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政书
- 宋会要辑稿
宋会要辑稿
广宁县,宣和四年十月,以都市县改。
宣和四年十月五日,诏:「燕京,古之幽州,武王克商,封邵公奭于燕,以燕然山得名。汉置涿郡,唐武德元年改燕州,天宝元年改幽州,旧号广阳郡,有永清军节度。燕京宜改为燕山府。」
涿州:汉涿郡地,唐置州,宣和四年十月赐名涿水郡、威行军节度。宣和四年十月以范阳县改。
威城县,宣和四年十月以新城县改。
归义县、固安县固:原作「周」,据《辽史》卷四○《地理志》改。,并宣和四年十月内复。
檀州:汉渔阳郡地,隋置州,宣和四年十月赐名横山郡、镇远军节度。
密云县,宣和四年十月内复。
卢城县,宣和四年十月以行唐县改。
平州:汉辽西郡地,隋置州,宣和四年十月赐名海阳郡、抚宁军节度。
卢龙县,宣和四年十月复。
临关县,宣和四年十月以石城县改。
马城县,宣和四年十月复。
易州:汉涿鹿郡地,隋置州,宋朝宣和四年十月赐名遂武郡,防御。
易水县、涞〔水〕县,宣和四年十月复。
安城县,宣和四年十月以容城县改。
营州:汉辽西郡地,隋置州,宋朝宣和四年十月赐名平卢郡,防御。
镇山县,宣和四年十月以柳城县改。
顺州:汉涿郡地,唐置州,宋朝宣和四年十月赐名顺兴郡,团练。
怀柔县,宣和四年十月复。
蓟州,汉渔阳郡地,唐置州,宋朝宣和四年十月赐名广川郡,团练。
平虏县,宣和四年十月以渔阳县改。
三河县、玉田县,宣和四年十月复。
景州:北虏置,宋朝宣和四年十月赐名泺川郡,军事。
遵化县,宣和四年十月复。
陕西路,太平兴国二年,分河北、河南路,又有陕西府路,后并一路。熙宁五年,分永兴、秦凤二路。今按《元丰九域图》,除永兴一路外,鄜延、环庆、泾原、秦凤、熙河,分为五路。
熙宁五年十二月十三日,诏以陕西路分为永兴军、秦凤两路。京兆府、河中府、陕、延、同、华、耀、邠、鄜、解、庆、虢、商、宁、坊、丹、环十五州、保安军,为永兴军路;凤翔府、秦、泾、熙、陇、成、凤、渭、原、阶、河、岷十一州,镇戎、德顺、通远三军,为秦凤路。
大观二年四月一日,大司成强渊明奏:「稽诸史籍,历代以来,州郡例着上、望,以第差定贡赋。今陕右、黔南等道新附州军,乞(今)[令]参立郡名,拟定上、望外,其土贡
委尚书户部下本路转运司参酌。」从之。
宣和元年四月六日,河东、陕西宣抚司奏:「据环庆路经略司申,承朝廷复奉天县为醴州,创置环庆路第十将,随将割属环庆路管辖。缘本路诸将各有屯驻将兵,其管下县分户口不多,所入不足所支,虽蒙将醴州属本路,却将邠州永寿县割属醴州及宁州定平县割属邠州,止是只将本路诸县递相割隶,委是逐州转见供赡不足。今相度,欲乞将邠州相邻耀州淳化、云阳两县割属邠州,将定平县却割属宁州,将庆州相邻宁州襄乐割属庆州,所(责)[贵]逐州各得均济。」诏令陕西转运司相度:「契勘耀州所入财赋摘桩酒税钱,系应副鄜延等路边计去处,若将淳化、云阳两县并割属邠州管辖,不惟云阳去邠州地里相远,又于耀州并诸路岁额斛斗显有妨(关)[阙]。今相度得淳化一县附近邠州去处,欲将耀州淳化县割隶邠州,余并依旧。所有淳化县税赋,除本州岛于第五等内有合纳分数外,将余数自来年夏料应副环庆路,秋料应副鄜延路。今来既割属环庆路,若依旧令人户赴两路输纳,本司契勘得耀州三原县税赋自来年夏料合应副鄜延路,秋料却应副环庆路,其两县税赋多寡(苦)[若]不相远,今欲互换输纳,其逐县摘桩酒税等钱各依旧。」从之。
京兆府:宣和二年以永兴军称。
奉天县,熙宁五年废
干州复为县,隶府。
樊(州)[川]县,三年以万年县改三年:疑有脱误,《宋史》卷八七《地理志》三:「樊川,旧万年县,宣和七年改。」。
宣和二年三月六日,诏永兴军守臣等衔位并不用军额,永兴军称京兆府,成德军称真定府。
河中府:荣河县,旧名宝鼎,大中祥符四年改荣河,隶庆成军。熙宁元年废庆成军,以县来隶,仍置军使。
河西县,开宝五年徙于西关城外。天禧五年,徙府城内通化坊,熙宁三年废隶河东县。
永乐县,熙宁六年废为镇,隶河东县。
龙门县,旧改为河津县,绍兴元年依旧。
大中祥符四年二月二十八日,诏曰:「宝鼎县驻跸所临,神祠俯迩,允资肃奉,宜示优恩,特建为庆成军,隶河中府。」续诏改宝鼎曰荣河,令军使兼知县事,别置判官一员。四月十七日,诏庆成军不隶河中府,其荣河县特置令、簿、尉各一员,隶本军;置司理、司法参军各一员,司法兼司粮料事。先是,祀汾阴毕,即荣河县建庆成军,仍隶河中府。其官寮虽带军额,实领县事,本以崇奉宫庙,而本府不即给遗礼料,言事者以为非便。至是,以军直隶京,增置官吏。其太宁宫庙每年祠祭,委知军行礼。
醴州:政和七年以京兆府奉天县升为州,刘豫改为永兴军路,绍兴九年收复,依旧。
政和八年三月二十八日,陕西、河东、河北路宣抚司奏:「勘会奉天县复为州,赐名醴州,创置一将,以环庆路第十将为名,见于兴平、醴
泉、武功三县招置,随将割属环庆路管辖。契勘醴州旧系干州日,合治永寿、好畤二县,后废为县,内永寿隶邠州,好畤隶凤翔府。若止复割此两县,委是供赡将兵不足。其醴泉、武功二县,虽见属永兴,缘逐县附近醴州,乞割隶醴州。」从之。
太平兴国二年八月五日,右拾遗李干言:「诸道藩镇所管支郡,多俾亲吏掌其关市,颇不便于商贾,滞天下之货。望下令有所统摄,以分方面之权,尊奖王室,亦强干弱枝之术也。」诏邠、宁、泾、原、渭、鄜、坊、延、丹、陕、虢、襄、均、房、复、邓、唐、澶、濮、宋、(毫)[亳]、郓、济、沧、德、曹、单、青、淄、兖、沂、(具)[贝]、冀、滑、卫、镇、深、赵、定、祁等州先隶藩镇,今并直隶京郡,长吏得自奏事。
陕州:湖城县,太平兴国三年自虢州来隶,熙宁四年废为镇,隶宝灵县,元丰元年复为县隶。
硖石县,干德五年移治石壕镇石:原作「右」,据《宋史》卷八七《地理志》三改。,仍割河南永宁县之胡郭管隶焉。太平兴国二年徙今治,三年自虢州来隶,熙宁六年废隶陕县。
阌乡县,太平兴国三年,自虢州来隶。
延安府:刘豫改为延州,绍兴九年收复,依旧。
丰林县,熙宁五年废为镇,隶肤施县肤:原作「鄜」,据《宋史》卷八七《地理志》三改。。
金明县,熙宁五年废为寨,隶肤施县肤:原作「鄜」,据《宋史》卷八七《地理志》三改。。
延水县,熙宁八年废为镇,隶延川县。
淳化五年五月二十三日,以延州石堡寨为威塞军。
绍圣四年六月十二日,枢密院言:「鄜延经略司奏,延安府延川县城形势不便,难为守御,合依延长、临真县例,废作不可守御县。」从之。
同州:唐正德军节度,梁为忠武军,后唐复旧,周降为军事,宋朝改定国军节度。
夏阳县,熙宁三年废为镇,隶合阳县。
沙苑监,干德三年于同州冯翊、朝城二县境置监。
华州:唐镇国军节度,周降为军事,宋朝初为镇国军节度,皇佑五年改镇潼军。
蒲城县,京兆府奉先县,干德二年隶同州,开宝四年改为蒲城,天禧四年自同州来隶。
渭南县,熙宁六年废为镇,隶郑县,元丰九年复。
清平军:大观元年升凤翔府清平镇为军,隶永兴。
干州:军事,领三县,干德二年以京兆府好畤、邠州永寿二县来隶。熙宁五年废州,以奉天县隶京兆府,永寿县还旧隶,好畤县隶凤翔府。(商州)
商州:绍兴九年听金州节制。
绍兴九年七月二十一日,陕西路宣谕使周聿、郭浩等言:「乞将虢州隶京西,商州隶金州节制。并金州旧属京西南路,绍兴三年本州岛失守,至绍兴六年朝廷差郭承宣知州,隶属川陕宣抚使司,本官措置营田,搜访遗利,渐次富实。今移帅鄜延,其金州却合委四川宣抚司选有武勇、谙民事兵官前去镇守,依旧隶四川宣抚司,庶几与梁、洋一带关隘首尾相应。」诏依旧隶四川宣抚司,虢州隶京西,商州听金州节制。
〔鄜州〕:鄜城县,康定二年即县治建康定军使,隶本州岛。
三川
县,熙宁七年废为镇,隶洛交县。
耀州:后唐顺义军节度,后为团练。
虢州,唐弘农郡,至道三年弘农此处疑有脱文。《元丰九域志》卷三虢州下云:「建隆元年改常农,至道三年改弘农。」,寻改虢郡。
虢略县,旧名弘农。
朱阳县,干德六年废隶常农县,太平兴国七年复置。
栾川县,崇宁三年以镇升为县。
坊州:升平县,熙宁元年废为镇,隶宜君县。
丹州:宜川县,旧名义川,太平兴国元年改,熙宁八年析同州韩城县新封乡隶。
咸宁县,太平兴国三年废入宜川县。
汾川县汾:原作「分」,据《元丰九域志》卷三虢州下改。,熙宁三年废为镇,隶宜川县。
云岩县岩:原作「严」,据《元丰九域志》卷三虢州下改。,熙宁七年废为镇,隶宜川县。
银州:崇宁四年收复,五年废为城。
绥德军:治平四年收复,废为绥德城,元符二年以绥德城为绥德军。
元丰七年正月十九日元丰:原作「照宁」,据《长编》卷三四二改。,陕西转运副使范纯粹言:「绥德城当夏贼之冲,乞立军额。」以米脂、义合、浮图、怀宁、顺安、绥平六城咸隶焉。
环州:唐灵州方渠镇,晋置威州,周为环州,后降通远军。
通远县,旧名通远,天圣元年改方渠,景佑元年复今名。
庆阳府:旧庆州,政和七年升为庆阳军,宣和元年升为府。唐安化节度,后降军事,建隆元年升团练,四年降军事,刘豫改为庆州,绍兴九年收复,依旧。
同川县,干德二年废隶安化县。
安化县,唐安化县,后改顺化,宋
朝初为安化,太平兴国二年省邠州甘井、宁羌二县地入焉。
华池县,并熙宁四年废。
彭原县,熙宁三年自宁州来隶。
合水县,熙宁四年置。
乐蟠县,熙宁四年废隶合水县。
宁州:宣和元年升为兴宁军节度。
定平县,熙宁五年自邠州来隶。
邠州:永寿县,干德二年以县隶干州,熙宁五年干州废,复来隶。
定边县,政和六年建。
泾州:长武县,咸平四年升长武镇为县,五年废为寨,政和七年升为平凉军。
〔渭州〕:崇信县,干德元年以旧崇信军地置县,隶凤翔府,淳化中隶仪州,熙宁五年仪州废,来隶。
安化县,二年析华亭县地置县,隶仪州,太平兴国八年徙治制胜关,至道元年徙安化镇,改今名。
仪州:唐义州,军事,领三县,干德二年置安化县,太平兴国元年改,淳化中以凤翔府崇信县来隶。熙宁五年废州,以华亭、安化、崇信三县隶渭州。
〔原州〕:彭阳县,旧名丰义,太平兴国元年改,至道三年自宁州来隶。
西安州:元符二年以南牟会新城建。元(佑)[符]二年五月二十一日,泾原路进筑天都、南牟会,诸路筑据要害,而各径直相通。毕工,诏以南牟会新城为西安州。
〔怀德军〕:元平夏城怀德军:原无,据按《宋史》卷八七《地理志》三补。。大观二年升为威德军,续改今名。
镇戎军:至道元年以原州故高平县地置军元年:《宋史》卷八七《地理志》三作「三年」。。
德顺军:庆历三年正月二十三日,以渭州平凉县地笼竿城为德顺军。其地盖笼竿川,大中祥符四年,知渭州曹玮上言,陇山之外,坦为兵冲,而州无扞蔽之势,请兵(成)[戍]守而城之。至是,安抚使王尧臣请建军也。
〔凤翔府〕:好畤县,干德二年自京兆府隶干州,熙宁五年干州废,以县隶府。
司竹监,宋朝因唐制,于凤翔府盩厔县置监,隶凤翔府。
〔陇州〕:陇安县,开宝二年析汧阳县四乡置县。
〔凤州〕:开宝监,建隆三年于凤州两当县七房镇置银冶,开宝五年升为监,隶凤州。
凤州:后唐防御,建隆四年降团练。五年二月七日,以雄胜军为雄胜镇,依旧隶凤州。
秦州,元佑三年十一月七日,兵部言:「秦州、岷州、阶州旧为沿边,今则收复州郡甚多,恐秦、岷、阶州合为次边。其次岚、石州已在近里,各无边面,并令改为次边,委是经久利便。」又言:「熙河兰会路沿边近收复开拓,创建州城堡寨,展套蕃土,甚是阔远,其秦州合作次边。」从之。
太平监,秦州清水县地,开宝五年于秦州清水县置银冶,太平兴国三年升为监,隶秦州。
巩州:皇佑四年以渭州地置古渭寨,熙宁五年建为通远军,崇宁三年升为州。
陇西县,元佑五年建。
通渭县,崇宁五年以寨升为县。
通远军,熙宁五年以唐渭
州地古渭寨置军。
崇宁三年十二月六日,熙河兰会路经略安抚使王厚奏,乞以通远军依旧为渭州,升为节镇,并乞改差文臣知州,仍乞自朝廷选除。诏通远军改为巩州,仍堂除文臣知州,余不行。
元佑五年十月十六日,三省言:「通远军申,乞添置倚郭一县,以陇西为名,差选人充尉,兼令、簿。」从之。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六 州县升降废置
宋会要辑稿 方域六
州县升降废置
熙河路。元丰五年二月十三日,熙河路加「兰会」二字。元佑四年八月二日,改为熙河兰岷路。元符元年八月一日,仍旧为熙河兰会路。崇宁四年正月一日,改为熙河兰湟路。宣和二年三月十五日,改为熙河兰廓路。绍兴九年,改为熙河兰巩路巩:原作「华」,据后文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