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政书
- 晋政辑要
晋政辑要
○喇嘛俸银
台山菩萨顶等处喇嘛岁给米豆茶盐等银今查五台山菩萨顶射虎川喇嘛每年俸银并粳粟米豆草束茶面油盐等项共折支银二千一百九十六两九钱二分零遇闰之年支银二千三百九十一两九钱四分零在于五台县地丁银内留支后于乾隆十三年耗羡章程安内不论有闰无闰每年加增俸银八百四十两在于司库本年耗羡银内给领喇嘛自行采买每年由司造册报销
○赈恤孤贫
谨按大清会典内载凡直省府州县设立养济院以处孤贫残疾无依之民每年给发衣食于所在地方存留钱粮内支给等因是以赋役全书内载有孤贫花布棉衣银两又续经前抚杨题请将孤贫口粮于常平仓内支给经 户部议准于康熙二年五月初六日奉旨依议钦此雍正六年九月十八日彰德府通判顾之翰奏请动司库公项修葺养济院奉旨依议钦此雍正十二年十月初四日山东布使郑奏请将孤贫院随时粘补其口粮按季给发病给医药等因奉旨依议钦此乾隆元年四月十九日前抚杨代通判田尔易转奏无告茕民设立养赡并设普济育婴等堂奉旨依议钦此乾隆二年三月十一日奉上谕孤贫加给闰月口粮钦此乾隆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奉上谕训饬臣工孤贫口粮加意经理勿致失所钦此乾隆六年七月初八日浙抚卢奏请实心经理孤贫并定处分以儆怠忽之员奉旨依议钦此乾隆九年五月十四日吏科给事中钟奏流寓孤贫在本籍千里外者一体收养其养济院动公项修葺奉旨依议钦此仰见圣朝矜恤孤贫无微不至而晋省按地额设共计一千三百三十名今将各属数目开列于后
计开
太原府属 阳曲县额设孤贫三十九名太原县三十名 榆次县三十四名 太原县三十四名 祁县一十九名 徐沟县三十四名 交城县六名 文水县四名 岢岚州九名 岚县三名兴县十名
平阳府属 临汾县额设孤贫十名 襄陵县二十二名 洪洞县十三名 浮山县二名 太平县五名 岳阳县四名 曲沃县六十五名 翼城县二十七名 汾西县三名 吉州一名 乡宁县四名
潞安府属 长治县额设孤贫三十六名 长子县三名 屯留县三名 襄垣县五名 潞城县十二名 黎城县五名 壶关县三名
汾州府属 汾阳县额设孤贫一十五名 平遥县八十名 介休县八名 孝义县十名 临县十六名 石楼县四名永宁州八名 宁乡县六名
大同府属 大同县额设孤贫六名 应州十名 浑源州十名 怀仁县六名 山阴县四名 灵邱县五名 广灵县五名 阳高县六名 天镇县六名
朔平府属 右玉县额设孤贫二十六名左云县一十二名 平鲁县十名 朔州十名 马邑县十名
宁武府属 宁武县额设孤贫六名 偏关县六名 神池县五名 五寨县五名
泽州府属 凤台县额设孤贫六名 高平县九名 阳城县三名 陵川县四名 沁水县十名
蒲州府属 永济县额设孤贫三十名 临晋县四十五名 荣河县十四名 猗氏县十名 万泉县十六名 虞乡县十八名
辽州属 本州岛额设孤贫六名 榆社县四名 和顺县三名
沁州属 本州岛额设孤贫二名 沁源县一名 武乡县七名
平定州属 本州岛额设孤贫十二名 寿阳县四十六名 盂县二十四名 乐平县十二名
忻州属 本州岛额设孤贫十名 定襄县十一名 静乐县八名
代州属 本州岛额设孤贫二十七名 五台县八名 繁峙县二十名 崞县一十八名
保德州属 本州岛额设孤贫二名 河曲县五名
解州属 本州岛额设孤贫十九名 安邑县九名 夏县三十二名 平陆县二名 芮城县九名
绛州属 本州岛额设孤贫七名 稷山县十五名 河津县十二名 闻喜县匹十四名 绛县六名 垣曲县五名
霍州属 本州岛额设孤贫四名 赵城县十一名 灵石县二名
隰州属 本州岛额设孤贫七名 大宁县二名 蒲县一名 永和县二名 以上通省共额设孤贫一千三百三十名
○普育二堂
谨按大清会典内载雍正二年钦奉上谕京师广宁门外向有普济堂凡老疾无依之人每栖息于此司其事者殊为可嘉又闻广渠门内有育婴堂一区凡孩稚之不能育养者数留于此数十年来成立者颇众夫养少存孤载于月令与扶衰恤老同一善举为世俗之所难朕心嘉悦特赐御书功深保赤匾额并白金千两顺天府府尹等其宣示朕意并倡率资助使之益加鼓励再行文各省督抚转饬有司劝募好善之人于通都大邑人烟稠集之处若可照京师例推而行之其于字弱恤孤之道似有裨益而凡人怵惕恻隐之心可感发而兴起矣钦此晋省旋即建造普育二堂于雍正三年置买地三十二亩五分零乾隆元年前抚杨代通判田尔易条奏反属所设普济堂育婴堂令地方大吏酌款接济以收实效奉旨依议钦此旋于乾隆三年置买地四顷零又乾隆六年漕运总督常奏育婴堂宜择人董理州县率佐二稽查年终册报奉旨依议钦此钦遵各在案嗣因岁久原存地亩渐次侵占租亦逋欠乾隆二十一年九月前抚明 檄饬冀宁道太原府彻底清厘将地亩悉行查出又首倡捐银两酌定堂中孤贫之额常年收养贫民九十名嗣又陆续请加三十名共一百二十名每名每年给米二斗五升煤炭钱夏月三文冬月六文又于冬月另加收养贫民一百名至春融给资遣去至育婴堂向不定额凡将婴孩送来者即行收养普育两堂每月约需用银一千九百余两米五百余石所有存贮经费本银一万四千七百五十两发交太原等县当商以一分及一分二厘行息每年可得息银一千九百八十余两又地租银三十二两零二共每年得租息银二千一十余两又租米八十八石零以上银米足敷贫民每年支用所有普育二堂事宜开列于后
计开
一普济堂贫民于乾隆二十一年九月奉前抚明 酌设九十名嗣又陆续请加三十名共一百二十名以为定额至冬月又收养贫民一百名每名夏月给煤炭钱三文日给米八合三勺冬月日给煤炭钱六文日给米八合三勺 每年连冬月收养贫民并杂费及买米约需银一千七百八十余两米四百八十余石
一育婴堂原设乳妇二十名每名夏月日给煤炭钱三文日给米八合三勺冬月日给煤炭钱六文日给米八合三勺 每年约需银一百七十余两米八十余石 通计普育二堂每年约共需用银一千九百余两米五百余石
一阳曲县绅士原捐银二千六百两发祁县徐沟孝义当商以一分二厘生息每年得利银三百七十四两四钱 又提汾阳县原捐素积市平银五千两合库平银四千九百五十两发太原榆次太谷祁县文水当商以一分二厘生息每年得利银七百一十二两八钱 又阳曲县绅士原捐买谷五千石因不能收息详允出粜银五千五百余两内发太谷祁县文水长治介休凤台高平当商本银五千五百两以一分生息每年得利银六百六十两 又回赎地价银一千六百两前藩司黄 捐银一百两共银一千七百两发平遥汾阳长子屯留襄垣当商以一分二厘生息每年得利银二百四十四两八钱 又置享堂村地五十亩每年得租银二十五两 又置赵庄屯河滩地一顷三十一亩零每年得租银七两二钱零以上共经费本银一万四千七百五十两共得利银一千九百八十余两又地租银三十二两零二共银二千一十余两
一阳曲县绅士捐买地四顷余续据租户禀缴原价赎回地二顷二十三亩九分是存地二顷九亩零每年租米六十七石五斗四升零 又拨三给村官地每年杂租一十三石零 又赎布公祠地三十余亩每年租米六石九斗零通计每年共收租米八十八石零以上每年共约收利租银二千一十余两约收米八十八石零足敷普育二堂每年支用之需
一前院明 清出都司参将衙门外官地一块计十四亩租户王顺运每年收租盐二石分给普育二堂贫民支食其分盐之法经明抚院定有领盐小票式样令普育二堂董事遵办
一前院明 清出军地留庄等村地五顷零七亩每年额征租银一百三十七两六钱此项地租因历年尽数支给军犯口粮尚有不敷并未归入堂内
○留养贫民
谨按矜恤穷民王政首重我国家恩设普济堂养济院收养茕独至优极渥苐经费有常穷民日众势难偏及当东作方兴与春秋麦禾在野之际或佣工趁食或乞食充口尚可延生一至冬月饥寒交廹加以晋地严冷风雪经旬猝毙路隅者更堪怜悯前于乾隆初年即为冬月初养贫民之举因经费无额章程未定至二十一年前抚明 莅任寔力举行于各属通衢大路五方杂处之所各设立留养局暖炕锅灶煤炭米盐无一不备遴选妥人经理将寔在无依穷民与老弱病躯及过往孤身疾苦之人收养存恤至春融始行遣去存活甚众二十二年复经两司会详请于每年十一月初一日始至次年正月底止其北路关外早寒于每年十月十五日起至次年二月十五日止每大口日给仓升米八合三勺煤炭钱六文十钱以下之小口减半所需经费或有无碍闲款或酌动额定繁费或地方官倡捐养廉或绅士乐输积有成数交商营运置产收租以作每年经费恒规如有余剩留为下年之需倘或不敷官为捐足并将所存额定经费造册详报遇有新旧接手造入交代项下其局内经理之人令地方官敦请缙绅有德望者监视每局酌置粗棉衣裤几十件遇有单寒就食者立时散给至局内收养必须查明寔系无依老弱以及过往孤单贫病者方准入册其或少壮无病尚有依赖无论本地他方一概不准再每局就近延请良医捐备药料以苏病困其病痊欲归者量给路费遣回其因病身故者报官验明捐给棺木有主者关传认领无主者埋于义塜标记乡贯名姓至贫民中遇有妇女者当另行安顿一室以免男女混淆等因在案续于乾隆二十四年复经前司议详以各官捐银五十两以内者为数无多毋庸置议如捐银五十两以上至一百两者记大功一次一百以上至二百两者记大功二次三百两以内者按数逓加绅衿商民捐银十两以上者州县给以花红三十两以上者道府给匾一百两以上者本司给匾二百两以上者详请 院宪给匾其妇女捐银至一百以上者亦请 院宪给匾等因又于二十四年十月经前司议详以遇闰之年节气倍早宜早为举行半月关内关南各州县留养贫民十月十五日起至明岁正月十五日止其北路关外各州县十月初十日起至明岁二月初十日止等因又于乾隆二十五年七月经两司会议以各官捐银五十两以内者为数无多毋庸置议各官捐银五十两以上至一百两者记功一次一百以上至二百两者记功二次二百两以上至三百两者记功三次其在三百两以上至四五百两记大功三次如有捐数较多毋庸逓加绅衿商民捐出银两银不及三十两者州县给以花红三十两五十两以上者应各总制一匾开列捐户姓名悬挂讲约公所以志其善一百两以上者州县按名给匾二百两以上者由知府直隶州给匾三百两以上者由该管道给匾四百两五百两以上者由本司详请 院宪给匾等因俱经转饬各属逓年遵办
○满营俸饷
晋省满营官兵马匹历年裁改不一今照估报乾隆五十二年官兵俸饷册造开列于后
计开
太原驻防正厢两蓝旗共官十员兵五百四名增设养育兵四十名又新添马甲六十名步甲四十名马二百五十匹岁该俸饷等银一万八千五百八两二钱粟米一万二千一百三十四石五斗料豆二千二百五十石
右卫驻防八旗共官十一员兵三百八十名马六百四十五匹岁该俸饷等银二万四千六百三十六两一钱五分八厘粟米五千六百八十九石六斗二升五合料豆二千三十一石七斗五升
绥远城驻防八旗共官八十四员兵二千七百名马四千四百八十六匹岁该俸饷等银一十七万六千三百五十八两七钱七分七厘栗米四万三百八十一石五斗料豆一万四千四百四十二石三斗
○绿营兵饷
晋省绿营系一标两镇历年裁改添设不一今照估拨乾隆五十二年官兵俸饷数目开列于后
计开
抚标左右营共官二十四员兵丁一千五百一十二名马二百六十六匹每岁共该俸饷米草折马干等银三万二千六百七十二两八钱八分四厘米一千五百三十五石九斗料豆一千四百三十六石四斗
太原镇属共官一百五十五员兵丁八千九百七名马一千三百三十匹每岁共该俸饷米豆草折干银一十七万六千一百八十三两四钱六分一厘米一万五千六百一十二石四斗六升六合七勺豆四千六百一十二石四斗七升八勺
大同镇属共官三百一十九员兵丁一万五千一百一十五名马四千一百二十七匹每岁共该俸饷米草折马干等银三十一万一百六十两六钱七分一厘米四万九千八百八十二石四斗一升七合四勺豆四千五百六十八石四斗
以上标镇官兵马匹共该支俸饷米豆折干银五十一万九千一十七两一分六厘米六万七千三十石七斗八升四合一勺豆一万六百一十七石二斗七升八勺
○分季领饷
山西各营离省远近不等其抚标左右二营及城守营交城营并驻防满营各兵饷俱系按月赴司支领其余离省近者按一季赴司支领距省远者按两季赴司并领所有远近各营分开于左
计开
汾州营 沁州营 权店营 盂寿营 乐平营 靖安营 辽州营 和顺营 忻州营 以上九营离省较近应按一季支领
太原镇标左右二营 蒲州协 运城营平阳营 吉州营 隰县营 永和营 大宁营 灵石营 黑龙关 石楼营 潞泽营 泽州营 平垣营 西坞岭营 东坞岭营 大同镇中左右前四营 杀虎协左右二营 新平路 得胜路 助马路 灵邱路 浑源营 北楼营 东路营 山阴路 平鲁营 怀仁城 朔平营 宁武营 偏关营 河保营 老营营 靖远营 归化营 绥远营 右卫营 豊川营 以上四十三营离省较远应按两季并领
○北镇本色(并附案)
查康熙三十二年右卫安设满兵将大同镇绿营兵丁本色米一万六千七百五十四石零拨给满营而以折色支给绿营至乾隆二十九年右卫旗兵内拨出一千余名移驻张家口经前抚和奏请将余出米豆拨还大同镇各营以符旧制奉旨俞允所有原奏附录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