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八家辑注


〔一〕 据汪辑改。
〔二〕 据御览卷二○一补。
〔三〕 袁宏纪卷二四曰:「本颇以经学相招。后诸能为尺牍、词赋及工书鸟篆者至数千人,或出典州郡,入为尚书侍中,封赐侯爵。」
 ○○七 灵帝时,遂使钩盾令宋典缮治南宫,〔修玉堂殿〕〔一〕。又使掖庭令毕岚铸铜人四,列于苍龙、玄武阙外。又铸四锺,皆受二千斛,悬于〔玉〕堂及云台殿殿前〔二〕。又铸天禄虾蟆吐水,渴乌施于桥西,用洒南北郊路,以省百姓洒道之费〔三〕。〔又铸四出文钱〕〔四〕。(姚。汪。黄)──类聚卷八四 御览卷八一三

〔一〕 据御览卷八一四补。
〔二〕 据范书补。
〔三〕 天游按:范书张让传「天禄虾蟆」下作「吐水于平门外桥东,转水入宫。又作翻作渴乌」云云。又御览卷九四九引张璠纪作「吐水于平昌门外桥东约入宫,又作翻车渴乌」云云,疑华书「吐水」下脱「于平昌门外桥东,转入宫。又作翻车」十四字。

〔四〕 据御览卷八一三补。
 ○○八 灵帝于平乐观下起大坛,上建十二重五彩华盖,高十丈。坛东北为小坛,复建九重华盖,高九丈,列奇兵骑士数万人。天子住大盖下。礼毕,天子躬擐甲,称无上将军,行阵三匝而还。设秘戏以示远人。(汪。黄)──水经注卷一六谷水注

  献帝纪
 ○○九 李傕等大战弘农,百官士卒死者不可胜数。董承密招白波帅李乐等率众来共击傕等〔一〕,大破之,乘舆乃得进。承夜潜过曰:「先具舟船为应。」帝步出营,临河岸高不得下。时中官伏德扶中宫,一手持十疋绢。乃取德绢,连续挽而下,余人匍匐岸侧,或自投死亡。(汪。黄)──御览卷八一七 ○ 文选卷一○潘安仁西征赋注

〔一〕 「傕」原作「●」,径正之。
  皇后纪
 ○一○ 孝献伏后,兴平二年立为皇后。李傕、郭泛等败乘舆于曹阳。帝乃潜夜渡河走,六宫皆步行出营。后手持缣数疋,董承使孙微以刃胁夺之〔一〕,杀傍侍者,血溅后衣〔二〕。(汪。黄)──御览卷八一八

〔一〕 天游按:范书伏后纪作「符节令孙徽」,袁纪卷二八作「荷令孙俨」,疑华书「微」系「徽」之误。「徽」、「俨」,黄奭曰「
当作孙俨」。又按其官职恐当以「符节令」为是。
〔二〕 廿二史考异曰:「世讥范蔚宗创为皇后纪,非也。晋书称华峤作汉后书九十七卷,有帝纪十二卷,皇后纪二卷。峤以皇后配天作合,前史作外戚传以继末编,非其义也,故改皇后纪,次帝纪之下。然则皇后之纪,乃峤自出新意,蔚宗特因之不改尔。」故今立皇后纪,而伏后纪必系其下卷无疑。

  李通传
 ○一一 李通字次元〔一〕,以谶记说光武〔二〕,为大司空。而有议,惧欲避世,数乞骸骨,乃许,以特进奉朝请。(姚。汪。黄。铃木─ ─书钞五二 ○ 初学记卷一一
〔一〕 陈本作「文元」,初学记亦然。汪、姚、黄三辑皆从之。天游按:范书本传作「文元」,然袁纪作「次元」,孔本仍宋本之旧,较陈本据范书妄改为佳,今从孔本。
〔二〕 李通父守说谶云:「刘氏复兴,李氏为辅。」
  来歙传玄孙艳
 ○一二 艳好学下士,开馆养徒众。少历显位,灵帝时位至司空。(姚。汪。黄)──蜀志来敏传注
  邓晨传
 ○一三 邓晨字伟卿,拜光禄大夫。数燕见,说故旧平生为欢。晨从容谓上曰:「仆竟辨之。」上大笑,使持节监诸将汝南,从幸度淮,因领九江兵。(铃木) ──书钞卷五六
  邓禹传
 ○一四 邓禹字仲华,拜大司徒。年二十四,内文明,笃行淳备。(姚。汪。黄。铃木)──书钞卷五二
 ○一五 邓禹十三男,各令习一艺。(姚。汪。黄。铃木)── 御览卷七四四
  冯异传
 ○一六 冯异字公孙,代邓禹讨三辅,车驾送之,赐七尺剑,诏进征西大将军。攻赤眉,大为所败,散步走归营。收其散卒,与贼约期〔一〕。(铃木)──书钞卷六四
〔一〕 天游按:孔本标目作「收散卒,奋翼渑池」,则「与贼约期」下必有脱文。范书本传其下有「追破于崤底,玺书劳曰『终能奋翼渑池』」数言,似能当之。又陈、俞本此引皆改注范书,非。

 ○一七 三辅大乱,异讨之。与贼赤眉会,大破于崤底,追击之。又大破(之)〔行巡〕〔一〕,上书言状,不敢自伐。诸将或欲分其功,诏云:「征西功,若丘山也。」(姚。汪。黄。铃木)──书钞卷六四

〔一〕 据俞本改。「又大破」以下系建武六年与隗嚣相拒时事,或编者致误,亦或传刻致讹。
  岑彭传曾孙熙
 ○一八 岑彭字君然,说降朱鲔,迁征南将军,治军整齐,秋毫无犯。击蜀,宿于彭亡之地,为公孙述客所刺。(姚。汪。黄。铃木)──书钞卷六四
 ○一九 岑熙为东郡太守,好聘礼隐逸,显之于朝,与参政事,视事三年。〔政化大行〕〔一〕,人歌之曰:「我有枳棘,岑君伐之;〔二〕我有蟊贼,岑君遏之〔三〕。狗吠不惊,足下生牦,含哺鼓腹,焉知凶灾。我嘉我生,独丁斯时。美矣岑君,于戏(如)〔休〕兹〔四〕。」(姚。汪。黄)──御览卷二六○ ○ 书钞卷三五(二)又卷七六 晏公类要卷二○

〔一〕 据书钞卷七六补。
〔二〕 李贤曰:「枳棘多榛梗,以喻寇盗充斥也。」
〔三〕 李贤曰:「蟊贼,食禾稼虫名,以喻奸吏侵渔也。」
〔四〕 据晏公类要卷二○改。范书本传亦作「休兹」。
  贾复传
 ○二○ 贾复为执金吾。更始郾王尹尊及诸将反,上召诸将议,以檄叩地曰:「郾最强,宛次之,〔谁当击之〕〔一〕?」复率尔对曰:「臣请击郾。」上笑曰:「执金吾击郾,吾复何忧邪?」(汪。黄。铃木)──御览卷二三七

〔一〕 据职官分纪卷三五补。
  吴汉传
 ○二一 吴汉在朝廷唯公。(姚。汪。黄。铃木)──书钞卷五一
  陈俊传
 ○二二 拜为强弩偏将军,赐绛衣九百领,以衣中坚同心士。(姚。汪。黄。铃木)──范书本传注
 ○二三 赐俊玺书曰:「将军元勋大着,威震青、徐,两州有警,得专征之。」〔一〕(姚。汪。黄。铃木)──范书本传注
〔一〕 时张步复叛,俊追讨斩之,故帝赐书褒奖。
  臧宫传
 ○二四 韩颜〔一〕。(姚。汪。黄)──范书本传注
〔一〕 范书本传曰:「宫与祭遵击更始将左防、韦颜。」李贤曰:「华峤书『韦』字作『韩』。」
 ○二五 使张明〔一〕。(姚。汪。黄)──范书本传注
〔一〕 范书本传曰:「宫屡下郡邑,帝使太中大夫持节拜宫为辅威将军。」李贤曰:「华峤书曰『使张明』也。」
 ○二六 上玺书劳宫,赐吏士绛缣六千匹〔一〕。(姚。汪。黄。铃木)──范书本传注
〔一〕 时宫破延岑,悉降其众。
  耿弇传弟子秉
 ○二七 耿弇字伯昭,为建武将军〔一〕,北攻渔阳。弇以父况据上谷,又兄弟无在京师,自疑求还。诏报曰:「将军举宗为国,所向陷敌。」(铃木)──书钞卷六四
〔一〕 范书本传作「建威将军」,是。
 ○二八 耿秉字伯初〔一〕,为征西将军,出西域。秉镇抚单于,匈奴与国怀其恩信〔二〕,南留单于,以安天下。秉壮勇,与士简易,军行常自被甲。(姚。汪。黄)──书钞卷六四(二)

〔一〕 「秉」原误作「康」,据汪辑径改。
〔二〕 疑「与」系「举」之误。
 ○二九 耿秉为人威重有谋略,拜执金吾。每行幸,秉恒领宿卫。(汪。黄。铃木) ──御览卷二三七
  王霸传
 ○三○ 王霸字符伯,为偏将军。上以霸晓兵爱士,可以独任者也。(铃木)──书钞卷六四
  祭遵传
 ○三一 祭遵字弟孙。建武三年〔一〕,为征虏将军,南击弘农贼。贼射遵洞肘,出血流袖〔二〕。众见遵伤,稍退,遵叱之,士卒战皆百倍。光武叹曰:「安得忧国奉公如祭征虏者乎!」(姚。汪。黄。铃木)──书钞卷六四

〔一〕 范书本传作「二年」,是。
〔二〕 范书本传作「弩中遵口,洞出流血」。
  朱佑传
 ○三二 朱佑为护军,舍止亲幸,莫与为比。(铃木)──书钞卷六四
  王梁传
 ○三三 梁〔字君严〕〔一〕,为野王令。赤伏符曰「王梁主卫作玄武」〔二〕。光武以野王本卫地,玄武水神,司空水土之官,于是擢王梁拜大司空。(汪。黄。铃木)──书钞卷五二 ○ 初学记卷一一(二)

〔一〕 据初学记卷一一补。
〔二〕 「伏」原误作「服」,径改。
  马成传
 ○三四 马成字君迁,拜骁骑将军,北屯常山。积数年,上以其勤劳,征归京师。边民多上书请之,〔上〕复以成镇抚之〔一〕。(汪。黄。铃木)──书钞卷六四 ○ 御览卷二三八

〔一〕 据御览卷二三八补。
  傅俊传子昌
 ○三五 傅俊子昌,徙封芜湖侯。建初中,遭母忧,(固)〔因〕上书以国贫不之封〔一〕,乞钱五万为关内侯〔二〕。肃宗贬为关内侯,竟不赐钱。(汪。黄。铃木)──御览卷二○一

〔一〕 据汪辑改。
〔二〕 范书作「五十万」,此作「五万」,误。
 ○三六 论曰:中兴二十八将,前世以为上应二十八宿,未之详也。然咸能感会风云,奋其智勇,称为佐命,亦各志能之士也〔一〕。(姚。汪。黄)──范书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传论

〔一〕 李贤注曰已上皆华峤之辞,故依汪辑附傅俊传后。
  窦融传玄孙章
 ○三七 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一〕。(姚。汪。黄。铃木)──书钞卷一○一 ○ 初学记卷一二 文选卷四六王元长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注 白帖卷七四 御览卷二三三 龙筋凤髓判卷三

〔一〕 李贤曰:「老子为守臧史,后为柱下史,四方所记文书皆归柱下,事见史记。言东观经籍多也。蓬莱,海中仙山,为仙府,函经秘录并皆在焉。」时太仆邓康以窦章居贫孝养,仍讲读不辍,故荐章入东观,为校书郎。

  马援传子防
 ○三八 马援在河西,有谷数万斛,乃叹曰:「凡殖财者,贵以施也,否则守钱虏耳。」(汪。黄。铃木)──御览卷八三七
 ○三九 援为陇西太守,遇长吏如兄长,〔委以任之〕〔一〕。(
姚。汪。黄。铃木)──书钞卷七四
〔一〕 据陈、俞本补。
 ○四○ 马援字文渊,为伏波将军,振旅京师,厚加赐车一乘,朝见次九卿。(铃木) ──书钞卷六四
 ○四一 马防字孝孙,行车骑将军,与长水校尉耿恭师征卢水羌还〔一〕,帝亲驾幸其府。(姚。汪。黄。铃木)──书钞卷六四
〔一〕 卢水,即卢溪水。水经注卷一河水注曰:「湟水又东,卢溪水注之。水出西南卢川,东北流注于湟水。」此水在金城郡临羌县东。
 ○四二 马防行车骑将军,位列九卿,班同三府。(姚。汪。黄)──书钞卷六四
 ○四三 永平十五年,上始欲征匈奴,与窦固等议出兵调度,皆以为塞外草美,可不须谷马 鸶军出塞,无谷马故事。马防言当与谷。上曰:「何以言之?」防对曰:「宣帝时五将出征,案其奏言,匈奴候骑得汉马矢,见其中有粟,知汉兵出,以故引去。以是言之,马当与谷。」上善其用意微致,即下调马谷,防遂见亲也〔一〕。──天中记卷四五

〔一〕 此引与御览卷八三七所引东观记略同,疑天中记引书名有讹,故附传末以俟考。



华峤汉后书卷二
 周天游辑注
  鲁恭传
 ○四四 鲁恭字仲康,拜司徒,数有忠言,陈正得失。恭在位,选辟皆妙,至列卿〔郡守〕数十人〔一〕。(姚。汪。黄。铃木)──书钞卷五二
〔一〕 据汪辑补。
  刘宽传
 ○四五 宽为南阳太守,遇民如子,不曾出詈言也。(姚。汪。黄。铃木)──书钞卷七四
 ○四六 刘宽为南阳太守,吏有罪,蒲鞭示耻〔一〕。(铃木)──书钞卷七四
〔一〕 古者以生皮为鞭,宽仁恕,代之以蒲草,仅示耻耳。
 ○四七 刘宽为南阳太守,平心举善,每自克责,吏民爱敬,不敢欺也〔一〕。(姚。汪。黄。铃木)──书钞卷七五
〔一〕 姚、汪、黄三辑依陈、俞本作倪宽传,误。今从孔本。
 ○四八 刘宽为南阳太守,常好与诸生讲论经义,政化流传,不严而治。(姚。汪。黄。铃木)──书钞卷七五
  韦彪传
 ○四九 韦彪上疏曰:「欲急民所务,当先除其恶〔一〕。其原在尚书典枢机,天下事一决之,不可不察故也。」(姚。汪。黄)──书钞卷五九(二) ○ 类聚卷四八
〔一〕 类聚卷四八「恶」作「患」,与范书同。
 ○五○ 韦彪上疏曰:「有楚狱事繁〔一〕,故置尚书令史以助郎。郎主文案,与令史不殊。」(汪。黄)──御览卷二一三 ○ 大唐六典卷一
〔一〕 永平中,楚王英谋反,事泄自杀,楚狱遂兴,累年相陷坐死徙者以千数。
  范迁传
 ○五一 范迁为司徒,在公辅,有宅数亩,田不过一顷,推与兄子。(汪。黄)──御览卷八二一
  桓谭传
 ○五二 桓谭上疏言事,出为六安郡丞,意忽忽不乐而卒。──职官分纪卷四一
  冯衍传子豹
 ○五三 衍祖父立,生满,年十七丧父,早卒,满生衍〔一〕。(
姚。汪。黄。铃木)──范书本传注
〔一〕 惠栋曰:「前书曰『立字圣卿』,奉世子也。」又李贤注引东观记曰:「野王生座,袭父爵为关内侯,座生衍。」与此大异。范书从东观记。李贤注又曰:「衍之祖冯参忠正。」惠栋以为「参为衍从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