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集解三家注索隐正义

〔八〕正义言万物受神妙之气,不能知觉,及神去来,亦不能识其往复也。
〔九〕正义言圣人畏神妙之理难识,而欲常存之;唯欲常存之,故其神亦存也。
〔一0〕正义言平凡之人欲得精神存者,故亦莫如贵神之妙焉。
太史公曰:(故)〔在〕旋玑玉衡以齐七政,即天地二十八宿。〔一〕十母,〔二〕十二子,〔三〕锺律调自上古。建律运历造日度,可据而度也。〔四〕合符节,通道德,即从斯之谓也。
〔一〕正义宿音息袖反,又音肃。谓东方角、亢、氐、房、心、尾、箕,南方井、鬼、柳、星、张、翼、轸,西方奎、娄、胃、昴、毕、觜、参,北方斗、牛、女、虚、危、室、壁,凡二十八宿一百二十八宿星也。
〔二〕正义十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三〕正义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四〕正义度音田洛反。
【索隐述赞】自昔轩后,爰命伶纶。雄雌是听,厚薄伊均。以调气候,以轨星辰。军容取节,乐器斯因。自微知着,测化穷神。大哉虚受,含养生人。
史记卷二十六
历书第四
昔自在古,历建正作于孟春。〔一〕于时冰泮发蛰,百草奋兴,秭鳺先滜。〔二〕物乃岁具,生于东,次顺四时,卒于冬分。〔三〕时鸡三号,卒明。〔四〕抚十二〔月〕节,卒于丑。〔五〕日月成,故明也。明者孟也,幽者幼也,幽明者雌雄也。雌雄代兴,而顺至正之统也。日归于西,起明于东;月归于东,起明于西。正不率天,又不由人,〔六〕则凡事易坏而难成矣。
〔一〕索隐按:古历者,谓黄帝调历以前有上元太初历等,皆以建寅为正,谓之孟春也。及颛顼、夏禹亦以建寅为正。唯黄帝及殷、周、鲁并建子为正。而秦正建亥,汉初因之。至武帝元封七年始改用太初历,仍以周正建子为十一月朔旦冬至,改元太初焉。今按:此文至于「十二月节」,皆出大戴礼虞史伯夷之辞也。
〔二〕集解徐广曰:「秭音姊,鳺音规,子鳺鸟也,一名鷤。」索隐按:徐广云「秭音规」者,误也,当云「秭音姊,鳺音规」,盖遗失耳。言子鳺鸟春气发动,则先出野泽而鸣也。又按:大戴礼作「瑞」,无释,未测其旨,当是字体各有讹变耳。鷤音弟,音桂。楚词云「虑鷤之先鸣,使夫百草为之不芳」,解者以鷤为杜鹃。
〔三〕索隐卒,子律反。分,如字。卒,尽也。言建历起孟春,尽季冬,则一岁事具也。冬尽之后,分为来春,故云冬分也。
〔四〕集解徐广曰:「卒,一作『平』,又云卒,斯也。」索隐三号,三鸣也。言夜至鸡三鸣则天晓,乃始为正月一日,言异岁也。徐广云卒,一作「平」,又作「斯」,于文皆便。
〔五〕正义抚犹循也。自平明寅至鸡鸣丑,凡十二辰,辰尽丑又至明朝寅,使一日一夜,故曰幽明。
〔六〕索隐正不率天,亦不由人。此文出大戴礼,是孔子称周太史之词。
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一〕
〔一〕索隐言王者易姓而兴,必当推本天之元气行运所在,以定正朔,以承天意,故云承顺厥意。
太史公曰:神农以前尚矣。盖黄帝考定星历,〔一〕建立五行,起消息,〔二〕正闰余,〔三〕于是有天地神祇物类之官,〔四〕是谓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乱也。民是以能有信,神是以能有明德。民神异业,敬而不渎,故神降之嘉生,〔五〕民以物享,〔六〕灾祸不生,所求不匮。
〔一〕索隐按:系本及律历志黄帝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伶伦造律吕,大桡作甲子,隶首作算数,容成综此六术而着调历也。
〔二〕正义皇侃云:「干者阳,生为息;坤者阴,死为消也。」
〔三〕集解汉书音义曰:「以岁之余为闰,故曰闰余。」正义邓平、落下闳云「一月之日,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按:计其余分成闰,故云正闰余也。每一岁三百六十六日余六日,小月六日,是一岁余十二日,大计三十三月则一闰之耳。
〔四〕正义应劭云:「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官。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按:黄帝置五官,各以物类名其职掌也。
〔五〕集解应劭曰:「嘉谷也。」索隐应劭云:「嘉谷也。」
〔六〕正义刘伯庄云:「物,事也。人皆顺事而享福也。」
少皞氏之衰也,九黎乱德,〔一〕民神杂扰,不可放物,〔二〕祸菑荐至,〔三〕莫尽其气。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四〕使复旧常,无相侵渎。
〔一〕集解汉书音义曰:「少皞时诸侯作乱者。」
〔二〕索隐于音昉,依也。
〔三〕索隐上音在见反,古「荐」字,假借用耳。荐,集也。
〔四〕集解应劭曰:「黎,阴官也。火数二;二,地数也:故火正司地以属万民。」索隐按:左传重为句芒,木正;黎为祝融,火正。此言「南」者,刘氏以为「南」字误,非也。盖重黎二人元是木火之官,兼司天地职,而天是阳,南是阳位,故木亦是阳,所以木正为南正也;而火是地正,亦称北正者,火数二,二地数,地阴,主北方,故火正亦称北正:为此故也。臣瓒以为古文「火」字似「北」,未为深得也。
其后三苗服九黎之德,〔一〕故二官咸废所职,而闰余乖次〔二〕,孟陬殄灭,〔三〕摄提无纪,历数失序。〔四〕尧复遂重黎之后,不忘旧者,使复典之,而立羲和之官。明时正度,则阴阳调,风雨节,茂气至,民无夭疫。年耆禅舜,申戒文祖,〔五〕云「天之历数在尔躬」。〔六〕舜亦以命禹。〔七〕由是观之,王者所重也。
〔一〕正义孔安国云:「三苗,缙云氏之后诸侯也。」按:服,从也。言九黎之君在少皞之世作乱,今三苗之君从九黎乱德,故南北二官皆废,使历数失序。
〔二〕集解汉书音义曰:「次,十二次也。史推历失闰,则斗建与月名错。」
〔三〕集解汉书音义曰:「正月为孟陬。闰余乖错,不与正岁相值,谓之殄灭。」索隐按:正月为陬。陬音邹,又作侯反。楚词云「
摄提贞乎孟陬」。言历数乖误,乃使孟陬殄灭,不得其正也。
〔四〕集解汉书音义曰:「摄提,星名,随斗杓所指建十二月。若历误,春三月当指辰而指巳,是谓失序。」索隐摄提失方。按:天官书云「摄提三星,若鼎足句之,直斗杓所指,以建时节,故曰摄提格」。格,至也。言摄提随月建至,故云格也。
〔五〕集解徐广曰:「戒,一作『敕』。」正义言于文祖之庙以申戒舜也。
〔六〕集解何晏曰:「历数谓列次也。」
〔七〕集解孔安国曰:「舜亦以尧命己之辞命禹也。」
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盖三王之正若循环,穷则反本。天下有道,则不失纪序;无道,则正朔不行于诸侯。
幽、厉之后,周室微,陪臣执政,史不记时,君不告朔,〔一〕故畴人子弟分散,〔二〕或在诸夏,或在夷狄,是以其禨祥废而不统。〔三〕周襄王二十六年闰三月,而春秋非之。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四〕举正于中,〔五〕归邪〔六〕于终。〔七〕履端于始,序则不愆;举正于中,民则不惑;归邪于终,事则不悖。
〔一〕集解郑玄曰:「礼,人君每月告朔于庙,有祭,谓之朝享。」
〔二〕集解如淳曰:「家业世世相传为畴。律,年二十三傅之畴官,各从其父学。」索隐韦昭云:「畴,类也。」孟康云:「同类之人明历者也。」乐产云:「畴昔知星人。」
〔三〕集解如淳曰:「吕氏春秋『荆人鬼而越人禨』,今之巫祝祷祠淫祀之比也。」晋灼曰:「禨音『珠玑』之『玑』。」
〔四〕集解韦昭曰:「谓正历必先称端始也,若十一月朔旦冬至也。」
〔五〕集解韦昭曰:「气在望中,则时日昏明皆正也。」
〔六〕集解音余。
〔七〕集解韦昭曰:「邪,余分也。终,闰月也。中气在晦则后月闰,在望是其正中也。」
其后战国并争,在于强国禽敌,救急解纷而已,岂遑念斯哉!是时独有邹衍,明于五德之传,〔一〕而散消息之分,以显诸侯。而亦因秦灭六国,兵戎极烦,又升至尊之日浅,未暇遑也。而亦颇推五胜,〔二〕而自以为获水德之瑞,更名河曰「德水」,而正〔三〕以十月,色上黑。然历度闰余,未能睹其真也。
〔一〕正义传音竹恋反,五德,五行也。
〔二〕集解汉书音义曰:「五行相胜,秦以周为火,用水胜之也。」
〔三〕正义音征。以秦始皇名讳之,故改也。
汉兴,高祖曰「北畤待我而起」,亦自以为获水德之瑞。虽明习历及张苍等,咸以为然。是时天下初定,方纲纪大基,高后女主,皆未遑,故袭秦正朔服色。
至孝文时,鲁人公孙臣以终始五德上书,言「汉得土德,宜更元,改正朔,易服色。当有瑞,瑞黄龙见」。事下丞相张苍,张苍亦学律历,以为非是,罢之。其后黄龙见成纪,张苍自黜,所欲论著不成。而新垣平以望气见,颇言正历服色事,贵幸,后作乱,故孝文帝废不复问。
至今上即位,招致方士唐都,分其天部;〔一〕而巴落下闳运算转历,〔二〕然后日辰之度与夏正同。乃改元,更官号,封泰山。因诏御史曰:「乃者,有司言星度之未定也,广延宣问,以理星度,未能詹也。〔三〕盖闻昔者黄帝合而不死,名察度验,定清浊,起五部,建气物分数。〔四〕然盖尚矣。书缺乐弛,朕甚闵焉。朕唯未能循明也,紬绩日分,〔五〕率应水德之胜。〔六〕今日顺夏至,〔七〕黄钟为宫,林钟为征,太蔟为商,南吕为羽,姑洗为角。自是以后,气复正,羽声复清,名复正变,以至子日当冬至,则阴阳离合之道行焉。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已詹,其更以七年为太初元年。〔八〕年名『焉逢摄提格』,〔九〕月名『毕聚』,日得甲子,夜半朔旦冬至。」〔一0〕
〔一〕集解汉书音义曰:「谓分部二十八宿为距度。」
〔二〕集解徐广曰:「陈术云征士巴郡落下闳也。」索隐姚氏案:益部耆旧传云「闳字长公,明晓天文,隐于落下,武帝征待诏太史,于地中转浑天,改颛顼历作太初历,拜侍中不受」。
〔三〕集解徐广曰:「詹,一作『售』也。」索隐按:汉书作「
雠」,故徐广云一作「售」,售即雠也。韦召云「雠,比校也」。郑德云「相应为雠」也。
〔四〕集解应劭曰:「言黄帝造历得仙,名节会,察寒暑,致启闭分至,定清浊,起五部。五部,金、木、水、火、土也。建气物分数,皆叙历之意也。」孟康曰:「合,作也。黄帝作历,历终复始无穷已,故曰不死。清浊,律声之清浊也。五部,五行也。天有四时,分为五行也。气,二十四气;物,万物也。分,历数之分也。」瓒曰:「黄帝圣德,与虚合契,升龙登仙于天,故曰合而不死。题名宿度,候察进退,谓三辰之度,吉凶之验也。」索隐臣瓒云:「题名宿度,候察进退,以为吉凶之状,依文作解为得。」案:汉书作「名察发敛」,韦昭云「发,气发;敛,气敛」。又续汉书以为道之发敛,景之长短,则发敛是日行道去极盈缩也。
〔五〕索隐紬音宙,又如字。紬绩者,女工紬缉之意,以言造历算运者犹若女工缉而织之也。
〔六〕集解徐广曰:「盖以为应土德,土胜水。」
〔七〕索隐按:夏至,谓夏至、冬至。
〔八〕索隐按:改元封七年为太初元年。然汉始以建亥为年首,今改以建寅,故以七年为元年。韦昭云「汉兴至此百二岁」。案:律历志云「乃以前历上元太初四千六百一十七岁,至元封七年,复得阏逢摄提之岁,中冬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
〔九〕集解徐广曰:「岁阴在寅,左行;岁星在丑,右行。」索隐按:尔雅云「岁在甲曰焉逢,寅曰摄提格」,则此甲寅之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夜半冬至也。然此篇末亦云「寅名摄提格」,则此甲寅之岁也。又据二年名单阏,三年名执徐等,年次分明,而汉志以为其年在丙子,当是班固用三统,与太初历不同,故与太史公说有异。而尔雅近代之作,所记年名又不同也。左行右行,按苏林云「岁与星行所在之次」。正义焉音于干反,后同。
〔一0〕集解文颖曰:「律居阴而治阳,历居阳而治阴,更相治,闲不容期忽。五家文悖异,推太初之元也。」索隐聚音娵。案:虞喜云「天元之始,于十一月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日月若连珠,俱起牵牛之初。岁,雄在阏逢,雌在摄提格。月,雄用毕,雌在訾,訾则娵訾之宿。日,雄在甲,雌则在子。此则甲寅之元,天道之首」。
历术甲子篇〔一〕
〔一〕索隐以十一月朔旦冬至得甲子,甲子是阳气支干之首,故以甲子命历术为篇首,非谓此年岁在甲子也。
太初元年,岁名「焉逢〔一〕摄提格」,〔二〕月名「毕聚」,〔三〕日得甲子,〔四〕夜半朔旦冬至。〔五〕
〔一〕索隐甲,岁雄也。汉书作「阏逢」,亦音焉,与此音同。
〔二〕索隐寅,岁阴也。此依尔雅甲寅之岁,若据汉志,以为丙子之年。
〔三〕索隐谓月值毕及陬訾也。毕,月雄也。聚,月雌也。
〔四〕索隐谓十一月冬至朔旦得甲子也。
〔五〕索隐以建子为正,故以夜半为朔;其至与朔同日,故云夜半朔旦冬至。若建寅为正者,则以平旦为朔也。
正北〔一〕
〔一〕索隐谓蔀首十一月甲子朔旦时加子为冬至,故云「正北」也。然每岁行周天全度外余有四分之一,以十二辰分之,冬至常居四仲,故子年在子,丑年在卯,寅年在午,卯年在酉。至后十九年章首在酉,故云「正西」。其「正南」、「正东」,并准此也。正义黄钟管,子时气应称正北,顺行四(时)仲,所至为正月一日,是岁之始,尽一章。十九年黄钟管,应在酉则称「正西」。他皆放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