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律例汇编

胡琼集解附例
(二款)
胡Ⅴ:3:1 皇城各门各铺一款,同弘Ⅴ:3:1;嘉Ⅴ:3:1;万Ⅴ:3:1。
胡Ⅴ:3:2 一、查得见行事例,各卫直宿千百户等官纵令军人悬带铜牌,使令营干私事,擅离信地者,问罪,照例降级,俱调边远卫分差操。但不曾该载锦衣卫上直校尉,亦无内官差使在直校尉出外营干事例。所据孙三郎系上直校尉、听候宣官赍送驾帖人数,比与上直官军,尤为紧要。今却听从长随李彦成私差,擅离信地,悬带铜牌,赍送内使宋堂告给顺天府优免户丁文书前去蓟州交割。比与军人擅离信地,其情尤重。李彦成宋堂系长随内使。擅差上直校尉出百里之外,私至有司干事,比与上直军官私差军人出外该降调边卫者,其事不轻。但系比例发落人犯,伏乞圣明裁处等因具题,奉圣旨:各犯既情重律轻,孙三郎押发陕西榆林卫充军,家小随住。李彦成发南海子充净军种菜。宋堂送司礼监,奏请发落。
新例
(一款,大明律疏附例)
一、嘉靖七年七月刑部题奉圣旨:南京根本重地。皇城守卫官军,点闸不到的,照英宗皇帝圣旨,先行提问,按季类奏。钦此。
按:此款又见陈省刊本大明律例引「嘉靖条例」,又见嘉靖二十七年刊本嘉靖新例。
嘉Ⅴ:3:1 嘉靖问刑条
例(一款,同弘Ⅴ:3:1)
万Ⅴ:3:1 万历问刑条例
(一款,同弘Ⅴ:3:1)
按:顺治例与万历例同,惟改「其留守五卫」为「其或各卫」。
Ⅴ:4 从驾稽违
凡应从车驾之人违期不到,及从而先回还者,一日笞四十。每三日,加一等。罪止杖一百。百户以上,各加一等○若从车驾行而逃者,杖一百,发边远充军。百户以上,绞○亲管头目故纵者,各与犯人同罪。失觉察者,减三等。罪止杖一百。

Ⅴ:5 直行御道
凡午门外,御道至御桥,除侍卫官军,导从车驾出入,许于东西两傍行走外,其余文武百官军民人等,无故于上直行,及辄度御桥者,杖八十。若于宫殿中,直行御道者,杖一百。守卫官故纵者,各与犯人同罪。失觉察者,减三等。若于御道上横过,系一时经行者,不在禁限。
补遗
(一款,明律统宗)
一、在外衙门龙亭已设,仪仗已陈,有犯者,亦准直行御道律科。
Ⅴ:6 内府工作人匠替役
凡诸色工匠行人,差拨赴内府,及承运库工作,若不亲身关牌入内应役,雇人冒名,私自代替,及替之人,各杖一百,雇工钱入官。

Ⅴ:7 宫殿造作罢不出
凡在宫殿内造作,所司具工匠姓名,报门官,及守卫官,就于所入门首,逐一点视,放入工作,至申时分,仍须相视形貌,照数点出。其不出者,绞。监工、及提调内使监官,门官、守卫官军点视。如名数短少,就便搜捉,随即奏闻。知而不举者,与犯人同罪。失觉察者,减三等。罪止杖一百。

Ⅴ:8 辄出入宫殿门
凡应出宫殿,而门籍已除,辄留不出,及被告劾,已有公文禁止,籍虽未除,辄入宫殿者,各杖一百○若宿卫人,已被奏劾者,本司先收其兵仗。违者,罪亦如之○若于宫殿门,虽有籍,至夜皆不得出入。若入者,杖一百。出者,杖八十。无籍入者,加二等。若持仗入殿门者,绞。

Ⅴ:9 关防内使出入
凡内使监官,并奉御内使,但遇出外,各门官须要收留本人在身关防牌面,于簿上印记姓名字号明白,附写前去某处干办,是何事务,其门官与守卫官军,搜检沿身,别无夹带,方许放出。回还一体搜检,给牌入内,以凭逐月稽考出外次数。但搜出应干杂药,就令自吃。若不服搜检者,杖一百,充军。若非奉旨,私将兵器进入皇城门内者,杖一百,发边远充军。入宫殿门内者,绞。门官及守卫官失于搜检者,与犯人同罪。

Ⅴ:10 向宫殿射箭
凡向太庙及宫殿,射箭、放弹、投砖石者,绞。向太社,杖一百,流三千里。但伤人者,斩。

Ⅴ:11 宿卫人兵仗
凡宿卫人,兵仗不离身。违者,笞四十。辄离职掌处所,笞五十。别处宿,杖六十。百户以上,各加一等。亲管头目,知而不举者,与犯人同罪。失觉察者,减三等。

Ⅴ:12 禁经断人充宿卫
凡在京城,犯罪被极刑之家,同居人口,随即迁发别郡住坐,其亲属人等,并一应经断之人,并不得入充近侍,及宿卫,守把皇城京城门禁。若朦胧充当者,斩。其当该官司,不为用心详审,或听人嘱托,及受财,容令充当者,罪同○若有特旨选充,曾经覆奏,明立文案者,不在此限。

胡琼集解附例
(一款)
「凡校尉事故」一款,同弘Ⅴ:24:5;嘉Ⅱ:40:2;万Ⅱ:4:12。
Ⅴ:13 冲突仪仗
凡车驾行处,除近侍,及宿卫护驾官军外,其余军民,并须回避。冲入仪仗内者,绞。若在郊野之外,一时不能回避者,听俯伏以待。其文武百官,非奉宣唤,无故辄入仪仗内者,杖一百。典仗护卫官军故纵者,与犯人同罪。不觉者,减三等○凡有申诉冤抑者,止许于仗外俯伏以听。若冲入仪仗内,而所诉事不实者,绞。得实者,免罪○凡军民之家,纵放牲畜,若守卫不备因而冲突仪仗者,杖八十。冲入皇城门内者,杖一百。
弘治问刑条例
(一款)
弘Ⅴ:13:1 一、圣驾出郊,冲突仪仗,妄行奏诉者,追究主使教唆捏写本状之人,俱问罪,各杖一百,发边卫充军。所奏情词,不分虚实,立案不行。(弘112;嘉Ⅴ:13:1;万Ⅴ:13:1)

胡Ⅴ:13:1 胡琼集解附例
(一款,同前)
嘉Ⅴ:13:1 嘉靖问刑条例
(一款,同前)
万Ⅴ:13:1 万历问刑条例
(一款,同前)
按:顺治例与万历例同。

Ⅴ:14 行宫营门
凡行宫外营门,次营门,与皇城门同。若有擅入者,杖一百。内营牙帐门,与宫殿门同。擅入者,杖六十,徒一年。

Ⅴ:15 越城
凡越皇城者,绞。京城者,杖一百,流三千里。越各府州县镇城者,杖一百。官府公廨墙垣者,杖八十。越而未过者,各减一等。若有所规避者,各从重论。
弘治问刑条例
(一款)
弘Ⅴ:15:1 一、成化十年九月十八日节该钦奉宪宗皇帝圣旨:都城外四围沿河居住军民人等,越入墙垣,偷鱼割草,窃取砖石等项,轻则量情惩治,重则参奏拏问,枷号示众。若该城徇情纵容不理,及四邻知而不首的,都治以罪。其守门官军,亦不许于城外河边栽种蔬菜,牧放头畜,因而引惹外人入内作践。违者,一体治罪。钦此。(弘116;嘉Ⅵ:18:2;万Ⅵ:18:2)

Ⅴ:16 门禁锁钥
凡各处城门,应闭而误不下锁者,杖八十。非时擅开闭者,杖一百。京城门,各加一等。其有公务急速非时开闭者,不在此限○若皇城门应闭而误不下锁者,杖一百,发边远充军。非时擅开闭者,绞。其有旨开闭者,勿论。

Ⅴ:17 悬带关防牌面
凡朝参文武官,及内官,悬带牙牌铁牌,厨子校尉入内,各带铜木牌面。如有遗失,官罚钞二十贯。厨子校尉,罚钞一十贯。若有拾得,随即报官者,将各人该罚钞贯充赏。有牌不带,无牌辄入者,杖八十。借者及借与者,杖一百。事有规避者,从重论。隐藏者,杖一百,徒三年。首告者,于犯人名下,追钞五十贯充赏。诈带朝参,及在外诈称官员名号,有所求为者,绞。伪造者,斩。首告者于犯人名下,追钞一百贯充赏。
嘉靖问刑条例
(一款)
嘉Ⅴ:17:1 一、凡各卫直宿军职,使令上直军人,内官使令上直校尉,各悬带铜牌,出百里之外,营干私事者,参问奏请。军职降一级,调边远卫分带俸差操。内官发充净军。军人校尉,俱发边卫充军。若由各官挟势逼勒者,军人校尉,照常发落。(万Ⅴ:17:1)
万历问刑条例
(一款,同前)
万Ⅴ:17:1 按:顺治例与万历例同,惟照常发落下有小字注云:「不应,杖罪发落」。

明代律例汇编卷十四 兵律二 军政
Ⅴ:18 擅调官军
凡将帅部领军马,守御城池,及屯驻边镇,若所管地方,遇有报到草贼生发,实时差人体探缓急声息,须先申报本管上司,转达朝廷奏闻,给降御宝圣旨,调遣官军征讨。若无警急,不先申上司,虽已申上司,不待回报,辄于所属擅调军马,及所属擅发与者,各杖一百,罢职,发边远充军○其暴兵卒至,欲来攻袭,及城镇屯聚军马之处,或有反叛,或贼有内应,事有警急,及路程遥远者,并(会典作并)听从便,火速调拨军马,乘机剿捕。若贼寇滋蔓,应合会捕者,邻近卫所,虽非所属,亦得调发策应,并(会典作并)即申报本管上司,转达朝廷知会。若不即调遣会合,或不即申报上司,及邻近卫所不即发兵策应者,并(会典作并,误)与擅调发罪同○若亲王所封地面有警,调兵已有定制。其余上司及大臣,将文书调遣将士,提拨军马者,非奉御宝圣旨,不得擅离信地。若军官有改除别职,或犯罪取发,如无奏奉圣旨,亦不许擅动。违者,罪亦如之。

Ⅴ:19 申报军务
凡将帅参随总兵官征进,如总兵官分调攻取城寨,克平之后,随将捷音差人飞报,一申总兵官,一申五军都督府,一行兵部。另具奏本,实封御前○若贼人数多,出没不常,如所领军人不敷,须要速申总兵官,添发军马,设策剿捕。不速飞申者,从总兵官量事轻重治罪○若有来降之人,即便送赴总兵官,转达朝廷区处。其贪取来降人财物,因而杀伤人,,及中途逼勒逃窜者,斩。
弘治问刑条例
(三款)
弘Ⅴ:19:1 一、凡擅杀平人报功,其本管将官头目,失于钤束者,问罪。量其所杀多寡,轻则降级调卫,重则罢职充军,俱奏请定夺。(弘124;嘉Ⅴ:19:1)
弘Ⅴ:19:2 一、凡临阵报有斩获贼级者,纪功官从公审验。若用钱买者卖者,俱问罪。系官旗,就在本卫;系军,发边卫;民并军丁人等,发附近,俱充军。若虏寇犯边,官军明知被虏人口遗弃在彼,因而妄杀,冒作贼级;或虏寇近边札营,犹未入境,官军观知寡弱;乘机捣穴,斩获老弱妇女,妄作犯边,以图功次升赏,与杀平人者,一体论断。(弘172)
按:图书集成祥刑典卷三○、页三九引会典,弘治十三年所奏准无「或虏寇」至「升赏」一节。则此节盖「问刑条例」制定时所增。
弘Ⅴ:19:3 一、跟随内臣将官头目,不分有无职役人等,若非奏带,不许报功。果系奏带获功,该升职役,只合注于本管衙门,不许希求注于锦衣卫。违者,该升职役俱革罢。扶同勘报者,参究治罪。
按:此为弘单刻本第一七一款之上半。「律疏附例」弘Ⅱ:1:1为弘单刻本第一七一款之下半。胡Ⅴ:19:1,直引Ⅱ:20:1,嘉Ⅱ:1:1,万Ⅱ:1:1,与单刻本同。
胡琼集解附例
(六款)
胡Ⅴ:19:1 「跟随内臣将官头目」一款,同弘171;嘉Ⅱ1:1。
胡Ⅴ:19:2 「凡擅杀平人报功」一款,同弘Ⅴ:19:1;嘉Ⅴ:19:1。
胡Ⅴ:19:3 「凡临阵报有斩获」一款,同弘Ⅴ:19:2。
胡Ⅴ:19:4 一、军民舍余人等,夺功及冒报功次事发,亦照买功事例,发遣充军。将官及守备把总等官替人冒报功次者,奏请降级调卫,带俸差操。
胡Ⅴ:19:5 一、军职夺取他人首级,冒报功次者,革去冒报功次,仍降原职役一级。系京卫者,调外卫;外卫者,调边卫;系边卫者调极边卫分,俱带俸差操。
胡Ⅴ:19:6 一、今后各边若把总领军官员部下斩获五颗,而自己又有斩首一颗,方升赏授一级。都下斩获五颗者,照旧例亦升-级。部下不曾斩获贼级,自报斩首者,止升署职一级。其有强夺私买部下军旗功次为己功者,俱照见行事例,一体免问,降级发遣。
按:此款又见嘉靖池阳刊本「大明律例附解」「读法附考增例」,又见明律统宗「附录增例」。
嘉靖新例
(五款,嘉靖二十七年刊本)
一、嘉靖元年拾壹月兵部题准:通行各省巡抚巡按,督同三司及该道官,但遇徭獞流贼矿徒等项为害,先要责成起脚失事州县,督属官兵,即行扑灭。其有贼众啸聚已行抢掠,守土官员隐匿不报,及邻境官兵不行会剿者,并将贼情起脚府卫州县各掌印官,罢职不叙。巡捕机兵民快等,各问充军。指挥千百户等官,问罪完日降贰级,调发别卫,子孙袭替,不得告承祖职,复回原卫。因而失误军机,纵贼奔逸,贻患重大者,查照飞报军情律条,问拟斩罪,奏请发落。或被贼攻围,弃城逃走,以致贼众进入,杀掳男妇,烧毁官民房屋等项,比照守边将帅失陷城寨者律,不分有无城池,将专一守备捕盗者,坐以斩罪。兵备道,仍照旧例,每壹起降贰级。掌印巡捕及分巡分守官,每壹起降壹级。三司掌印官,每叁起降壹级。甚者充军。俱奏请发落。官兵有建立奇策,冲锋破敌,就阵斩获有名剧贼壹名颗者,照依边方事例,升壹级,仍赏银叁拾两。其擒斩随从强贼叁名颗,并阵亡者,每名颗仍赏银拾两,亦升壹级,世袭。阵亡之家,仍重加优恤。如不系对敌,止是缉捕叁名者,每名颗赏银伍两,仍照旧例升壹级,不准世袭。不及叁名者,给赏。
按此款「大明律疏附例」附于「飞报军情」条。
一、嘉靖拾壹年正月兵部题准:各该镇巡等官,但遇地方贼情,各将获功失事缘由,从实奏报,转行巡按御史查勘,本部查议,奏请升赏黜罚。各该巡按御史按临地方,如军马钱粮利弊兴革事宜,照旧条陈具奏。但遇捷音,不许奏报。其获功人员,务要查勘明白,及斩获首级亦要从公纪验是否真正。中间隐匿失事情弊,随即参劾。
一、嘉靖拾叁年拾月兵部题准:各边抚按官,严戒各该兵参等官,一应自治防边事宜,俱要着实举行。如各夷自作不靖,雠杀地方,尤须审察善处。两广则行鵰剿之法,云贵则行挟抚之法。但使各夷帖服,息争安业则已。果系结党构乱,攻刦城池狱库,杀掳人众,方许请兵征剿。若有贪功偾事之人,虚张声息,擅开边衅,贻害地方者,听抚按指实,从重参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