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政书
- 宋会要辑稿
宋会要辑稿
《小雅》诗谱:《鹿鸣》、《四牡》、《皇皇者华》、《鱼丽》、《南有嘉鱼》、《南山有台》皆用黄锺清宫。俗呼为正宫调。
《二南 国风》诗谱:《关雎》、《葛覃》、《卷耳》、《鹊巢》、《采蘩》、《采苹》皆用无射清商。俗呼为越调。朱熹曰:「《大戴礼》言:《雅》二十六篇,其八可歌,其八废,不可歌,本文颇有阙误。汉末杜夔传旧雅乐四曲:一曰《鹿鸣》,二曰《驺虞》,三曰《伐檀》,又加《文王》诗,皆古声辞。其后新辞作,而旧曲遂废。唐开元乡饮酒礼乃有此十二篇之目,而其声亦莫得闻。此谱,相传即开元遗声也。古声亡灭已久,不知当时工师何所考而为此。窃疑古乐有唱、有叹。唱者,发歌句也;和者,继其声也。诗词之外,应更有迭字散声,以孍发其趣。故汉晋间旧曲既失其传,则其词虽存,而世莫能补。如此谱,直以一声协一字,则古诗篇篇可歌。又其以清声为调,似亦非古法。然古声既不考,姑存此以见诗歌之彷佛,俟知乐者考焉。」
乐 宋会要辑稿 乐五 教坊乐
教坊乐与《职官》教坊互见按此门所录亦为《宋史》卷一四二《乐志》之文。
队舞之制,其名各十。小儿队,凡七十二人:一曰(拓)[柘]枝队,衣五色绣罗宽袍,戴胡帽,系银带。二曰剑器队,衣五色绣罗襦,里交脚幞头,红罗绣抹额,带器仗。三曰婆罗门队,紫罗僧衣,绯挂子,执锡镮柱杖。四曰醉胡腾队,衣红锦襦,系银 鞢 鞢:原作「革果」,据《宋史》卷一四二《乐志》改。下文「 」字同。,带毡帽。五曰诨臣万岁乐队,衣紫绯绿罗宽衫,诨裹簇花幞头。六曰儿童感圣乐队,衣青罗生色衫,系勒帛,总两角。七曰玉兔浑
脱队,四色绣罗襦,系银带,冠玉兔冠。八曰异域朝天队,衣锦祅,系银束带,冠夷冠,执宝盘。九曰儿童解红队,衣紫绯绣襦,系束带,冠花砌凤冠,绶带。十曰射鵰回鹘队,衣盘雕锦襦,系束带,冠花砌凤冠,绶带。十曰射鵰回鹘队,衣盘雕锦襦,系银 鞢,射雕盘。女弟子队,凡一百五十三人:一曰菩萨蛮队,衣绯生色窄砌衣,冠卷云冠。二曰感化乐队,衣青罗生色通衣,背梳髻,系绶带。三曰抛球乐队,衣四色绣罗宽衫,系银带,奉绣球。四曰佳人剪牡丹队,衣红生色砌衣,带金冠,剪牡丹花。五曰拂霓裳队,衣红仙砌衣,碧霞帔,戴仙冠,红绣抹额。六曰采莲队,衣红罗生色绰子,系晕裙,戴云鬟髻,乘彩船,执莲花。七曰凤迎乐队,衣红仙砌衣,戴云鬟凤髻。八曰菩萨献香花队,衣生色窄砌衣,戴宝冠,执香花盘。九曰彩云仙队,衣黄生色道衣,紫霞帔,冠仙冠,执旌节鹤羽。十曰打球乐队,衣四色窄绣罗襦,系银带,裹顺风脚簇花幞头,执球杖。大抵若此,而复从宜变易。
百戏有蹴球、踏蹻、藏擫、杂旋、狮子、弄鎗、铃瓶、茶 、毡龊、碎剑、踏索、上竿、筋斗、擎戴、拗腰、透剑门、打弹丸之类。锡庆院宴会,诸王赐食及宰相筵设时赐乐者,第四部充。
建隆中,教坊都知李德升作《长春乐曲》。干德元年,又作《万岁升平乐曲》。明年,教坊高班都知郭延美又作《紫云长寿乐》鼓吹曲,以奏御焉。太宗洞晓音律,前后亲制大小曲及因旧曲创新声者,总三百九十。
凡制大曲十八:正宫《平戎破陈乐》,南吕宫
《平晋普天乐》,中吕宫《大宋朝欢乐》,黄锺宫《宇宙荷皇恩》,道调宫《垂衣定八方》,仙吕宫《甘露降龙庭》,小石调《金枝玉叶春》,林锺商《大惠帝恩宽》,歇指调《大定寰中乐》,双调《惠化乐尧风》,越调《万国朝天乐》,大石调《嘉禾生九穗》,南吕宫调《文兴礼乐欢》,仙吕调《齐天长寿乐》,般涉调《君臣宴会乐》,中吕调《一斛夜明珠》,黄锺羽《降圣万年春》,平调《金觞祝寿春》。
曲破二十九:正宫《宴钧台》,南吕宫《七盘乐》,仙吕宫《王母桃》,高宫《静三边》,黄锺宫《采莲回》,中吕宫《杏春园》、《献玉杯》,道调宫《折枝花》,林锺商《宴朝簪》,歇指调《九穗禾》,高大石调《啭春莺》,小石调《舞霓裳》,越调《九霞觞》,双调《朝八蛮》,大石调《清夜游》,林锺角《庆云见》,越角《露如珠》,小石角《龙池柳》,高角《阳台云》,歇指角《金步摇》,大石角《念边功》,双角《宴新春》,南吕调《凤城春》,仙吕调《梦均天》,中吕调《采明珠》,平调《万年枝》,黄锺羽《贺回鸾》,般涉调《郁金香》,高般涉调《会天仙》。
宫春》,蕤宾调《连理枝》,正仙吕调《朝天乐》,兰陵角《奉宸欢》,孤鴈调《贺昌时》,大石调《寰海清》,玉仙商《玉芙蓉》,林锺角《泛仙槎》,无射宫调《帝台春》,龙仙羽《宴蓬莱》,圣德商《美时清》,仙吕调《寿星见》。 琵琶独弹曲破十五:凤鸾商《庆成功》,应锺调《九曲清》,金石角《凤来仪》,芙蓉调《
小曲二百七十:正宫十:《一阳生》、《玉葱寒》、《念边戍》、《玉如意》、《琼树枝枝:原脱,据《宋史》卷一四二《乐志》补。》、《鷫 裘》、《塞鴻飛》、《漏丁丁》、《息鼙鼓》、《歡流霞》。南吕宫十一:《仙盘露》、《冰盘果》、《芙蓉园》、《林下风》、《风雨调》、《开月幌》、
《凤来宾》、《落梁尘》、《望阳台》、《庆年丰》、《青鬃马》。中吕宫十三:《上林春》、《春波绿》、《百树花》、《寿无疆》、《万年春》、《系珊瑚》、《柳垂丝》、《醉红楼》、《折红杏》、《一园花》、《花下醉》、《游春归》、《千树柳》。仙吕宫九:《折红蕖》、《鹊填河》、《紫兰香》、《喜尧时》、《猗兰殿》、《步瑶阶》、《千秋乐》、《百和香》、《佩珊珊》。黄锺宫十二:《菊花杯》、《翠幕新》、《四塞清》、《满帘霜》、《画屏风》、《折茱萸》、《望春云》、《苑中鹤》、《赐征袍》、《望回戈》、《稻稼成》、《泛金英》。高宫九:《嘉顺成》、《安边塞》、《猎骑还》、《游兔园》、《锦步帐》、《博山垆》、《暖寒杯》、《云纷纭》、《待春来》。道调宫九:《会夔龙》、《泛仙杯》、《披风襟》、《孔雀扇》、《百尺楼》、《金尊满》、《奏明庭》、《拾落花》、《声声好》。越调八:《翡翠帷》、《玉照台》、《香旖旎》、《红楼夜》、《朱顶鹤》、《得贤臣》、《兰堂烛》、《金镝流》。双调十六:《宴琼林》、《泛龙舟》、《汀洲绿》、《登高楼》、《麦陇雉》、《柳如烟》、《杨花飞》、《玉泽新》、《玳瑁簪》、《玉阶晓》、《喜清和》、《人欢乐》、《征戍回》、《一院香》、《一片云》、《千万年》。小石调七:《满庭香》、《七宝冠》、《玉唾盂》、《辟尘犀》、《喜新晴》、《庆云飞》、《太平时》。林锺商十:《采秋兰》、《紫丝囊》、《留征骑》、《塞鸿度》、《回鹘朝》、《汀州鴈》、《风入松》、《蓼花红》、《曳珠佩》、《遵渚鸿》。歇指调九:《榆塞清》、《听秋风》、《紫玉箫》、《碧池鱼》、《鹤盘旋》、《湛恩新》、《听秋蝉》、《月中归》、《千家月》。高大石调九:《花下宴》、《甘雨足》、《画秋千》画:原作「尽」,据《宋史》卷一四二《乐志》改。、《夹竹桃》、《攀露桃》、《燕初来》、《踏青回》、《抛绣球》、《泼火雨》。大石调八:《贺元正》、《待花开》、《采红莲》、《出谷莺》、《游月宫》、《望车回》、《塞云平》、《秉烛游》。小石调九:《月宫春》、《折仙枝》、《春日迟》、《绮筵春》、《登春台》、《紫桃花》、《一林红》、《喜春雨》、《泛春池》。双角九:《凤楼灯》、《九门开》、《落
梅香》、《春冰拆》、《万年安》、《催花发》、《降真香》、《迎新春》、《望蓬岛》。高角九:《日南至》、《帝道昌》、《文风盛》、《琥珀杯》、《雪花飞》、《皂貂裘》、《征马嘶》嘶:原作「斯」,据《宋史》卷一四二《乐志》改。、《射飞鴈》、《雪飘飖》。大石角九:《红垆火》、《翠云裘》、《庆成功》、《冬夜长》、《金鹦鹉》、《玉楼寒》、《凤戏雏》、《一垆香》、《云中鴈》。歇指角九:《玉壶冰》、《卷珠箔》、《随风帘》、《树青葱》、《紫桂丛》桂:原作「柱」,据《宋史》卷一四二《乐志》改。、《五色云》、《玉楼宴》、《兰堂宴》、《千千岁》。越角九:《望明堂》、《华池露》、《贮香囊》、《秋气清》、《照秋池》、《晓风度》、《靖边尘》、《闻新鴈》、《吟风蝉》。林锺角九九:原脱,据《宋史》卷一四二《乐志》补。春鸡》。 :《庆时康》、《上林果》、《画帘垂》、《水精簟》、《夏木繁》、《暑气清》、《风中琴》、《转轻车》、《清风来》。仙吕调十五:《喜清和》、《芰荷新》、《清世欢》、《玉钩栏》、《金步摇》、《金错落》、《燕引雏》、《草芊芊》、《步玉砌》、《整华裾》、《海山青》、《旋絮绵》、《风中帆》、《青丝骑》、《喜闻声》。南吕调七:《春景丽》、《牡丹开》、《展芳茵》、《红桃露》、《啭林莺》、《满林花》、《风飞花》。中吕调九:《宴嘉宾》、《会 仙》、《集百祥》、《刿朱栏》、《香烟细》、《仙洞开》、《上马杯》、《拂长袂》、《羽觞飞》。高般涉调九:《喜秋成》、《戏马台》、《泛秋菊》、《芝殿乐》、《鸂鶒杯》、《玉芙蓉》、《偃干戈》、《听秋砧》、《秋云飞》。般涉调十:《玉树花》、《望星斗》、《金钱花》、《玉窗深》、《万民康》、《瑶林风》、《随阳鴈》、《倒金罍》、《鴈来宾》、《看秋月》。黄锺羽七:《宴邹枚》、《云中树》、《燎金垆》、《涧底松》、《岭头梅》、《玉垆香》、《瑞雪飞》。平调十:《万国朝》、《献春盘》、《鱼上冰》、《红梅花》、《洞中春》、《春雪飞》、《翻罗袖》、《落梅花》、《夜游乐》、《
因旧曲造新声者五十八:正宫、南吕宫、道调宫、越调、南吕调,并《倾杯乐》、《三台仙》。吕宫、高宫、小石调、大石调、高大石调、小石角、双角、高角、大石角、歇指角、林锺角、高
般涉调、黄锺羽、平调,并《倾杯乐》。中吕《倾杯乐》、《剑器》、《感皇化》、《三台》。黄锺宫《倾杯乐》、《朝中措》、《三台》。双调《倾杯乐》、《摊破抛球乐》、《醉花间》、《小重山》、《三台》。林锺商《倾杯乐》、《洞中仙》、《望行宫》、《三台》。歇指调《倾杯乐》、《洞仙歌》、《三台》。仙吕调《倾杯乐》、《月宫仙》、《戴仙花》、《三台》。中吕调《倾杯乐》、《菩萨蛮》、《瑞鹧鸪》、《三台》。般涉调《倾杯乐》、《望征人》、《嘉宴乐》、《引驾回》、《拜新月》、《三台》。
若《宇宙贺皇恩》、《降圣万年春》之类,皆藩邸所作,以述太祖美德,诸曲多秘。而《平晋普天乐》者,又明年制,每宴享常用之。然帝勤求治道,未尝自逸,故举乐有度。雍熙初,教坊使郭守中求外任,止赐束帛。
真宗不喜郑声,而或为杂词,未尝宣布于外。太平兴国中,伶官蔚茂多侍大宴,闻鸡唱,殿前都虞候崔翰问之曰:「此可被管弦乎 」茂多即法其声,制曲曰《鸡叫子》。又民间作新声者甚众,而教坊不用也。太宗所制曲,干兴以来通用之。凡新奏十七调,总四十八曲:黄锺、道调、仙吕、中吕、南吕、正宫、小石、歇指、高平、般涉、大石、中吕、仙吕、双越调、黄锺羽羽:原脱,据《宋史》卷一四二《乐志》补。。其急慢诸曲几千数。又法曲、龟兹、鼓笛三部,凡二十有四曲。
仁宗洞晓音律,每禁中度曲,以赐教坊,或命教坊使撰进。凡五十四曲,朝廷多用之。天圣中,帝尝问辅臣以古今乐之异同帝:原作「常」,据《宋史》卷一四二《乐志》改。,王曾对曰:「古乐祀天地、宗庙、社稷、山川、鬼神,而听者莫不和悦。今乐则不然,徒虞人耳目而荡人心志,自昔人君流连荒亡者,莫不由此。」帝曰:「朕于声技固未
尝留意,内外宴游皆勉强耳。」张知白曰:「陛下盛德,外人岂知之,愿备书《时政记》。
世号太常为雅乐,而未尝施于宴享,岂以正声为不美听哉 夫乐者乐也,其道虽微妙难知,至于奏之而使人悦豫和平,则不待知音而后能也。今太常乐县锺、磬、埙、箎、抟拊之器,与夫舞缀羽、钥、干、戚之制,类皆仿古,逮振作之,则听者不知为乐,而观者厌焉。古乐岂真若此哉 孔子曰「恶郑声」,恐其乱雅。乱之云者,似是而非也。孟子亦曰「今乐犹古乐」,而太常乃与教坊殊也,何哉 昔李照、胡瑗、阮逸改铸锺磬,处士徐复笑之曰:「圣人寓器以声,不先求其声,而更其器,其可用乎 」照、瑗、逸制作久之,卒无所成。蜀人房庶亦深订其非是,因著书论古与今乐本末不远。其大略以谓:「上古世质,器与声朴,后世稍变焉。金石,锺磬也,后世易之为方响;丝竹,琴箫也,后世变之为筝笛。匏,笙也,攒之以斗;埙,土也,变而为瓯;革,麻料也,击而为鼓;木,柷敔也,贯之为板。此八音者于世甚便,而不达者指庙乐镈锺、镈磬、宫轩为正声,而 谓夷部、卤部为淫声,殊不知大辂起于椎轮椎:原作「雅」,据《宋史》卷一四二《乐志》改。,龙艘生于落叶,其变则然也。古者食以俎豆,后世易以杯盂;簟席以为安,(世后)[后世]更以榻桉。使圣人复生,不能舍杯盂榻桉,而复俎豆簟席之质也。八音之器,岂异此哉!孔子曰「郑声淫」者,岂以其器不若古哉 亦疾其声之变尔变尔:原作「尔变」,据《宋史》卷一四二《乐志》乙。。试使知乐者由今之器,寄古之声,去惉懘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