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八家辑注


 五九一 边韶字孝先,以文学知名,教授数百人。韶口辩,曾昼假卧,弟子嘲之曰:「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韶潜闻之,应时对曰:「边为姓,先为字。腹便便,五经笥。但欲眠,思经事。寐与周公通梦,坐与孔子同意。师而可嘲,出何典记?」(姚。汪)
──类聚卷二五
 五九二 张升字彦真,陈留尉氏人。祖富平侯〔一〕。(汪)─ ─汪辑
〔一〕 富平侯,张放也,西汉张汤之六代孙。此引亦不详所出。
 五九三 赵壹闭关却扫〔一〕,非德不交。(汪)──文选卷一六江文通恨赋注 ○ 龙筋凤髓判卷一
〔一〕 龙筋凤髓判卷一「关」作「门」,汪辑亦然。
  独行传
 五九四 谯玄字君黄,能说春秋,迁中散大夫。(汪)──御览卷二四三
 五九五 李业字距游〔一〕,广汉人。王莽居摄,太守刘咸闻业有德,辟业,业称疾,咸怒,教曰:「贤者不避害,犹彀射市中,命薄者先死。」令业诣狱养病。客有说咸者,乃出业。(汪)──御览卷六四三

〔一〕 范书本传「距」作「巨」。
 五九六 温序为护军校尉〔一〕,行部至陇西,为隗嚣将荀宇等所劫,欲生降序。序大怒,以节挝杀人,贼趍欲杀序,宇止之曰:「义士欲死节,赐剑令自裁。」序受剑,衔须着口中,叹曰:「无令须污土。」遂伏剑。(姚。汪)──类聚卷二

〔一〕 范书本传作「护羌校尉」。袁纪及东观记亦然。通鉴考异曰:「检西羌传,九年方置此官,牛邯为之。又云邯卒职省,则序无缘作『护羌』。」故通鉴但云校尉。今按恐当以类聚卷二○作「护军校尉」为是。

 五九七 周畅字伯持,性仁慈,为河南尹。永初二年夏旱,久祷无应。畅因收葬洛城傍客死骸骨凡万余人,应时澍雨,岁乃丰稔,位至光禄勋。(汪)──御览卷五五三
 五九八 李充为太守鲁平请署功曹,不就。平怒,乃投充以捐沟中,因谪署县都亭长,不得已,起亲职役。(汪)──御览卷二六四
 五九九 范丹,桓帝时以丹为莱芜长,不到官。后辟太尉府。自以狷急,不能从俗,常佩韦于朝。徒行弊服,卖卜于市。遭党人禁锢,遂推鹿车,载妻子,捃拾自资,或依宿树荫,如此十余年,乃结草室内居焉。闾里歌曰:「甑中生尘范史云,釜里生鱼范莱芜。」(姚。汪)──御览卷四八四 ○ 初学记卷一八(二) 类聚卷三五

  逸民传
 六○○ 平原王君公以明道深晓阴阳,怀德灭行,和光同尘,不为皎皎之操。王莽世退身,侩牛自给〔一〕,有似蜀之严君平〔二〕。(汪)──御览卷八二八
〔一〕 李贤曰:「侩谓平会两家卖买之价。」
〔二〕 华阳国志卷一二益梁宁三州先汉以来士女曰:「高尚逸民严遵字君平,成都人。」与范书逸民传所言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者非一人也。又御览卷二五八引益部耆旧传曰:「严遵字王思,为扬州刺史。」则蜀人乃有二严遵也。

 六○一 高凤字文通,南阳人。妻将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忽然天暴风大雨,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汪)──御览卷七六七
  周乘传
 六○二 周乘字子居〔一〕,拜侍御史、公交车司马令,不畏强御,以是怨于幸臣〔二〕。(汪)──御览卷二三○
〔一〕 书钞卷五五「子居」作「子车」。其引不详所出,然与御览多同,疑亦出自续汉书。又「乘」原误作「垂」,径正。
〔二〕 书钞卷五五末有「拜交趾刺史」五字。
  羊茂传
 六○三 羊茂字季宝,豫章人。为东郡太守,冬坐白羊皮,夏处单版榻,常食干饭,出界买盐豉〔一〕,妻子不历官舍。(汪)──御览卷二六○
〔一〕 「豉」原误作「致」,径改。
  封观传
 六○四 封观当举孝廉〔一〕,以兄名不显,耻受之,称疾不赴。后数年,兄得举,观乃就录上郡。(姚。汪)──书钞卷七九
〔一〕 「当举」原误倒,据汪辑径正。
  陈谦传
 六○五 陈谦字伯让,拜御史中丞,执宪奉法,多所纠正,为百僚所敬〔一〕。(姚。汪)──初学记卷一二
〔一〕 书钞卷六二引略同。孔本作谢承书,陈本作续汉书。今从孔本。
  胡绍传
 六○六 胡绍为河内怀令,三日一视事,十日一诣仓〔受〕俸米,〔一〕于阁外炊作干饭食之,不设釜灶。得一强盗,问其党与,得数百人,皆诛之。政教清平,为三河表。(姚。汪)──类聚卷五○ ○ 御览卷二六七

〔一〕 据御览卷二六七补。
  王苑传
 六○七 王苑字孙仲〔一〕,安贫〔贱〕〔二〕,茅屋蓬户,藜藿不餍。(姚。汪)──类聚卷三五 ○ 御览卷四八四
〔一〕 御览卷四八四作「字仲安」。
〔二〕 据御览卷四八四补。
  祝良传
 六○八 祝良字劭卿,长沙临湘人。(姚。汪)──范书顺帝纪注
  应志传
 六○九 志字仲节,汝南南顿人也。曾祖父顺。(姚。汪)──范书顺帝纪注
  蒋诩传
 六一○ 蒋诩字符卿,父丧,吊者盈门。后母疾之,不得止旧庐,自作山庵于侧,往如旧〔一〕。(姚。汪)──姚辑
〔一〕 不详所出,俟考。
  郗虑传
 六一一 虑字鸿豫,山阳高平人。少受业于郑玄,建安初为侍中。(姚。汪)──魏志武帝纪注 ○ 范书献帝纪注 又孔融传注 文选卷三五潘勖册魏公九锡文注
  刘备传
 六一二 刘备字玄德,涿郡人,汉景帝中山靖王胜之后〔一〕。(
姚。汪)──姚辑
〔一〕 不详所出,俟考。
  黄巾传
 六一三 巨鹿张角,自称天师,弟子数十万人〔一〕。始起兵,皆着黄巾,以相识别,故世谓「黄巾贼」。(汪)──御览卷六八七 ○ 范书灵帝纪注
〔一〕 范书灵帝纪注作「三十六万余人」。
 六一四 张角别党马元义,为山阳所捕得,锁送京师,车裂于市。〔一〕(汪)──御览卷六四五
〔一〕 袁纪卷二四作「黄巾马元义等于京师谋反,皆伏诛」。且系此事于起义之后之五月乙卯日。范书则言于起义之前,由卖而「车裂于洛阳」,三说有异,录以备考。
  西南夷传
 六一五 西南夷曰:滇池出孔雀。(姚。汪)──类聚卷九一 ○ 御览卷九二四
 六一六 哀牢夷出光珠、琥珀、水精、火精、璃。(汪)── 御览卷八○八(三)
  西羌传
 六一七 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其国近南岳。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关之西南羌地是也。(汪)──范书本传注
 六一八 西羌自赐支以西,滨河首左右,居今河关西可(十)〔千〕余里〔一〕,有河曲,羌谓之赐支。(汪)──御览卷一六五
〔一〕 据范书西羌传改。
 六一九 遂亡入河、湟间〔一〕。(汪)──范书本传注
〔一〕 羌无弋爰剑为秦所执,以为奴隶。爰剑亡归,路遇劓女,遂成夫妇,亡入河、湟间。诸羌怪其死里逃生,推以为豪帅。
 六二○ 种羌九千余户,在泷西临洮谷。(汪)──范书安帝纪注
 六二一 武威鹯阴河〔一〕。──范书本传注
〔一〕 赵冲追叛羌及于此。范书作「建威」。
  西域传
 六二二 甘菟〔一〕。──范书本传注
〔一〕 范书本传作「甘英」,袁纪亦然。乃班超所遣使大秦,至西海而还者。
 六二三 西域条支国出孔雀。(姚。汪)──类聚卷九一 ○ 御览卷九二四
 六二四 大秦国,名犁鞮鞬,在西海之西。──文选卷三张平子东京赋注
 六二五 大秦国有夜光璧。(汪)──类聚卷八四
 六二六 大秦国以金银为钱〔一〕,十银钱当一金钱。(汪)─ ─御览卷八一二
〔一〕 「金银」原误作「金钱」,径改。
 六二七 大秦国合诸香煎其汁,谓之苏合。(汪)──御览卷九八二
 六二八 天竺国,一名身毒,在大月氏东南。修浮图佛道以成俗,不杀伐。(汪) ──类聚卷七六
 六二九 天竺国出石蜜、胡椒、黑盐。(汪)──御览卷九五八 ○ 书钞卷一四六 又卷一四七 御览卷八五七 又卷八六五
 六三○ 天竺国,一名身毒,出琉璃珠玑。(汪)──御览卷八 ○二
 六三一 宁弥国王本名拘弥。(汪)──范书本传注
 六三二 西夜国生独白草,煎以为药,傅箭,所射辄死〔一〕。(
汪)。──御览卷九九四 ○ 证类本草卷八
〔一〕 证类本草卷八作「独自草」,末句作「人中之辄死」。
  乌桓传
 六三三 以父名为姓。(汪)──汪辑
 六三四 戎末瘣〔一〕。(汪)──汪辑
〔一〕 此二引均不详所出 鸫魏志乌丸传注引魏书载有乌丸大人戎末廆为都尉,顺帝时从击鲜卑有功。而范书本传作「戎朱廆」。则汪引之「瘣」系「廆」之误。
  鲜卑传
 六三五 鲜卑〔亦东胡之支也〕〔一〕。禽兽异于中国者有野马、原羊、角端牛。以角为弓,世谓之角端弓也。(姚。汪)──书钞卷一二五 ○ 御览卷三四七
〔一〕 据御览卷三四七补。
  散句
 六三六 负书来学,云集京师。(汪)──文选卷五六陆佐公石阙铭注
 六三七 周毖〔一〕。(汪)──范书献帝纪注
〔一〕 李贤曰:「东观记曰:『周珌,豫州刺史慎之子也。』续汉书、魏志并作『毖』,音秘。」范书与东观记同,珌音必。疑其系董卓传之文。
 六三八 黎民乐业。──书钞卷一五
 六三九 举止自若。──书钞卷一四
 六四○ 好古博闻。──书钞卷一二
 六四一 昌邑王见狗冠方山冠,龚遂曰:「王之左右,皆狗而冠。」〔一〕(汪) ──御览卷九○四
〔一〕 记纂渊海卷九八亦作续汉书之文 鸫龚遂乃西汉人,汉书五行志曰:「贺为王时,又见大白狗冠方山冠而无尾,此服妖,亦犬祸也。贺以问郎中令龚遂,遂曰:『此天戒,言在仄者尽冠狗也。』」二载意虽相近而文异,疑御览所引系某东汉人书疏策文之语,暂入散句以俟考。汪辑入刘备传,非。

 六四二 梅福上书曰:「仲尼之庙,不出阙里。」〔一〕──文选卷四二应休琏与广川长岑文瑜书一首注
〔一〕 梅福,字子真,九江寿春人。成帝时上书,以为宜建三统,封孔子之世以为殷后。其文曰:「今仲尼之庙不出阙里,孔氏子孙不免编户,以圣人而歆匹夫之祀,非皇天之意也。」疑文选注「汉书」上衍「续」字,或与上条类同,故亦暂入散句以俟考。

   序传
 六四三 朗祖父隽,字符异,博学好古,倜傥有大度。长八尺三寸,腰带十围,仪状魁岸,与众有异,乡党宗族咸景附焉。位至颍川太守。父防,字建公,性质直公方,虽闲居宴处,威仪不忒。雅好汉书名臣列传,所讽诵者数十万言。少仕川郡,历官洛阳令、京兆尹。以年老转拜骑都尉,养志闾巷,阖门自守。诸子虽冠成人,不命曰进不敢进,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问不敢言,父子之间肃如也。年七十一,建安二十四年终。有子八人,朗最长,次即晋宣皇帝也。(姚。汪)──魏志司马朗传注 ○ 御览卷三七七

 六四四 灵台者,乃周家之所造台也,图书术籍,珍玩宝怪,皆所藏也。(汪)──初学记卷二四


八家后汉书辑注八家后汉书辑注(华峤汉后书、谢沈后汉书、张莹后汉南记、袁山松后汉书、张璠后汉纪、无名氏后汉书、附录)

华峤汉后书卷一
 周天游辑注
  明帝纪
 ○○一 明帝至长安,迎取飞廉并铜马,置上西门平乐观。(汪。黄) ──文选卷三张平子东京赋注
 ○○二 馆陶公主为子求郎,不许,赐钱千万。明帝谓群臣曰:「
郎官上应列宿,非其人则民受其殃。」〔一〕(姚。汪。黄)──初学记卷一一 ○ 御览卷二一五
〔一〕 黄辑又注出书钞卷六○ 鸫其所据乃陈本,孔本作应劭汉官仪。今从孔本。
 ○○三 帝自制五行章句〔一〕。(汪。黄)──范书桓郁传注 ○ 御览卷五九一
〔一〕 东观记与此同,而范书作「五家章句」。李贤曰:「此言『
五家』,即谓五行之家也。」
 ○○四 世祖既以吏事自婴,帝尤任文法,总揽威柄,权不借下。值天下初定,四民乐业,户口衣食滋植,断狱号居前世之十二。中兴已来,追踪宣帝。夫以锺离意之廉法,谏诤恳切,以宽和为首。以此推之,斯亦难以德言者也〔一〕。(汪。黄)─
─御览卷九一 ○ 类聚卷一二 书钞卷一五
〔一〕 天游按:范书锺离意传曰:「帝性褊察,好以耳目隐发为明,故公卿大臣数被诋毁,近臣尚书以下至见提拽,常以事怒郎药崧,以杖撞之。」又曰:「朝廷莫不悚栗,争为严切,以避诛责,唯意独敢谏争。会连有变异,意复上疏曰:『咎在群臣不能宣化理职,而以苛刻为俗。吏杀良人,继踵不绝 鹳官无相亲之心,吏人无雍雍之志 鹳姓可以德胜,难以力服。先王要道,民用和睦,故能致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愿陛下垂圣德,揆万机,诏有司,慎人命,缓刑罚,顺时气,以调阴阳,垂之无极。」华峤「难以德言者也」之断语,当本于此。而范论作「岂弘人之度未优乎」,未免有避重就轻之嫌。

  章帝纪
 ○○五 魏文帝称「明帝察察,章帝长者」〔一〕。(姚。汪。黄) ──范书章帝纪注
〔一〕 此引当系章帝纪华峤论之语。
  灵帝纪
 ○○六 (元和)〔光和〕元年〔一〕,置鸿都门学,〔画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二〕。其诸生皆敕州郡、三公举用辟召,或出为刺史、太守,入为尚书、侍中,乃有封侯赐爵者,士君子皆耻与为列焉〔三〕。(汪。黄)──文选卷三八任彦升为范史云让吏部封侯第一表注 ○ 御览卷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