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集解三家注索隐正义

〔一〕索隐昭二十六年春秋经书「楚子居卒」是也。按十二诸侯年表及左传,合在僚十一年。
〔二〕索隐据表及左氏传止合有十二年,事并见昭二十七年左传也。
〔三〕集解贾逵曰:「二公子皆吴王僚之弟。」索隐春秋作「掩余」,史记并作「盖余」,义同而字异。或者谓太史公被腐刑,不欲言「掩」也。贾逵及杜预及刺客传皆云「二公子,王僚母弟」。而昭二十三年左传曰「光帅右,掩余帅左」,杜注彼则云「掩余,吴王寿梦子」。又系族谱亦云「二公子并寿梦子」。若依公羊,僚为寿梦子,则与系族谱合也。
〔四〕集解杜预曰:「灊在庐江六县西南。」
〔五〕集解服虔曰:「察强弱。」
〔六〕集解贾逵曰:「时,言可杀王时也。」
〔七〕集解服虔曰:「不索当何时得也。」
〔八〕集解王肃曰:「聘晋还至也。」
〔九〕集解服虔曰:「母老子弱,专诸托其母子于光也。」王肃曰:「专诸言王母老子弱也。」索隐依王肃解,与史记同,于理无失。服虔、杜预见左传下文云「我,尔身也,以其子为卿」,遂强解「
是无若我何」犹言「我无若是何」,语不近情,过为迂回,非也。
〔一0〕集解服虔曰:「言我身犹尔身也。」
〔一一〕索隐春秋经唯言「夏四月」,左传亦无「丙子」,当别有按据,不知出何书也。
〔一二〕集解杜预曰:「掘地为室也。」
〔一三〕索隐谒,请也。本或作「请」也。
〔一四〕集解音披。索隐音披。刘逵注吴都赋「铍,两刃小刀」。
〔一五〕索隐上音阳,下如字。左传曰「光伪足疾」,详即伪也。或读此「为」字音「伪」,非也。岂详伪重言邪?
〔一六〕集解杜预曰:「恐难作,王党杀己,素避之也。」
〔一七〕索隐刘氏曰:「匕首,短剑也。」按:盐铁论以为长尺八寸。通俗文云「其头类匕,故曰匕首也」。
〔一八〕集解服虔曰:「全鱼炙也。」
〔一九〕集解贾逵曰:「交专诸匈也。」
季子至,曰:「苟先君无废祀,民人无废主,社稷有奉,乃吾君也。吾敢谁怨乎?哀死事生,以待天命。〔一〕非我生乱,立者从之,先人之道也。」〔二〕复命,哭僚墓,〔三〕复位而待。〔四〕吴公子烛庸、盖余二人将兵遇围于楚者,闻公子光弒王僚自立,乃以其兵降楚,楚封之于舒。〔五〕
〔一〕集解服虔曰:「待其天命之终也。」
〔二〕集解杜预曰:「吴自诸樊以下,兄弟相传而不立适,是乱由先人起也。季子自知力不能讨光,故云。」
〔三〕集解服虔曰:「复命于僚,哭其墓也。」正义复音伏,下同。
〔四〕集解杜预曰:「复本位,待光命。」
〔五〕索隐左传昭二十七年曰「掩余奔徐,烛庸奔锺吾」。三十年经曰「吴灭徐,徐子奔楚」。左传曰「吴子使徐人执掩余,使锺吾人执烛庸。二公子奔楚,楚子大封而定其徙」。无封舒之事,当是「舒」「徐」字乱,又且疏略也。
王阖庐元年,举伍子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楚诛伯州犁,其孙伯嚭亡奔吴,〔一〕吴以为大夫。
〔一〕集解徐广曰:「伯嚭,州犁孙也。史记与吴越春秋同。嚭音披美反。」
三年,吴王阖庐与子胥、伯嚭将兵伐楚,拔舒,杀吴亡将二公子。光谋欲入郢,将军孙武曰:「民劳,未可,待之。」〔一〕四年,伐楚,取六与灊。五年,伐越,败之。六年,楚使子常囊瓦伐吴〔二〕。迎而击之,大败楚军于豫章,取楚之居巢而还。〔三〕
〔一〕索隐左传此年有子胥对耳,无孙武事也。
〔二〕正义左传云「楚囊瓦为令尹」,杜预云「子囊之孙子常。」
〔三〕索隐左传定二年,当为七年。
九年,吴王阖庐请伍子胥、孙武曰:「始子之言郢未可入,今果如何?」〔一〕二子对曰:「楚将子常贪,而唐、蔡皆怨之。王必欲大伐,必得唐、蔡乃可。」阖庐从之,悉兴师,与唐、蔡西伐楚,至于汉水。楚亦发兵拒吴,夹水陈。〔二〕吴王阖庐弟夫概〔三〕欲战,阖庐弗许。夫概曰:「王已属臣兵,兵以利为上,尚何待焉?」遂以其部五千人袭冒楚,楚兵大败,走。于是吴王遂纵兵追之。比至郢,〔四〕五战,楚五败。楚昭王亡出郢,奔郧。〔五〕郧公弟欲弒昭王,〔六〕昭王与郧公奔随。〔七〕而吴兵遂入郢。子胥、伯嚭鞭平王之尸〔八〕以报父雠。
〔一〕索隐言今欲果敢伐楚可否也。
〔二〕正义音阵。
〔三〕正义音古代反。
〔四〕索隐定四年「战于柏举,吴入郢」是也。
〔五〕集解服虔曰:「郧,楚县。」
〔六〕正义左传云郧公辛之弟怀也。
〔七〕集解服虔曰:「随,楚与国也。」
〔八〕索隐左氏无此事。
十年春,越闻吴王之在郢,国空,乃伐吴。吴使别兵击越。楚告急秦,秦遣兵救楚击吴,吴师败。阖庐弟夫概见秦越交败吴,吴王留楚不去,夫概亡归吴而自立为吴王。阖庐闻之,乃引兵归,攻夫概。夫概败奔楚。楚昭王乃得以九月复入郢,而封夫概于堂溪,为堂溪氏。〔一〕十一年,吴王使太子夫差伐楚,取番。楚恐而去郢徙鄀〔二〕。
〔一〕集解司马彪曰:「汝南吴房有堂溪亭。」索隐案地理志而知。正义括地志云:「豫州吴房县在州西北九十里。应劭云『吴王阖闾弟夫概奔楚,封之于堂溪氏。本房子国,以封吴,故曰『吴房』。」
〔二〕集解服虔曰;「鄀,楚邑。」索隐定六年左传「四月己丑,吴太子终累败楚舟师」。杜预曰「阖庐子,夫差兄」。此以为夫差,当谓名异而一人耳。左传又曰「获潘子臣、小惟子及大夫七人,楚于是乎迁郢于鄀」。此言番,番音潘,楚邑名,子臣即其邑之大夫也。
十五年,孔子相鲁。〔一〕
〔一〕索隐定十年左传曰「夏,公会齐侯于祝其,实夹谷,孔丘相。犁弥言于齐侯曰『孔丘知礼而无勇』」是也。杜预以为「相会仪也」,而史迁孔子系家云「摄行相事」。案:左氏「孔丘以公退,曰『
士兵之』,又使兹无还揖对」,是摄国相也。
十九年夏,吴伐越,越王句践迎击之檇李。〔一〕越使死士挑战,〔二〕三行造吴师,呼,自刭。〔三〕吴师观之,越因伐吴,败之姑苏,〔四〕伤吴王阖庐指,军却七里。吴王病伤而死。〔五〕阖庐使立太子夫差,谓曰:「尔而忘句践杀汝父乎?」对曰:〔六〕「不敢!」三年,乃报越。
〔一〕集解贾逵曰:「檇李,越地。」杜预曰:「吴郡嘉兴县南有檇李城也。」檇音醉。
〔二〕集解徐广曰:「死,一作『亶』,越世家亦然,或者以为人名氏乎?」骃案:贾逵曰「死士,死罪人也」。郑众曰「死士,欲以死报恩者也」。杜预曰「敢死之士也」。正义挑音田鸟反。
〔三〕集解左传曰:「使罪人三行,属剑于颈。」正义行,胡郎反。造,干到反。呼,火故反。颈,坚鼎反。
〔四〕集解越绝书曰:「阖庐起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高见三百里。」索隐姑苏,台名,在吴县西三十里。左传定十四年曰「越子大败之,灵姑浮以戈击阖庐,阖庐伤将指,还,卒于陉,去檇李七里」。杜预以为檇李在嘉兴县南。灵姑浮,越大夫也。
〔五〕集解越绝书曰:「阖庐冢在吴县昌门外,名曰虎丘。下池广六十步,水深一丈五尺,桐棺三重,澒池六尺,玉凫之流扁诸之剑三千,方员之口三千,盘郢、鱼肠之剑在焉。卒十余万人治之,取土临湖。葬之三日,白虎居其上,故号曰虎丘。」索隐澒,胡贡反。以水银为池。
〔六〕索隐此以为阖庐谓夫差,夫差对阖庐。若左氏传,则云「对曰」者,夫差对所使之人也。
王夫差元年,〔一〕以大夫伯嚭为太宰。〔二〕习战射,常以报越为志。二年,吴王悉精兵以伐越,败之夫椒,〔三〕报姑苏也。越王句践乃以甲兵五千人栖于会稽,〔四〕使大夫种〔五〕因吴太宰嚭而行成,〔六〕请委国为臣妾。吴王将许之,伍子胥谏曰:「昔有过氏〔七〕杀斟灌以伐斟寻,〔八〕灭夏后帝相。〔九〕帝相之妃后缗方娠,〔一0〕逃于有仍〔一一〕而生少康。〔一二〕少康为有仍牧正。〔一三〕有过又欲杀少康,少康奔有虞。〔一四〕有虞思夏德,于是妻之以二女而邑之于纶,〔一五〕有田一成,有众一旅。〔一六〕后遂收夏众,抚其官职。〔一七〕使人诱之,〔一八〕遂灭有过氏,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一九〕不失旧物。〔二0〕今吴不如有过之强,而句践大于少康。今不因此而灭之,又将宽之,不亦难乎!且句践为人能辛苦,今不灭,后必悔之。」吴王不听,听太宰嚭,卒许越平,与盟而罢兵去。
〔一〕集解越绝书曰:「太伯到夫差二十六代且千岁。」索隐史记太伯至寿梦十九代,诸樊已下六王,唯二十五代。
〔二〕索隐案:左传定四年伯嚭为太宰,当阖庐九年,非夫差代也。
〔三〕集解贾逵曰:「夫椒,越地。」杜预曰:「太湖中椒山也。」索隐贾逵云越地,盖近得之。然其地阙,不知所在。杜预以为太湖中椒山,非战所。夫椒与椒山不得为一。且夫差以报越为志,又伐越,当至越地,何乃不离吴境,近在太湖中?又案:越语云「败五湖也」。
〔四〕集解贾逵曰:「会稽,山名。」索隐鸟所止宿曰栖。越为吴败,依托于山林,故以鸟栖为喻。左传作「保」,国语作「栖」。
〔五〕索隐大夫,官也;种,名也。吴越春秋以为种姓文。而刘氏云「姓大夫」,非也。
〔六〕集解服虔曰:「行成,求成也。」正义国语云:「越饰美女八人纳太宰嚭,曰:『子苟然,放越之罪。』」
〔七〕集解贾逵曰:「过,国名也。」索隐过音戈。寒浞之子浇所封国也,猗姓国。晋地道记曰:「东莱掖县有过乡,北有过城,古过国也。」
〔八〕集解斟灌,斟寻,夏同姓也。夏后相依斟灌而国,故曰杀夏后相也。索隐斟灌、斟寻夏同姓,贾氏据系本而知也。案:地理志北海寿光县,应劭曰「古斟灌亭是也」。平寿县,复云「古北寻,禹后,今城是也」。然「」与「斟」同。
〔九〕集解服虔曰:「夏后相,启之孙。」
〔一0〕集解贾逵曰:「缗,有仍之姓也。」杜预曰:「娠,怀身也。」
〔一一〕集解贾逵曰:「有仍,国名,后缗之家。」索隐未知其国所在。春秋经桓五年「天王使仍叔之子来聘」,谷梁经传并作「任叔」。仍任声相近,或是一地,犹甫吕、虢郭之类。案:地理志东平有任县,盖古仍国。
〔一二〕集解服虔曰:「后缗遗腹子。」
〔一三〕集解王肃曰:「牧正,牧官之长也。」
〔一四〕集解贾逵曰:「有虞,帝舜之后。」杜预曰:「梁国虞县。」
〔一五〕集解贾逵曰:「纶,虞邑。」
〔一六〕集解贾逵曰:「方十里为成。五百人为旅。」
〔一七〕集解服虔曰:「因此基业,稍收取夏遗民余众,抚修夏之故官宪典。」
〔一八〕索隐左传云:「使女艾谍浇,遂灭过、戈。」杜预曰:「谍,候也。」
〔一九〕集解服虔曰:「以鲧配天也。」
〔二0〕集解贾逵曰:「物,职也。」杜预曰:「物,事也。」
七年,吴王夫差闻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新君弱,乃兴师北伐齐。子胥谏曰:「越王句践食不重味,衣不重采,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其众。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越在腹心疾而王不先,而务齐,不亦谬乎!」吴王不听,遂北伐齐,败齐师于艾陵。〔一〕至缯,〔二〕召鲁哀公而征百牢。〔三〕季康子使子贡以周礼说太宰嚭,乃得止。因留略地于齐鲁之南。九年,为驺伐鲁,〔四〕,至与鲁盟乃去。十年,因伐齐而归。十一年,复北伐齐。〔五〕
〔一〕集解杜预曰:「艾陵,齐地。」索隐七年,鲁哀公之六年也。左传此年无伐齐事,哀十一年败齐艾陵尔。
〔二〕集解杜预曰:「琅邪缯县。」
〔三〕集解贾逵曰:「周礼,王合诸侯享礼十有二牢,上公九牢,侯伯七牢,子男五牢。」索隐事在哀七年。是年当夫差八年,不应上连七年。案:左传曰「子服景伯对,不听,乃与之」,非谓季康子使子贡说,得不用百牢。太宰嚭自别召康子,乃使子贡辞之耳。
〔四〕索隐左传「驺」作「邾」,声相近自乱耳。杜预注左传亦曰「邾,今鲁国驺县是也」。驺,宜音邾。
〔五〕索隐依左氏合作十一年、十二年也。
越王句践率其众以朝吴,厚献遗之,吴王喜。唯子胥惧,曰:「
是弃吴也。」〔一〕谏曰:「越在腹心,今得志于齐,犹石田,无所用。〔二〕且盘庚之诰有颠越勿遗,〔三〕商之以兴。」〔四〕吴王不听,使子胥于齐,子胥属其子于齐鲍氏,〔五〕还报吴王。吴王闻之,大怒,赐子胥属镂〔六〕之剑以死。将死,曰:「树吾墓上以梓,〔七〕令可为器。抉吾眼置之吴东门,〔八〕以观越之灭吴也。」
〔一〕索隐左氏作「豢吴」。豢,养也。
〔二〕集解王肃曰:「石田不可耕。」
〔三〕集解服虔曰:「颠,陨也;越,坠也。颠越无道,则割绝无遗也。」索隐左传曰:「其颠越不共,则劓殄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邑,是商所以兴也,今君易之。」此则艾陵战时也。
〔四〕集解徐广曰:「一本作『盘庚之诰有颠之越之,商之以兴』。子胥传『诰曰有颠越商之兴』。」
〔五〕集解服虔曰:「鲍氏,齐大夫。」索隐左传直曰「使于齐」,杜预曰「私使人至齐属其子」。案:左传又曰「反役,王闻之」,明非子胥自使也。
〔六〕集解服虔曰:「属镂,剑名。赐使自刎。」索隐剑名,见越绝书。正义属音烛。镂音力于反。
〔七〕索隐左传云:「树吾墓槚,槚可材也,吴其亡乎!」梓槚相类,因变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