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目录
- 书目答问补正
书目答问补正
《通鉴目录》三十卷。(同上。苏州局翻宋本。体若表谱,以便寻检《通鉴》。) 【补】道光间扬州刻本,《四部丛刊》影印北宋刻本。
《通鉴稽古录》二十卷。(同上。单行本,《学津》本,武昌局本。) 【补】苏州局本附《校勘记》,《四部丛刊》影印明刻本。
(江:以上司马《通鉴》) 《通鉴地理通释》十四卷。(宋王应麟。《津逮》本,《学津》本,《玉海》附刻本。) 【补】仪征吴熙载《通鉴地理今释》十六卷,广东经史阁刻本。
(今 案:有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1年影印本。) 《通鉴释文辨误》十二卷。(元胡三省。胡刻《通鉴》、武昌局刻《通鉴》附刻本,《通鉴全书》附刻 本。) 【补】辨正史释文之误。宋史《通鉴释文》三十卷,归安陆心源十万卷楼刻本,四部丛刊影印宋刻本。
《通鉴胡注举正》一 卷。(陈景云。文道十书本,原书十卷。) 《通鉴注辨正》二卷。(钱大昕。潜研堂本。) (今案:有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钱大昕文集 (第四册)/通鉴注辨正》。) 《通鉴注商》十八卷。(赵绍祖。原刻本。) 《资治通鉴补》二百九十四卷。(严衍。附《刊误》二卷。童和豫。 咸丰元年江夏童氏活字本,印行不多。) 【补】光绪二年武进盛康校刻本,光绪二十八年上海益智书局石印本,书名《资治通鉴补正》,严衍与门人谈允厚 同撰,详检十七史补《通鉴》遗阙并正其误,钱大昕谓其有功于《通鉴》,自胡三省后,仅见此书。
《通鉴补识误》卷,《通鉴补略》卷。(张敦仁。自刻本。) 【补】《通鉴刊本识误》三卷,张敦仁撰,光绪间新阳赵元益刻本。《通鉴补正略》三卷,严衍撰,张敦仁汇钞,民国六年新阳赵诒琛刻《峭帆楼丛书》本,排印本。
《通鉴问疑》一卷。(宋刘羲仲。《津逮》本,《学津》本。) 【补】新昌胡思敬刻《豫章丛书》本。
(江:以上考证司马《通鉴》) 以上编年类司马《通鉴》之属其书博大,故别为类,以便考证此书者以类相从。
《御 批通鉴辑览》一百二十卷。(乾隆三十二年敕撰。殿本,杭州局本,武昌局本,南昌巾箱本。伏羲迄明末。是书兼用《通鉴》及《纲目》义例。) 《通鉴外 纪》十卷,《目录》五卷。(宋刘恕。苏州局本。包羲至周。宋金履祥《通鉴前编》十八卷、《举要》三卷,坊行《通鉴全书》附刻本,不如刘 书。) 【补】刘书嘉庆十六年璜川吴氏刻本,《四部丛刊》影印明刊本。鄱阳胡克家注补,坊间有石印本。金书光绪十三年镇海谢骏德刻《金仁山遗书》 本。
《汉纪》三十卷。(汉荀悦。) 《后汉纪》三十卷,(晋袁宏。附《字句异同考》一卷。蒋国祥。) 两《纪》合刻本,又明黄省曾合刻本。
【补】光绪间南城蔡学苏合刻本,潮州郑氏龙溪精舍合刻本,《四部丛刊》影印明覆宋合刻本。钮永建《前后汉纪校释》,光绪二十年江阴学署刻本。
《续资治通鉴长编》五百二十卷。(宋李焘。昭文张氏爱日精庐活字版本,《四库传钞》本。北宋七代。原阙不全,此卷数乃四库馆重定。) 【补】杭州局本。定海黄以周《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六十卷,杭州局本。
宋刘时举《续宋中兴编年资治通鉴》十五卷,民国间东方学会排印本。
(今 案:有中华书局1979年版,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点校。) 《续资治通鉴》三百二十卷。(毕沅。原刻苏州补印 本。宋、元、明人续《通鉴》甚多,有此皆可废。) 【补】苏州局补印,番禺任氏重刻本。此书二百二十卷。
(今案:有中华书局 1957年版。) 《明纪》六十卷。(陈鹤。陈克家续成。苏州局本。) 【补】当涂夏燮《明通鉴》九十卷,《前编》四卷、《附记》六卷、首一 卷,同治十二年宜黄刻本。自撰《考异》,已散入正文下。别有《考证》十二卷,未见传本。明谈迁《国榷》一百卷,未刊,南京龙蟠里图书馆、吴兴南浔镇嘉业藏 书楼并有钞本。
(今案:有中华书局1989年影印本四部备要/明纪。) 《西汉年纪》三十卷。(宋王益之。扫叶山房本,《金华丛书》本。改窜前人史书以为著述,乃宋、明人通病,此取其有可刊正《汉书》文字之处。) 【补】武昌局本。
以上编年类别本纪年之属隋王通《元经》,伪书,不录。《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二百卷,宋李心传撰,《四库传钞》本,无刻本。
【补】《系年要录》,光绪八年仁寿萧藩刻本,广雅书局本。
《御批通鉴纲目》五十九卷,《首编》十八卷,《外纪》一卷,《举要》三卷,《续编》二十七卷。康熙四十六年。殿本。《纲目凡例》,宋朱子作,余赵师渊作,《前编》金履祥,《续编》明商辂。
【补】商邱宋荦校刻本,又嘉庆间聚文堂覆明陈仁锡本。武进李述来《读通鉴纲目条记》二十卷,合校元、明以来诸《纲目》刻本之文字异同,嘉庆间刻本,日本刻本。
《纲 目订误》四卷。(陈景云。《文道十书》本。) 《纲目释地纠缪》六卷。(张庚。原刻本。) 《纲目释地补注》六卷。(同上。) 以上编 年类《纲目》之属 ──右编年类 ◎纪事本末第三 《绎史》一百六十卷。(马。通行本。) 【补】康熙间原刻本,苏州亦西斋刻 本,杭州局本,光绪丁酉武林尚友斋石印巾箱本。
(今案:有199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左传纪事本末》五十三卷。(高士 奇。刻本。坊行本乃宋章冲书,与此同名,不如高书。) 【补】高文恪《四部稿》本,南昌局本,广州局本,光绪戊子上海书业公所崇德堂排印《九种纪事 本末》本。高书不如马《左传事纬》,《事纬》见经部。
(今案:有中华书局1979年版,杨伯峻点校。) 《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宋袁枢。袁、陈、谷四种合刻通行本,汉阳朝宗书室活字版本,南昌局本未毕工。王延年《补通鉴纪事本末》,已进呈,未见传本。
【补】袁书六合徐氏刻本,《四部丛刊》影印南宋赵氏湖州刻本,并四十二卷。南昌局翻明张溥评校本二百三十九卷,光绪间刻成,张以一篇为一卷也。广州局重刻张本,九种纪事本末排印张本。康熙间仁和张星曜《通鉴纪事本末补后编》五十卷,未刊,原稿旧藏丰顺丁氏持静斋。
(今案:有中华书局1964年版,顾士铸整理。) 《宋史纪事本末》二十六卷。(明陈邦瞻。同上,同上,同上。) 【补】明冯琦原编,陈邦瞻纂补。南昌局翻明张溥评校本一百九卷,广州局重刻张本,《九种纪事本末》排印张本。
(宋 杨仲良《皇宋通鉴长编记事本末》一百五十卷,光绪十九年广州局校刻本,中阙数卷。萍乡李有棠《辽史纪事本末》四十卷、《金史纪事本末》五十二卷,广州局 本,《九种纪事本末》排印本。乌程张鉴《西夏纪事本末》三十六卷,苏州局本,杭州局半厂丛书本,《九种纪事本末》排印本。) (今案:有中华书局 1977年版,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点校。) 《元史纪事本末》四卷。(同上。同上,同上,同上。) 【补】南昌局翻明张溥评校本二十七卷,广 州局重刻张本,《九种纪事本末》排印张本。
(今案:有中华书局1979年版,王树民点校。) 《明史纪事本末》八十卷。(谷应泰。 同上,同上,同上。) 【补】朱彝尊谓谷氏此书,乃德清徐倬代作,姚际恒又谓海昌谈迁所作,而后论则出杭州陆圻手,疑莫能明也。光绪间定州王灏刻 《畿辅丛书》本,广州局本,《九种纪事本末》排印本。海盐彭孙贻《明朝纪事本末补编》五卷,涵芬楼秘笈排印本。
(今案:有中华书局1977年版,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点校。) 《三藩纪事本末》四卷。(杨陆荣。借月山房本。) 【补】单行本,《指海》本,《九种纪事本末》排印本。《台湾郑氏始末》六卷,沈云撰,沈尧注,民国间刘氏嘉业堂刻《吴兴丛书》本。
(今 案:有中华书局1985年版,吴翊如点校。) 《圣武记》十四卷。(魏源。通行大字、小字两本。《平定粤匪纪略》二十二卷,同治四年湖北省官撰,通 行刻本,亦可备考。) 【补】《圣武记》,道光二十六年魏氏古微堂重刻定本。新昌胡思敬《圣武记纂误》十二卷,自刻本。湘潭王运《湘军志》十六 卷,湘绮楼自刻本。湘阴郭嵩焘《湘军志平议》一卷,家刻本。
(今案:有中华书局1984年版,韩锡铎、孙文良点校。) 《三朝北盟会编》二百五十卷。宋徐梦莘。传钞本,无刻本。
【补】光绪间越东排印本。
(今案: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影印本。) ──右纪事本末类 ◎古史第四 (古无史例,故周、秦传记体例与经、子、史相出入,散归史部,派别过繁,今汇聚一所为古史。)。
《逸周书》孔晁注十卷。卢文召校。抱经堂本。
【补】光绪间顺德龙氏知服斋重刻卢校本,又《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间章蘖刻本。
(今 案: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逸周书汇校集注》,黄怀信、张懋、田旭东撰,李学勤审定。) 《逸周书补注》二十四卷。(陈逢衡。自著《陈氏 丛书》本。周中孚《逸周书补注》,未见传本。) 《周书集训校释》卷。(朱右曾。自刻本。) 【补】十卷,附《逸文》一卷。武昌局本,《续经 解》本。朱骏声《周书集训校释增校》一卷,载《国粹学报》。王念孙《读逸周书杂志》四卷,《续经解》本,亦载《读书杂志》中。瑞安孙诒让《周书补》四 卷,玉海楼自刻本。仪征刘师培《周书补正》六卷、《周书略说》一卷,刻本。又《周书》《五官》、《三监》、《五服》、《濮路》、《月令》等《考》,未刊。
《逸 周书管笺》十六卷。(丁宗洛。刻本。) 《国语韦昭注》二十一卷,附《札记》一卷。(顾广圻校。黄氏士礼居仿宋刻本,武昌局翻黄本,成都尊经书院翻 本附《考异》四卷。黄模《国语补韦》,未见传本。) 【补】武昌局翻黄本,附汪远孙《考异》四卷,金坛段玉裁校刻本,又《四部丛刊》影印嘉靖间金李 泽远堂翻宋本。《国语补韦》四卷,嘉道间刻。
(今案: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校点。) 《国语 补音》三卷。(宋宋庠。微波榭本,吴氏望三益斋刻本。) 【补】成都存古书局刻本,沔阳卢氏编《湖北先正遗书》影印微波榭本。王煦《国语释文》八 卷、《补音》二卷,咸丰间观海楼刻本。
《国语校注本三种》二十九卷。(《三君注》辑存四卷,《国语发正》二十一卷,《国语考异》四卷。汪 远孙。自刻本。) 【补】版归杭州局。《续经解》刻汪远孙《国语发正》二十一卷,武昌局刻《国语考异》四卷,附翻黄本《国语》后。刘台拱《国语校 补》一卷,广州局《刘端临遗书》本,《续经解》本。汪中《国语校文》一卷,元和江标刻《灵鹣阁丛书》本,上海中国书店编《汪氏丛书》影印本。黄辑《国语 古注》,有郑众、贾逵、唐固、王肃、孔晁五家,在《汉学堂丛书》内。刘师培《国语贾注补辑》一卷,未刊。晋孔衍《春秋后国语》,黄辑,汉学堂本,又上虞 罗氏《鸣沙石室古佚书》影印本。
《国语韦昭注疏》十六卷。(洪亮吉。旌德吕氏刻本。龚丽正《国语韦昭注疏》、董斯垣《国语正义》,未见传 本。) 【补】《国语正义》二十一卷,乌程董增龄撰,光绪间会稽章寿康刻本。姚鼐《国语补注》一卷,《南菁书院丛书》本。嘉定陈彖《国语翼解》六 卷,广州局本。湘潭谭《国语释地》三卷,光绪间自刻本。
《战国策》高诱注三十三卷,《札记》三卷。(宋姚宏校正续注。顾广圻校。
士礼居仿宋刻本,武昌局翻刻本,成都尊经书院翻刻本。) 【补】坊间影印黄本。
(今 案:有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战国策集注汇考》,诸祖耿著。) 《战国策》高诱注三十三卷。(宋姚宏校正续注。雅雨堂校本。鲍彪注本多窜改, 不如此两本。) (今案: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战国策校注》十卷。(宋鲍彪注。元吴师道补正。《惜阴轩丛书》 本。) 【补】曲阜孔氏刻本,《四部丛刊》影印元至正十五年刻本。南汇于鬯《战国策注》,未见传本。
《国策地名考》二十卷。(程恩泽。狄子奇笺。粤雅堂本。) 《战国策释地》二卷。(张琦。家刻本。) 【补】广州局本,会稽章氏式训堂刻本,新阳赵元益刻本。
《战国纪年》六卷。(林春溥。竹柏山房十一种本。) 【补】附《战国年表》一卷。金山顾观光《国策编年》一卷,家刻本。黄式三《周季编略》九卷,杭州局本,此书为别史类,附此。明汤桂桢《战国纪年》四十卷,未刊,稿本藏顺德邓实处。
(江:《逸周书》、《国语》、《战国策》皆古史,叙述翔实可据者。) 《山海经笺疏》十八卷,《图赞》一卷。郭璞注、赞,郝懿行疏。阮刻单行本,又《郝氏遗书》本,郝胜于毕。别行《山海经图赞》一卷,《艺海珠尘》及他丛书多有之。
【补】郝疏坊刻巾箱本。严可均校辑晋郭璞《山海经图赞》一卷,光绪间湘潭叶德辉刻《观古堂丛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