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晋书九家辑本

纪瞻能言玄理。司徒。东海王越。以为公府祭酒。书 钞引晋书。 按此该在越聚兵徐州。以顾荣为军谘祭酒 时事。称司徒者。从后言也。
  贺循
贺循为武康令。俗多厚葬。及有拘忌回 避岁月。停丧不葬者。循皆禁焉。不知臧有此事否。故 夹写俟考。政教大行。邻城宗之。然无援于朝。久 不进序。着作郎陆机上疏荐循。曰。伏见武康令贺循。 德量邃茂。才鉴清远。服膺道素。风操凝峻。历试二城 。刑政肃穆。前蒸阳令郭纳、风度简旷。器识朗拔。通 济敏悟。才足干事。循守下县。编名凡悴。讷归家巷。 栖迟有年。皆出自新邦。朝无知己。居在遐外。志不自 营。年时倏忽。而邈无阶绪。实州党愚智。所为恨恨。 臣等伏思。台郎所以使州州有人。非徒以均分显路。惠 及外州而已。诚以庶士殊风。四方异俗。壅隔之害。远 国益甚。至于荆扬二州。户各数十万。今扬州无郎。而 荆州江南。乃无一人为京城职者。诚非圣朝待四方之本 心。至于才望资品。循可尚书郎。讷可太子洗马舍人。 此乃众望所积。非但企及清涂。苟充方选也。谨条资品 。乞蒙简察。书钞。县令。引晋书。  按书钞引至才鉴清远止。未全。依唐修书补足。
军司顾荣卒。引循代之。循称疾笃。笺疏十余上。帝 遗之书曰。夫百行不同。故出处道殊。因性而用。各任 其真耳。当宇宙清泰。彝伦攸序。随运所遇。动默在己 。或有遐栖高蹈。轻举绝俗。逍遥养和。恬神自足。斯 盖道隆人逸。势使其然。若乃时运屯弊。主危国急。义 士救时。驱驰拯世。烛之武乘缒以入秦。园绮弹冠而臣 汉。岂非大雅君子。卷舒合道乎。虚薄寡德。忝备近亲 。谬荷宠位。受任方镇。□服玄风。景羡高矩。常愿弃 结驷之轩轨。策柴筚而造门。徒有其怀。而无从贤之实 者何。良以寇逆殷扰。诸夏分崩。皇居失御。黎元荼毒 。是以日夜忧怀。慷慨发愤。志在竭节耳。前者顾公临 朝。深赖高算。元凯既登。巢许获逸。至于今日。所谓 道之云亡。邦国殄悴。群望颙颙。实在君侯。苟义之所 在。岂得让劳居逸。想达者亦一以贯之也。庶廪徽猷。 以弘远规。今上尚书。屈德为军司。谨遣盛军沈祯、衔 命奉授。望必屈临。以副倾迟。文选齐 故陆昭王碑文注。引臧荣绪晋书贺循笺曰。日夜忧怀。 慷慨发愤。此系删节之误。因依唐修书旁补以俟考。
贺循为太子太傅。自以枕疾废顿。臣节不修。累表固 让。不许。命皇太子亲往拜焉。书钞引 晋书。
  薛兼
薛兼为太子少傅。自兼祖综、父莹、至兼。三世并傅东 宫。谈者美之。书钞引晋书。
  刘隗
刘隗字大连。书钞。
隗少有文翰。除秘书郎。同上。
其议狱事。具刑法志。史通因习云。 中兴书。刘隗录。称其议狱事具刑法志。志无其说。臧 氏晋书。于大连传。亦有斯语。志亦无文。
  周顗
周顗字伯仁。书钞。参军。引臧书。
少有重名。同上。
太尉东海王越。出镇兖州。以顗为参军。深见器遇。 书钞。参军。引臧书。
大兴初。以顗为太子少傅。上疏辞曰。臣退自循省。 学不通一经。智不效一官。止足良难。未能守分。遂忝 显任。名位过量。不悟天鉴。忘臣顽弊。乃欲使臣内管 铨冲。外忝傅训。质轻蝉翼。事重千钧。此之不可。不 待识而明矣。若臣受负乘之责。必昭圣朝惟尘之耻。俯 仰愧惧。不知所图。诏曰。绍、幼冲。便居储副之贵。 当赖轨匠。以袪蒙蔽。望之俨然。斯不言之益。何学之 习邪。所谓与田苏游。忘其鄙心者。便当副往意。不宜 冲让。书钞。太子少傅。引未全。因依 唐修书旁补。
顗代戴若思为护军将军。尚书纪瞻。置酒请顗及王导 等二十人。顗荒醉失仪。为有司所奏。书 钞引晋书。
周顗以杜机为参军事。出教曰。杜参军耽学乐道。书 钞。参军。引晋书。新书无。姑附于此。
顗在中朝时。能饮酒一石。及过江。虽日醉。每称无 对。偶有旧对从北来。顗遇之。乃欣然出酒二石。共饮 。各大醉。及顗醒。使视客。已腐胁而死。书 钞引晋书。
王敦籍顗家。收得素簏数枚。盛故絮而已。酒五瓮。 米数石。在位者服其清约。书钞引晋书 。
初王敦反。王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顗将入。导呼顗 。请曰。伯仁。以百口累卿。顗直入不顾。既见帝。言 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然其言。顗喜饮酒。致醉而出。 导犹在门。又呼顗。顗不与言。顾左右曰。今年杀诸贼 奴。取金印如斗大系肘。书钞。印。引 晋书。
  应詹
应詹字思远。书钞引晋书。
应詹迁南平太守。王澄为荆州。假詹督南平、天门、 武陵、三郡军事。及洛阳倾覆。詹攘袂流涕。劝澄赴援 。澄使詹为檄。詹下笔便成。辞义壮烈。见者慷慨。书 钞。檄。引晋书。
天门、武陵溪蛮并反、詹讨降之。时政令不一。诸蛮 怨望。并谋背叛。詹召蛮酋。破铜券与盟。由是怀詹。 数郡无虞。同上。券。引晋书。
詹迁光禄卿。讽议于时。优游文籍。爱人好士。文辞 粲然。书钞。光禄卿。引臧书。
  甘卓
甘卓字季思。书钞。
郡命主簿功曹。察孝廉。州举秀才。为吴王常侍。书 钞引晋书。
卓性先宽和。忽便彊塞。径还襄阳。意气骚扰。举动 失常。其家金柜鸣声似槌镜。清而悲。巫云。金柜将离 。是以悲鸣。书钞。匮。引晋书。
卓自照镜。不见其头。视庭树而头在树上。同 上。镜。引晋书。
  卞壶
卞壶廉洁俭素。居甚贫约。息当婚。诏特赐钱三十万。 固辞不受。后患面创。累乞解职。拜光禄大夫。加散骑 常侍。书钞。光禄大夫。引晋书。
  孙惠
东海王越以孙惠为记室参军。书钞。
东海王越迁太傅。以惠为军谘祭酒。数咨访得失。每 造书檄。越或驿马催之。应命立成。皆有文采。书 钞。记室参军。引晋书。
  熊远
时江东草创。农桑弛废。熊远建议曰。立春之日。天子 祈谷于上帝。乃择元辰。载耒耜。帅三公九卿。诸侯大 夫。躬耕。帝籍以劝农功。诗曰。弗躬弗亲。庶人不信 。自丧乱以来。农桑不修。游食者多。皆由去本逐末故 也。时议美之。
建兴初。元旦。将作乐。熊远谏因原 引谏作议。故录上段以俟考。曰。谨按尚书。尧崩 。四海遏密八音。礼云。凶年。天子彻乐减膳。孝怀皇 帝。梓宫未反。豺狼当涂。人神同忿。公明德茂亲。社 稷是赖。今杜弢蚁聚湘川。比岁征行。百姓疲弊。故使 义众奉迎未举。履端元日。正始之初。贡士麟萃。南北 云集。有识之士。于是观礼。公与国同体。忧容未歇。 昔齐桓贯泽之会。有忧中国之心。不召而至者数国。及 葵邱自矜。叛者九国。人心所归。惟道与义。将绍皇纲 于既往。恢霸业于来今。表道德之轨。阐忠孝之仪。明 仁义之统。弘礼乐之本。使四方之士。退怀嘉则。今荣 耳目之观。崇戏弄之好。惧违云韶雅颂之美。非纳轨物 。有尘大教。谓宜设馔以赐群下而已。元帝纳之。按 初学记四。御览二十九。所引臧荣绪晋书。皆略。故依 唐修晋书旁写补足。
  王鉴
王鉴少以文笔着称。初为元帝琅邪王侍中。书 钞引晋书。
  陈頵
陈頵拜天门太守。殊俗安之。选腹心之吏。为荆州参军 。若有调发。动静驰白。故恒得宿办。陶侃征还。頵先 至巴陵上礼。侃以为能。表为梁原作冀 。州刺史。书钞引晋书。
  郭璞
郭璞字景纯。河东人。文选江赋注。
璞性放散。不修威仪。文选江赋注。
王导引为参军。王丞相令郭璞作卦。云公有震厄。可 命驾西出数十里。得一柏树。截短如公长。置常寝处。 灾当可立消。王从其言。数日果震柏树。书 钞。白帖。引晋书。
晋王将即阼。郭璞占国家征。得豫之暌。案卦。会稽 郡当出钟。应在人家井得之。后会稽剡县人陈清。在井 中得一钟。形制尤精也。初学记七引臧 书。
元帝以为佐着作。文选江赋注。
后转王敦记室参军。敦谋逆。为敦所害。文 选江赋注。
有人见其睡。形变鼍。云是鼍精。同 上。
敦平后。赠弘农太守。文选江文通杂 体诗注。



臧荣绪晋书卷十五
  庾亮
亮。中兴初拜中书郎。领着作。侍讲东宫。其所论释。 多见称述。与温峤俱为太子布衣之好。时帝方任刑法。 以韩子赐皇太子。亮谏。以申韩刻薄伤化。不足留圣心 。太子甚纳焉。书钞。中书侍郎。引晋 书。
肃祖即位。欲使亮为中书监。上疏曰。臣亮言。臣凡 庸固陋。少无检操。昔以中州多故。旧邦丧乱。随侍先 臣。远庇有道。爰客逃难。求食而已。不悟徼时之福。 遭遇嘉运。先帝龙兴。垂异常之顾。既眷同国士。又申 之婚姻。遂阶亲宠。累忝非服。弱冠濯缨。沐浴玄风。 频烦省闼。出总六军。十余年闲。位超先达。无劳被遇 。无与臣比。小人禄薄。福过灾生。止足之分。臣所宜 守。而偷荣昧进。日尔一日。谤讟既集。上尘圣朝。始 欲自闻。而先帝登遐。区区微诚。竟未上达。陛下践阼 。圣政惟新。宰辅贤明。庶僚咸允。康哉之歌。实在于 至公。而国恩不已。复以臣领中书。臣领中书。则示天 下以私矣。何者。臣于陛下。后之兄也。姻娅地新 作之。嫌。实与骨肉中表不同。虽太上至公。圣德 无私。然世之丧道。有自来矣。悠悠六合。皆私其姻者 也。人皆有私。则谓天下无公矣。是以前后二汉。咸以 抑后党安。进婚族危。向使西京七族。东京六姓。皆非 姻族。各以平进。纵不悉全。决不尽败。今之尽败。更 由姻昵。臣历观庶姓在世。无党于朝。无援于时。植根 之本。轻也薄也。苟无大瑕。犹或见容。至于外戚。凭 讬天地。连势四时。根援扶疏。重矣大矣。而财居权宠 。四海侧目。事犹不允。罪不容诛。身既招殃。国为之 弊。其故何邪。直由姻媾之私。群情之所不能免。故率 其所嫌而嫌之于国。是以疏附则信。姻进则疑。疑积于 百姓之心。则祸成于重闺之内矣。此皆往代成鉴。可为 寒心者也。夫万物之所不通。圣贤因而不夺。冒亲以求 一才之用。未若防嫌以明公道。今以臣之才。兼如此之 嫌。而使内处心膂。外总兵权。以此求治。未之闻也。 以此招祸。可立待也。虽陛下二相。明其愚款。朝士百 僚。颇识其情。天下之人。安可门到户说。使皆坦然邪 。夫富贵荣宠。臣所不能忘也。刑罚贫贱。臣所不能甘 也。今恭命则愈。违命则苦。臣虽不达。何事背时违上 。自贻患责哉。实仰览殷鉴。量己知弊。身不足惜。为 国取悔。是以悾悾。屡陈丹款。而微诚浅薄。未垂察谅 。忧惶屏营。不知所措。以臣今地。不可以进。明矣。 且违命已久。臣之罪又积矣。归骸私门。以待刑书。愿 陛下垂天地之鉴。察臣之愚。则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矣。疏奏。帝纳其言而止。书钞。中书 监。引略。因依唐修书补足。并依文选本表校。
庾冰表云。州任实重。恐非常选。书 钞。治中。引晋书。
  桓彝
桓彝为吏部郎。邪位称职。名显朝廷。以疾去职。尝过 舆县。县宰东海徐宁。通朗博涉。彝过之累日。结交而 别。先是庾亮每属彝觅一佳吏部。及至都。谓亮曰。为 卿得一吏部矣。亮问所在。彝曰。人所应有。而不必有 。人所应无。而不必无。徐宁其海岱清士。因而叙之。 即迁吏部郎。竟历显职。书钞。吏部郎 。引晋书。
  王湛
王湛字处冲。司徒浑之弟也。兄子济轻之。尝诣湛。见 床头有周易。问叔父何用此为。湛曰。体中佳时。脱复 看耳。济请言之。湛因剖析玄微。妙有奇趣。皆所未闻 也。济才气抗迈。于湛略无子侄之敬。既闻其言。不觉 栗然。心形俱肃。遂留。弥日累夜。自视缺然。乃叹曰 。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济之罪也。济有从马。绝 难乘。问湛曰。叔颇好骑不。湛曰。亦好之。因骑此马 。姿形既妙。迥策如素。善骑者无以过之。又济所乘马 。甚爱之。湛曰。此马虽快。然力薄不堪苦行。近见督 邮马当胜。但刍秣不至耳。济试养之。而与己马等。湛 又曰。此马虽快。任重方知之。平路无以别也。于是当 蚁封内试之。济马果踬。而督邮马如常。济益叹异。还 白其父曰。济始得一叔。乃济以上人也。武帝亦以湛为 痴。每见济辄调之。曰。卿家痴叔死未。济常无以答。 及是。帝又问如初。济一作又。曰 。臣叔殊不痴。因称其美。帝曰。谁比。济曰。上比山 涛不足。下比魏舒有余。湛闻曰。欲处我季孟间乎。御 览五百十二。
王述字怀祖。书钞。
司徒王导辟为中兵属。既见无他言。惟问以在东米价 。述但张目不答。导曰。王掾不痴。人何言痴也。尝见 导每发言。一坐莫不赞美。述正色曰。人非尧舜。何得 每事尽善。导改容谢之。谓庾亮曰。怀祖清贞简贵。不 减祖父。但旷淡。微不及耳。书钞。掾 。引晋书。
王坦之字文度。书钞。
海西公废。领左卫将军。书钞。
又领本州大中正。书钞。
温薨。与谢安共辅幼主。书钞。
王国宝坦之子。少无士操。不 修廉隅。妇父谢安。恶其倾侧。每抑而不用。除尚书郎 。国宝以中兴膏腴之族。惟作吏部。不为余曹郎。固辞 不拜。书钞引晋书。
  范汪
范汪字玄平。书钞。参军。引臧书。
汪少孤贫。六岁过江。依外家新野庾氏。书 钞。写书。引晋书。
及长。好学。外氏家贫。无以资给。汪乃庐于园中。 布衣蔬食。然薪写书。写毕诵读亦遍。遂博学多通。善 谈名理。书钞。写书。引晋书。而书钞 。参军。引末二句引臧书。
护军平南二府。礼命交至。始解褐参军。书 钞。参军。引臧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