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正史
- 后汉书八家辑注
后汉书八家辑注
一三四 胡伯始为太傅,时年八十,而心力(就免)〔克〕壮〔一〕。继母在〔堂,瞻〕省傍无(凡)〔几杖〕〔二〕,言不称老。伯始练达事体,(朗)〔明〕解朝章〔三〕,虽无蹇直之风,屡有补阙之益。故京师为之语曰:「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
黄)──书钞卷五二
〔一〕 据范书本传改。
〔二〕 同右。
〔三〕 同右。
袁安传重孙逢 玄孙忠
一三五 袁良明经〔一〕,为太子舍人。(姚。汪。黄)──书钞卷六六
〔一〕 良,袁安之祖父。
一三六 安字邵公,好学有威重。明帝时为楚郡太守,治楚王狱,所申理者四百余家,皆蒙全济,安遂为名臣。章帝时至司徒。生蜀郡太守京。京弟敞为司空。京子(阳)〔汤〕太尉〔一〕。汤四子:长子平,平弟成,左中郎将,并早卒。成弟逢,逢弟隗,皆为公。(姚。汪。黄)──魏志袁绍传注
〔一〕 黄奭曰:「按阳子逢字周阳,逢弟隗字次阳。若父名阳,何得其子并以阳为字?当从范书作『汤』。袁宏纪亦云『京子汤,汤字仲和』可据。」黄说甚是,据改。下径改 鸫今点校本范书亦作「汤」。
一三七 熙平中〔一〕,天子引袁逢为三老,赐玉杖。(姚。汪。黄)──御览卷五三五 ○ 又卷七一○ 又卷八○四 事类赋注卷一四
〔一〕 他三引俱作「嘉平」,与袁纪同。唯职官分纪卷二作「熙平」。然诸引皆误,当以「熹平」为是。
一三八 论曰:陈平多阴谋,而知其后必废〔一〕。邴吉有阴德,夏侯胜识其当封及子孙〔二〕。终陈掌不侯,而邴昌绍国,虽有不类,未可致诘,其大致归然矣。袁公、窦氏之间,乃情帝室,引义雅正,可谓王臣之烈。及其理楚狱,未尝鞫人于臧罪,其仁心足以覃乎后昆〔三〕,子孙之盛,不亦宜乎?(姚。汪。黄)──范书本传论
〔一〕 史记陈丞相世家曰:「始陈平曰:我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废,亦已矣,终不能复起,以吾多阴祸也。』然其后曾孙陈掌以卫氏亲贵戚,愿得续封陈氏,然终不得。」徐广曰:「陈掌者,卫青之子婿。」
〔二〕 汉书丙吉传曰:吉奉武帝旨治巫蛊事,救宣帝免于一死。宣帝即位,吉临当封,疾病。宣帝忧其不起,太子太傅夏侯胜曰:「此未死也。臣闻有阴德者,必飨其乐以及子孙。」后子显以臧罪夺爵,至成帝时,复以吉孙昌袭侯,至王莽时乃绝。
〔三〕 李贤引尔雅曰:「覃,延也。」按覃音谈。
一三九 袁忠字正甫,初平间为沛相,乘荜车到官〔一〕,以清亮称。──书钞卷一三九
〔一〕 范书袁安传作「苇车」。
张酺传曾孙济
一四○ 蕃生盘〔一〕,盘生济。济字符江,灵帝初,杨赐荐济明习典训,为侍讲。(姚。汪。黄)─ ─范书本传注
〔一〕 蕃,张酺之子。
韩棱传孙演
一四一 梁皇后崩,梁贵人大幸〔一〕,将立。大将军冀欲分其宠,谋冒姓为贵人父,演阴许诺。及冀诛事发,演坐抵罪。(姚。汪。黄)──范书本传注
〔一〕 黄奭曰:「此桓帝邓皇后,邓香之女也,改嫁梁氏,冒姓梁氏。兄邓演为南顿侯。冀既伏诛,封演子康北阳侯,赏赐巨万,封平梁冀之功。见袁宏纪。则梁冀欲谋为贵人父,当与贵人兄邓演合计,何以与韩演谋,而演阴许诺乎?范书明云梁冀被诛,韩演坐阿党抵罪,以减死论,亦不云有阴许诺事。今以演字相同,张冠李戴,华书所云,显有不实 鸫邓演与诛梁冀,亦断无阴许诺事。」按黄说是。汪辑改「梁贵人」为「韩贵人」,大可不必。
郭躬传弟子镇 吴雄
一四二 郭躬字仲孙,为廷尉正,迁廷尉。家代掌法律,〔宽平,决狱务在哀矜,罪疑从轻,条奏诸应致法及可从轻者四十一事〕〔一〕。镇自廷尉左监迁廷尉。凡郭氏为廷尉者七人。(姚。汪。黄)──初学记卷一二 ○ 书钞卷五三(二) 类聚卷四九
〔一〕 据书钞卷五三补。黄辑注出卷五二,误。
一四三 河南吴雄字季高〔一〕,以明法律,〔断狱平〕〔二〕。桓帝时自廷尉致位司徒。雄少时家贫,母死,葬人所不封之地。丧事趋办,不卜时日。巫皆言其族灭,而雄子欣〔三〕、孙恭三世〔相承〕为廷尉〔四〕,以法为名家。(姚。汪。黄)──初学记卷一二 ○ 书钞卷五三(二)类聚卷四九 御览卷二三一
〔一〕 类聚卷四九引作「河间」,汪辑从之,误。
〔二〕 据书钞卷五三及御览卷二三一补。
〔三〕 「欣」,书钞卷五三作「许」,初学记卷一二作「祈」,皆误。今据类聚卷四九、御览卷二三一径改。
〔四〕 据书钞卷五三补。
陈宠传
一四四 陈宠〔字昭公,辟司徒鲍昱府〕〔一〕。以时俗三府掾属不肯亲事,但出入养虚,故宠独勤心于事〔二〕。又以法令繁冗,(
□)〔不良〕吏得生因缘〔三〕,以至轻重,乃置撰科牒辞讼比例,〔四〕使事类相从,以塞奸源。其后公府奉以为法。(汪──御览卷二四九 ○ 书钞卷六八
〔一〕 据书钞卷六八补。「昱」原误作「显」,径改。
〔二〕 书钞卷六八作「是时三府掾属以不肯亲事为高,专务于交游,宠常非之」。与御览引异。
〔三〕 据范书本传补。
〔四〕 范书本传作「辞讼比七卷」。
一四五 陈宠字昭公,以德行明敏,入为尚书。宠性周密,常称「
人臣之义,苦不畏慎」。自在枢密,谢门人,不复教,拒知友。时赐宠剑,得锻成剑,以其敦朴。(姚。汪。黄)──初学记卷一一
一四六 陈宠字昭公,为司空,通客以明无所不受〔一〕,论者大之。宠奏议温粹有智,号为明相。(姚。汪。黄)──书钞卷五二
〔一〕 时府故事督属籍不通宾客,以防交关。宠反其道而行之。「
客」原误作「容」,据黄奭校而改。
班超传孙始
一四七 班超投笔叹曰:「大丈夫安能久事笔耕乎?」(姚。汪。黄)──类聚卷五八 ○ 范书本传注书叙指南卷五
一四八 騩马〔一〕。(汪。黄)──范书本传注
〔一〕 范书作「騧马」。华书与续书同,可参见续书班超传注。
一四九 还据损中〔一〕。(汪。黄)──范书本传注
〔一〕 东观记作「顿中」。
一五○ 班始尚阴城公主。公主,顺帝之姑,贵骄淫乱,与所嬖居帷中,而始入,使伏床下。(汪。黄)──御览卷七○○
何熙传
一五一 熙字孟孙,少有大志,不拘小节。身长八尺五寸,体貌魁梧,〔丘虚瑰伟,与人绝异〕〔一〕,善为容仪〔二〕。举孝廉。为谒者,赞拜殿中,音动左右,和帝伟之。历位司隶校尉、大司农。永初三年,南单于与乌丸俱反,以熙行车骑将军征之,累有功。乌丸请降,单于复称臣如旧。会熙暴疾,卒。(姚。汪。黄)─
─魏志何夔传注 ○ 书钞卷六二 御览卷三八八
〔一〕 据书钞卷六二补。
〔二〕 书钞卷六二作「善为威容」。
应奉传子劭
一五二 〔应顺字〕华仲〔一〕,少给事郡县,为吏清公,不发私书。举孝廉,尚书郎转右丞,迁冀州刺吏,廉直无私。迁东平相,赏罚必信,吏不敢犯。有梓树生于厅事室上,事后母至孝,众以为孝感之应。时窦宪出屯河西,刺史、二千石皆遣子弟奉赂遗宪。宪败后,咸被绳黜,顺独不在其中,由是显名。为将作大匠,〔发摘众奸,皆极其刑,豪猾之吏累迹〕〔二〕,视事五年,省费亿万〔三〕。(姚。汪。黄)──范书应奉传注 ○ 书钞卷五四(二) 龙筋凤髓判卷二 御览卷二三六
〔一〕 应顺,奉之曾祖父。三字据书钞卷五四补。
〔二〕 据书钞卷五四、御览卷二三六补。
〔三〕 四库珍本初编本职官分纪卷二二引作续汉书,非。北图藏清钞本仍作华书。
一五三 奉字世叔,才敏善讽诵,故世称「应世叔读书,五行俱下」。着后序十余篇,为世儒者。延熹中,至司隶校尉。子劭字仲远,亦博学多识,尤好事。诸所撰述风俗通等凡百余篇,辞虽不典,世服其博闻。(姚。汪。黄)──魏志王粲传注
一五四 劭弟珣,字季瑜,司空掾。珣生玚。(汪──范书应奉传注
孝明八王传陈敬王羡曾孙愍王宠
一五五 〔陈愍王宠善弩射〕〔一〕,其秘法以天覆地载,参连为奇。又有三微、三小。三微为经,三小为纬,经纬相将,万胜之方。然要在机牙,〔其射至十发十中,皆同孔也〕〔二〕。(姚。汪。黄)──范书明八王传注 ○ 书钞卷一二五(二) 御览卷三四八
〔一〕 据书钞卷一二五补。其中「愍」误作「敬」,据御览卷三四八径改。范书注仅作「宠射」二字。
〔二〕 「其射至」三字据御览卷三四八补,余据书钞卷一二五补。
一五六 王甫〔一〕。──范书明八王传注
〔一〕 甫,范书作「酺」,中常侍,受命考陈国相魏愔与宠共祭天神,希幸非冀者。李贤曰:「华峤书及宦者传诸本并作『甫』,此云『酺』,未详孰是也。」
崔骃传子瑗 孙寔 寔从兄子钧
一五七 骃讥杨雄〔一〕,以为范、蔡、邹衍之徒〔二〕,乘衅相倾,诳曜诸侯者也,而云「彼我异时」。又曰:窃赀卓氏,割炙细君,斯盖士之赘行,而云「不能与此数公者同」,以为失类而改之也。(姚。汪。黄)──范书本传注
〔一〕 时崔骃拟扬雄解嘲而作达旨以讥焉。
〔二〕 范,范睢;蔡,蔡泽,先后以辩才出任秦国之相。
一五八 高树不庇〔一〕。(汪。黄)──范书本传注
〔一〕 出达旨之文。范书本传作「高树靡阴」。
一五九 摄缨整襟〔一〕。──范书本传注
〔一〕 亦出于达旨。范书本传作「躐缨整襟」。
一六○ 回以干禄〔一〕。(汪。黄)──范书本传注
〔一〕 范书引达旨作「因以干禄」。
一六一 崔骃字亭伯,辟大将军窦宪府掾。宪新辅政,贵重,掾三十人,皆故刺史、二千石,惟骃以处士年少,擢在其间。宪擅权骄恣,骃数谏之。出为长岑长,不得意,不之官而归。(汪。黄)──御览卷二三八 ○ 书钞卷六九
一六二 瑗爱士,好宾客,盛修肴膳,或言其太奢。瑗闻之怒,敕妻子曰:「吾并日而食,以供宾客,而反以获讥,士大夫不足养如此。后勿过菜具,无为诸子所蚩也。」终不能改,奉禄尽于宾飨。(姚。汪。黄)──范书崔骃传注 ○ 书叙指南卷七 又卷八(二)
一六三 崔寔为五原太守,地宜麻枲,而民不知种植,又不能缉绩,率无衣被。冬月止种细草,卧其中,〔见〕吏以草衣其身〔一〕,乃得出。寔至,教之绩织。(汪。黄)──御览卷九九五
〔一〕 据范书本传补。
一六四 崔钧为西河太守,与袁绍起兵。董卓收钧父烈,下之郿狱锒铛〔一〕。卓诛,烈得归长安也。(汪。黄)──御览卷六四四
〔一〕 李贤曰:「说文曰『琅珰,锁也』。前书曰『人犯铸钱,以铁锁琅珰其颈』。」「琅」原误作「银」,径改。
周燮传
一六五 周燮专精礼易,不读非圣之书,不修贺问之好。有先人草庐,结于冈畔,下有陂田,常肆勤以自给,非身所耕渔〔则〕不食。〔一〕(姚。汪。黄)──类聚卷六五 ○ 御览卷八二一
〔一〕 据御览卷八二一补。
华峤汉后书卷三
周天游辑注
杨震传孙赐 曾孙彪
一六六 杨震字伯起,年五十,始应州郡之辟,众人谓之「晚暮」。后有鹳雀衔三鳣鱼飞集讲堂前,都讲取鱼,进曰:「蛇鱼者,卿大夫之服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汪。黄)──御览卷九二五
一六七 杨震为太尉,中常侍樊丰等骄恣,震常切谏,由是共谮震,罢遣归本郡,遂仰鸩薨。葬日,有大鸟来止亭树上,须臾下地行,徐步到柩前,止立,低头泪出。〔旁人〕更共抱持〔一〕,终不惊骇。〔鸟苍色,颈去地五六尺,舒翅广一丈三尺,莫有能名者。葬毕,飞去〕〔二〕。(汪)──初学记卷一四 ○ 御览卷五五四
〔一〕 据御览卷五五四补。
〔二〕 同右。
一六八 当时人立石鸟象于震前。(黄)──类聚卷九 ○
一六九 帝徙南宫,阅录故事,得所上张角奏及前侍讲注籍,乃感悟,诏封临晋侯〔一〕。──书钞卷四八
〔一〕 封震孙赐也 鸫范书本传,建宁初,灵帝当受学,三公遂举赐侍讲华光殿中。又光和四年,赐任司徒。时张角组织民众,谋起事。赐上书,请诏敕州郡简别流人,各护归本郡,以孤弱黄巾,待机诛除张角等。适逢赐以病免官,事留中,不果行。
一七○ 与马日磾、卢植、蔡邕等著作东观〔一〕。(姚。汪。黄)──范书杨震传注
〔一〕 史通古今正史篇曰:「会董卓作乱,大驾西迁,史臣废弃,旧文散佚。及在许都,杨彪颇存注记。至于名贤君子,自永初已下阙续。」
一七一 甫使门生王翘辜榷〔一〕。(姚。汪。黄)──范书杨震传注
〔一〕 范书曰:「光和中,黄门令王甫令门生于郡界辜榷官财物七千余万,彪发其奸。」其不详门生为何人,故李贤引华书以注明之。
一七二 东京杨氏、袁氏,累世宰相,为汉名族。然袁氏车马衣服极为奢僭;能守家风,为世所贵,不及杨氏也。(姚。汪。黄)──范书杨震传注
朱宠传
一七三 京兆朱宠字仲威,为太尉,家贫卧布被,朝廷赐锦被,卧兼布被。──天中记卷四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