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正史
- 史记四库
史记四库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八>
【索隐述赞曰圣贤影响风云濳契高祖膺箓功臣命世起沛入秦慿谋仗计纪勳书爵河盟山誓萧曹轻重绛灌权势咸就封国式盟罪戾仁贤者祀昏虐者替永鉴前修良慙固蔕】
史记卷十八
史记卷十八考证
高祖功臣侯年表高祖十二○【臣召南】按此表格式与汉表不同此表以天子纪年为主高恵吕后文景及武帝一朝自为一格如高祖在位十二年凡系六年所封概书七字以此侯自六年至十二年实七年也其七年封者用六字八年封者用五字以次而减其大例也汉表以侯之世次为主是以每一世为一格
侯第○【臣召南】按此表位次有重见者如东武侯郭防及高苑侯丙倩皆四十一东茅侯刘钊及菌侯张平皆四十八肥如侯蔡寅及高梁侯郦疥皆六十六彊侯留胜及宁陵侯吕臣皆七十二棘阳侯杜得臣及新阳侯吕清皆八十一武原侯衞胠及磨侯程黑高陵侯王周皆九十二邔侯黄极忠及平州侯昭渉掉尾皆百十一即汉表亦有重见其误盖无可考今自酂侯第一数至陆梁侯一百三十七其中位次阙者二十一也三十八也五十六也六十八也九十七也百二十八也百二十九也虽汉表较为详备可以补史表所不及然其阙者自如徧校各本并合
平阳征和二年侯宗○顾炎武日知录曰史记作于太初中平阳侯下元鼎三年今侯宗者作史记时见为侯也下又云征和二年云云则后人所加也卷中书征和者二后元者一
阳陵索隐县属冯翊○【臣召南】按此阳陵别是一地必非左冯翊之阳陵以地理志证之阳陵故弋阳景帝更名是汉初不名阳陵也
广严侯吕殴○吕汉表作召当是字形相近而误堂邑侯定豫章折江都折自立为王壮思○【臣召南】按折即浙字汉表又作渐亦浙字也壮思汉表作壮息
留侯万户○【臣召南】按是时列侯户数惟平阳万六百户次即留侯万户为最大虽酂侯绛侯其户皆不满万此高祖之特厚子房也
酂同禄母○【臣召南】按汉表作封何夫人禄母同为侯孝文元年罢较此表为眀但不言同諡懿侯又汉表筑阳高后二年定侯延以何少子封孝文元年更为酂亦详于此表
颍隂定济淮南及下邑○济汉表作齐是
汾隂○按第三格有建平二字以汉表核之无有汉表是
费○【臣召南】按此侯阙位次汉表作三十一以本纪证之费将军与孔将军分居左右功应相类蓼侯第三十则费侯第三十一是也史表脱耳
新阳侯吕清八十一○【臣召南】按汉表作吕青位次八十七据表中有比堂邑侯语堂邑侯第八十六则汉表是也此表一字讹
东武以户衞○监本以集解徐广曰文杂厠叙功中遂不可句以汉表证之史表本文当云以户衞起薛属悼武王破秦军杠里杨熊军曲遇入汉为越将定三秦以都尉坚守敖仓为将军破籍军功侯二千户徐广疑衞字或作从又据汉表作为城将附书其下既以集解杂入本文又于入汉之上衍一汉字今皆改正
贳齐侯吕○吕汉表作胡害
淮隂为连敖典客索隐汉表作粟客○【臣召南】按汉表作票客故师古音频妙反注云或者以其票疾而賔客礼之故云票客也据索隐所云粟客又与顔本不同
东茅补韩信为将军○汉表作捕韩信是也此侯刘钊汉表作刘到
安国以客从起丰云云○【臣召南】按此表所叙与汉表不同汉表盖从陈丞相世家也然使陵从最后高帝何以列之于十八侯中耶史表亦或可信
侯魏选○选汉表作遫
襄平功定平侯○【臣召南】按汉书表作功比平定侯是也平定侯即齐受吕后元年所封此侯之封在前而云功比某人者其辞皆吕后二年陈平等所差次也又接此表襄平侯阙位次汉表作六十六未知是否
宣平侯三○【臣召南】按高祖作十八侯位次惟萧曹灼然可知张敖无功而第三师古谓吕后曲升之是也但不知高祖所定谁第三耳
博阳索隐县名属彭城○【臣召南】按博阳既封陈濞不应复封周聚索隐云属彭城则应作傅阳即春秋之偪阳国也傅博字形相近而误
壮索隐汉作严避眀帝讳○据此则壮应作庄
史记卷十八考证
<史部,正史类,史记>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十九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
宋中郎外兵曹叅 军裴 骃集解
唐国子博士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恵景间侯者年表第七
太史公读列封至便侯【索隐便音鞭县名吴浅所封】曰有以也夫长沙王者着令甲称其忠焉【邓展曰汉约非刘氏不王如芮王故着令使特王或曰以芮至忠故着令也□曰汉以芮忠故特王之以非制故特着令】昔髙祖定天下功臣非同姓疆土而王者八国【索隐谓齐王韩信韩王韩信燕王卢绾梁王彭越赵王张耳淮南王英布临江王共敖长沙王吴芮也】至孝恵时唯独长沙全禅五世以无嗣絶【集解徐广曰孝文后七年靖王薨无嗣索隐禅者传也按诸侯王表芮国至五世而絶也】竟无过为藩守职信矣故其泽流枝庶母功而侯者数人【索隐按此表芮子浅封便侯传至孙又封成王臣之子为沆临侯亦至曽孙】及孝恵讫孝景间五十载追修高祖时遗功臣及从代来吴椘之劳诸侯子弟若肺腑【索隐肺音柿腑音附柿木札也附木皮也以喻人主踈末之亲如木札出于木树皮附于树也诗云如涂涂附注云附木皮是也】外国归义封者九十有余咸表始终当世仁义成功之著者也【异姓国八王者吴芮英布张耳共敖韩王信彭越卢绾韩信也】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九>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九>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九>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九>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九>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九>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九>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九>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九>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九>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九>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九>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九>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九>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九>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九>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九>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九>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九>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九>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九>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九>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九>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九>
右孝景时三十一
【索隐述赞曰恵景之际天下已平诸吕搆祸吴椘连兵条侯出讨壮武奉迎薄窦防泽张赵忠贞本枝分防肺腑归诚新市死事建陵勲荣咸开青社俱受丹旌旋窥甲令吴芮有声】
史记卷十九
史记卷十九考证
恵景间侯者年表功臣非同姓疆土而王者八国注吴芮英布张耳共敖韩王信彭越卢绾韩信也○【臣召南】按注以共敖当八国之数非也髙祖灭项氏之月即虏敖子驩临江国属汉为南郡矣安得数之当是二燕前臧荼后卢绾耳
轪侯仓○按汉表作黎朱仓
郊索县名属沛郡○【臣召南】按地理志沛郡有洨县无郊县则唐以前本作洨不误也吕后本纪作交汉表作汶皆系传写之失
中邑侯朱通○按表作朱进
乐平侯衞无择○按乐平汉表作乐成无择各本俱作无泽葢误
松兹侯徐厉徐广曰松一作祝○【臣召南】按将相名臣表文帝后六年祝兹侯徐厉军棘门与本纪合汉表作祝兹侯是也但索云县属庐江则唐以前本已作松兹矣
锤索隐县名属东莱○按如索説当依地理志作腄壮武侯以都尉从之荥阳○【臣召南】按汉表无之字以文义推测此之字当是守字
犁索县名属东郡○【臣召南】按地理志东郡有黎县无犁县则汉表作黎是也
鉼索隐县名属琅邪○按汉表作缾以地理志证之字应从缶
故安侯食邑五百戸○【臣召南】按申屠嘉之食邑五百戸乃文帝元年録髙祖功臣赐嘉爵闗内侯食邑耳非列侯之侯也本纪及传甚明食邑五百戸上侯字葢衍文汉表可证
新市侯以赵内史王慎○【臣召南】按椘元王世家作内史王悍汉表亦然则此表作王慎又云慎不听二慎字皆悍字之讹
遒○【臣召南】按地理志应作逎又按侯隆疆汉表作陆疆
客成索隐县名属涿郡○【臣召南】按汉表作容成以地理志证之此亦应作容城又按侯名擕徐卢汉表无擕字
范阳端侯代○按汉表作靖侯范代
亚谷征和二年○顾炎武日知录曰此表书征和者一后元者三皆后人所加也
史记卷十九考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二十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
宋 中 郎外兵曹 参 军裴 骃集解唐国子博士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
【索隐七十二国太史公旧余四十五国褚先生补也】
太史公曰匃奴絶和亲攻当路塞闽越擅伐东瓯请降二夷交侵当盛汉之隆以此知功臣受封侔于祖考矣何者自诗书称三代戎狄是应荆荼是徴【毛诗传曰应当也郑曰征艾索隐荼音舒徴音澄】齐桓越燕伐山戎武灵王以区区赵服单于秦缪用百里覇西戎吴椘之君以诸侯役百越况乃以中国一统明天子在上兼文武席卷四海内辑亿万之众岂以晏然不为边境征伐哉自是后遂出师北讨彊胡南诛劲越将卒以次封矣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二十>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二十>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二十>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二十>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二十>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二十>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二十>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二十>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二十>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二十>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二十>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二十>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二十>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二十>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二十>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二十>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二十>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二十>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二十>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二十>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二十>
右太史公本表
当涂【索隐表在九江】魏不害以圉守尉捕淮阳反者公孙勇等
侯
蒲【索隐表在琅邪】藓昌以圉尉史捕淮阳反者公孙勇等侯潦阳【索隐潦音辽表在清河】江徳以圉廐啬夫共捕淮阳反者公
孙勇等侯
富民【索隐表在蕲】田千秋家在长陵以故髙庙寝郎上书諌孝武曰子弄父兵罪当笞父子之怒自古有之蚩尤畔父黄帝渉江上书至意拜为大鸿胪征和四年为丞相封三千户至昭帝时病死子顺代立为虎牙将军击匃奴不至质诛死国除【汉书音义曰质所期处也】右孝武封国名
后进好事儒者褚先生曰太史公记事尽于孝武之事故复修记孝昭以来功臣侯者编于左方令后好事者得览观成败长短絶世之适得以自戒焉当世之君子行权合变度时施宜希世用事以建功有土封侯立名当世岂不盛哉观其持满守成之道皆不谦让骄蹇争权喜声誉知进不知退终以杀身灭国以三得之【以三得之者即上所谓行权合变度时施宜希世用事也】及身失之不能传功于后世令恩徳流子孙岂不悲哉夫龙頟侯曽为前将军世俗顺善厚重谨信不与政事退譲爱人其先起于晋六卿之世有土君国以来为王侯子孙相承不絶歴年经世以至于今凡八百余嵗岂可与功臣及身失之者同日而语之哉悲夫后世其诫之
博陆霍光家在平阳以兄骠骑将军故贵前事武帝觉捕得侍中谋反者马何罗等功侯三千戸【文頴曰博广陆平取其嘉名无此县也食邑北海河东瓒曰渔阳有博陆城也】中辅防主昭帝为大将军谨信用事擅治尊为大司马益封邑万戸后事宣帝歴事三主天下信郷之益封二万户子禹代立谋反族灭国除
秺 【汉书音义曰音妬在济阴成武今有亭】金翁叔名日防以匈奴休屠王太子从浑邪王将众五万降汉归义侍中事武帝觉捕侍中谋反者马何罗等功侯三千戸中事昭帝谨厚益封三千戸子代立为奉车都尉事宣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