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政书
- 宋会要辑稿
宋会要辑稿
三月二十二日,试太常少卿刘拯
奏:「今大乐局前后词臣所撰乐章,词采浅陋,援引谬误,有辞与事异而通用,有礼文所无而嗟咏之者。乞别撰,降付有司施行。」诏令学士院取索看详,其合删改者修定以闻。
十二月,大乐正叶防言:「《周礼 乐师》:『及彻,帅学士而歌彻。』郑司农谓:将彻之时,自有乐,故帅学士而歌彻。『三家者以《雍》彻』,说者谓天子祭宗庙,用此以彻祭。随俎入奏《昭夏》,彻奠奏《雍》。唐祀天(唐)〔神〕以黄锺为宫,地祇以太簇为宫,人鬼以无射为宫,又以彻豆。今祭祀天神、宗庙,无彻豆之曲,请考古以制乐章。」从之。其辞阙。
乐 宋会要辑稿 乐三 宋乐 「以太常少卿张商英荐其知乐故也」
「以太常少卿张商英荐其知乐故也」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十一月十四日,大乐局言:「南郊见用乐章自景佑以来通用,其词及于地祇。今合祭既罢,则当改撰。」于是内出御制亲祀南郊乐章降神、送神各一首,付礼部。其词阙。
崇宁元年八月十六日,翰林学士张商英言:「信州司理参军吴良辅善鼓琴,知古乐。臣为太常少卿日,尝荐为协按音律官,使改造琴瑟,教习登歌,旋以冗官罢。今乞还良辅旧职。」从之。
乐 宋会要辑稿 乐三 宋乐 「宋乐之始」
「宋乐之始」
十月九日,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侍讲张康国奉敕撰《景锺铭》,其序略曰:「皇帝践位之五年,崇宁甲申,考协锺律,(保和太合)[保合太和],以成一代之乐。有魏汉津者年过九十,诵其师说,以谓今之所作乃宋乐也,不当稽用前王之
法。宜以皇帝身为度,自度而为权、量,以数乘之,则声谐而乐成,无所沿袭。其法始于鼎,以量容九斛为鼎之大,取斛之八加斗之一,则鼎变而为景锺。景(锺),大也,九九之数兆于此,有万不同之所宗也。度高九尺,植以龙虡,其声则为黄锺之正,而律吕由是以生焉。大祭祀、大朝会、大享燕,惟天子亲御则用之,以肃群臣。其下则宝锺子,以承继也;其周则四清之锺磬,奠方隅以拱卫也。平时弗考,风至则鸣,贵天籁而本自然也。锺成于秋七月癸丑。」
乐 宋会要辑稿 乐三 宋乐 「其旧乐勿用」
「其旧乐勿用」
崇宁五年九月二十六日,诏:「大乐新成,将荐祖考,其神宗本室与配位乐章,朕当亲制,以伸孝思追述之志。可令大晟府先考定谱调声以进。」其辞阙。
乐 宋会要辑稿 乐三 宋乐 「先降三京四辅次帅府」
「先降三京四辅次帅府」
八月二十三日,中书省提举制造大乐局所奏:「奉诏制造颁降三京、四府、二十八帅府等处大乐官吏、作匠等,及结绝罢局,有劳,可等第推恩。」内初补使臣免呈试参部补:原作「府」,据本书《乐》五之二○改。。提举官、承受、主管制造等官转两官,有资者转两资,内提举、承受官并回授;无资可转者,与将一官改赐章服,一官许回授有服亲。主管文字、主管杂务各转一官,有资者转一资,各更减二年磨勘。前提举官及主管官、主管杂务、主管文字、监辖造作、点检文字,各特转一官,
有资者转一资,待诏与改换服色。
乐 宋会要辑稿 乐三 宋乐 「乞皆用宫架二舞诏可」
「乞皆用宫架二舞诏可」
十一日「十一日」前,《辑稿》校者补入「大观二年八月」。今按:《宋史》卷一二九《乐志》载国子生罢习二舞诏在大观四年六月。《辑稿》所补年月当误。,臣僚上言「大观之初,有诏令大晟府乐工教习太学、辟廱诸生,每月习学三日。其已习者曰登歌,逐色名数十有八;其未习者曰宫架,逐色名数三十。近选国子生教习文武二舞,以备(词)[祠]祀先圣。未及施行,有诏令罢,以为士子肄业上庠,颇闻耻习乐舞,与乐工为伍,坐作扰杂,从事于伎艺之末。臣愚以谓,既罢二舞,无由更习宫架;若止习登歌,即非全乐,似乎无所用之。所有乐工教习诸生去处,如合减罢,伏望更赐详酌施行。」
乐 宋会要辑稿 乐三 宋乐 「卿宜为朕典司之」
「卿宜为朕典司之」
一、新乐颁降后按此句之前,《辑稿》整理者补入:「大观二年八月,新乐成,诏令大晟府置图颁降。」考诸书,大观二年八月并无颁新乐事。又以下法令条文,据《宋史》卷一二九《乐志》,乃是政和三年五月颁新燕乐时所立,并非大观二年。以下诸条亦是政和三年事。则「大观二年八月」云云盖臆补。,在京限两季,在外限三季,川、广、福建又展一季,其(更)[旧]乐更不得作。所有旧来乐器不合行用者,如委是前代古器免申纳外,余并纳所在官司言讫,申礼部言:疑误。。即限满用旧乐并听之者,并徒一年;旧乐器应纳不纳者依此。一、应教坊、钧(镕)[容]及中外不依今乐,辄高下其声,或别为他声,或移改增损乐器者,徒二年,许人告,赏钱一百贯。一、人户有造到新乐器,仰赴州呈验,用所颁乐按协一次,声同不异,即听行用。一、诸路州军习乐人,如愿赴大(成)[晟]府按协习学,或赍乐器赴府开声,或愿收买者,并听从便。一、旧来淫哇之声,如打断、哨笛、呀鼓、十般舞之类般:原脱,据《宋史》卷一二九《乐志》补。,悉行禁止。违者杖一百,听之者加
二等,许人告,赏钱五十贯文。其淫哇曲名,令开封府便行取索,申尚书省审讫,颁下禁止。一、天下如有善音律人,能翻乐谱,广其声律,许以所撰谱申州,州为缴申礼部,令大晟府按协,可用听行用。其翻谱撰词人,大晟府看详委是精熟,给券马召赴府按试,申尚书省取旨。一、应监司候乐到,举行督责,于限内出按,许以新颁乐与逐处所造乐与逐州官按试,如声音不异,协比不差,具保明闻奏。其奉行如法,每路具三五州申尚书省取旨推恩。如施行弛慢违失,禁止旧乐不尽,仰按(刻)[劾]闻奏。诏第七项「十般舞」字下添入「小鼓腔小笛」五字,赏钱改作一百贯。
六月二十八日,中书省言:大晟府新燕乐进讫。诏提举官刘(炳)[昺]特转两官,内一官转行,一官回授有服亲属;杨戬落通仕大夫,除正任观察留后;黄冕阶官上转一官;马贲等五人各转行两官;王昭等三人各转一官,减一年磨勘;张苑转一官。
七月十三日,开封府尹王诏奏:「伏蒙颁降到新乐二副,臣今教习到本府衙前乐埙、箎、笙、石磬之类,于大晟府按试,并已精熟。臣等谨奉表称贺以闻。」诏王诏转一官,余各减二年磨勘,并改赐章服。
八月九日,尚书省言:「大晟府燕乐已拨归教坊。所有诸路从来习学之人,元降指挥令就大晟府教习,今当并就教坊习学。」从之。
二十三日,大晟府奏,以雅乐中声播于燕乐,旧阙征、角二
调,及无土、石、匏三首,今乐并已增入,崇政殿按试,八音克谐。诏颁降天下。
二十六日,诏:燕乐新成,颁行内外,辅臣蔡京二子儵、修可并除集贤院修撰,改提举宫观,京依转官例支赐;何执中进少师,郑居中转一官,各回授与五服内亲属,依转官例支赐;余深、刘正夫、侯蒙、薛昂各进官一等,依例加恩。
二十八日,诏:平江府进士曹棐撰到征调《尧韶》新曲,文理可采,特补将仕郎,充大晟府制撰。
九月九日,提举大晟府言:「诸州差到买新燕乐人,例多村野。其卖乐人并各将旧格材管作今来新格乐器出卖。乞令卖乐器人并于乐器上各镌『大晟新律,某人造』。如敢伪冒,立罪赏,许人告。」从之。
十八日,资政殿大学士、中太一宫使兼侍读邓洵武言:「陛下以《大晟乐》颁于太学、辟廱,使诸生肄业。伏望特行按试,其有训道之速、肄业之精者,优加奖劝,以励四方。」诏辅臣按试(乞)[讫]取旨。诸生习乐,所服冠以弁,袍以素纱、皂缘,绅带,佩玉。
乐 宋会要辑稿 乐四 乐器 乐舞 「依月律改定」
宋会要辑稿 乐四
乐器 乐舞
「依月律改定」眉批云:「此条分注《宋史》下,凡标题皆《宋史》。」
大观四年正月十三日,礼部奏:「教坊乐,春或用商声,孟或用季律,甚失四时之序。乞以大晟府十有二月所定声律,令教坊阅习。」从之,仍令秘书省撰词。
四月二十三日,成都府路转运副使周焘奏:「据成都府学申:本学所降大晟乐器两次,经释奠使用,今来在学诸生并已习熟。欲乞按试施行,仍乞今后府学春秋释奠,许用学生所习雅乐。」诏依奏,诸路州军更有似此精熟去处,依此。
二十八日,诏:「将来夏祭用宗子学生舞乐指挥更不施行,只用大晟乐工,直候冬祀始用。」
大晟府以雅乐 五年九月十六日,新差权知庐州朱维奏:「臣伏(颂)〔颁〕降天下州军,姑有其器而已,未必能作之。乞诏大晟府,将合颁降雅乐逐一图绘形制,逐件以谱释标记。谓如编锺于逐锺,编磬于逐磬,埙、箎、笛于逐穴旁,笙、箫于逐管上,各标题「黄」、「大」、「太」、「夹」字之类。不可谱释者,逐色后疏说如何考击。谓如柷后则声说「凡乐初作,先以木槌于柷左右并柷底共击九下」;敔后则声说「凡乐止,以竹 于敔背上划三遍」之类。余器亦各开排疏说。及将合用乐章谱并歌调一处镂板行下。如外州乐工愿赴大晟府习学者亦听,仍每日量支与食钱。候精熟,每路具习学精熟及推行不如法各三两处奏闻,以赏罚随之,则雅乐何患不行。」从之。
六年正月十三日,大晟府言:「神宗皇帝尝命儒臣肇造玉磬,藏之乐府,久不施用。乞令略加磨砻,俾与律合。并造金锺,专用于明堂。」从之。
闰正月九日,臣僚言:「大晟雅乐,顷岁已命儒臣着乐书,独燕乐未有纪述。乞考古声器所起,断以方今制作之原,各附以图,为《燕乐新书》。」诏大晟府编集燕乐八十四调并图谱,令刘昺撰文。(《刘昺传》:旧名炳,后赐今名。)
乐 宋会要辑稿 乐四 乐器 乐舞 「又乞取已颁中声乐在天下者」
「又乞取已颁中声乐在天下者」
八年四月二十五日,诏:礼制局所铸景虚玉阳神应锺了当,应副管干详义官、管干官、书篆官、制造官、杂务官、催促物料、造作受给,各转行一官;应副管干七锺以上,各减三年磨勘;应副管干六锺以下,各减二年磨勘;人吏各转一官资,无官资人补进义副尉。
二十六日,攸又奏:「所有已颁中声乐,欲乞令逐处,在京限一月,外路限一季,并行送纳。」从之。
九月二十日,宣和殿大学士、上清宝箓宫使、兼神霄玉清万寿宫副使、兼侍读、编修蔡攸言:「昨奉诏,教坊、均容、衙前及天下州县燕乐,旧行一十七调,大小曲谱声
韵各有不同,令编修燕乐书所审按校定,依月律次序添入。新补撰诸调曲谱令有司颁降。今揆以均度,正其过差,合于正声,悉皆谐协。将燕乐一十七调看详到大小曲三百二十三首,各依月律次序,谨以进呈。如得允当,欲望大晟府镂板颁行。」从之。
重和元年十二月十九日,诏:「太、少二音,调燮岁运,使之适平。不行于世,迨数百年。近命官讨论定律。镕范既成,不假刊削,自合宫音,太、少正声,相与为一。已降指挥,置登歌宫架,用于明堂。所有乐局检阅文字官三员各转一官,差充修制大乐局管干官;手分、楷书、书奏、书写人、通引官、定声、都作头共十五人,各转一官资,无官资人候有官日收使;工匠等共七十四人,共支绢三百匹,等第支散。」
宣和元年三月十九日,淮康军节度使蔡攸奏:「謹按《周官》設籥師、籥章之職,掌舞羽 籥,以奉祭饗,以迎寒暑,蓋律呂於是乎生。而《鼓锺》之诗『以雅以南,以钥不僣』,则众乐又待是而为之节也。竊見大晟制籥,祇為舞器,執而不 。方今大晟乐备之时,独此为阙。近据百姓张重杨、教坊乐工张从宝赍到古钥一管,自陈世习其艺。按之以声,悉协钧律。臣考《尔雅》,大钥为产,其中为仲,其小为箹。考之制造太少正声,钥之律吕咸备,乞颁降施行。」从之。
乐 ~ 乐器 乐舞 「明堂布政闰月体式\锺\\景\阳锺并虡九鼎皆亡矣」
「明堂布政闰月体式(锺)[景]阳锺并虡九鼎皆亡矣」
二年二月六日,大晟府奏:燕乐依月律撰词八十四调,乞颁行。从之。
四年六月九日,臣僚上言:「一岁之间,凡一百一十八祀,作乐者六十二,所用乐章总五百六十九首用:原作「司」,据本书《乐》五之二六改。。当时儒馆分领, 以与之,未尝择而授也,故其所作多有失义类者。」诏令尚书省措置,选官改定。除赵永裔已罢馆职外,余并送吏部与合入差遣。
十月二十一日,洪州奏:「据管下丰城县申:大顺乡人户范亮因锄地掘得古锺大小九具,状貌奇异,与今时式样不同,各有篆文。验之《考工记》,其制正与古合。寻令乐工敲击,其声中律之无射。绘画图状申纳。」诏令申发投进。
乐 宋会要辑稿 乐四 乐器 乐舞 「而礼乐之事\寝\\寖\以兴矣」
「而礼乐之事(寝)[寖]以兴矣」
高宗皇帝绍兴四年四月十六日,礼部太常寺言:「大礼,依议合设宫架之乐,切虑无谙晓音乐人匠可以制造。欲权令登歌之乐通作宫架之曲,更不设三色匏、钥。减押乐太常卿、举麾协律郎各一员祭服,二舞乐工三百一人衫帻。」从之。以臣僚言:明堂大礼除祀礼赏军外,其它事冗费,务在所减节故也。
绍兴七年五月二十八日,翰林学士朱震言:「奉诏撰明堂大礼朝飨太庙酌献徽宗皇帝室乐曲,请名以《承元》。」诏恭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