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

十一月八日,臣僚上言:「近论列元佑大臣、台谏等兴造邪谋,欲废元符皇后。今名位未正,礼物未备,仪制未充。伏望圣慈亟诏有司,讲求典礼,稽参故(宝)[实],总公卿博士之议而制旨临决焉,以慰哲庙在天之灵。」诏令礼部、太常寺同详议闻奏。
二十一日臣僚上言:「臣伏以元符皇后,先帝寝疾仓惶顾命之初,陛下入继大统艰危之际,岂无定策之勋 伏望圣慈详酌,明诏有司议所以尊尊之礼,以遵先帝之心,以重宗庙之祀。」诏送礼部、太常寺。
二年二月十七日,手诏:「朕入继大统,获承至尊。永惟哲宗皇帝不克与子,而元符皇后实与定策。因心之义,夙夜靡忘。故邓王已追赠为皇太子。母以子贵,于古有稽,而礼义以起。惟事之称,宜崇位号,以慰在天之灵,称朕友恭敦报之意。可进号太后。除依礼部所定加崇仪制外,其仪卫人数及请俸、奏荐、恩泽等并依昨钦圣宪肃皇后元符三年体例、依皇后礼制施行,名所居宫曰崇恩。」
四月二十五日,诏太后受册宝并依皇后礼制后:原作「皇」,误,据上文「可进号太后」改。,仍以五月二十八日御文德殿发册。
七月二十六日,手诏:「朕恭惟钦慈皇太后生育朕躬,孝养弗及。即政之初,即诏有司议尊重之典。祖宗以来且存旧章,有司观望,务从降礼,使朕不得申罔极之报。兴言及兹,慨然嗟悼。今虽悉从改正,而议礼之官未正其罪,如刘拯等抗论不从,亦未褒赏。其速定赏罚以闻。」于是朝请郎曾旼,朝奉郎、尚书屯田员外郎吴絪,朝奉郎、知耀州王允中,朝奉郎、知和州郑居中各降一官;孙杰赎铜三十斤。朝散大夫、尚书吏部侍郎刘拯,承议郎、秘书少监邓棐各转一官。
三年三月二十一日,诏曰:「恩缘义起,礼自情兴。顾复之念虽隆,子贵之崇宜顺。跻严序列,祗安神灵。朕惟钦成皇后佐佑神考,寔生哲宗。今奉安 在钦慈之次,循恩继及,义或未安。内中钦成皇后神御宜居钦圣宪肃皇后之次,

钦慈皇后又次之,其太庙神主及景灵宫奉安并依此。」
五月十一日,诏以元符皇后进号太后,今后大礼合用贺表答诏并更不排办,所有使臣恩泽钱依令取赐。
大观元年六月一日,手诏:「朕自王藩,入继大统,惧德不任,夙夜以思,推原本因,欲报之德。钦圣宪肃皇后受哲庙之顾托,诎奸臣之异心,援翊冲人,付畀神器,靡自一人之助,建兹万世之安。施等丘山,功在社稷。其亲属未加显崇,报未加隆,甚不足以称孝思靡及之意。向宗回可除开府仪同三司改封大郡王,余令三省更检会合推恩事件闻奏。」
三年三月四日,诏曰:「朕惟钦成皇后辅佐神考,淑顺懿恭,诞育哲宗,慈仁顾复,尊为帝母,十有五年,就养宫闱,阴利天下。而崇宁之初,奸臣用事,饰终送往,因陋就简,妄骋私意,悉损旧仪,屡加诘问,终莫遵承。比阅典礼,欲以是正。而岁月遄迈,既往莫追,事违本怀,情深惋恻。咨尔在位,体朕意焉。」
八月二十二日,宰臣何执中言:「长秋虚位,宜登崇贤淑,以慰安四海。」于是内出手诏曰:「览卿所奏,虽礼仪当为,然皇仪几筵,尚未周期。祥符故事,时踰五载,政府大臣方建议及此。祖宗彝训,朕所专奉,当终祥练之制,以伸追往之仪。庶尽情文,以厚风化。俟彻几筵,别听处分。」自是再请不允。
四年九月十五日,何执中等又以为言,上弗许,曰:「诸皇子宫中尚行礼制,恐无以示四方厚风化。」执中等奏曰:「靖和俯及再期,在陛下圣德,揆之礼文,稽之人情,可谓曲尽。顾以宗社为重,以义断恩,俯徇群情。」上曰:「像设尚存,情所未忍,姑置之。」执中退又三上章恳请,再出手诏曰:「《关雎》为风化所先,正家室人伦之始。卿等以宗社为重,请建坤仪,陈仪甚高,深嘉诚意,勉以从之。」
十月二日,诏曰:「贵妃郑氏柔明婉淑,谦慎持身,位极元妃,德冠中壸。有追贤逮下之志,无险诐私谒之心。越自缵承,祗服内职,夙夜匪懈,嫔御式从。属长秋之久虚,致大臣之恳请。远稽东汉,近考祥符,质古参今,具存方册。宜隆位号,以正坤仪,可立为皇后,令学士院降麻。」皇后闻命辞表三上,诏荅皆不允。有司请涓日受命,皇后犹固辞曰:「方欲有所陈请,岂敢遽受命也。」乃上表言:「族侄居中夙蒙睿眷,擢秉枢衡。妾自冠元妃,屡陈愚恳,愿投闲散,载沐忧容。曲褒近戚之贤,宜处本兵之地,遂侵寻于累岁,尚叨据于崇贤。今又(出)[令]出非常,恩敷至渥,正坤仪于宫壸,奉中馈于家邦。岂容迩亲,辄居重任 望赐俞允,俾还机轴。」翌日,三省以表进呈,上曰:「皇后至今辞避,未有拜命,及迁入后宫,意甚坚确,朕累遣敦谕,敷陈经史,义不可折。奏言汉、唐以来,后族之事固不足为圣时道,然不可不戒者,首长孙无忌于太宗为佐命元勋,文德皇后尚谓不愿私亲据权于朝,卒罢无

忌政。」执中等奏曰:「居中存西枢,且族属稍 。」上曰:「皇后言虽在西枢,终预国政。若必欲用居中,即乞且充元妃之职。」执中等奏请且降诏,不允。上曰:「皇后言理尽于此,不复再表,傥不获从,惟不敢受命而已。今大礼在近,有稽典礼,终属妨嫌,可除居中观文殿学士、中太一宫使。」是日,上又出手诏曰:「中宫累有坚请,以居中后族,不宜居台省要职,可除龙图阁学士、提举醴泉观。」皇后乃受命上表称谢,三省进呈谢表。上曰:「皇后自入宫,操行端修,惟喜读书,以古善恶自鉴,作一事未尝容易,宫中内外罔不钦服。自立后,朕密令采听,上下人情,无不欢悦,以为得人。所上章皆其自为,朕初疑有代草者,俾问之,皇后曰:『不能文词,亦女子之常事,若乃妄言,则为欺君,所不忍为也。』」佥奏曰:「陛下登建母仪,盛德如此,天下幸甚。」
十一月十二日内出手诏曰:「皇后自降制命后,依例有合陈乞推恩奏荐之类,尚处谦冲,并不陈乞,可札下本合使臣,仍依例施行。」
十六日执中奏事言:「皇后受册冠服当办具者」。上曰:「比有司画一来上。内头冠合用珠子,中宫一见,辄自陈曰:『方今朝廷用度未丰,不当以服饰之费耗邦财。头冠用珠数多,请以为妃时所服冠命工改造,增篦插三枝足矣』。朕嘉其能躬俭节用,亦既许之。」执中奏曰:「此盖陛下克勤克俭风化所及。今士大夫儒素之家岁时节序尚皆竞务鲜华,况母仪天下,又当受册盛礼,虽其费十百于此,岂患不足。而能以朝廷费用为虑,躬自菲薄如此,自古圣帝明王未有不由内治而兴,此可为陛下贺也。」尚书右丞邓洵仁请纪以其事宣付史馆,从之。
政和元年正月二十五日,皇后上表曰:「伏奏圣慈,以妾将来受册排黄麾仗及垂重翟车、陈小驾卤簿等,伏望特颁温诏,追寝盛仪。」诏小驾卤簿端礼门外,黄麾仗紫宸殿,臣僚称贺上礼,并依所乞,罢其延福宫受册,依已降指挥朝谒景灵宫,止依近例,命学士院降诏。
二月二十三日,平海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中太一宫使郑绅等奏:「崇宁中钦慈皇后之家常除教授一员。近制,戚里主第并下太学保明有行艺举人为门客。敢援例有请乞差命官一员充教授,举人一员充门客。」从之。
三年八月十九日,皇后上表言:「妾有养女故贵妃刘氏,襁褓而入禁庭,总而亲宸扆,方幸荣昌之渐,遽为冥漠之游。愿赐讨论,别议追崇之礼。」手诏追册刘氏为皇后。
四年三月十六日,皇后言:「伏蒙圣慈,特许归宁,妾获至家庭,询以私事,乃知父绅与知枢密院事居中时复往还,妾闻之不胜恐惧。窃以居中号为族侄,职当本兵之地,为朝廷近臣,凡所设施,悉干机要。而与父绅积稔过从,如亲无间,使传闻之人皆谓招权市恩,一有贻机,谴累必至,

甚非公朝所以别嫌明疑为天下劝也。兼执政大臣等并掌机密,自来不许与后妃之家往还,朝廷大政亦非戚里所当与闻。欲望睿慈特降指挥,自今止绝父绅与居中弟兄子侄,凡系居中族系者,并不得交往,稍有干犯,许御史台奏 以闻,仍乞重加黜责,庶使各严分守,以允公议。」从之。
五年六月七日,内出手诏:「朕履霜露之濡,怀劬劳之感。永唯钦慈太后鞠育之恩,欲报之德,靡所逮及。而其家族属官不过大夫禄,止食宫观,曾未褒显。爵禄天下之公器,决不以私,故其家不敢干请,有司亦失于建明,甚不足以称考思罔极之心。考循旧章,厥有故实。仲捄可除正任防御使。」
十一月八日,内出手诏:「昔我艺祖,聿怀明德,戡定祸乱,应天顺人,肇造区字,奄宅万国,亦惟内助,克相以成。恭惟昭宪皇后淑哲懿敏,诞育上圣,深谋远计,辅佐初潜,勤劳王家「劳」,原阙,「王」原作「主」,据本书《后妃二之一一》「绍兴二十七年十月十三日」条补、改。,勋在社稷。俾我祖宗创业垂统,以成万世之业,燕及后昆,其敢怠忽 今考杜氏之后,阀阅微替,其求子孙,不在仕版,第宅圮坏,贫不自给。岂所以慰在天之灵,报垂裕之德乎 可令有司访其后裔,命之以官,检会明肃、光献诸后故实条具来上,以称朕意。」
六年十一月三日,诏:「中宫祖母镇国郡夫人刘氏亲侄中奉大夫刘彦赐见系尚书省都事,可先次出职,与合入差遣。」续诏知潍州。
七年三月二十九日,华阳教主、玉清妙静仙师奏:「检会御笔:『华阳教主、玉清妙静仙师静处琳宫,俸宜优腆,以称先朝始终待遇之意。每遇大礼,许奏本宗有服亲一名于班行内安排。』昨遇冬祀大礼,合奏恩泽,乞奏再从叔进士孟师古于班行内安排。」从之。
四月十二日,诏曰:「朕循名考实,据古验今,凡繄称谓之谦,必协是非之正。华阳教主、玉清妙静仙师孟冲真顷自绍圣,退居道宫,恩数加优,岁时滋久。此览有司之请,尚仍教主之称,理实未安,义当有易。爰中锡于懿号,俾允迪于真风。夫可言可行,兹惟人治之大;以静以正,庶几众美之从。可加赐希微元通知和妙静仙师。」
八年四月二十二日,御笔:「皇后亲侄宜春郡夫人郑氏等三人「侄」原误作「始」,今改。,并特依郑直之妻永嘉郡夫人朱氏例支破请受。」
宣和三年九月十五日,诏以明节皇后追册祔庙毕,本家亲属和州防御使刘敦等二十二人推恩有差。
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尊道君皇后曰道君太上皇后,居撷景园。是年钦宗即位未改元。
钦宗靖康元年三月十日,改撷景园为宁德宫,以居太上皇后,殿以寿祺为名。
五月三日,罢后妃常姬宅教授官。
十二月四日,李若水奏事,上从容语及更张弊政,曰:「瑶华一事,日在朕心,多事未及举行,只候开门,便当降诏行典礼。」若水答曰:「陛下言及于此,宗庙社稷之福。臣请于(门)[开]门赦书中

具载此事,庶使天下速闻。」上曰:「宜于赦书中作第一件,卿可条具来。」若水寻具以进,上亲定诏书,中曰:「恭惟元佑皇后逮事宣仁圣烈皇后、钦圣宪肃皇后,又曾经送哲宗皇帝山陵。元符之末,钦圣宪肃皇后垂帘,曾降指挥,复明命为元佑皇后,可令三省检会。恭依元降指挥,仍尊为元佑皇太后,以顺天人之意。有司择日备礼施行。」
二年四月三日,元佑皇后自私第入居延福宫,时张邦昌僣位,以伪诏迎奉。
十日,太后御内东门小殿垂帘听政,群臣诣祥曦殿起居,邦昌以太宰退处资善堂。
十五日,太后告天下手书曰:「比以敌国兴师,都城失守,祲缠宫阙。既二帝之蒙尘,诬及宗祊,谓三灵之改卜,众恐中原之无统,姑令旧弼以临朝,扶九庙之倾危,免一城之惨酷。乃以哀癃之质,起于闲废之中,迎置宫闱,进加位号。举钦圣已还之典,或靖康欲复之心。永言运数之屯,坐视家邦之覆,抚躬独在,流萍何从。缅惟艺祖之开基,实自高穹之眷命。历年二百,人不知兵,传序九君,世无失德。虽举族有北辕之衅,而敷天同左袒之心。乃眷贤王,越君近服,已徇 臣之请,俾膺神器之归。繇康邸之旧藩,嗣宋朝之大统。汉家之厄十世,宜光武之中兴;献公之子九人,唯重耳之尚在。兹为天意,夫岂人谋。尚期中外之协心,同定安危之至计。庶臻小愒,渐底丕平。用敷告于多方,其深明于吾志。」
后妃 宋会要辑稿 后妃二 皇后皇太后杂录

宋会要辑稿 后妃二

皇后皇太后杂录
高宗建炎元年五月二日,上诏辅臣曰:「元佑皇后家讳宜避,矧中更僣窃,载以圣德,起于宫闱,乃眷朕躬,膺夫历数,不惟累章之劝进,亦又播告于迩遐。于国有功,宜遵名号。」乃下御札曰:「朕惟德盛者报必隆,属尊者礼宜备,古之彝训,国有故常。元佑皇后制行徽柔,宅心虚静,蚤俪极于永泰蚤俪:原不表据《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二改。,久现道于瑶华现:《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二作「慕」。,庚辰并后之文已尝诞古,丙午复号之旨未及布宣。比者还御宫闱,暂临庶务,洞达事机之变,深惟宗社之安。踵遣使轺,敦谕至意。逮此缵图之日,亟颁归政之书。功加于时,举协于义。是用参稽众志,奉上尊称,冀茂对于休辰,以永绥于寿祉。元佑皇后册为隆佑太后,并令所司择日奉上册宝,应合行典礼,礼官讨论以闻。」《大典》卷一万九千三百十一。
八月制嘉国夫人邢氏可立为皇后,其合行册礼令有司检详典故以闻。
八月十二日,尚书省言:「伏见元佑皇后尊称第一字犯祖讳,乞以所居宫为称。」有旨,宫名令学士院拟撰,今撰到宫名,诏以隆佑宫为名。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