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正史
- 后汉书八家辑注
后汉书八家辑注
〔一〕 孙志祖按:「夏勤字伯宗,九江寿春人 鸩帝永初元年,为司徒。东京司徒无江夏刘勤其人,疑即夏勤之讹。」汪文台亦曰:「
惠氏后汉书补注作九江夏勤事。」故据以改补。
七○七 夏勤从容议论。(孙。王。汪。黄)──文选卷四六任彦升王文宪集序注
孟政传
七○八 孟政字子节,地皇六年,为府丞虞卿书佐。时太守缺,丞视事。毗陵有贼,丞讨之,未到县,道路逢贼,吏卒迸散,政操刀楯与贼相击,丞得免难,政遂死于路〔一〕。(孙。王。汪。黄)──御览卷三五七
〔一〕 孙志祖曰:「严氏元照曰:『案地皇是王莽纪年,谢书不当记前汉事,或其人尚逮东汉之世耳。』」
江汉传
七○九 江汉字山甫〔一〕,迁丹阳太守。是时大江剧贼余来等劫击牛渚、丹阳、边水诸县居民,殴略良善,经岁为害。汉到郡,会集劲士,修整战具,钩镶刀楯大戟长●弓弩劲兵,转送承接。余来亟战失利,遂见枭获。孝顺帝喜其功,赐以剑佩。(孙。王。汪。黄)──御览卷三五七
〔一〕 诸辑均作「子甫」,今依宋本御览作「山甫」。
马寔传
七一○ 马寔字伯骞,勤结英雄,所欲交接,负笈荷担,不远万里。山阳王畅未仕时,寔慕〔高〕(嵩)名〔一〕,往见之。届畅门,投刺,欲不肯见,使从者拒之,云行历未旋。寔留连,日日往伺之,谓从者曰:「夫孝子事亲,行不踰日〔二〕,而至今不归,非孝子也。欲待与相见,如凶于路,往而不〔反〕(友)〔三〕,哭之以为死交。」畅闻其言,叹息壮志,因执其手,揖引与入。美谈毕,请入见母,饮宴定好而别。寔临退,执畅手诀曰:「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幸俱生盛明之世,免砖瓦之姿,托为丈夫,当建名后载〔四〕,不可为空生徒死之物,秽天壤之间。」(孙。王。汪。黄)──御览卷四○七
〔一〕 据汪辑改。
〔二〕 论语里仁篇曰:「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三〕 据汪辑改。
〔四〕 记纂渊海卷四八「后载」作「千载」。
范训传
七一一 范训母亡,以布囊盛土,负以成圹〔一〕。(孙。王。汪。黄)──御览卷三七
〔一〕 圹,墓穴也,见广韵。记纂渊海卷七九其一引作「圹」,一引作「坟」。
司马均传
七一二 司马均字少宾,东莱人〔一〕。(汪)──汪辑
〔一〕 未详所出,录此存疑。
戎良传
七一三 济阴戎良字子恭,年十八,为郡门下〔干〕吏〔一〕。良仪容伟丽,太守诸葛礼使合里写书。从者诬良与婢通,〔良〕刳腹,〔二〕引出肠肝,示礼〔赤心〕〔三〕。(孙。王。汪。黄)──御览卷四三八 ○ 又卷三七一
〔一〕 据御览卷三七一补。
〔二〕 同右。
〔三〕 同右。
戴遵传
七一四 戴遵字子高,富于赀产,轻财好义,宾客常三四百人。时人名之「关东大豪戴子高」。(孙。王。汪。黄)──御览卷四七一
杨淮传
七一五 杨淮字伯川,拜尚书令,存心正直,选举高妙,能进善疾恶,不爽毫厘。(孙。黄)──书钞卷五九
施阳传
七一六 施阳字季儒,为监军使,持节乘轩,从左监护骑到江夏郡,关内门,阳杀牛设酒,交臂降服。──书钞卷六三
宋登传
七一七宋〔登〕为颍川太守〔一〕,市无二价,道不拾遗。(孙) ──书钞卷七五
〔一〕 据陈本补。
鲍季寿传
七一八鲍季寿为沛相,下民歌曰「神君」。──书钞卷七五
赵峻传
七一九 峻字伯师,下邳(余)〔徐〕人也〔一〕。峻承丰疾世,履贫俭。少丧二亲。为邑功曹吏,无车马,因相出飨,敕诸曹掾吏各自具车,不得共载从行。功曹书佐时召陈常曰:「相除录进。」峻□直,笈到,立传学颜氏春秋、鲁诗。──书钞卷一三九
〔一〕 严可均曰:「考四录堂校刊书钞本,『余之』作『徐人』。劳笙士读书杂识卷二据后汉书顺帝纪赵峻注云:『峻字伯师,下邳徐人也。』与此正合。『峻』当缺『赵』字。」今据严校而改。下文有讹脱。
张免传
七二○ 张免除新丰令,治为三辅第一〔一〕。──书钞卷七八
〔一〕 孔本曰出谢志,陈、俞本改作世语。今从孔本,且入谢承书。
刘旦杨鲁传
七二一 刘旦、杨鲁并光和中画手,待诏尚方,画于鸿都学。 ──历代名画记卷四
蒋迭传
七二二 蒋迭为太仆,久居台阁,明习故事。在九卿位,数言便宜,奏议可观。──纬略卷二
殷辉传
七二三 殷辉字子伦,汝南人。每得甘果,持归进其母。──纬略卷六
董昆传
七二四 董昆字文通〔一〕,初为司农帑丞,得迁巨鹿太守,载三车钱谷,所出给见在券,薛臣自随。论者咸为主内实贪秽,外求虚名,连车重载,此必不空。诏书后覆大司农帑藏钱谷,前主者有出入。征见昆,讨板悉载三车蒯,诸宫无它物。章帝嘉之,擢为楚郡太守。──书钞卷一三九
〔一〕 严可均曰:「案范书无此人。惟本钞七十九孝廉篇引会稽先贤赞有『董昆字文通』五字,亦未尝无其人也。但原钞文理舛误甚多,无从校改。」
商仁传
七二五 商仁字季卿,征拜大鸿胪卿,以年老乞骸骨,诏赐斗酒米帛,若经传有疑,使小黄门就问之。──职官分纪卷二○ ○ 锦绣万花谷后集卷一一
张禹传
七二六 张禹少作公府吏〔一〕,给廷尉为北曹史,每断法决处事执平,为京师所称。明帝以其达法理,有张释之之风,起拜廷尉。──职官分纪卷一九
〔一〕 按范书张禹传,禹明帝时官至扬州刺史,不闻拜为廷尉,此当别一张禹也。翰苑新书前集卷二二作「强禹」。
张谀传
七二七 张谀少修志节,性聪明,有令才,乡曲称曰「神人」。除尚书侍郎左丞,朝贺陛见,进对威仪,辞言辩达,帝深奇之,特拜东海相。──职官分纪卷八
东夷列传
七二八 三韩俗以腊日,家家祭祀,俗云「腊鼓鸣,春草生」也。(孙。王。汪)──御览卷三三
散句
七二九 佛以癸丑七月十五日寄生于净住国摩耶夫人腹中,至周庄王十年甲寅四月八日〔始〕生〔一〕。(姚。王。汪。黄)──岁华纪丽卷三 ○ 路史发挥卷三注
〔一〕 据路史发挥卷三注补。又其注曰:「然庄王十年乃甲午,又非甲寅,甲寅又后二十年。此则腐儒习于妄说,属意牵合,而不知所考者。盖释之徒欲蔑老子化胡之语,故推而上之于昭王之时。老者又能以其道胜,复为推曰老子以商王阳甲庚申之岁,降于玄妙之胎。纷纭诞妄,不可殚纪。」
七三○ 铜人翁仲,翁仲其名也。(孙。王。汪。黄)──史记秦始皇本纪索隐
七三一 莽时有奇士巨毋霸,卧则枕鼓,以铁箸食。(孙。王。汪。黄)──御览卷七六○
七三二 王公位二千石〔一〕,奕世相袭。(孙。王。汪。黄)──文选卷五左太冲吴都赋注 ○ 又卷六左太冲魏都赋注
〔一〕 文选卷六魏都赋注作「王翁」。
七三三 西夷蠢动,奸雄棋跱。(孙。王。汪。黄)──文选卷二○潘安仁关中诗注
七三四 士庶流宕他州异境〔一〕。(王。汪。黄)──文选卷四五皇甫士安三都赋序注 ○ 又卷三五张景阳七命注
〔一〕 文选卷三五七命注此句出「谢忱后汉书序」。
七三五 威令神行,征艾朔士。(孙。王。黄)──文选卷五九沈休文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注
七三六 免归田里〔一〕。──书钞卷三二
〔一〕 按范书和帝纪,永元元年冬十月令郡国弛刑输作军营,其徙出塞者,刑虽未竟,皆免归田里。或书钞所引四字,系谢承书和帝纪之文。
七三七 紫绶〔一〕。──书叙指南卷一
〔一〕 其注曰:「上谢承书周饬。」按范书无周饬,疑「饬」字有误,俟考,亦暂入散句。
序传
七三八 承父婴〔一〕,为尚书侍郎,服事丹墀,弥纶旧章。〔每读高祖及光武之后将相名臣〕〔二〕,〔佐国翊治,謇谔谏争,诸节隐逸,儒林征聘〕〔三〕,策文通训,条在宫禁〔四〕,秘于有阁,(为)〔唯〕承台郎升复道取〔急〕〔五〕,得为开览,其余他官,莫敢阚者也。(姚。王。汪。黄)──书钞卷六○ ○ 文选卷二四陆士衡答贾长渊诗注
〔一〕 王谟按:「吴志『谢夫人,会稽山阴人也。父,汉尚书郎、徐令』。『子承撰后汉书』云云。则文选注所引谢承书『承父婴为尚书侍郎』,即谢也。但谢书本文应自称承父婴,若出后人纂辑,自应改称谢。注『婴,作』。姚本仍作『承父婴』,且竟忘其为谢承父,而别引承宫以承为姓,又疑以承父为复姓,胥失之矣。兹特订正。」又翁注困学纪闻引阎若璩按曰:「婴当作。」而卢弼曰:「官本『』作『』。沈家本曰:『作是。广韵二十八梗,俱永切,火也。』」
〔二〕 据文选卷二四陆士衡答贾长渊诗注补。
〔三〕 据职官分纪卷八补。
〔四〕 文选卷二四陆士衡答贾长渊诗注「宫禁」作「南宫」。
〔五〕 据文选卷二四陆士衡答贾长渊诗注改补。
七三九 幼以仁孝为行,明达有令才。弟贞,履蹈法度,笃学尚义。举孝廉,建昌长,卒官。(孙。王。汪)──吴志谢夫人传注
薛莹后汉记
周天游辑注
光武帝纪
○○一 光武征伐,尝乘革车羸马。公孙述破,益州送乐器、旅车〔一〕、乘舆,(什)〔法〕物然后备〔二〕。──书钞卷一三九
〔一〕 范书光武帝纪作「葆车」,是。
〔二〕 据范书光武帝纪改。
○○二 王莽之际,天下云乱,英雄并发,其跨州据郡僭制者多矣!人皆有冀于非望,然考其聪明仁勇,自无光武俦也。加以宽容博纳〔一〕,计虑如神,是以任光、窦融,望风景附;马援一见,睹颜识奇。故能以十数年间,扫除群凶,清复海内,岂非天人之所辅赞哉?古者师不内御,而光武命将,皆授以方略,使奉图而进,其有违失,无不折伤,意岂文史之过乎?不然,虽圣人其犹病诸〔二〕。(姚。汪黄)──类聚卷一二 ○
御览卷九○ 初学记卷九
〔一〕 原作「宽博容纳」,据初学记卷九径改。
〔二〕 按此引当系赞语。又姚之骃曰:「此篇简括精悍,自是杰作。末段如神龙掉尾,使人不可捉摸,更佳。范论但叙光武符瑞,不及开创大略,失史体矣。」
明帝纪
○○三 〔赞曰〕〔一〕:明帝自在储宫,而聪允之德着矣。及临万机,以身率礼〔二〕,恭奉遗业,一以贯之。虽夏启周成,继体持统,无以加焉。是以海内乂安,四夷宾服,断狱希少,有治平之风,号曰显宗,不亦宜乎!(姚。汪。黄)──类聚卷一二 ○ 御览卷九一 书钞卷二二 又卷一五
〔一〕 据御览卷九一补。
〔二〕 御览卷九一「以」作「约」。
章帝纪
○○四 赞曰:章帝以继世承平,天下无事,敬奉神明,友于兄弟,息省徭赋,绥静兆民,除苛法,蠲禁锢,抑有仁贤之风矣。是以阴阳协和而百姓安乐,众瑞并集,不可胜载,考之图籍,有征云尔。(
汪。黄)──御览卷九一 ○ 书钞卷一五
○○五 章帝北巡,下长平御池阳宫,东至高陵,造舟至于泾而还。(姚。汪。黄) ──初学记卷六
安帝纪
○○六 赞曰:安帝之初,委政太后〔一〕,十有余年。及亲万机,佞邪始进,阉宦用事,宠加私爱,阿母王圣,势倾朝廷,遂树奸党,摇动储副〔二〕,山陵未干,萧墙作难,兵交禁省,社稷殆危〔三〕。(汪。黄)──御览卷九一
〔一〕 指和熹邓太后。
〔二〕 延光三年,帝听信中常侍江京等之谗言,废皇太子保为济阴王。
〔三〕 延光四年十一月,中黄门孙程等斩江京,迎立济阴王保为顺帝。车骑将军阎显兄弟率兵入北宫,尚书郭镇斩阎景,帝复遣使收显等下狱诛,天下始安。
桓帝纪
○○七 赞曰:汉德之衰,有自来矣。而桓帝继之以淫暴,封殖宦竖,群妖满侧,奸党弥兴,贤良被辜,政荒民散,亡征渐积。逮至灵帝,遂倾四海,岂不痛哉!左传曰:「国于天地,有与立焉。不数世淫,不能(弊)〔毙〕也〔一〕。」信矣!(汪。黄)
──御览卷九二 ○ 书钞卷二一
〔一〕 据左传昭公元年传文改。此乃秦后子答晋赵孟之语。
灵帝纪
○○八 灵帝熹平四年,诏正五经文字,刻石立于太学之前。──书钞卷一六○
○○九 灵帝光和元年,虹昼见御所居崇德后殿前庭中,色青赤。(姚。汪。黄) ──初学记卷二
○一○ 灵帝光和五年,校猎广成苑。(姚。汪。黄)──初学记卷二四
○一一 灵帝光和六年冬,北海、东莱、琅邪井冰厚丈余。(汪。黄)──初学记卷七 ○ 御览卷六八
○一二 赞曰:汉世中兴,至于延平而世业损矣〔一〕。冲、质短祚,孝桓无嗣。母后称制,奸臣执政。孝灵以支庶而登至尊,由藩侯而绍皇统〔二〕,不恤宗绪,不祇天命,上亏三光之明,下伤亿兆之望。于时爵服横流,官以贿成,自公侯卿士,降于皂隶,迁官袭级,无不以货〔三〕。刑戮无辜,摧仆忠贤,佞谀在侧,直言不闻,是以贤智退而穷处,忠良摈于下位。遂至奸邪蜂起,法防堕坏,夷狄并侵,盗贼糜沸,小者带城邑,大者连州郡,编户骚动,人人思乱〔四〕。当斯之时,已无天子矣。会灵帝即世,则祸寻其后,宫室焚灭,郊社无主,危自上起,覃及华夏,使京室为墟,海内萧条,岂不通哉!(汪。黄)──御览卷九二 ○ 书钞卷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