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政书
- 明代律例汇编
明代律例汇编
「大明律疏附例」此款附有按语云:「今法司递拟违制。若照钦定事例,决打,不引有大诰减等。若逃回再犯,则除越关」。
弘Ⅴ:35:4 一、弘治十一年十一月内节该钦奉圣旨:今后各王府军校逃回在京潜住的,着锦衣卫五城兵马,各照地方,严加访察,务要得获,都牢固押发极边卫分充军。窝藏及两邻不首,事发一体发遣充军。钦此。(弘144;嘉Ⅰ:9:12;万Ⅰ:9:11)
按:嘉Ⅰ:9:12;万Ⅰ:9:11圣旨上有「孝宗皇帝」四字,盖嘉靖问刑条例制定时所增。
弘Ⅴ:35:5 一、各卫所京操官员,故行构讼,不肯赴操者,除犯该死罪,并立功降调罪名,另行更替外,其余悉听掌印官,申呈巡抚巡按衙门,锁项差人解兵部发操。○若有抗违不服,或挟私排陷者,参奏,问调边卫带俸差操。掌印官纵容不举,参究治罪。(弘230;嘉Ⅴ:27:1:万Ⅴ:27:1)
续例附考
(二款,大明律疏附例)
一、鞠问逃军,务要追究在逃次数明白,不拘拿获并遇例免问自首复役等项,通计在逃次数问罪。除一次二次者,俱照常例发落。如果三次以上,比照杂犯死罪,准徒五年,照徒年限暸哨满日,仍回原伍差操。各处卫所清勾逃军,发册布政司起解逃军批文,务要追究,填写在逃次数明白。违者查考究治。(胡Ⅴ:35:3)
按:此款又见嘉靖池阳刊本「大明律例附解」所引「律解附例」。「律解附例」亦胡琼大明律集解一书简称。
一、锦衣卫旗校军士,在逃一年之内,听其首告。查无侵欺拐马躲差为事避难情弊,初犯准令复役,再犯调卫充军。若一年之外,曾经造册清勾者,不准首补。原籍官司另勾户丁解补。(胡Ⅴ:35:9)
胡琼集解附例
(十六款)
胡Ⅴ:35:1 「军官军人遇有征调」一款,同弘Ⅴ:35:2;嘉Ⅴ:35:1;万Ⅴ:35:l。
胡Ⅴ:35:2 「在京在外守御城池军人在逃」一款,同弘Ⅴ:35:1;嘉Ⅴ:35:3。
胡Ⅴ:35:3 「鞫问逃军」一款,同本条「续例附考」第一款。
胡Ⅴ:35:4 「轮操官军逃」一款,同弘Ⅴ:35:3;嘉Ⅴ:35:2;万Ⅴ:35:2。
胡Ⅴ:35:5 「京操军一班不到」一款,同弘Ⅴ:27:l;嘉Ⅴ:27:3。
胡Ⅴ:35:6 「各边备御官军失班」一款,同弘Ⅴ:27:2;嘉Ⅴ:27:4。
胡Ⅴ:35:7 「各卫所京操官员」一款,同弘Ⅴ:35:5;嘉Ⅴ:27:l;万Ⅴ:27:l。
胡Ⅴ:35:8 「弘治十一年十一月」一款,同弘Ⅴ:35:4。
胡Ⅴ:35:9 「锦衣卫旗校军士在逃一年之内」一款,同本条「续例附考」第二款。
按:嘉Ⅰ:10:14即据此款润色改定。
胡Ⅴ:35:10 「通行各边巡按御史」:一款,又见Ⅴ:25「续例附考」第二款及嘉靖池阳刊本「大明律例附解」「律解附例」。
胡Ⅴ:35:11 「在京在外各都司卫所」一款,同弘Ⅴ:24:3;嘉Ⅴ:24:3。惟「递降」作递减。
胡Ⅴ:35:12 「各处清解军丁」一款,同弘Ⅴ:24:1。
胡Ⅴ:35:13 「在京五军都督府」一款,同弘Ⅵ:139:2;嘉Ⅰ:10:5。
胡Ⅴ:35:14 一、照得犯人有免死充军者,有情重依律照依充军者,多有逃回,仍旧为恶。今后此等军囚事发,若中途逃回者,追究押解人员。若到卫逃回者,查究该卫所曾否开逃及月粮有无开除(大明律直引Ⅴ:35:7)
按:此款亦见「大明律例附解」所引「律解附例」。
胡Ⅴ:35:15 「官军军丁有将户内」一款,同弘Ⅵ:22:2:嘉Ⅱ:4:4;万Ⅱ:4:4。
胡Ⅴ:35:16 「军户子孙畏惧军役」一款,同弘Ⅲ:2:1;胡Ⅲ:2:1;嘉Ⅲ:2:1;万Ⅲ:2:1。
大明律直引所载问刑条例
一、署员外郎事主事侯溪奏:审得犯人陈伯广,成都府郫县民,招称:先年间祖充南京豹韬卫军,弘治七年九月内,本县将伯广解卫着伍。弘治八年伯广越关逃回避生,弘治九年正月轮该本户陈伯森接军,陈伯森等共出盘纒贴与伯广潜当。一十五(?)年本(?)月二十九日本县将伯广起解赴卫着伍,弘治十年四月初一日伯广又越关逃回。弘治十一年八月十三日陈伯森首送到县,将伯广问拟越关罪名,仍解赴卫补伍。遇革,弘治十三年九月十一日伯广又不合越关逃回,事发,本府问拟陈伯广在京各卫军人在逃三犯者律绞,秋后处决。会审得,本犯执称:先年在营着伍已满,回还后替陈伯森应当,因伊不贴盘纒,给引回还取讨,被陈伯森等嗔怪,将伯广首作逃军,诬捏三犯死罪。查得逃军律内开:限外自首者减罪二等。今陈伯广虽称在逃三次,缘数内一次亦是陈伯森首发,亦可以比同自首,况三次犯在革前,依律处决,情有可矜。臣等看得:陈伯广替陈伯森当军,在(?)况二次俱经遇革,况止一次问罪,革后又逃一次,仍属亲属首发,难以递并问拟三犯绞罪律,合辨问越度关律者律。一名史荣,成都府那(?)县民,系辽东都司广宁卫军,招系洪武年间故祖史文廷为事充军,弘治八年四月内解荣赴卫着伍,弘治九年十月内荣越关逃回避住,弘治十年二月十七日本县缉,将荣问罪,解赴兵部,转发换山墩巡哨未满,弘治十一年九月初四日荣又越关逃回,遇革。弘治十二年四月内本县将荣仍解兵部转发原卫补伍。弘治十三年十二月内,荣又不合越过山海边关逃回。弘治十四年四月内,本县见得年久不获,批回拘男史万宣解。查有男惧怕,将陈逃回原由供出,行提到官,查审是实,问拟史荣犯该各处守御城池军人在逃三犯者律,绞,秋后处决,会审得:本犯执称:在营艰难,雇人替回,取讨盘纒,被户邻人等首县,作逃起解,致问重罪。切详史荣屡次在逃,法固难恕。但为衣食所迫,潜回取讨盘纒,亦或有之。况二次犯在革前,一次系是伊男供出,依律处决,情有可矜。这等看得:史荣在逃二次,俱经遇革,况止一次问罪,今革后又逃一次,难以通并问拟三犯绞罪律,合辨问越度边关塞者律,俱遇例通减二等,史荣杖八十,徒二年,系逃边军,照刻(例)转发缺人墩台,照徒年限,巡哨满日着役。陈伯广系民,的决宁家。缘各犯先问绞罪,俱情有可矜,今辨徒杖罪名,各具本题。奉圣旨:陈伯广史荣,都准辨发落。钦此。
大明律集解增附
(六款)
一、逃军自首免问,责限起解。其拏获者,原籍并所在官司问明,初犯再犯依律的决,差亲属邻里管解原卫所著役。三犯者,监候申详,依律处决,先将户丁解补。邻里人等仍照隐藏逃军榜例治罪,窝家发附近卫所充军。若窝家系军人,发边远卫分充军。其窝家惧罪不拏,将逃军转递藏躲者,不分军民,俱发烟瘴□□充军。所有官同知情故纵者,依律□□□□□□。有司起解逃军及军人军丁,务要量□□□,□立程限,责令长解人等管送。若纵容□□□□起程,照依榜例,违限半年之上者,依律坐罪;一年之上者,收发附近卫所充军。犯人发边远充军。
一、勾补军役。若正军户下本有人丁,预先朦胧空作无勾,即便改正勾解,与免前罪。如仍扶捏回申,照依榜例,军丁发边卫充军。原保里邻人等收发附近卫所充军,官吏依律坐罪。
一、军户之家有全家逃躲,里老邻佑明知逃避去处,暗索财物,容情不行拏解,照依榜例,正军发边远充军。知情保结里老邻人,发附近卫分充军。
一、为事编发及调卫旗军,更易姓名乡贯,及到卫所,又不将原籍原卫丁口从实供报,照依榜例,正军发边卫充军,家下另选壮丁补伍。里邻知而不首者,依律问罪。
一、弘治十二年九月初五日兵部题:今后外卫所欠少人马,都司五百之上,卫一百之上,所三十之上,俱提问住俸。都司一百之上,卫三十至五十之上,所一十至二十之上,止是提问。都司不及一百,卫不及三十,所不及一十,俱免提问,止是责限完报。其领班都指挥若欠少五百名之上,就行提问。果至一千名之上,照旧提问,仍住俸粮。前项住俸止以三个月为率,过此不完,许支半俸。
一、嘉靖六年诏书,内外逃军原籍行勾,曾经回答户绝十次以上者,不必滥开扰害。
按:末二款又见嘉靖池阳刊本「大明律例附解」「律解增附」。「增附」即指此书。嘉靖二十七年刊本「嘉靖新例」亦有此诏,谓该诏颁于六年二月十三日。
嘉靖新例
(一款,嘉靖二十七年刊本)
一、嘉靖元年柒月兵部题准:逃操官军如初犯再犯,原无拐马者,内除军人,仍照旧例责打发落外,其各官每人各降壹级,仍发原伍操练。身故之日,仍袭祖职。叁次肆次以上,并拐马在逃者,不分官军,俱照旧例,京卫调外卫,外卫调边卫,追马完日,内调卫官员,每人仍各降贰级,俱于见调卫分,永远带俸,食粮差操,不许管军管事。年老身故,子孙止从见除职事袭替,不得告承祖职。其各营坐营官,并各该号头千总及各卫掌印官,壹年之内,查无在逃官军者,俱听各营提督官员,以贤能字样,年终类奏,量加犒赏。本部遇有相应将官员缺推用。其坐营官管下不分官军及拐马在逃,数目多者,即系钤束不严,亦听本部分别所管年月久近,人数多寡,年终查奏罚治。仍各营按月,各卫按季,照例先行开送本部查考。其见逃官军,各营号头把总并该卫掌印指挥,俱限壹月以里,务要追究下落,拿获送问。壹月不获,听法司各一体参奏拏问。以后赴操官员,亦照外卫京操事例,本部径送法司,查照前例收问施行,仍按月类奏,送科备照查考。
新例
(二款,大明律疏附例)
一、嘉靖六年四月兵部题称:今后拐马在逃官军,限一月以里出首,免其送问。如限外出首,及被拿到官,俱送问。初犯再犯及原拐马匹见在者,责打发落。三犯以上,及原拐马匹或饿死,或变卖,不分官军,京卫调外卫,外卫调边卫,追马完日,官降一级,于见调卫所差操,不许管军管事。子孙回原籍袭替祖职。若官军偶然因马匹病死,惧追桩银,或只身患病,无人告官,具勘分豁,照常发落。再照坐营把总并各卫等官,平时不能管束抚恤,以致官军在逃数多,合无照例一年之内,查无在逃官军者,本部类奏犒赏推用。如各处千总及各卫掌印官,一年之内,在逃官军二十名之上,各营坐营官,一年之内,在逃官军一百五十名,倒死马一百匹之上,俱照旧例,参问罚治,仍通行问刑衙门遵行。奉圣旨:是。处拐马在逃官军事例,既勘停当,都依拟行。钦此。
按:此款又见嘉靖二十七年刊本嘉靖新例,无奉圣旨二十三字,又作嘉靖四年六月兵部议准,与此异。
一、嘉靖十二年漕运衙门奏准:今后运军脱逃,分别次数,初逃一次者,照常发落。二次者枷号一个月,方许收运食粮。三次者,照依操军事例,俱调卫。
按:上二款又见隆庆元年陈省刊本所引「嘉靖条例」)
28
嘉靖问刑条例
(三款)
嘉Ⅴ:35:1 「军官军人遇有征调一款,同弘Ⅴ:35:2;万Ⅴ:35:1。
嘉Ⅴ:35:2 「轮操官军逃」一款,同弘Ⅴ:35:3;万Ⅴ:35:2。
嘉Ⅴ:35:3 「在京在外守御城池」一款,同弘Ⅴ:35:1。
万历问刑条例
(二款)
万Ⅴ:35:1 「军官军人遇有征调」一款,同弘Ⅴ:35:2;嘉Ⅴ:35:1。
按:顺治例改「处绞」为「处斩」。余与万历例同。
万Ⅴ:35:2 「轮操官军逃」一款,同弘Ⅴ:35:3;嘉Ⅴ:35:2。
按:顺治例删「俱照奉宪宗皇帝钦定」九字。
改「纳钞」为「纳赎」。余与万历例同。
Ⅴ:36 优恤军属
凡阵亡病故官军回乡,家属行粮脚力,有司不即应付者,迟一日笞二十。每三日加一等。罪止笞五十。
嘉靖新例
(一款,嘉靖二十七年刊本)
一、嘉靖捌年陆月兵部题准:军职亡故,户无承袭之人,遗有亲女,准与月支俸伍石优养。旧官女拾肆岁住支,新官女适人住支。今后旧官女年及拾肆岁,新官女年及贰拾岁,尚未婚配者,各该卫所查明,将前项月米,截日开除,仍严限令其婚嫁。
Ⅴ:37 夜禁
凡京城夜禁,一更三点,钟声已静,五更三点,钟声未动,犯者笞三十三。二更、三更、四更犯者,笞五十。外郡城镇,各减一等。其公务急速、疾病、生产、死丧,不在禁限○其暮钟未静,晓钟已动,巡夜人等,故将行人拘留,诬执犯夜者,抵罪○若犯夜拒捕,及打夺者,杖一百。因而殴(会典作杀,误)人,至重伤以上者,绞。死者,斩。
嘉靖新例
(二款,嘉靖二十七年刊本)
一、嘉靖伍年户部等衙门题准:今后巡城铺巡夜各该官员,务要将铺内军人,逐一查点,无牌面的,不许雇倩顶替。有违犯者,查点官员,依律治罪。
一、嘉靖伍年锦衣卫题奉圣旨:校尉照旧下夜,但不许索要钱物,扰害地方。各城兵马亦不许擅役总甲火甲,私干私事,餧养马匹,及借与文武官员私家做工抬扛护送等项。以上诸弊,但违犯的,着缉事衙门并巡城御史,务要访察纠劾,照依新例治罪。不许徇情故纵。钦此。
明代律例汇编卷十五 兵律三 关津
Ⅴ:38 私越冒度关津
凡无文引,私度关津者,杖八十。若关不由门,津不由渡,而越度者,杖九十。若越度缘边关塞者,杖一百,徒三年。因而出外境者,绞。守把之人,知而故纵者,同罪。失于盘诘者,各减三等。罪止杖一百。军兵又减一等,并罪坐直日者【余条准此】○若有文引,冒名度关津者,杖八十。家人相冒者,罪坐家长。守把之人,知情与同罪。不知者不坐○其将马骡私度冒度关津者,杖六十。越度,杖七十。【私度,谓人有引,马骡无引者。冒度,谓马骡冒他人引上马骡毛色齿岁者。越度,谓人由关津,马骡不由关津而度者。】
大明律直引所载问刑条例
一、查得法司问拟操备舍余勇士人等,犯该笞杖罪名,俱令照例纳钞,中间多有无力,不能纳钞者,法司因无别项发落事例,不敢改拟,往往监追累月,不得完结,查得逃操事例,官旗无力纳钞者,就在原衙门决打,及卫所舍人舍余总小旗无力亦许的决,惟独操备舍余人等乃欲不分有力无力一概纳钞,非惟监追人难,反致朵(?)误操备,深为未便。合无今后凡问操备舍余人等,除有力仍照旧例纳钞,无力的决,悉照卫所舍人舍余总小旗事例的决发落,如此则刑罚平而人心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