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八家辑注

〔一〕 据袁纪卷四改。
  侯霸传
 二三三 侯霸字君房,河南人。为人矜严有威容。家累千金,不事产业,笃志诗书,师事房元,常为都讲。(汪)──御览卷三八九
 二三四 侯霸为临淮太守,〔吏民爱乐〕〔一〕。王莽之败,霸保守临淮。更始征霸,老弱相携号呼,遮使者车,乞留侯君期年。(姚。汪。铃木)──书钞卷七六 ○ 又卷七五

〔一〕 据书钞卷七五补。
 二三五 侯霸拜尚书令,条撰善政有便于民者,除其烦苛,时令乃立。每春下宽大诏书,由霸始也。(铃木)──书钞卷五九
  赵熹传
 二三六 光武征赵喜〔一〕,引见赐鞍马,待诏公交车。(姚。汪。铃木)──初学记卷二二 ○ 御览卷三五八
〔一〕 东观记、袁纪均作「喜」,而范书作「」,故四库馆臣改东观记「喜」作「」。然书钞引续志作「熹」。惠栋曰:「喜与熹,古字通。小颜匡谬正俗曰:『熹,炽盛也,音与僖同。』故赵熹字伯阳,取此义耳。末世传写误为喜字。」天游按:徐灏说文段注笺曰:「、喜古今字。」又黄侃说文同文曰:「喜同台、僖、。」据此则喜、、熹三字皆可通,作「喜」非误。然其既以「伯阳」为字,当以「熹」为本字。下同。

 二三七 赵喜为太尉。中元二年,上崩,喜受遗诏,典录丧礼。新承王莽之乱,国无旧典,皇太子与诸王杂坐同席,尊卑无别。喜乃正色,横剑殿阶,扶下诸王,以明尊卑。(姚。汪。铃木)──御览卷一四八 ○ 书钞卷三七

 二三八 赵喜字伯阳,为卫尉,尽心事上,夙夜匪懈。母没,上疏乞守服,不许,遣使释服。(汪。铃木)──御览卷二三○
  牟融传
 二三九 牟融举茂才,为丰令。视事三年〔一〕,政化流行,县无狱讼,吏畏而爱之,治有异迹,为州郡最。(姚。汪。铃木)──类聚卷五 ○ ○ 御览卷二六七 书钞卷七八

〔一〕 范书本传亦作「三年」,汪辑据御览引作「二年」,非。
 二四○ 牟融字子优,拜司隶校尉,典司京师,执宪持平,多所举正,百僚莫不敬惮。(姚。汪。铃木)──书钞卷六一 ○ 御览卷二五○
 二四一 牟融字子优,迁大司农,居职修治,又善论议,时公卿无出之者。(铃木) ──书钞卷五四
  宣秉传
 二四二 (傅)〔宣〕巨公拜御史中丞〔一〕,与司隶校尉、尚书〔令〕会同〔二〕,并专席而坐,故京师号曰「三独坐」。迁司隶校尉。奉公遵典,督察奸邪,务举宏纲,正大体,阔略细微。其政严而不苟,百僚肃然,京师清静〔三〕。(姚。汪)──初学记卷一二 ○ 书钞卷六一

〔一〕 据汪辑校改。
〔二〕 据汪辑校补。
〔三〕 据书钞卷六一补。
 二四三 宣秉字巨公〔一〕,拜御史中丞,布被瓦器,居不粟马,出无从车。车驾幸其府舍,叹曰:「虽楚国二龚,不如云阳宣巨公。」赐布帛帐帷什器。(汪)──御览卷八一八

〔一〕 「宣」原误作「宋」,径改。
 二四四 宣秉字巨公,拜司徒司直,清白笃义,得禄俸,收养内外宗族。(姚。汪。铃木)──书钞卷六二
  张湛传
 二四五 张〔湛字〕子孝〔一〕,平陵人。性矜严,非礼不动,遇妻子若严君,三辅以为仪表。人或谓之诈,子孝曰:「我诚诈也。人皆诈恶,我独诈善,不亦可乎?」为光禄〔勋〕〔二〕。〔数正谏威仪不如法度者〕〔三〕。常乘白马,上每有异政,辄言:「白马生且复谏矣。」(姚。汪。铃木)──御览卷四五二 ○ 书钞卷五三

〔一〕 据书钞卷五三补。
〔二〕 同右。
〔三〕 同右。又范书本传曰:「光武临朝,或有惰容,湛辄陈谏其失。」
 二四六 张湛拜太中大夫,病居〔中〕东门候舍〔一〕。故时人号之为「中东门君」。上数存问赏赐。(汪。铃木)──御览卷二四三
〔一〕 据范书及下文文意补。
  王丹传
 二四七 王丹字仲回,为〔太子〕少傅〔一〕,謇謇正直,名德重于当时。(姚。汪。铃木)──书钞卷六五 ○ 御览卷二四四
〔一〕 据御览卷二四四补。
  王良传
 二四八 王良拜沛郡太守,称病不就府,从官皆送文书就之。诏太医治之。(姚。汪。铃木)──书钞卷七四
 二四九 王良字仲子,拜司徒司直,妻子不至官舍。在位布被瓦器,无兼膳,节俭过度。(姚。汪。铃木)──书钞卷六二
 二五○ 王良字仲子,东海人。为大司徒〔一〕。鲍恢为司徒长史,以事至东海,过其家,见良妻布衣徒跣,曳柴从田中归。(铃木)──书钞卷五二
〔一〕 东观记、范书、袁纪均作「大司徒司直」,续书误。
  杜林传
 二五一 杜林字(仲子)〔伯山〕〔一〕。为光禄勋,内奉宿卫,外总三(着)〔署〕〔二〕,周密敬慎,选举称平,〔数荐名士〕。〔三〕郎有好学,辄见诱进,朝夕满堂,士以此高而慕仰之。(姚。汪。铃木)──书钞卷五三 
○ 初学记卷一二(二) 白帖卷七四
〔一〕 据初学记卷一二、白帖卷七四改。
〔二〕 同右。
〔三〕 据初学记卷一二补。
  承宫传子迭
 二五二 宫过徐子盛,好之,因弃其猪而留听经〔一〕。〔猪〕主怪其不还〔二〕,求索得宫,欲笞之。门下生共禁止,因留之。为诸生拾薪,执苦数年,勤学不倦。(姚。汪。铃木)──御览卷六一一 ○ 范书本传注

〔一〕 宫少孤,为人牧豕。时乡里徐子盛以春秋经授诸生,宫悦而驻听之。
〔二〕 据范书本传注补。
 二五三 宫尝出行,得虎所杀鹿,持归。肉分门下,取皮上师,师不受。宫因弃之。人问其故,宫曰:「既已与人,义不可复取。」(
姚。汪。铃木)─ ─范书本传注
 二五四 宫字少子,琅邪人。尝在蒙阴山中耕种禾黍,临熟,人就认之,宫便推与而去,由是发名,位至左中郎将、侍中。(姚。汪。铃木)──吴志锺离牧传注 ○ 类聚卷八五 御览卷八三九

 二五五 承宫迁至左中郎将,数进忠谏,论议守正,不希世偶,朝臣惮其节,名称闻于匈奴。单于遣使来贡,求见宫。诏敕宫自整顿,宫曰:「夷狄眩名,非识实也。闻臣虚称,故欲见臣。臣丑陋形寝,见必轻贱,不如选长大有威容者〔示之也〕〔一〕。时以大鸿胪魏应示之。(姚。汪。铃木)──御览卷二四一 ○ 又卷二七九 范书本传注

〔一〕 据御览卷二七九补。范书本传注亦然。
 二五六 宫子迭,官至济阴太守。(姚。汪。铃木)──范书本传注
  赵典传
 二五七 赵典字仲经,为大司农,闭门却扫,非德不交。(姚。汪。铃木)──初学记卷一二 ○ 御览卷二三二
 二五八 赵典笃学博闻,宜备国师〔一〕。(姚。汪。铃木)一四──初学记卷一 ○ 书钞卷五二 御览卷二○六 晏公类要卷
〔一〕 此系表荐之文。引文下尚有「国师即太师也」六字,当系注文,故入注以说明之。又书钞卷五二注出续汉百官志,按百官志无此文,书钞注误也。
  申屠刚传
 二五九 申屠刚字巨卿,拜侍御史,迁尚书令。在尚书,数犯颜正色,百僚惮之。常慕史、汲黯之为人〔一〕。(姚。汪。铃木)──书钞卷五九
〔一〕 李贤曰:「史记曰:史字子鱼,卫大夫也。论语孔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前书:汲黯字长孺。武帝时为主爵都尉,好直谏,时人谓之『汲直』。」按子曰出论语卫灵公。

 二六○ 光武帝欲出游,尚书令申屠刚谏,以头轫乘舆车轮。(姚。汪。铃木)──书钞卷一四一
  鲍永传子昱
 二六一 鲍永为更始大将,将兵安集河东。赤眉害更始,三辅道绝。世祖即位,遣谏议大夫储大伯持节征永。永疑为不审,收系大伯,封节传舍壁中,遣人持至长安〔一〕。知更始审亡,即发丧出降。(
汪。铃木) ──御览卷六八一
〔一〕 按东观记永封大伯节于晋阳传舍壁中,「持」作「驰」。御览作「持」,误。
 二六二 鲍永为鲁郡太守,孔子阙里无何荆棘自辟,郡人异之〔一〕。(姚。汪。铃木)──书钞卷七五
〔一〕 陈、俞本「何」作「故」,「郡人」作「永」,与范书同。
 二六三 鲍永字君长,为司隶校尉。上叔父赵孝王良送来歙丧还,〔一〕入大夏城门,与右郎将相逢〔二〕,良怒,召门贱吏〔三〕。永走马往前,奏良大不敬,由是权戚挫折,百僚肃然。数举奏非法,朝廷善之。永辟右扶风平陵鲍恢以为都官从事,恢亦抗直,不避强御,诏册曰:「贵戚且当敛手,以避二鲍。」其见重又如此。(姚。汪。铃木)──书钞卷六一

〔一〕 「孝王」原误倒,径正。
〔二〕 即右中郎将张邯也。
〔三〕 指夏城门候岑尊。东观记下作「叩头马前」,又永劾奏良曰「召候岑尊诘责,使前走数十步 鸶良诸侯藩臣,蒙恩入侍,〔宜〕知尊帝城门候吏六百石,而肆意加怒,令叩头都道,奔走马头前。无藩臣之礼,大不敬」。

 二六四 鲍永字君长,为司隶校尉。永性矜严公正,百僚忌难,每朝各加戒慎。(汪。铃木)──书钞卷六一
 二六五 鲍昱为泚阳长〔一〕,盗贼省减。(姚。汪。铃木)─ ─书钞卷七八
〔一〕 「泚」系「沘」之误,亦可作「比」。
 二六六 鲍昱字守文〔一〕,拜司隶校尉。〔帝报曰〕〔二〕:「
吾欲令天下知忠臣之子复为司隶。」昱在职奉法守正,有父风。坐救火迟,免官。(姚。汪。铃木)──书钞卷六一
〔一〕 东观记作「文渊」,范书作「文泉」,乃刻本避唐高祖讳。续书恐误。
〔二〕 据东观记补。
 二六七 昱为汝南太守,郡多陂池,水恒不足,作方梁石洫止之,〔一〕水方足也。(铃木)──书钞卷七四
〔一〕 李贤曰:「洫,渠也。以石为之,犹今之水门也。」
 二六八 明帝崩,司徒鲍昱典丧事。葬日,三公入安梓宫,还至羡道半,逢上欲下,昱前叩头言:「礼:天子鸿洞以赠,所以重郊庙也。陛下奈何冒危险,不以义割哀。」上即还。(姚。汪。铃木)──续汉礼仪志注

  襄楷传
 二六九 延熹九年,济阴、东郡、济北、平原河水清。襄楷上疏曰:「春秋注记,未有河清,而今有之。易干凿度曰:『上天将降嘉应,河水先清。』京房易传曰:『河水清,天下平。』天垂异,地吐妖、民厉疫,三者并作而有河清。春秋麟不当见而见,孔子书以为异。河者,诸侯之象;清者,阳明之征,岂独诸侯有窥京师也。」明年,宫车晏驾,征解渎侯为汉嗣,是为灵帝。建宁四年二月,河水又清也。(汪)──
水经注卷五河水注
  郭伋传
 二七○ 郭伋字细侯,拜并州刺史。前在并州素有恩,及后入界,所到县邑,老少相携而逢迎于道路,如见父母。所过问民疾苦,下车聘请州中耆俊,以为师友,设几杖而敬礼焉,朝夕参政,分禄以养之。(姚。汪。铃木)──书钞卷七二

 二七一 郭伋字细侯,拜并州牧。卢芳僭号北方,上患之。后拜伋焉。下车躬请州中推俊以为师友〔一〕,(鼓)〔设〕几杖而敬礼焉〔二〕。时人多举伋可大用,上以并州部边,匈奴未服,欲使镇抚,故久不迁也。──晏公类要卷二○

〔一〕 疑「推」字有讹,按上引或系「耆」之误。
〔二〕 据上引校改。
 二七二 郭伋拜并州牧,行部西河到美稷,数百小儿各骑竹马逢迎。伋问曰:「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迎。」伋谢曰:「辛苦诸童。」小儿复送到郭门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一〕。行部还,入美稷,先期一日。伋念负诸儿,即止野亭,须期乃往。伋重信得人心,皆此类也。(姚。汪。铃木)──文选卷五九沈约齐安陆昭王碑文注 ○ 类聚卷五○

〔一〕 据类聚卷五○补。
 二七三 郭伋字细侯,〔以〕并州牧征为太中大夫〔一〕,赐宅一区,及帷帐钱谷,伋辄散与宗亲九族,无遗余。(汪)──御览卷四七六
〔一〕 据汪辑补。
  孔奋传
 二七四 孔奋守姑臧长,治有异道。时天下扰乱,河西独安,而姑臧市日四合,为河西富县。每前长居官数月,辄致赀产。奋在姑臧积四岁,财产不增。奋素孝,自来为长时,供养至谨。在姑臧,惟母极膳,妻子饮食但葱韭。(姚。汪。铃木)──类聚卷五○ ○ 书钞卷七八

 二七五 孔奋守姑臧。时天下未定,或曰:「置脂膏中,不能自润。」(铃木)──书钞卷七八
 二七六 孔奋守姑臧,天下知其清廉。(铃木)──书钞卷七八
 二七七 孔奋官姑臧(令)长〔一〕,以仁义为治,抑强扶弱。(
姚。汪。铃木) ──书钞卷七八
〔一〕 「令」系衍文,故删。
 二七八 守姑臧令〔一〕,太守梁统敬奋,每以事至府,不以官属礼之,常迎送,敬以师友。(汪。铃木)──书钞卷七八
〔一〕 「令」系「长」之误。
  张堪传
 二七九 张堪字君游,南阳宛人。为郡族姓。堪早孤,让先父余财数百万与兄(弟)〔子〕〔一〕。(姚。汪。铃木)──御览卷五一五 ○  类聚卷二一 御览卷四二四
〔一〕 据类聚卷二一、御览卷四二四改 鸫范书本传亦作「兄子」。
  廉范传
 二八○ 范为云中太守。匈奴大入塞,范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不敌。乃令军士卒各交缚两炬,三头爇火。虏遥见火多,谓汉兵救至。待旦将退,范令军中蓐(会)〔食〕〔一〕,晨往赴之,斩首数百级〔二〕。虏自此不敢复入云中。(姚。王。铃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