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

扬州:唐淮南节度,建炎元年升为帅府。
天长县,唐县,周改天长军,至道二年复为县来隶,建炎元年升为军,四年废为县,绍兴十一年复升为军,十二年复为县,隶盱眙军。
高邮县,开宝四年以县建高邮军,熙宁五年军废,县来隶。
广陵县,熙宁五年废隶江都县。
泰兴县,建炎四年割隶泰州,绍兴五年依旧来隶。
绍兴五年二月二十八日,诏楚州淮阴县、泰州兴化县并废并为镇。
宿州:临涣县,大中祥符七年隶亳州大:原作「宋」据《宋史》卷八八《地理志》四改。,天禧元年复来隶。

灵璧县,元佑元年以镇升为县,七月废为镇,七年二月复为县,政和七年改「零」为「灵」。
大中祥符七年正月二十一日,诏割宿州临涣县隶亳州,其税户差徭依真源县例施行。天禧元年,县复,还隶宿州,但析天净宫、大李一乡隶亳州蒙城县。
元佑元年四月二十五日,户部言;「宿州零璧镇在符离、蕲、虹三县之中,盗贼转徙,艰于迹捕,良民不得安业。欲乞将三县近零壁镇乡管割隶本镇,仍以本镇为县。」从之。
保静军,旧宿州,建隆元年升为防御,开宝五年升为保静军节度,刘豫改为防御州,绍兴九年收复,依旧。
楚州:盐城县,开宝九年自泰州来隶,绍兴元年拨隶涟水军,三年还隶。
(连)[涟]水县,太平兴国三年自泗州隶涟水军,熙宁五年废军「熙宁」二字原脱,据《宋史》卷八八《地理志》四及《元丰九域志》卷五补。,县来隶。建炎四年升为军,绍兴五年复为县,十一年陷,三十二年收复,依旧来隶。
建炎四年五月二十四日,诏:「楚州涟水军虽有军额,自来秪差知县,隶楚州,事力单弱,可令依旧额,更不隶楚州。其合行事件,并申取镇抚使指挥施行。」
绍兴元年八月九日,诏楚州管下盐城县拨隶涟水军。以权发遣涟水军吴诚申,收复楚州盐城、山阳两县。枢密院言:「勘会山阳县虽吴诚收复,系楚州倚郭,合还楚州。」时朝廷虑涟水军养赡吴诚所部军马不足,故有是诏。
三年二月十八日,权发遣楚州杨揆言:「盐城县系产盐地分,全藉课税应

副本州岛。并涟水军旧系本州岛属县,近改军额,将盐城县拨隶涟水军。本州岛屯戍用度不少,乞依旧将盐城县拨还本州岛。」诏依,其涟水军听楚州沿淮安抚司节制。
五年闰二月十九日,诏涟水军依旧充涟水县,隶楚州,知县兼充军使。以淮东安抚司言,涟水军地界不广,户口凋瘵,依德音可以并省,故有是诏。
三十二年三月三日,淮南东路安抚、转运、提刑司言:「涟水县旧隶楚州,昨缘金贼占据,地界隔绝,权隶海州。今收复了当,兼每楚州对岸,相去海州二百余里,地程遥远,乞将涟水县依旧拨属楚州。」从之。
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江淮东西路安抚使司言;「涟水县已得旨隶属海州,昨差忠义(纯)[统]制郭升知县事。缘本县去海州二百四十里,道路艰远,乞升为军额,隶本路帅司。」从之。
淮阴县,熙宁十年(沂)[析]、泗州临淮地入焉,绍兴五年废为镇,六年复。
吴城县,绍兴三年废为镇。绍兴三年十一月九日,淮南东路安抚、提刑司言:「楚州吴城县所管止有八十八户,乞依旧为镇,隶淮阴县,差置武臣监镇,废罢巡检、县尉。」从之。
六年八月一日,楚州言:「据士民景升等状,乞将淮阴镇依旧为县。」从之。
海州:东海县,开宝三年以朐山县东海监为县。
泰州:周为团练,干德五年降军事。
泰兴县,干德二年徙治

柴墟镇。
兴化县,建炎四年拨隶高邮军,绍兴五年军废,复来隶。是年废为镇,十九年复为县。
绍兴五年三月八日,诏泰州泰兴县并柴墟镇及遵化乡拨隶扬州。以知扬州叶焕言:「前任守臣汤东野、宋孝先在任已得指挥,将泰兴县并柴墟镇、遵化一乡拨隶扬州,因虏人侵犯,权隶泰州。上件县镇乡不经虏人入境,即有税入可助扬州经费,乞还隶扬州。」故有是诏。
绍兴二十年八月四日,诏复泰州兴化镇为县,从本路诸司请也。
泗州:招信县,旧名昭义,干德元年自濠州来隶,太平兴国元年改,建炎四年拨隶濠州。绍兴二年复,十一年隶天长军,二十年隶盱眙军。
建炎四年九月十七日,诏泗州招信县特割属濠州。以刘纲言:「蒙朝廷指挥,(今)[令]纲带万人听吕颐浩使唤,余人发归本镇。缘纲世居泗州。所统之众类多土人,今朝廷已分泗州隶赵立镇抚,令纲所部却归滁、濠,则人各思归,势必离散。」尚书省勘会,刘纲世居招信,理宜措置分隶,故有是诏。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九日,枢密行府言;「泗州淮河南岸盱眙、招信两县,欲将扬州天长县升作天长军,其盱眙、招信两县拨隶本军。所有知军并盱眙知县,从朝廷选差曾经边任、历练民事武臣充。仍于盱眙县置榷场,专差有才干官一员措置管干。」从之。

〔真州〕:干德二年,以扬州永正县迎銮镇为建安军。大观元年升为望郡,政和七年为仪真郡。
扬子县,旧名永正,雍熙二年自扬州来隶,大中祥符六年改。
六合县,至道二年自扬州来隶。政和七年为静海郡政和七年为静海郡:据下条所述并参《宋史 地理志》,政和七年改通州为静海郡,而此系于「六合县」后,当是衍文。。
通州:政和七年以通州为静海郡。
高邮军:开宝四年以扬州高邮县建军,熙宁五年废军,并以县隶扬州,元佑元年复置。绍兴五年废为县,隶扬州。是年十月为军使,三十一年复升为军。建炎四年五月二十四日,诏高邮军可改为承州,分割泰州兴化县隶属。其扬州泰兴县旧属泰州,却依旧拨还。
涟水军:太平兴国三年以泗州涟水县置军,熙宁五年废军,以县隶楚州。绍兴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以海州涟水县建军。
滁州:来安县,绍兴五年废入清流县,十八年复,干道九年闰五月三十日废为镇,隶清流县。绍兴十八年八月十八日,诏复滁州来安镇为县,从本路诸司之请也。
绍兴五年闰二月十九日,淮南东路宣抚使司言;「滁州欲废一县。今权知军州事(河)[何]洋躬亲诣本州岛管下清流、来安、全椒三县量度户口多寡。数内来安县残破尤甚,户口数少,今乞废并属清流县。其来安县只置监镇一员,欲就差承节郎、权来安县尉张仲武充监镇,管干本镇公事,兼监税,余官属并罢。」从之。

盱眙军:旧泗州盱眙县,建炎三年升为军,四年废为县,绍兴十一年隶天长军,十二年复升为军,割天长、招信两县来隶。
建炎三年六月一日,诏盱眙军并依天长、高邮军例施行。
建炎四年九月二十二日,诏赵立除楚泗承州涟水军镇抚使,兼知楚州,王林知承州。天长军依旧为天长县,隶扬州;盱眙军依旧为盱眙县,隶泗州。以(立)[赵]立等奏,承州天长军镇抚使薛庆援扬州应敌未到,庆下统制王林权承州事,故有是诏。
绍兴十二年九月九日,中书门下省言:「盱眙县系与泗州对境,使人往来,直至天长军,沿路别无管待去处。」诏盱眙县升为军,天长军依旧为县,隶本军。
九月十六日,知盱眙军沈该言;「初置本军,合用印以『盱眙军印』四字为文,乞行铸造。本军官属除通判从朝廷选差外,昨来天长军有判官一员右文林郎施璋,司理一员右迪功郎胡望之,司法一员右迪功郎孙守信,兵马监押一员保义郎向居仁。今乞依上件员数就差,候臣到任,取会(遂)[逐]官愿状,先次借职,申朝廷别给付身。如合别行差人,即乞从该踏逐,具姓名申朝廷辟差。天长军昨添置指挥使二员,许臣踏逐有心力能干之人,不以大小使臣、校副尉、下班祗应,不依常制辟差。搉场全藉有才力之人管干,切虑内有不勘倚仗之人,欲乞从臣踏逐,申朝廷对换,各不理遗阙。本军未有常赋,所有官兵请给及过往批

请等支遣,乞依天长知军刘武经例,下本路转运司或近便官司支拨钱米应副。本军公使库合除岁赐钱物及许造酒数目,乞候该到日,体访天长军例,别具数目申乞给降施行。」勘会天长县见有寄桩曹烜银,诏令沈该于前项银内取拨一千两,(片)[并]令胡纺于近便大军米内支一千石,津发前去,应副支用。余从之。
绍兴元年四月八日,通判建昌军庄绰言:「窃见大观中忌讳日广,君、主、龙、天、万年、万寿之类,县邑称呼名字例皆改易,有识观之,以为靖康之谶。欲乞应缘避前项众字所更县邑乡村寺院等名,并令如故。」进奏院供到元避字去处,海州龙苴巡检等处,诏并令改正,更有似此去处,令所属申尚书省。进奏院状:海州龙苴巡检,今改为苴城巡检,邠州龙泉镇改为清泉镇,汝州龙兴县改为宝丰县,西京龙门镇改为通洛镇,嘉州龙游改为嘉祥县,循州龙川县改为雷乡县,袁州万载县改为建城县,处州龙泉县改为剑川县,鼎州龙阳县改为辰阳县,济南府龙山镇改为般水镇,龙州改为政州,化州石龙县改为罗川县,河中府龙门县改为河津县,中山府龙泉镇改为云泉镇,衢州龙游县改为盈川县,常州武进县万岁镇改为阜通镇,秀州青龙镇改为通惠镇,吉州龙泉县改为泉江县,涪州武龙县改为枳县。
绍兴十年八月二日,尚书省言:「收复到宿、亳、徐、海州,未(会)[曾]拨隶路分。」诏宿

州、海州隶淮东,亳州隶淮西,徐州隶京东。
西路。绍兴五年六月九日,淮西安抚使言;「舒州合废三县,相度除桐城、怀宁两县依旧及存留望江县外,欲将太湖县并入怀宁,宿松县并入望江县。蕲州欲废罗田县为罗田镇,隶蕲水县;废广济县为广济镇,隶蕲春县,仍置监镇务一员,兼烟火公事。和州乞废乌江县并入历阳乌江县后「乌江县」三字当衍。,无为军乞废巢县为镇。」从之。
寿春府:旧寿州,政和六年升为寿春府,刘豫改为寿州,绍兴九年收复,依旧,寄治安丰县。十二年置安丰军,遂废。绍兴三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以寿春县为寿春府,淮北寿春府为下蔡县。干道三年十二月十五日,寿春府改为安丰军。
蒙城县,旧隶亳州,绍兴九年来隶。
绍兴九年四月十八日,枢密院言:「寿春府见于本府安丰县寄治,其旧府系在淮北,今已交割地界了毕。」诏寿春府自合隶淮西路,其移治令孙晖相度闻奏。孙晖奏,寿春府旧城系淮河沿流去处,委是利便。从之。
六月十六日,寿春府言,乞将蒙城县依旧隶本府,从之。
隆兴二年十月五日,吏部言:「昨降旨,寿春县改为寿春府,安丰军改为安丰军使,隶属寿春府,今合以『安丰军使兼知寿春府安丰县事兼营田』为称。」诏王希吕差权安丰军使兼知寿春府安丰县事兼营田,日后令吏部依条差注。

六安军:政和八年以寿春府六安县升为军。
蕲州:罗田县,元佑八年以石桥镇升县,绍兴五年废为镇,是年复。
广济县,绍兴五年废为镇,六年复。
绍兴五年十月十三日,蕲州言,乞将罗田镇依旧为县,从之。
绍兴六年正月二十二日,提点淮南两路公事言;「相度蕲州广济县,乞依舒州太湖、宿松县例,免废为镇。」从之。
天长军按天长军属淮南东路,应移前。,周以扬州天长县建军,至道三年废,县还旧隶。
舒州:太湖县,绍兴五年废入怀(军)[宁]县,是年复。
宿松县,绍兴五年废入望江县,是年复。
绍兴五年七月二十七日,诏舒州太湖、宿松县仍旧,前降废并指挥不行。
和州:乌江县,绍兴五年废为镇,七年复。绍兴七年四月二十二日,司农少卿樊宾言,和州乌江自改为镇之后,户口日渐增盛,乞依旧为县。从之。
二十八年二月二十二日,礼、户部言:「西和州申,本州岛元系岷州,后改为西和州,其间名称未正。乞改纯礼观为天庆观,广慈院为报恩光孝禅院,酒税务为在城清酒商税务。镇司并厢司烟火公事委都监,市令司委知录,其余户婚民讼归倚郭长道县,或理断未尽,许诉于州。」从之按此条西和州乃属秦凤路,在今甘肃,不应置此。。
光州:宣和元年为光山军节度。
光山县,绍兴二十八年改为期思县,三十一年依旧。
五年七月十四日,诏

光州褒信县移治淮南上由市,以褒信为镇为名,择土豪首领补下班祗应,充监镇兼烟火盗贼公事。以淮西宣抚使司言近伪界故也。
绍兴二十八年五月十二日,诏改光州为蒋州,光山军额为宁淮军,光山县为期思县,光化军为通化军,光化县为通化县通:原作「遵」,原批云:「原本作『通』。」按本书方域五之一九亦云改为通化县,据改。。
安丰军,旧寿春府安丰县,绍兴十二年升为军,割寿春府六安、霍丘、寿春三县来隶。绍兴三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即县为军使,兼寿春府安丰县事。干道三年十二月十五日,安丰县使依旧为县,隶本军。
干道二年九月十七日,吏部言:「寿春府已改安丰军,安丰军使依旧改作安丰军,其属邑知县欲依旧并兼主簿、监税。」从之。
绍兴十二年正月十九日,诏安丰县升为安丰军,以寿春、霍丘、六安三县隶本军。绍兴十二年四月十九日,权发遣安丰军事于泽言:「安丰县升为军,其安丰县即未有存废指挥。」诏安丰军许置倚郭安丰县。
庐州:大观二年升为望郡。
梁县,旧县与孝宗御名同音,绍兴三十二年十月三日改。绍兴三十二年十月三日,试给事中金安节等言:「庐州管下一慎县,与御名同音,合避。」诏下给舍,案本州岛图经,县在陈为梁郡,至隋开皇初郡废,为今名,今欲从旧改作梁县。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