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正史
- 后汉书八家辑注
后汉书八家辑注
马融传
一七四 马融字季长,为大将军邓骘舍人。(汪。黄)──御览卷二三八
蔡邕传
一七五 初,蔡邕在陈留,〔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潜听之,曰:「〔嘻〕〔一〕!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将命者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二〕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遂自追问其故,邕具以告〔三〕,莫不怃然。弹琴者曰:「我向〔鼓弦〕〔四〕,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蝉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笑曰:「此足以当之矣。」(姚。汪。黄)──类聚卷四四
○ 又卷九七 书钞卷一○九 御览卷九四六
〔一〕 以上所补三字皆出类聚卷九七。
〔二〕 据御览卷九四六补。
〔三〕 「具」原误作「且」,据书钞卷一○九、类聚卷九七径改。
〔四〕 据类聚卷九七补。书钞卷一○九作「鼓琴」。
黄琼传
一七六 黄琼字世英,为仆射。顺帝久废藉田,琼曰:「上古圣帝,莫不钦恭神明,躬郊庙之礼,亲藉田之勤。」书奏,上从之,次日还,迁令也〔一〕。(姚。汪。黄)──书钞卷五九
〔一〕 迁尚书令也。
一七七 黄琼字世英,迁尚书令,〔习〕朝廷事〔一〕,号为「补职」。(姚。汪。黄)──书钞卷五九
〔一〕 据汪辑补。
陈寔传
一七八 陈寔在乡闾,平心率物。有盗夜入其家,止于梁上。寔阴见之,乃自整拂,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与性成耳,如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一〕。然当由贫困,今遗绢二疋。」自是一县无复盗窃。(姚。汪。黄)──类聚卷八五 ○ 御览卷八一七
〔一〕 据御览卷八一七补。
一七九 何进、袁隗欲特表陈寔以不次之位,寔谢曰:「久绝人事,饰中待终而已。」 ──书钞卷一二七
赵岐传
一八○ 先为寿藏,图季札、子产、晏婴、叔向四像居宾位,自画其像居主位。(黄)──书钞卷九四
张奂传
一八一 张奂迁武威太守〔一〕,平均徭赋,劝以农桑〔二〕。(
姚。汪。黄)──书钞卷七四
〔一〕 「奂」原误作「英」,径改。
〔二〕 汪、黄二辑依姚辑又引曰:「张奂迁武威太守,遇长吏如兄弟,委以任之。」天游按:书钞卷七四作马援传,姚辑误引,汪、黄不加考索,以讹传讹。今删。
王允传
一八二 华峤曰:夫士以正立,以谋济,以义成。若王允之推董卓而分其权,伺其间而弊其罪。当此之时,天下难解矣,本之皆主于忠义也。故推卓不为失正,分权不为不义,伺间不为狙诈,是以谋济义成,而归于正也。(姚。汪。黄)──魏志董卓传注
李膺传
一八三 李膺字符礼,迁仆射,与太傅陈蕃戮力悉心,弥缝遗阙。(姚。汪。黄)──书钞卷五九
范滂传
一八四 范滂以党事下黄门北寺,滂以同囚多婴病,乃请先就格,遂与同郡袁忠等争受楚毒。(姚。汪。黄)──初学记卷二○
蔡衍传
一八五 蔡孟喜,汝南(顿)〔项〕人〔一〕。以礼化乡里,乡里有诤讼者,辄诣喜决之,其所平处,皆曰无怨。(汪。黄)──御览卷四二九
〔一〕 据范书党锢传改。
符融传
一八六 符融字伟明,师事少府李膺。每尝见融,绝他宾,听其言论。融幅巾奋袂,谈辞如云,膺捧手叹息。──书钞卷九八
孔融传
一八七 何进辟孔融,举高第,为侍御史,与中丞趋舍不同〔一〕,托疾归家。──职官分纪卷一四
〔一〕 范书孔融传「趋舍」作「赵舍」。
一八八 孔融为北海相,彭殊为方正〔一〕,邴原为有道,王循、李廉造高县,为郑玄立乡曰郑公乡。(铃木)──书钞卷七四
〔一〕 范书孔融传作「彭璆」。
一八九 文举为北海相,崇学校,设庠序,举贡士,表显儒。─ ─书钞卷七四
皇甫嵩传
一九○ 皇甫嵩字义真,拜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嵩温恤士卒,甚得众情。每军行顿止。须营幔修立,然后就舍帐,军士皆食尔,乃尝饭。嵩既破黄巾,威震天下。(姚。汪。黄)──书钞卷六四
一九一 华峤曰:臣父(袁)〔表〕〔一〕,每言臣祖歆云「当时人以皇甫嵩为不伐,故汝豫之战,归功于朱隽,张角之捷,本之于卢植,〔收名敛策,而己不有焉〕〔二〕。盖功名者,士之所宜重。诚能不争,天下莫之与争〔三〕,则怨祸不深矣」。(姚。汪。黄)
──袁宏纪卷二七 ○ 范书皇甫嵩朱隽传论
〔一〕 据范书皇甫嵩朱隽传论改。
〔二〕 据右论补。
〔三〕 范传论此上作「盖功名者,世之所甚重也。诚能不争天下之所甚重」。
董卓传
一九二 卓欲迁都长安,召公卿以下大议。司徒杨彪曰:「昔盘庚五迁,殷民胥怨,故作三篇,以晓天下之民〔一〕。(而)〔今〕海内安稳〔二〕,无故移都,恐百姓惊动,糜沸蚁聚为乱。」卓曰:「
关中肥饶,故秦得并吞六国。今徙西京,设令关东豪强敢有动者,以我强兵踧之,可使诣沧海。」彪曰:「海内动之甚易,安之甚难。又长安宫室坏败,不可卒复。」卓曰:「武帝时居杜陵南山下,有成瓦数千处,引凉州材木东下,以作宫室,为功不难。」卓意不得,便作色曰:「公欲沮我计耶?边章、韩约有书来,欲令朝廷必徙都。若大兵(来)〔东〕下〔三〕,我不能复相救,公便可与袁氏西行。」彪曰:「西方自彪道径也,顾未知天下何如耳!」议罢,卓敕司隶校尉宣璠以灾异劾奏,因策免彪〔四〕。(姚。汪。黄)──魏志董卓传注
〔一〕 尚书盘庚曰:「盘庚五迁,将治亳,殷民胥怨,作盘庚三篇。」李贤曰:「汤迁亳,仲丁迁嚣,河亶甲居相,祖乙居耿,并盘庚五迁也。」
〔二〕 据三国志点校本校勘记改。
〔三〕 同右。
〔四〕 黄辑入杨彪传。
一九三 王允与吕布及士孙瑞谋诛董卓。有人书「吕」字于布上,负而〔行〕于市〔一〕,歌曰:「布乎!布乎!」有告,卓不悟。三年四月〔二〕,帝疾愈,卓入(市)〔朝〕〔三〕,布持矛刺卓,兵士趣斩之。(姚。汪。黄)──类聚卷八五 ○
御览卷八二○
〔一〕 据御览卷八二○补。
〔二〕 乃建安三年。
〔三〕 「市」乃涉前文「市」而误,据汪辑改。
一九四 泛飨公卿,议欲攻傕,杨彪曰:「群臣共斗,一人劫天子,一人质公卿,此可行乎?」泛怒,欲手刃之。中郎将杨密及左右多谏,泛乃归之〔一〕。(姚。汪。黄)──魏志董卓传注
〔一〕 黄辑入杨彪传。
丁原传
一九五 丁原为武猛校尉〔一〕。(汪。黄)──文选卷四六王元长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注
〔一〕 「原」原误作「白」,据汪辑径改。
周规传
一九六 周规除临湘令〔一〕。长沙太守程徐二月行县,敕诸县治道。规以方春向农,民多剧务,不欲夺人良时。徐出督邮,规即委官而去。徐怃然有媿色,遣功曹赉印绶檄书谢,请还,规谓功曹曰:「
程府君爱马蹄〔二〕,不重民力。」径逝不顾。(汪。黄)──御览卷二六六
〔一〕 规,会稽人。曾辟公府,事见范书朱隽传。程徐之事未见他书。
〔二〕 「程」原作「穆」,据汪辑径改。
卫飒传
一九七 飒迁桂阳太守〔一〕,下车修庠序之教。(姚。汪。黄) ──书钞卷七四
〔一〕 「飒」原误「讽」,据汪辑径改。
茨充传
一九八 茨充为南阳太守,教民种柘,养蚕纤履,民之利也。──书钞卷七四
任延传
一九九 任延(寿)拜九真太守〔一〕,民俗不好田作,不知其耕。延使郡内人铸田器,教民以牛耕,置吏循行。(姚。汪。黄)──书钞卷七四
〔一〕 据东观记、范书及本传下引删。下径改。
二○○ 任延拜九真太守,民俗嫁娶无媒。延至移书长吏已下,各有俸禄,为酒肉,时定婚者二千余人,号曰:「任君」〔一〕,名子曰「任」。──书钞卷七五
〔一〕 范书本传作「其产子者,始知种姓。咸曰:『助我有是子者,任君也。』多名子为『任』」。疑此引有脱误。
二○一 任延拜武威太守〔一〕,道不拾遗。(姚。汪。黄)─ ─书钞卷七五
〔一〕 三辑均作任浦传,且「威」作「都」,皆误。今从孔本。
刘宠传
二○二 刘宠字祖荣,拜会稽太守,(政不)〔省除〕烦苛〔一〕,征为将作大匠。山阴有五六老叟,人赍百钱送宠,曰:「鄙生未尝识郡朝,自明府以来,狗不夜吠,人不见吏。今闻当见弃去,故自扶奉送。」宠为人选一大钱受之〔二〕。(姚。汪。黄)
─-初学记卷二七 ○ 书钞卷三九 类聚卷四九
〔一〕 据书钞卷三九改,类聚卷四九作「除省烦苛」。
〔二〕 黄奭曰:「见明刊六臣文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注。」
阳球传
二○三 阳球字方正,补尚书郎,闲达故事,其所奏议,常为台阁〔所〕崇信〔一〕。(姚。汪。黄)─-书钞卷六○
〔一〕 据汪辑补。
王吉传
二○四 王吉为沛相,晓达政事,令曰:「若生子不养,斩其父母,合土棘埋之。」──职官分纪卷三二
曹嵩传
二○五 曹嵩,灵帝时赂中官,及输西园钱一亿万,故位至太尉。(汪。黄)──御览卷六四一
窦攸传
二○六 窦攸笃学退居,举孝廉为郎。世祖会百寮于灵台,得鼠如豹文,问群臣。攸曰:「鼮鼠。」诏曰:「何以知?」曰:「见尔雅。」诏书如攸言,赐帛三百,更敕诸王子从攸受尔雅〔一〕(汪)──御览卷二一五
〔一〕 见尔雅卷一○释兽,文作「豹文鼮鼠」。郭璞注:「鼠文彩如豹者。汉武帝时得此鼠,孝廉郎终军知之,得绢百匹。」天游按:史、汉二书均不载此事。又水经注卷一六谷水注亦言光武得鼮鼠于灵台,不及终军事。若终军早已言之,且为佳谈,于光武时不当群臣皆不晓,而惟攸言之。疑郭注误。
宋登传
二○七 宋登为汝阴令。为政明能,号称「神父」。出为颍川太守,市无二价,道不拾遗。(姚。汪。黄)──类聚卷六五
伏恭传
二○八 伏恭为太仆,帝临辟雍,于行礼中,拜恭为司空,儒者以为荣。(姚。汪。黄)──类聚卷四七 ○ 书钞卷五二 御览卷二○ 八
崔琦传
二○九 梁冀闻崔琦才,请与交。冀行多不轨,琦数诫之,不能受。琦以言不从,失意,为白鹄赋〔以讽冀〕〔一〕。冀知兴己,大怒,幽之室谷,数月得出〔二〕,后竟杀之。(姚。汪。黄)──御览卷六四七 ○ 类聚卷九
○
〔一〕 据类聚卷九○补。又「鹄」作「鹤」。
〔二〕 时冀面责琦,琦对曰:「昔管仲相齐,乐闻机谏之言;萧何佐汉,乃设书过之吏。今将军累世台辅,任齐伊、公,而德政未闻,黎元涂炭,不能结纳贞良,以救祸败,反复欲钳塞士口,杜蔽主听,将使玄黄改色,马鹿易形乎?」冀无以对,因遣琦归。
赵壹传
二一○ 赵壹字符淑〔一〕,汉阳人。体貌魁梧,身长八尺〔二〕,美须眉,望之甚伟。〔恃才倨傲,为乡里所摈〕〔三〕。(姚。汪。黄。俊──览卷三七七 ○ 又卷四九八
〔一〕 范书本传作「元叔」,是。
〔二〕 范书本传作「九尺」。
〔三〕 据御览卷四九八补。姚辑下有「后屡抵罪,几至死,友人救得免,乃作刺世疾邪赋,以舒其怨愤」数句,且并引其赋之辞。汪辑因之,而以「已见范书」为由,略其赋。天游按:姚之骃未曾见御览,当别有所据。王仁俊所辑与姚引多同,且引赋中之秦客诗及鲁生歌,言出自古谣谚卷八八引何氏语林宠礼篇注。或姚辑亦出于此,且据范书复有增饰耳。
二一一 赵壹造河南尹羊陟,不得见。壹以公卿中非陟无足与托名,日往其门寻陟,自强通。陟卧未起,壹径上堂临之,曰:「窃伏西州,抱高风旧矣,乃今方遇,而便忽然〔一〕,奈何命也!」因举声哭,堂下大惊。陟延与语,大奇之。明往诣壹,柴车草屏,露宿其傍,左右皆惊愕。(汪。黄)──御览卷四八七
〔一〕 忽然,李贤曰:「谓死也。」
范式传
二一二 范式为荆州刺史,友人南阳孔嵩家贫亲老,乃变名姓,佣为新野阿里街卒〔一〕。式行部到新野,而县选嵩为导驺迎式。式见而识之,呼嵩把臂,曰:「子非孔仲山耶?」对之叹息,语及平生,曰:「昔与子俱曳长裾,游集帝学。吾蒙国恩,致位牧伯,而子怀道隐身,处于卒伍,不亦惜乎?」嵩曰:「昔侯嬴长守于贱业,晨(扫)门肆志于抱关〔二〕。子居九夷,不患其陋〔三〕。贫者士之宜,岂为鄙哉!」式敕县代嵩,嵩以为先佣未竟,不肯去〔四〕。(汪。黄)──御览卷四八四 ○ 又卷八二九
〔一〕 原误作「河里」,径改。
〔二〕 史记魏公子列传曰:「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修身絜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晨门者,主守门,晨开夜闭。此指侯嬴。抱关,亦守关门之意。据御览卷八二九删「扫」字。
〔三〕 论语子罕篇曰:「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