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晋书九家辑本

夏侯恺亡后。形见。就家人求茶。御 览八百六十七。广记三百十七。引作王书。言恺形见。 而无上一节。
  刑法志
晋书曰。周处为广平太守。有三十年滞狱。一到悉总决 遣之。理无不当。御览六百四十。
安帝义熙中。刘毅镇姑熟。常出行南陵。县吏陈满射 鸟。箭误中直帅。虽不伤人。据法当弃市。何承天议曰 。狱贵情断。疑则从轻。昔有惊汉文帝乘舆马者。张释 之断以犯跸罪止罚金。何者。明其无心于惊马也。故不 以乘舆之重。而加异制。今满意在射鸟。非有心于中人 。按律。过误伤人。三岁刑。况不伤乎。同 上。



臧荣绪晋书卷四
  后妃
晋武采汉魏之号。以拟周之六宫。置贵妃、夫人、贵人 、是为三夫人。淑妃、淑媛、淑仪、修容、修华、修仪 、婕妤、容华、充华、是为九嫔。又置美人、才人、中 才人、以为散职。初学记十。
  武元
武帝泰始中。大采择公卿子女以充六宫。使杨后简选。 后妒。不取端正妙好。唯取长白肥大。貌粗举则取。初 学记十。
  武悼
武悼杨皇后。废在金墉城。与母高都君庞氏共止。高都 君临刑。后抱持号叫。不食而崩。御览 二百二。左贵嫔。左思妹。名芬。少好学。善缀文 。名亚于思。武帝闻而纳之。书钞引晋 书。后为贵嫔。姿陋无宠。以才德见礼。体羸多患 。常居薄室。帝每游华林。辄迥辇省一 作过。之。言及文义。辞对清华。左右侍听。无不 称美。书钞引晋书。
  贾后
贾后二女。宣华。女彦。封宣华宏农郡公主。女彦年八 岁。聪明岐嶷。便能书。学讽诵诗论。病困。贾后欲议 封以长公主。女彦语后曰。我尚小。未及成人。礼不用 公主。及薨。谥哀献皇女。以长公主礼送葬。类 聚十六。御览一百五十二。
  惠羊后
惠羊皇后。讳献容。太山南城人也。父玄之。字宏献。 永康元年。立为皇后。将入宫。衣中有火。永兴元年。 河间王颙使将张方废后于金墉城。七月。陈□当 作●。等唱伐成都王。复后位。八月。张方又废后 。十一月。张方逼迁大驾幸长安。留台复后位。永兴二 年。张方又废后。河间王颙矫诏赐后死。刘暾等上表。 后得免。帝还洛阳。迎复后位。后洛阳令何乔又废后。 怀帝即位。尊后为太皇后。居宏训宫。洛阳败。没于刘 曜。曜僭位。以为皇后。因问曰。朕何如司马家儿。后 曰。胡可并焉。陛下开基之圣主。彼亡国之暗夫。有一 妇、一子、及身三耳。不能庇之。贵为帝王。而妻子辱 于凡庶之手。妾尔时实不思生。何图复有今日。妾生于 高门。尝谓世间男子皆然。自奉巾栉已来。始知天下有 丈夫耳。曜甚爱宠之。生二子而死。伪谥献文皇后。御 览一百三十八。
  怀王太后
怀王皇太后。讳媛姬。初入武帝宫。拜中才人。早崩。 怀帝即位。追尊曰皇太后。御览一百三 十八。
  怀梁后
怀梁皇后。讳兰璧。安定人也。祖桓鸿季仪同三司。父 芬、司徒、后初为豫章王妃。怀帝即位。为皇后。永嘉 中没胡贼。御览一百三十八。按唐修晋 书无此传。
  孝武李太后
简文帝无子。令善相者遍相宫人。时李太后给役宫中。 不预焉。相者见之。谓此当生贵子。而有虎厄。帝幸之 。生孝武帝。及会稽王道子。帝既登尊位。服相者之验 。而怪有虎厄之说。且生未见虎。乃令人图画虎形。戏 击之。患手肿而崩。事类赋注二十。



臧荣绪晋书卷五
  王祥
王祥字休征。后母朱氏思生鱼。于时河水冰坚。祥朝朝 冒厉风于河涯伺鱼。一朝忽冰开小穴。有双鲤跳出。初 学记七。御览六十八。
王祥拜太常。魏高贵乡公之入学也。一 作天子幸太学。将崇先典。乃命祥为三老。侍中郑 小同为五更。祥南面几杖。以师道自居。帝一 作天子。北面乞言。以上依御览 四百四。引晋书校补。祥乃仰陈明王圣帝之轨。君 臣政化之要。仰以训帝。百辟闻之。莫不砥砺学也。书 钞引晋书。
武帝为晋王。王祥与荀顗往谒。而祥独长揖。帝曰。 今日方知君见顾之重矣。书钞引晋书。
  郑冲
郑冲字文和。荣阳人也。位至太傅。文 选为郑冲劝晋王笺注。
  何曾
何曾字颍考。陈国人也。曾弱冠。累迁散骑侍郎。给事 黄门郎。文选与侍郎曹长思书注。
  何劭曾子
何劭字敬祖。陈国人也。姿望甚长者。博学多闻。善属 篇章。初为相掾。文选游仙诗注。又赠 张华注。
武帝即位。劭为散骑常侍。文选傅咸 赠何劭王济注。
咸宁初迁侍中。同上。
劭袭封朗陵郡公。同上。
惠帝即位。劭为太子太师。文选张华 答何劭注。稍迁尚书左仆射。薨。文 选游仙诗注。
何劭亡。养子岐为嗣。袁粲吊岐。岐辞以疾。粲独哭 而出。曰。今年决下婢子品。王诠谓之曰。知死吊死。 何必见生。岐前多罪。尔时不下。何公新亡。便下岐品 。人谓中正畏强易弱。粲乃止。书钞引 晋书。
  石苞
石苞字仲容。文选为石仲容与孙皓书注 。
太祖辅政。都督扬州诸军事。进位征东大将军。文 选为石仲容与孙皓书注。
武帝践阼。苞为大司马。进封乐陵郡公。加侍中。羽 葆鼓吹之乐。书钞引晋书。
苞为司徒。苞深陈农桑本务。明其考课。居位五年。 天下称之。书钞引晋书。
石浚苞第四子。字景伦。清俭 鉴识。敬爱人物。为黄门郎。两官。黄 门郎上下疑有脱文。为当时名士。书 钞黄门郎。
石崇苞第六子。字季伦。渤海 南皮人。文选王明君辞注。
崇早有智慧。年二十余。为修武令。有能名。文 选思归引序注。
石崇为南中郎将、荆州刺史、得鸩鸟雏。以与后军将 军王恺。为鸩害之事。时制。鸩不得过江。为司隶校尉 傅祗所纠。诏原之。烧鸩于都街。书钞 引晋书。
崇颖悟有才气。而任侠无行检。在荆州。劫远使商客 。积财不赀。书钞引晋书。
征崇为大司农。坐未被书擅去官。免。后为太仆。文 选思归引序注。
稍迁至卫尉卿。文选王明君辞注。
崇与王恺豪华相尚。恺以紫丝步障四十里。崇以锦步 障五十里敌之。书钞引晋书。
武帝尝以珊瑚赐王恺。恺以示石崇。崇便以铁如意击 碎。恺既惋惜。又以为嫉己之宝。声色方厉。崇曰。不 足多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高三四尺 者。六七株。条干绝俗。光彩曜日。如恺比者甚众。恺 恍然自失。书钞引晋书。
崇为客作豆粥。咄嗟便办。王恺不能及。每以为恨。 书钞引晋书。
初崇与贾谧善。谧既诛。赵王伦专任孙秀。崇有妓曰 绿珠。秀使人求之。崇不许。于是秀乃劝伦杀崇。遂被 遇害。文选王明君辞注。
孙铄字巨业。书钞尚书令史。
石苞辟铄为掾。将应命。会台遣袭苞。铄驰为画计。 获免。补吏部令史。叹曰。囗郡县不为铄礼。而天台乃 以公府掾为令史哉。若陈禽□□诸人并清列不升卑杂。 而我独屯塞不通。如何就职。迁尚书郎。书 钞尚书令史。
  羊祜
羊祜字叔子。太山下一有平阳二字。人 。能属文。文帝辟未就。征为中书郎。陈留王立。封钜 平子。世祖受禅。加散骑常侍。文选让 开府表注。
武帝将灭吴。以祜都督荆州诸军事。文 选让开府表注。
又以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祜表让曰。臣祜 言。臣昨出。伏闻恩诏。拔臣使同台司。臣自出身以来 。适十数年。受任外内。每极显重之任。常以智力不可 彊进。恩宠不可久谬。夙夜战栗。以荣为忧。臣闻古人 之言。德未为众所服。而受高爵。则使才臣不进。功未 为众所归。而荷厚禄。则使劳臣不劝。今臣身讬外戚。 事遭运会。诚在宠过。今作过宠。不 患见遗。而猥超然降发中之诏。加非次之荣。臣有何功 。可以堪之。何心可以安之。以身误陛下。辱高位。倾 覆亦寻而至。愿守先人弊庐。岂可得哉。违命诚忤天威 。曲从即复若此。盖闻古人。申于见知。大臣之节。不 可则止。臣虽小人。敢缘所蒙。念存斯义。今天下自服 化以来。方渐八年。虽侧席求贤。不遗幽贱。然臣等今 无等字。不能推有德、进有功。使圣听知胜臣者多 。未达者不少。假令有遗德于版筑之下。有隐才于屠钓 之间。而令朝议用臣。不以为非。臣处之不以为愧。所 失岂不大哉。且臣忝窃虽久。未若今日。兼文武之极宠 。等宰辅之高位也。且臣虽所见者挟。据今光禄大夫李 喜。今作熹。秉节高亮。正身在 朝。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光禄大夫李 胤。邪政弘简。在公正色。皆服事华发。以礼终始。虽 历位外内之宠。不异寒贱之家。而犹未蒙此选。臣更越 之。何以塞天下之望。少益日月。是以誓心守节。无苟 进之志。今道路未通。方隅多事。乞留前恩。使臣得速 还屯。不尔留连。必于外虞有阙。臣不胜忧惧。谨触冒 拜表。惟陛下察匹夫之志。有不可以夺。不听。文 选让开府表并注。
吴陆抗与羊祜。推侨札之好。抗尝遗祜酒。祜饮之不 疑。抗有疾。祜遗之药。抗亦推心服之。于时以为华元 、子反、复见于今。事类赋注酒引晋书 。
咸宁初。以祜为征南大将军、开府辟召、仪同三司。 文选让开府表注。
时吴有童谣。歌曰。阿童复阿童。衔刀浮渡江。不畏 岸上虎。但畏水中龙。祜闻之曰。此必水军有功。但当 思应其名者耳。会益州刺史王浚。征为大司农。祜知其 可任。浚又小字阿童。因表留浚监益州诸军事。加龙骧 将军。谋以伐吴也。书钞引晋书。
羊祜薨。于是街衢涂巷。传哭接音。邑里相达。文 选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注。
祜遗令、不得以南城侯入柩。祜丧既引。帝于大司马 门南临送。祜甥齐王攸。表祜妻不以侯敛之意。帝乃诏 曰。祜固让历年。志不可夺。身没让存。遗操益厉。此 亦夷齐所称贤也。今听复本封。以彰厥美。书 钞引晋书。
襄阳百姓于岘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时飨 祭。望其碑者。莫不悲感流涕。书钞引 晋书。
祜无子。帝初欲以祜兄发子暨。又欲令暨弟伊。为祜 后。未行。太康二年。以伊弟篇为钜平侯。奉祜嗣。篇 历官清慎。有私牛于官舍产犊。及迁而留之。书 钞引晋书。
  杜预
杜预字元凯。京兆人也。文选春秋左氏 传序注。
起家拜尚书郎。
杜预为度支尚书。在内七年。损益万事。一 作机。酬酢谘诹。不可胜纪。以 上亦见初学记十一。朝野称美。号曰杜武库。言其 无所不有也。书钞引晋书。
稍迁至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文 选春秋左氏传序注。
平吴。文选。
预好为后世名。常言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刻石为二 碑。纪其勋绩。一沈万山之下。一立岘山之上。曰。焉 知此后不为陵谷乎。书钞引晋书。
加位特进。薨。文选春秋左氏传序注 。
预遗令曰。古不合葬。明于终始之理、同于无有也。 中古圣人。改而合之。盖以别合无在。更缘生以示教也 。自此以来。大人君子。或合或否。未能知生。安能知 死。故各以己意所欲也。吾往为台郎。尝以公事。使过 密县之邢山。山上有冢。问耕父。云是郑大夫祭仲。或 云子产之冢也。遂率从者祭而观焉。其造冢居山之顶。 四望周达连山体南北之正。而邢东北。向新郑城。意不 忘本也。其隧道唯塞其后。而空其前。不填之。示藏无 珍宝。不取于重深也。山多美石。不用。必集洧水自然 之一作文。石。以为冢藏贵不劳 工巧。而此石不入世用也。君子尚其有情。小人无利可 动。历千载无毁俭之致也。吾去春入朝。因郭氏丧亡。 缘陪陵旧义。自表营洛阳城东。首阳之南。为将来兆域 。而所得地中。有小山。上无旧冢。其高显虽未足比邢 山。然东奉二陵。西瞻宫阙。南望伊洛。北望夷叔。旷 然远览。情之所安也。故遂表树开道。为一定之制。至 时当用洛水圆石也开隧道南向。仪制取法于郑大夫。欲 以俭自完耳。棺器小敛之事。皆当称此。书 钞石节引臧书。因以唐修晋书旁写补足。
预子锡。为愍怀太子舍人。屡直谏于太子。太子患之 。置针着锡坐处毡内。锡坐。刺之血流。书 钞引晋书。
  陈骞
咸宁初。骞为太尉。加黄钺。为大司马。位极人臣。书 钞引晋书。
咸宁三年。乞骸骨。骞为大司马。致仕。赐骞衮冕之 服。书钞引晋书。
  裴秀
裴秀字季彦。河东人也。文选褚渊碑文 注。
裴秀之母婢。秀年十八。有令望。而嫡母妒。宾客满 座。乃令秀母亲下食与众宾。众宾见。并拜之。初 学记十九。引晋书与唐修者异。
常道乡公立。与议定策。迁尚书仆射。文 选褚渊碑文注。
及世祖受禅。进左光禄大夫。文选褚 渊碑文注。
秀为司空。作禹贡九州新无九州二字 。地域图论。新作序。曰。 图书之设。由来尚矣。自古垂象立制。新 作立象垂制。而赖其用。三代置其官。国史掌其新 作厥。职。暨汉祖新无祖字。屠 咸阳。丞相萧何。尽收秦之图籍。今秘书既无古之地图 。又无萧何所得秦之图籍。新无上四字 。唯有汉氏舆地、及括地诸杂图。各不设分率。又 不考正准望。亦不备载名山大川。其所载列。新 无上四字。虽有粗形。皆不精审。不可依据。或称 外荒。新作荒外。又无称字。迂 诞之言。不合事实。于义无取。大晋龙兴。混一六合。 以清宇宙。始于庸蜀。冞入其阻。文皇帝乃命有司。撰 访吴蜀地图。蜀土既定。六军所经、地域远近。山川险 易。征路迂直。校验图记。罔或有差。今上考禹贡、山 、海、川流、原隰、陂泽。古之九州。及今之十六州郡 县。疆界乡陬。及古国盟会旧名。水陆径路。为地图十 八篇。制地新无地字。图之体有 六焉。一曰分率。所以辨广轮之度也。二曰准望。所以 正彼此之体也。三曰道里。所以定所由之数也。四曰高 下。五曰方邪。六曰迂直。此三者各因地而制宜。所以 校夷险之数数新作异。也。有图 象而无分率。则无以审远近之差。有分率而无准望。虽 得之于一隅。必失之于他方。有准望而无道里。则施于 山海绝隔之地。不能以相通。有道里而无高下方邪迂直 之校。则径路之数。必与远近之实相违。失准望之正矣 。故以此六者。参而考之。然后新无后 字。远近之实。定于分率。彼此之实。定于道里。 度数之实。定于高下方邪迂直之算。故虽有峻山巨海之 隔。绝域殊方之回。登降诡曲之因。皆可得举而定者。 准望之法既正。则曲直远近。无所隐其形也。御 览三十六。 按虽引晋书。而与唐修晋书详略不同。似 系唐人以臧书而修改之。其略亦不尽为引者所节也。故 姑校录。而旁补之。以俟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