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司职掌

    合卺
其日女使陈设驸马座于室东 【 西向】 公主座于室西 【 东向】 各设拜位于座之南设酒案于室中 【 稍南】 置两盏两卺 【 即葫芦盏】 于案上馔案二于室中赞引二人导驸马二人导公主就拜位赞两拜 【 驸马公主相向皆两拜】 请就位【 驸马公主各就位】 执事者捧馔案置于驸马公主前执事者二人以二盏斟酒以进 【 驸马公主皆饮酒】 执事者进馔 【 驸马公主皆举箸】 执事者再斟酒 【 驸马公主皆饮酒】 执事者再进馔 【 驸马公主皆举箸】 执事者以两卺盏斟酒合和以进 【 驸马公主皆饮讫】 执事者又进馔 【 驸马公主皆举箸】 执事者彻馔案赞驸马公主兴就拜位 【 驸马公主相向皆两拜】 礼毕
    见舅姑
一公主见舅姑舅姑坐于东西向公主立于西东向行四拜礼舅姑荅两拜
    赐驸马冠带衣服
纱帽一 金带一
纻丝罗衣各一袭 斜皮靴一双
鞍马二
   宴礼
    大宴
一是日尚宝司设御座于奉天殿锦衣卫设黄麾于殿外之东西金吾等卫设护卫官二十四员于殿东西教坊司设九奏乐歌于殿内设大乐于殿外立三舞杂队于殿下光禄司官设酒亭于御座下之西膳亭于御座下之东珍羞酰醢亭于酒膳嬴之东西设御筵于御座之东西设群臣四品位于殿内之东西设群臣酒尊食卓于殿外设五品以下位卓于东西两廊司壶尚食各供乃事引礼引群臣殿外东西相向立仪礼司跪奏请升座驾兴大乐作升座鸣鞭乐止鸣赞引文武官四品以上由东西门入至殿中横班北向立五品以下官列于殿外丹墀北向立乐作赞四拜乐止光禄司官进御筵大乐作捧案至御英群臣复位序班即供群臣汤乐止教坊司跪奏进汤乐作候皇帝举箸群臣次举皇帝进汤讫赞馔成乐止武舞入教坊司跪奏平定天下之舞舞毕出第三爵酒教坊司跪奏三奏眷皇明之曲乐作进酒如前仪乐止教坊司跪奏乐奏抚安四夷之舞舞毕出第四爵酒教坊司跪奏四奏天道传之曲乐作进汤如前仪食毕教坊司跪奏乐奏车书会同之舞舞毕出第五爵酒教坊司跪奏振皇纲之曲进酒如第三爵仪饮毕教坊司跪奏百戏呈应舞毕出第六爵酒教坊司跪奏六奏金陵之曲进酒进汤如前仪教坊司跪奏八蛮献宝进呈舞毕出第七爵酒教坊司跪奏七奏长杨之曲进酒如前仪教坊司跪奏采莲队子呈应毕出第八爵酒教坊司跪奏八奏芳醴之曲进酒进汤如前仪食毕教坊司跪奏鱼跃于渊呈应毕出第九爵酒教坊司跪奏九奏驾六龙之曲进酒如前仪饮讫光禄司官收御前爵序班随收群臣盏光禄司官进汤进大膳大乐作群臣起立进讫复坐序班随供群臣饭教坊司跪奏进膳食讫赞膳成乐止光禄司官收膳讫教坊司跪奏百花队舞呈应舞毕出为赞唱彻案序班彻群臣卓讫光禄司官即彻御案赞宴成群臣皆出席北向立序班即彻群臣座殿外官皆诣丹墀北向立赞鞠躬乐作赞四拜平身乐止群臣分东西立仪礼司跪奏礼毕驾兴大乐作鸣鞭百官以次出御前乐止进花乐作进讫乐止光禄司官开爵注酒捧诣
御前进第一爵酒赞内外官皆跪教坊司跪奏进酒饮毕赞众内外官俯伏兴乐作赞四拜平身乐止赞各就位序班随进群臣卓散花乐作散讫乐止序班即进群臣盏第二爵酒教坊司跪奏二奏皇风之曲乐作光禄司官斟酒御前序班随斟群臣酒教坊司跪奏进酒候皇帝举酒群臣以次举饮讫乐止光禄司官进汤鼓吹响节前导至殿外鼓吹止殿上乐作群臣起立光禄司官进汤
    中宴
一凡中宴礼仪同前但进酒七爵
    常宴
一凡常宴同中宴礼仪但百官一拜三叩头进酒或三爵或五爵而止
一凡文武官每遇筵宴四品以上文东武西各照品级上殿侍坐五品以下于殿下丹墀内文东武西各照品级序坐其奉特旨赐殿内坐者不在此限如在奉天门则四品以上官坐于门上五品以下官坐于丹墀内务要容止恭肃不许搀越諠哗

   传制
一凡大祀前三日陈设如常仪文武官各具朝服诣丹墀拜位锺声止仪礼司跪奏请升殿乐作皇帝御华盖殿具皮弁服出升座乐止鸣鞭讫赞四拜传制官诣御前跪传制由东门出至传制位称有制赞跪宣制云洪武某年正月某日大祀天地于南郊尔文武百官自某目为始致斋三日当敬慎之传讫赞俯伏兴乐作又四拜平身乐止奏礼毕
一凡遣官祭祀前一日陈设如常仪次日各官具服于丹墀北向立皇帝御华盖殿具皮弁服锺声止执事官行一拜叩头礼讫仪礼司跪奏请升殿乐作升座乐止卷帘鸣鞭讫唱排班班齐百官一拜叩头毕分东西立引礼引献官诣拜位赞四拜平身传制官诣御前跪奏传制俯伏兴由东门靠东出至丹陛东西向立称有制唱跪宣制 【 祭孔子则曰某年月日祭先师孔子大成至圣文宣王 祭帝王则曰先师历代帝王】 命卿行礼赞俯伏兴乐作四拜乐止礼毕
   进春
一是日早文武百官各具朝服于丹墀北向立应天府官置春案于丹墀中道之东引礼引府县官就拜位赞鞠躬乐作四拜平身乐止典仪唱进春引府县官举春案乐作由东阶升跪置于丹墀中道俯伏兴平身乐作又四拜礼毕鸣赞唱排班引礼引文武官北向立赞班齐致词官诣中道之东跪奏云新春吉辰礼当庆贺赞鞠躬乐作赞五拜三叩头讫乐止仪礼司奏礼毕
   颁诰
一陈设如常仪至皇帝升殿鸣鞭百官一拜叩头毕引礼引受诰官诣拜位执事官举诰案于丹墀中道或吏部或兵部官奏讫赞鞠躬乐作四拜平身乐止执事官举诰案置于丹墀中道赞跪俯伏兴乐作又四拜乐止礼毕
   开读
前期一日尚宝司设御座于奉天殿设宝案于殿东锦衣卫设云盖于奉天门教坊司陈中和韶乐于殿内礼部设宣读案于承天门上西南向其日清晨陈设如常仪教坊司设大乐于午门外承天门外东西相向仪礼司设百官拜位于承天门外桥南校尉四人擎云盖于殿内帘前鼓初严文武百官各具朝服鼓次严引礼引公侯侍班于午门外东西相向锺声止仪礼司跪奏请升殿皇帝服皮弁服导驾官前导中和乐作升座乐止鸣鞭卷帘礼部官奉诏书诣宝案前用宝讫捧置云盖中校尉擎执云盖由殿东门出大乐作自东陛降由奉天门至金水桥南午门外乐作公侯前导迎至承天门上鸣赞唱排班引礼引文武官就拜位唱班齐鞠躬乐作赞四拜乐止宣读展读官升案称有制赞众官皆跪礼部官捧诏书授宣读官宣读官受诏书唱宣读宣读官宣讫礼部官捧诏置云盖中赞礼唱俯伏兴乐作四拜乐止唱搢笏鞠躬三舞蹈跪唱山呼百官拱手加额曰万岁唱山呼百官拱手加额曰万岁唱再山呼百官拱手加额曰万万岁凡呼万岁乐工军校击鼓齐声应之唱出笏俯伏兴乐作四拜兴平身乐止序班即报仪礼司跪奏礼毕礼部官捧诏书分授使者毕驾兴中和乐作鸣鞭乐止百官以次退
一凡遇有诏书礼部差人赍往各处开读所差人员必预先教其捧诏进退礼仪
一凡使者钦赍诏书至各处开读预期一日报知本处官司照依巳降仪式迎接行礼
一凡使者钦赍敕符丹符到处多系机密重事不许先期报知亦不许本处官司迎接使者与众官直至本衙门开看置(来力)符于案使者立于案东众官四拜使者取符宣读讫复置于案众官再行四拜礼毕本处官遂与使者行礼若与一二人止于本家接符从便安放使者以符授本官本官叩头开看毕乃与使者行礼
一凡使者钦赍诏书至总兵官处近营里先令人报知总兵官设香案于营内南向列金鼓旗仗率领诸将出营迎接见使者下马立于道傍俟诏书过总兵官并众官上马后从玉营门外各下马使者前行总兵官并众官后从至营内使者捧诏书置于案使者立于案东西向总兵官并众官行四拜礼使者取诏书以授宣读官众官皆跪宣读毕以授使者复置于案众官皆俯伏兴平身行四拜礼礼毕使者东立西向总兵官西立东向行两拜相见礼毕使者居东总兵官居西相向叙坐
一凡使者钦赍制谕(来力)符手诏至总兵官处干系机密军务经过去处不许报知本处官司亦不许迎接径至总兵官营外先密遣人报知总兵官设香案于兵幕南向总兵官亲出营迎接使者下马捧制谕(来力)符前往总兵官后从至兵幕使者取制谕(来力)符置于案使者立于案东西向总兵官行五拜礼礼毕悉令屏去左右使者取制谕(来力)符亲授总兵官开看毕即收卷复置于案使者东立西向总兵官西立东向行两拜相见礼毕使者居东总兵官居西相向叙坐
一凡总兵官奉命征讨凡遇使者赍到制谕(来力)符手诏依仪行礼即便依旨奉行如有应合复奏事理随时具奏请旨不许迟延方命违则如律
   表笺
一天寿圣节在外五品以上衙门止进表文一通正旦冬至拜进皇帝表文中宫笺文东宫笺文各一通在外各王府并各布政司按察司及直隶府州表笺俱各差官赍进礼部各州表笺进于各府各府进于布政司其余五品以上衙门隶布政司者亦进于布政司布政司差官类进礼部其各都司及直隶卫所差官赍进五军都督府至日礼部官以各处所进表笺目通类奏
   贡举
一凡举保孝廉人才秀才及山林隐逸本部即行所属委自正官选求民间果系名实相副素无过犯之人有司起送到部咨发吏部听用一岁贡生员到部本部奏闻送翰林院考试如果中式者送国子监读书其入学五年以上及二次不中者发充吏典提调官吏及教官训导照例决罚
   学校
一在京国子监中都国子监及天下府州县学校本部悉掌之
一科举凡遇子午卯酉年则乡试辰戍丑未则会试毕则殿试其取中举人咨发吏部听用
一礼射书筭讫有定式各处学校生员务要讲习精熟以备考试
   旌表
一本部据各处申来孝子顺孙义夫节妇理当旌表之人直隶府州咨都察院差委监察御史核实各布政司所属从按察司核实着落府州县官同里甲亲邻保勘相同然后明白奏闻即行移本处旌表门闾以励风俗
   印信
一凡开设各处衙门合用印信札付铸印局官依式铸造给降其有改铸销毁等项悉领之
   杂行
一凡本部缺吏员皂隶即行移当该衙门拨补
  祠部
郎中员外郎主事掌祠祀享祭天文漏刻国忌庙讳卜筮医药道佛之事
   祭祀
    郊祀
一斋戒
凡斋戒前二日太常司官宿于本司次日具本奏闻致斋三日次日进铜人传制谕文武官斋戒 【 不饮酒又不食韭薤蒜不问病不吊丧不听乐不理刑名不与妻妾同处】 当日本部官同太常司官于城隍庙发咨仍于庙焚香三日
一告庙
凡正祭前二日用祝文酒果奉先殿告仁祖配上帝皇祗
告庙祝文
维洪武某年岁次某甲子某月某日
孝子皇帝 敢昭告于
皇考仁祖淳皇帝兹以正月某日恭祀
上帝
皇祗于大祀殿谨请
皇考配
神伏惟
监知谨告
一省牲 【 用牛二十八 羊二十二 豕三十四 鹿二 兔十二】
正祭前二日太常司官奏闻明日与光禄司官省牲次日省牲毕一同复
命就奏定分献官二十四员
一正祭陈设 【 共二十七坛】
正殿三坛
上帝 【 南向】
犊一
登一实以大羔(火曾)天  【 煮肉汁不问盐酱】
笾十二实以形盐 (上蒿下木)鱼 枣 栗 榛
菱 芡 鹿脯 白饼 【 白(麦曲)造】
黑饼  【 荞麦粉造】  糗饼 【 米粉造】
粉餈 【 糯米餈糕】
豆十二实以韭葅 【 以韭切去本末取中四寸】 菁葅 芹葅 笋葅 酰醢 【 猪肉鲊用盐酒料物调和】  鹿醢 兔醢 鱼醢 脾析 【 用牛百叶切细汤熟用盐酒造用】 豚胉 【 猪首上肉】  [食(上夭下山)](马翼)食 【 用糯米饭羊脂蜜熬】  糁食 【 用牛羊豕肉细切与粳米饭用熬】
簠簋各二实以黍 稷 稻 粱
玉用苍璧
帛一 【 苍色织成郊祀制帛四字】
皇祗 【 南向】
犊一 登一 笾十二 豆十二 簠簋各二
玉用黄琮
帛一 【 黄色郊祀制帛】
仁祖配位 【 在东西向】
犊一 登一 笾十二 豆十二 簠簋各二
玉用苍璧
帛一 【 苍色郊祀制帛】
共设酒尊六爵九篚三于东南西向祝文案一于殿西
丹墀四坛
大明 【 在东西向】
犊一 登一 笾十 【 无糗饵粉餈下同】 豆十 【 无饱食糁食下同】
簠簋各二
帛一 【 红色礼神制帛】
酒尊三 爵一 篚一
夜明 【 在西东向】
犊一 登一 笾十 豆十 簠簋各二
帛一 【 白色礼神制帛】
酒尊三 爵三 篚一
星辰一坛 【 在东西向】
犊一 羊三 豕三 登一 铏二盛和羔天 【 用肉盐酱】  笾豆各十 簠簋各二 酒盏三十
帛一 【 白色礼神制帛】
酒尊三 爵三 篚一
星辰二坛 【 在西东向】
陈设同前
东十坛
北岳坛
犊一 羊一 豕一 登一 铏二
笾豆各十 簠簋各二 酒盏十
帛一 【 黑色礼神制帛】
设酒尊三 爵三 篚一
北镇坛
陈设同前
东岳坛
陈设同 帛一 【 青色礼神制帛】
东镇坛
陈设同
东海坛
陈设同
太岁坛
陈设同 帛一 【 白色礼神制帛】
帝王坛
陈设同 帛十六 【 白色礼神制帛】 酒盏三十
山川坛
陈设同 帛二 【 白色礼神制帛】  酒盏三十
神祗坛
羊五 豕五 铏三 【 无大羔天】  笾豆各八
簠簋各二 酒盏三十 帛一 【 白色礼神制帛】
酒尊三 爵三 篚三
四渎坛
陈设与北岳同 帛四 【 黑色礼神制帛】 酒盏二十
西十坛
北海坛
陈设与北岳同
西岳坛
陈设同 帛一 【 白色礼神制帛下同】
西镇坛
西海坛
陈设并同
中岳坛 【 钟山附】
陈设同 帛二 【 黄色礼神制帛】 酒盏三十
中镇坛
陈设同 帛一 【 黄色礼神制帛】 酒盏十
风云雷雨坛
陈设同 帛四 【 白色礼神制帛】 酒盏三十
南岳坛
陈设同 帛一 【 红色礼神制帛】 酒盏十
南镇坛
南海坛
陈设并同
一仪注
典仪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陪祀官分献官各就位导引官导引皇帝至御位内赞奏就位典仪唱燔紫瘗毛血迎神协律郎举麾奏乐乐止内赞奏四拜 【 百官同】 典仪唱奠玉帛奏乐内赞奏升坛至
上帝前奏搢圭执事官以玉帛跪进于皇帝右奠讫奏出圭至皇祗前奏搢圭执事官以玉帛跪进于皇帝左奠讫奏出圭至仁祖前奏搢圭执事官以玉帛跪进于皇帝右奠讫奏出圭复位乐止典仪唱进俎奏乐斋郎舁馔至内赞奏升坛至上帝前奏搢圭进俎至皇祗前奏进俎出圭至仁祖前奏搢圭进俎出圭复位乐止典仪唱行初献礼奏乐内赞奏升坛至上帝前奏搢圭执事官以爵跪进于皇帝右奏献爵出圭至皇祗前奏搢圭执事官以爵跪进于皇帝左奏献爵出圭诣读祝位跪读祝乐止读祝官取祝跪于神位右读讫乐作奏俯伏兴平身 【 百官同】 至仁祖前奏搢圭献爵出圭复位乐止典仪唱行亚献礼奏乐内赞奏升坛至上帝前奏搢圭执事官以爵跪进于皇帝右奏献爵出圭至皇祇前奏搢圭执事官以爵跪进于皇帝左奏献爵出圭至仁祖前奏搢圭执事官以爵跪进于皇帝右奏献爵出圭复位乐止典仪唱行终献礼奏乐 【 仪同亚献】 乐止太常卿进立殿西向东唱赐福胙内赞奏诣饮福位跪搢圭光禄司官以福酒进跪奏饮福酒光禄司官以胙跪进奏受胙出圭俯伏兴平身复位奏四拜 【 百官同】 典仪唱彻馔奏乐执事官各坛彻馔乐止典仪唱送神奏乐内赞奏四拜 【 百官同】 乐止典仪唱读祝官捧祝进帛官捧帛掌祭官捧馔各诣燎瘗位奏乐执事官各执祝帛馔出内赞奏礼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