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八家辑注

姚。王。汪。黄。铃木)──范书本传注
〔一〕 时穆为冀州刺史,以宦者赵忠丧父,僭为璠玙玉匣,穆命郡发墓剖棺,陈尸出之,且收其家属。帝闻之怒,征穆诣廷尉。
 一四七 朱穆为尚书,岁初百官朝贺,有虎贲当阶,置弓于地,谓群僚曰:「此王子弓,谁敢干越!」百僚皆避之。穆呵之曰:「天子之弓,当戴之于首上,何敢置地,大不敬。」即收虎贲,付狱治罪,皆肃然服之。(姚。王。汪。黄。铃木)──御览卷三四七 ○ 事类赋注卷一三

一四八 朱穆为尚书,谠言正直。(姚。王。汪。黄。铃木)
──书钞卷六○ ○ 类聚卷四八初学记卷一一
 一四九 朱〔穆〕(陆)疾宦者〔一〕,乃上疏曰:「建武已后,乃寝用宦者。自延平以来,浸益贵盛,假貂珰之饰,处常伯之任。」──书钞卷一二七
〔一〕 据范书本传改。陈、俞本改此条作范书之文,误。
 一五○ 朱穆因进见,复谏曰:「臣闻汉家旧典,置侍中、中常侍各一人,省尚书事,黄门侍郎一人,传发书奏,皆用姓族。自和熹太后以女主称制,不接公卿,乃以阉人为常侍,小黄门通命两宫。自此以来,权倾人主,穷困天下,宜皆罢遣,博选耆儒宿德。」(姚。王。汪。黄。铃木)──书钞卷五八

  徐防传
 一五一 安帝即位,太尉徐防以灾异寇贼策免就国。凡三公以灾异免,始自防也。(姚。王。汪。黄)──书钞卷三二
  胡广传
 一五二 广有雅才,学究五经,古今术艺,皆毕览之。年二十七,举孝廉。(姚。王。汪。黄)──范书本传注
 一五三 胡广字伯始,一为司空,再作司徒,三在太尉,京师谚曰:「万事不理,诣胡伯始。」〔一〕(王。汪。黄)──御览卷四九五
〔一〕 范书本传作「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
 一五四 胡广为太傅,时年八十四。练达事体,明解朝章,屡有补阙之益,京师号曰「万事不理问伯始」。──纬略卷二
 一五五 胡广在台辅三十余年,历事六帝〔一〕,礼任甚优。每逊位辞疾,及退位田里,未尝满岁,辄复升进,凡一屦〔司空,再作〕司徒〔二〕,三登太尉。及为太傅,其辟命皆天下名士,与故吏陈蕃、李咸并为三司。蕃等每朝会,辄称疾避广,时人荣之。(姚。王。汪。黄)──书钞卷五○

〔一〕 李贤曰:「广以顺帝汉安元年为司空,至灵帝熹平元年薨,三十一年也。六帝谓安、顺、冲、质、桓、灵也。」
〔二〕 据翰苑新书前集卷一补。
 一五六 颂曰:「岩岩山岳,配天作辅。降神有周,生申及甫。允兹汉室,诞育二后。曰胡曰黄,方轨齐武。惟道之渊,惟德之薮。股肱元首,代作心膂。天之蒸人,有则有类。我胡我黄,锺厥纯懿。巍巍特进,仍践其位。赫赫三事,七佩其绂。奕奕四牡,沃若六辔。衮职龙章,其文有蔚。参曜干台,穷宠极贵。功加八荒,群生以遂。超哉邈乎,莫与为二!」〔一〕(姚。王。汪。黄)──范书本传注

〔一〕 时灵帝感胡广、黄琼旧德,乃命图画二人于省内,又诏议郎蔡邕作此颂文。
  李咸传
 一五七 咸字符卓,汝南西平人。孤特自立,家贫母老,常躬耕稼以奉养。学鲁诗、春秋公羊传、三礼。三府并辟,司徒胡广举茂才,除高密令,政多奇异,青州表其状。建宁三年,自大鸿胪拜太尉。自在相位,约身率下,常食脱粟饭、酱菜而已。不与州郡交通。刺史、二千石笺记,非公事不发省。以老乞骸骨,见许,悉还所赐物,乘敝牛车,使子男御。晨发京师,百僚追送盈涂,不能得见。家旧贫狭,庇荫草庐。(姚。王。汪。黄)
──范书胡广传注
 一五八 李咸奏曰:「春秋之义,贬纤介之恶,采毫毛之善。」(
孙。王。汪。黄) ──文选卷三五潘元茂册魏公九锡文注
 一五九 仁风丰泽,四海所宗〔一〕。(孙。王。汪。黄)── 文选卷二六颜延年和谢监灵运一首注
〔一〕 汪辑入散条。黄奭入李咸传,其注曰:「案袁纪卷二十三云:皇太后窦氏崩,将葬,节、甫以窦氏之诛,不用太后礼,以冯贵人祔桓帝,公卿不敢谏。河南李咸执药上书,有『仁风丰霈,四海所宗』二语。」黄辑是,今从之。

  袁安传玄孙闳 闳弟弘 闳弟忠 忠子秘
 一六 ○ 袁闳字夏甫〔一〕,汝南人也。博览群书六艺〔二〕,尝负笈寻师,变易姓名往来。(孙。王。汪。黄)──书钞卷一三五 ○ 御览卷七一一
〔一〕 「闳」原误作「宏」,据御览卷七一一径改。
〔二〕 「六」原误作「文」,据陈、俞本径改。
 一六一 闳少修志节,矫俗高厉。(姚。王。汪。黄)──范书徐稚传注
 一六二 闳饭糠茹菜〔一〕。(孙。汪。黄)──御览卷八五 ○
〔一〕 宋本御览无此引,俟考。
 一六三 乳母从内出,见在门侧,面貌消瘦,为其垂泣。闳厚丁宁:「此间不知吾,慎勿宣露也。」〔一〕(姚。王。汪。黄)──范书本传注
〔一〕 时闳父贺为彭城相,其往省谒,变名姓,连日吏不为通。
 一六四 袁闳父贺为彭城相,亡。闳到郡迎丧,饥食菱芡,渴饮行潦。(孙。王。汪。黄)──御览卷九七五
 一六五 黄巾贼起,攻没郡县,百姓惊散,闳诵不移。贼相约语,不入其闾。乡人就闳避难,皆得全免。(王。汪。黄)──御览卷六一一
 一六六 弘尝入京师太学,其从父逢为太尉,呼弘与相见。遇逢宴会作乐,弘伏称头痛,不听音声而退,遂不复往。绍、术兄弟亦不与通。(姚。王。汪。黄)──范书袁闳传注
 一六七 忠乘船戴笠盖诣朗〔一〕,见朗左右僮从皆着青绛采衣,非其奢丽,即辞疾发而退。(王。汪。黄)──范书袁闳传注 ○ 御览卷六八九 事类赋注卷一二
〔一〕 朗,王朗,汉末为会稽太守。
 一六八 秘字永宁。(姚。王。汪。黄)──范书袁闳传注
 一六九 封观与主簿陈端、门下督范仲礼、贼曹刘伟德、主记史丁子嗣、记室史张仲然、议生袁秘等七人,擢刃突陈〔一〕,与战并死〔二〕。(姚。王。汪。黄)──范书袁闳传注

〔一〕 陈,即阵,古通用。
〔二〕 时黄巾军击汝南,太守赵谦出战,大败,秘等即死于是役。
 一七○ 观字孝起,南顿人也。(姚。王。汪。黄)──范书袁闳传注
  张酺传
 一七一 青字公然,东郡聊城人也〔一〕。(姚。王。汪。黄)──范书张酺传注
〔一〕 青,王青,乃东郡郡吏,张酺为太守,以其三世死节,上疏荐举。事见范书酺传。
  周景传
 一七二 景字仲向,少以廉能见称,以明学察孝廉,辟公府。后为豫州刺史,辟汝南陈蕃为别驾,颍川李膺、荀绲、杜密、沛国朱宇为从事,皆天下英俊之士也。稍迁至尚书令,遂登太尉。(孙。王。汪。黄)──吴志周瑜传注

 一七三 周景为豫州刺史,辟汝南陈蕃为别驾,蕃不肯就见。景题别驾舆曰:「陈仲举座也。」不复更辟。蕃〔惶〕惧〔一〕,起视职。(姚。王。汪。黄)──书钞卷七三(二) ○ 御览卷二六三

〔一〕 据御览卷二六三补。
  陈宠传
 一七四 陈咸字子成〔一〕,为廷尉监,执法多恩,议人常从轻比,多所全活,皆称其恩。(姚。王。汪。黄)──书钞卷五五(二) ○ 御览卷二三一
〔一〕 陈咸乃陈宠之曾祖。又御览卷二三一作「字子威」。
 一七五 沛国陈咸为廷尉监。王莽篡位,还家,杜门不出。莽改易汉法令及腊日,咸常言:「我先祖何知王氏腊乎!」(姚。王。汪。黄)──类聚卷五 ○
 白帖卷四 御览卷三三
 一七六 陈宠为广汉太守,先是洛县城南〔一〕,每阴雨常有哭声闻于府中,积数十年。宠问而疑其故,使吏按行。还言:「衰乱时,此下多死亡者,而骨骸不得葬(偿)〔二〕,傥在于是?」宠怆然矜之,即敕县尽收敛葬之。自是哭遂绝。(孙。王。汪。黄)──御览卷五五四

〔一〕 「洛」当作「雒」,属广汉郡,乃郡及益州刺史治所在。
〔二〕 「偿」乃涉下文「傥」字而衍。
 一七七 孝章皇帝赐诸尚书剑,手自置姓名:「尚书陈宠,济南锻成。」〔一〕(孙。王。汪。黄)──文选卷三五张景阳七命注
〔一〕 天游按:范书本传作「椎成」。然东观记、袁纪、汉官仪皆作「锻成」。惠栋曰:「苍颉书:锻,椎也。」则锻可作椎解,字不得通,当以「锻成」为是。
  班超传
 一七八 永平五年,班超兄固被召诣校书,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佣书以供养。久佣尝苦,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独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一〕,安能久事笔砚乎!」(王。汪。黄)──御览卷四八四

〔一〕 傅介子,昭帝时出使西域,杀楼兰王,封义阳侯。张骞,武帝时凿空西域,封博望侯 疣书皆有传。
 一七九 班超为都护,合三十年〔一〕。──书钞卷六三
〔一〕 都护,西域都护,亦称校尉。超自明帝永平十六年出使西域,至和帝永元十四年还洛阳,镇护西域首尾近三十一年。
  翟酺传
 一八○ 翟酺字子庶〔一〕,为侍中。〔时尚书〕有缺〔二〕,诏将军、大夫、六百石以上试对政事、天文、道术,以高第者补之。由是酺对第一,拜尚书。(孙。王。汪。黄)──书钞卷六○ ○ 御览卷二一二

〔一〕 御览卷二一二引作「字子广」,范书本传作「字子超」,未知孰是。
〔二〕 据御览卷二一二补。
  应奉传子劭
 一八一 应奉字世叔,读书五行俱下,终成名儒。(姚。王。汪。黄)──书钞卷九八 ○ 类聚卷五五 御览卷四三二 又卷六一六书钞卷七九 初学记卷一七
 一八二 奉少为上计吏,许训为计掾,俱到京师。训自发乡里,在路昼顿暮宿,所见长吏、宾客、亭长、吏卒、奴仆,训皆密疏姓名,欲试奉。还郡,出疏示奉。奉〔省读之〕〔一〕,云:「前食颍川纶氏都亭,亭长胡奴名禄,以饮浆来,何不在疏?」座中皆惊。(姚。王。汪。黄)──范书本传注 ○ 书钞卷七九

〔一〕 据书钞卷七九补。
 一八三 奉年二十时〔一〕,常诣彭城相袁贺。贺时出行闭门,造车匠于内开扇半面视奉,奉即委去。后数十年于路见车匠,识而呼之。(姚。王。汪。黄)──范书本传注 ○ 御览四三二 蒙求集注卷下

〔一〕 周亮工同书首作「应奉凡所经历,莫不暗记」。
 一八四 应奉为郡决曹史,行部四十二县,口说罪系姓名,坐状轻重,无所遗脱。(汪 ──同书
 一八五 〔延熹中〕〔一〕,〔武陵五溪蛮夷作难,诏遣车骑将军冯绲南征,绲表应奉〕〔二〕。时诏奉曰:「蛮夷叛逆作难,积恶放恣,镬中之鱼,火炽汤尽,当悉燋烂,以刷国耻。朝廷以奉昔守南土,威名播越,故复式序重任。奉之废兴,期在于今。赐奉钱十万,驳犀方具剑、金错把刀剑、革带各一。奉其勉之!」(姚。王。汪。黄)─
─范书本传注 ○ 御览卷三四二 初学记卷二○ 文选卷二九张平子四愁诗注 御览卷三四五
〔一〕 据御览卷三四二补。
〔二〕 据初学记卷二○补。
 一八六 劭字仲远〔一〕。(孙。王。汪。黄)──范书本传注
〔一〕 范书本传亦作「仲远」。李贤曰:「谢承书、应氏谱并云『
字仲远』;续汉书、文士传作『仲援』;汉官仪又作『仲瑗』,未知孰是。」天游按:隶续刘宽故吏碑作「南顿应劭仲瑗」。洪适曰:「
汉官仪作『瑗』,官仪既劭所著,又此碑可据,则知『远』、『援』皆非也。」洪说是。
  奚延传
 一八七 奚延转议郎〔一〕。徐州遭旱,延使持节到东海请雨,丰泽应澍雨,与京师同日俱霈,还拜五官中郎将。(孙。王。汪。黄)──御览卷一一
〔一〕 范书本传「奚」作「爰」。爰、奚形近易讹,当以范书为是。
 一八八 兴字骥〔一〕。(孙。王。汪。黄)──范书本传注
〔一〕 范书本传曰延子字骥,不言其本名。
  徐淑传
 一八九 淑字伯进,广陵海西人也。宽裕博雅,好学乐道。随父慎在京师,钻孟氏易、春秋公羊〔传〕〔一〕、礼记、周官,善论太公六韬〔二〕,交接英雄,常有壮志。举茂才,除渤海修令,迁琅邪都尉。(姚。王。汪。黄)──范书左雄传注 ○ 范书本传注

〔一〕 据范书本传注补。
〔二〕 「论」本作「诵」,据范书本传注径改。
 一九○ 徐淑戎车首路〔一〕。(孙。王。汪。黄)──文选卷五九沈休文齐安陆昭王碑文注 ○ 又卷二七颜延年北使洛诗注
〔一〕 文选颜延年诗注「淑」误作「俶」。
  王充传
 一九一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一〕。少孤,乡里称孝。〔性好学〕〔二〕,到京师受业太学,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三〕,阅所卖书,目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四〕。(姚。王。江。黄)──御览卷四八四 ○ 书钞卷九七 初学记卷二四 御览卷六一二 又卷四三二 书钞卷九八 类聚卷五五 又卷三五 书钞卷九九

〔一〕 据初学记卷二四补。
〔二〕 据书钞卷九七补。
〔三〕 据书林清话引扬雄法言曰:「好书而不要诸仲尼,书肆也。」可知书贩卖书于市,始于西汉也。
〔四〕 据御览卷六一二补。又书钞卷九七作「百家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