁宪字【缺】 官至太子中允其孙仲武为卢龙节度使追赠仁宪为工部尚书碑以大中二年立在文安县【集古録目】
徳州
【春秋战国皆属齐秦属齐郡汉置平原郡后汉因之晋为平原国宋属平原郡后魏后周皆因之隋初置徳州后复为平原郡唐为徳州天寳元年曰平原郡今县二徳安 平原】
唐长寿寺舍利碑
书不著书撰人名氏隋文帝仁寿中内出舍利寘于三河郡之长寿道塲藏以金棺石函唐初诏选名僧三十人居之齐王元吉造丈八大像于寺中碑以武徳六年五月立【集古録目】
碑武徳中建而所述乃隋事也其事迹文辞皆所不取録其书耳
唐东方朔庙碑
唐栁令誉撰行书无姓名开元十九年三月立【金石录】
唐东方先生画赞
晋散骑常侍夏侯湛撰唐平原太守顔真卿书初开元八年徳州刺史韩思复以赞刻于朔庙后真卿为太守文已残缺遂以天寳十三年十二月重立此碑【集古録目】
唐东方先生画赞碑阴记
唐顔真卿撰并书及题额真卿既易旧碑因记其事迹年月刻在画赞之隂【集古録目】
河北西路
真定府
【春秋时属鲜虞为晋所灭战国属赵秦属钜鹿郡汉高帝置恒山郡后避文帝名改曰常山亦属真定国东汉属常山国魏晋复为郡元魏因之后周兼立州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州废复立常山郡唐武徳初复曰州后陞为成徳军节度元和十五年避穆宗讳曰镇州五代时曰真定府梁以讳改曰武顺唐复曰成徳晋曰顺徳汉复曰成徳周及皇朝因之今县九 真定 槀城 栾城 元氏 井陉 获鹿 平山 行唐 灵寿】
汉江三公山碑【集古録作北岳碑】
书不著书撰人名氏文字磨灭者多不可悉考其中间有称光和四年元氏左尉上郡暐者其意若暐祖父因选举而立此铭以报神贶【集古録目】
文字残缺尤甚其隠隠可见者光和四年以此知为汉碑尔其文断续不可次序盖多言珪币牲酒黍稷丰穰等事似是祷赛之文【集古録】
欧公集古録有此岳碑文字残缺尤甚其可见者曰光和四年以此知为汉碑尔余尝托人于北岳访求前代刻石几尽独无汉碑今此碑所书事与集古所载皆同又光和四年立惟其额题曰三公之碑而集古以为北岳碑岂欧阳公未尝见其额乎三公者山名其事亦载于白石神君与无极山碑三山皆在真定元氏【金石録】
三公之碑頴额两旁又有封龙君灵山君六字颇大盖封龙与灵山是两山之名掲其神于额之旁者即是配食三公之祠此碑光和四年左尉樊子义立颂顷者先公大师以使事为北方所留绍兴癸亥年政地王次翁使至燕先公隔垣墙与驿中人语为觇者所得赖副留守高吉祥之力脱缧绁而归予之出疆也高之子嗣先相廷劳以先世之故并辔殊从容尝诿其访寻中原古刻云北人所不好市无粥碑者及道过真定顾瞻名山三叹而已【释】
汉无极山碑
无极山碑篆额此山与三公山封龙山灵山白石山皆在元氏男子盖高范迁援三公龙灵有请于太常乞官给珪璧四时祀具诏从之吏更造庙宇而立此碑灵帝光和四年也【隶释】
汉白石神君碑
白石神君碑篆额灵帝光和六年立前二年葢高等援三公封龙灵山请于朝为无极山得法食至是恒山相冯廵元氏今王翊复具无石本末求依无极为比朝廷聼许遂开拓殿宇琢石勒碑汉人分固有不工者或拙或怪皆有古意此碑虽布置整齐略无汉字纎毫气骨全与魏晋间碑相若虽有光和纪年或后人用旧文再刻者尔【释】
汉八都神坛庙碑
在元氏县西北二十里庙坛上光和中立【访碑録】
晋北岳祠堂颂
泰始六年二月【金石录】
北齐造珉题名
在府城内奉思寺二门上天保七年立【访碑録】
北齐恒山义七级碑
不著书撰人名氏七级者浮图也义者盖邑人为众所造若义井也碑首题云慕容仪同麴常山义七级之碑据碑文常山太守綦连公以天保九年造浮图其后慕容乐麴显贵相继为大守而增葺之也綦连公不知其名【集古録目】
不著书撰人名氏文辞声偶而甚怪书字颇合古法其碑首题云慕容仪同麴常山义七级之
碑其文云常山太守綦连公以天保九年为国敬造七级浮图一区至天统年间以太守慕容乐及新除常山太守麴显贵【缺】 石子和等増成之盖北齐时碑也【集古録】
北齐定州刺史贾念碑
在元氏县界
隋龙藏寺碑
齐开府叅军张公礼撰不著书人名氏隋威公世子恒州刺史鄂国公金城上孝 【作仙】奉敕率州民万人共立此寺碑首题曰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以开皇六年立寺今废碑在真定府门下【集古録目】齐开府长兼行叅军九门张公礼撰不著书撰人名氏字画遒劲有欧虞之体碑云太师上柱国大威公之世子左威衞将军上开府仪同三司使持节恒州诸军事恒州刺史鄂国公金城王孝仙奉敕劝奬州人一万共造此寺其述孝仙云世业重于金张噐识逾于许郭然北齐周隋诸史不见其父子名氏不知何人也【集古录】
隋九门令李康清徳碑
不著书撰人名氏碑为书康字和【缺】陇西狄道人氏隋为冠军将军大中帅都督恒州九门令县民张老生等为之颂徳以开皇十一年二月立【集古録目】不著书撰人名氏文为声偶而字画奇崛遒劲康陇西狄道人也其碑首题云大隋冠军将军大中帅都督恒州九门县令陇西李君清徳颂予在河北时遣人于废九门县城中得此碑字多讹缺其后题十一年嵗在辛亥大将军在酉二月癸丑朔十二日甲子建年生有二字讹阙不可识按隋书开皇十一年嵗在辛亥其二字乃开皇也大将军在酉之説出于阴阳家前史不载而此碑见之【集古录】
隋岳寺舍利塔碑
书不著书撰人名氏隋文帝仁寿元年建舍利塔于岳寺诏吏民皆行道七日人施十钱又自冩帝形像于寺中大业元年长史张果等立碑【集古録目】
隋九门令钳耳府君清徳碑
不著书撰人名氏钳耳君名文彻本出于西戎后为华阴朝邑人隋炀帝时为恒州九门令迁梁州司马将去县民刻石颂徳碑以大业六年立在废九门县中【集古録目】
不著书人名氏字画有非欧虞之学不能
隋井陉令邢光乗清徳颂
不着立碑年月【诸道石刻録】
唐镇岳灵仙寺碑
唐薛收撰正书无姓名贞观元年立【金石録】
唐大理卿郎頴碑
唐中书侍郎李伯药撰前骠骑大将军宋才书頴字楚之厯任隋唐至大理卿柱国山公致仕卒諡曰平碑以贞观五年十月立在府北郎氏墓林中【集古録目】
平公官属题名
不著书人名氏平公頴也凡柱国府僚佐故吏长史司马掾属叅军曲【缺】人恒山公府国官国令大农常侍侍郎国尉典尉舍人城局庙长学官长食官长丞厩牧长丞典府长丞亲事百三十余人在頴碑隂【集古録目】
隋尚书左丞郎茂碑
唐宗正卿李伯药撰幽州人张师丘书平公孙余令题额茂字蔚之常山新市人平公頴弟也仕隋至太常上卿尚书左丞终于庐陵太守碑贞观五年十一月立在府北郎氏墓林中【集古録】
唐鹿泉县尉皇哲【缺】颂
在获鹿龙朔二年立【访碑録】
唐九门县西浮图碑
唐前应诏四科举董行思撰清河傅徳【缺】 宗时县人于慧炬寺因隋浮图故基而重立其碑额题曰九门县合乡城人等为国造浮图即以上元三年立【集古録目】
唐栾城县孙氏纪族碑
在栾城县极果寺内孙福善撰孙仲杲书仪鳯三年立【访碑録】
唐恒岳岭路铭
唐深泽县处士张克隽撰恒岭处士碑【缺】书高宗调露中用兵于突厥恒州长史【碑不著名】披山刋木构桥梁以通运路路由北岳故以岳岭为名碑以调露二年二月立【集古録目】
唐开业寺碑
唐李尚一撰蘓文举书开业寺者后魏司徒李裔所立谓之隠觉寺周废佛法以寺赐裔孙祖元隋初复立为寺贞观中赐名开业碑以开耀二年二月立【集古録目】
唐陶云徳政碑
唐申州録事张义感撰不著书人名氏云字【缺】举河南伊阙人高宗时为恒州刺史碑以【缺】 三年立在真定府牙门下【集古録目】
予为河北转运使至真定见碑仆在府牙门下埋地中命工掘出立于庑下字为行书颇为妍丽而不著书者姓名惜哉【集古録】
唐八都坛记
碑首题曰八都坛神君实録八都者盖其时有封龙等八山为坛都【一作神】望而祭之因坛立庙以为名唐刺史冯义县令萧倓等祷雨有应率人修其庙而为之记因列时人姓名于后撰述者自称元质而不着姓亦无书人名氏碑以垂拱三年立【集古録目】
撰人名元质不见其姓又不著书人名氏其字画亦可爱碑首题云大唐八都坛神君之实録其文云都望八山之始坛也此地名山封龙之类有八因坛立庙遂为号焉封龙山在今镇州其余七山不见其名又云汉光和中有碑而今亡此碑垂拱三年立【集古録】
唐北岳庙君碑
唐韦虚心撰陈怀志行书开元九年三月【金石録】
唐真定令桞令誉记徳碑
唐裴伉撰并分书开元十二年立【金石録】
唐北岳碑
唐张嘉真撰并书开元十五年四月【金石録】
唐栾城县孙阳施石防铭
在平山县赵僎撰并行书开元丁夘岁
唐北岳真君碑
唐房鳯撰八分书无姓名开元二十年正月【缺】子立【复斋碑録】
唐北岳恒山碑
释邈词释旷书开元二十一年八月【金石録】
唐白鹿泉神君祠碑
唐韦济撰裴伉分书开元二十四年三月立在获鹿【诸道石刻録】
唐元氏令厐履温清徳颂
唐邵混之撰蔡有邻分书开元二十四年九月【金石録】
唐真定令杜望之遗爱碑
唐李琚撰并分书开元二十五年【金石録】
唐封北岳安天王碑铭
唐李筌撰戴千龄分书篆额天寳七年五月二十五日建【复斋碑録】
唐栾城令刘沔遗爱颂
在夲县郑彶撰赵舍书大厯五年【访碑録】
唐慧觧寺三门楼赞
唐李宥撰周籝金行书大厯十二年六月镌刻在府内开元寺三门石柱上【访碑録】
唐僧道源发愿文
唐前恒冀等州观察判官王洽撰试金吾【缺】 曹叅军王承规集王羲之书并篆额道源恒【缺】开元寺僧也常发愿礼大佛名及诵藏经成【缺】军步军使王士良等为立此碑贞元十四年正月刻【集古録目】
唐范希朝谒北岳庙记
元和五年河东节度使范希朝讨镇州过北岳庙题记【集古録目】
唐鹿泉胡祠文
唐来复撰并书寳厯二年四月立在获鹿【复斋碑録】
相州
【春秋时属晋战国时属魏后属赵秦属邯郸二汉为魏郡曹公为魏王都此晋亦为魏郡后赵石季龙前燕慕容隽皆都之后魏置相州及魏北齐又都焉改为清都尹后周复置相州及魏郡隋初郡废大业初州废复置魏郡唐为相州天寳元年曰邺郡后属天雄军节度梁分置昭徳军而天雄军乱遂入于晋庄宗灭梁复属天雄晋高祖置彰徳军今县四 安阳 汤隂临漳 林虑】
魏甄皇后识坐板函
文昭皇后识坐板函八字绍圣丙子年邺民耕地得一绿石匣广八寸有半长倍之厚三之一鹿项笏头盖其上有此八字魏文帝甄皇氏神坐前之物也故嘉兴守林衡之父时为相之铭漳之模得之其字乃魏之工者传于世既鲜故士大夫罕见魏史黄初中塟甄夫人于邺州帝以母氏之故追上尊諡别立寝庙此乃明帝时所刻者【续】
魏张文商碑
在汤阴西百步【访碑録】
伪赵西门豹祠殿基记
记云伪赵建武六年嵗在庚子七月庚寅造西门祠殿基【金石録】
东魏定国寺浮图碑
在安阳县东魏迁邺高丞相以南台为相国寺作砖浮图极高其文即温子升撰【寰宇记】
东魏韩陵碑
在安阳县东北十七里东魏丞相高欢破尒朱兆兄弟于此山下仍立碑即温子升之词陈尚书陈陵尝北使邺读韩陵碑爱其才丽手自録之归陈士人问陵北朝人物如何曰惟韩陵片碑尔【寰宇记】
北齐立门君碑
在邺县今【临漳】邺城故事云西门豹为令造筑沟渠决漳水以溉民田因是户口丰饶天下被泽仆射魏收为立此碑【寰宇记】
魏文侯七年始封此地以西门豹为邺令民不敢欺至襄王时史起为邺令引漳水溉邺仍袭其用【舆地记】
北齐都达禅师塔铭
天保九年【诸道石刻録】
隋临漳令赵君清徳颂
开皇六年【金石録】
唐刺史许圉师徳政碑
正书无书撰人姓氏干封二年立【金石録】
唐立周太师尉迟公庙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