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

十七日,蔡确追所赠太师、汝南郡王,责授武泰军节度副使;蔡卞追所赠太师、卫国公,责授宁国军节度副使;邢恕追所赠少师,责授常德军节度副使;蔡懋责授单州团练副使,英州安置。寻有诏,以司马光配飨哲宗庙庭。此据《司马光传》修入,月日检未获。
三年夏三年:原作「二年」,据《建炎要录》卷二四、《宋史》卷二五改。二书均在本年六月。,久阴不解,诏百执事赴都堂给札,条具时政阙失。司勋员外郎赵鼎言:「自绍圣以来,学术政事败坏残酷,致祸社稷,其源实出于安石。今安石之患未除,不足以言政。」于是罢安石配享神宗庙庭,寻诏以富弼配飨神宗庙庭。此据《王安石传》修入,日月检未获。此二节《续国朝会要》内移入。
〔绍兴〕八年三月十七日,左朝奉大夫、试刑部尚书、兼侍读胡交修,翰林学士、左朝奉大夫、知制诰、兼侍讲、资善堂翊善朱震,左奉议郎、试御史中丞

周秘,右朝散大夫、试户部侍郎梁汝嘉,左朝请大夫、试工部侍郎兼侍讲赵霈,左朝散大夫、试给事中、兼直学士院、兼侍讲胡世将,左朝散郎、试中书舍人张焘,左朝奉大夫、权户部侍郎、兼详定一司 令王俣,左朝请郎、权礼部侍郎、兼侍讲吴表臣,左朝奉大夫、权礼部侍郎陈公辅,左朝请郎、守起居郎、兼权中书舍人楼照状:「准尚书省札子,奉圣旨,令侍从官详议徽宗皇帝祔庙配飨功臣。伏以徽宗皇帝在位二十六年,席盛大之时,包富有之业,虚中屈体以来天下之英,聚精会神以成天下之务,用能上下一心,同底于道。于时辅相,有故左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赠太师、魏国公、谥文定韩忠彦,明允笃成,公忠亮达,至仕上宰,无愧前人。建中之初,左右厥辟,招徕俊乂,列于庶位,除苛解娆,厥功茂焉。虽居位日浅,而始终无疵,允所谓以道事君者欤!实有显效,至今称之。伏请配飨。」奉圣旨依,令学士院降诏。曰:「古之有功于国者,书于太常,祭于大烝,凡与飨于先王则司勋诏之,所以善于无穷也。故左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赠太师、魏国公、谥文定韩忠彦,纯诚端亮,终始如一,德业之盛,不忝前人。建中之初,入践冢司,损益施设,成天下之务,开不讳之门,塞私邪之路。选贤任能,各当其职,一时忠鲠之士,遂能击强御暴,所向摧折,当乎人心,后世赖之,以克有济。朕览旧史,慨然

嘉孍,允所谓世济其美,不损其名。其以忠彦配享徽宗皇帝庙庭。」先是,礼部侍郎吴表臣言:「本朝自祖宗以来,推择将臣始终有令德者以配食列圣。恭惟道君皇帝道恢在宥,德合高明,统御宸极二十有六载,天下归仁焉。弼亮之贤,固有其人矣。望命官详议,取当时辅佐厚德重望为天下公论所属者,用配清庙,序于大烝。」有旨令侍从官详议闻奏。
二十七年五月二十五日,太常博士张廷实言:「望依《政和五礼新仪》,今后宗庙夆飨,设祀配飨功臣。」从之。详见《缘事裁制》。以上《中兴会要》。
〔干道〕五年九月十一日,太常少卿林栗等言:「孟冬夆飨在近,所有钦宗皇帝庙庭配飨臣寮尚虚其位。当时遭值艰难,莫救沦胥,臣寮罕可称述,而以身徇国、名节暴著者不无其人,虽生前官品不应配飨之科,然事变非常,难拘定制。乞特诏侍从、台谏集议以闻,预于二月三日夆飨以前降付有司施行。」从之。已而吏部尚书汪应辰奏:「当时死事之臣,前后非一,建炎以后,皆次第褒赠。今若令配飨钦庙,典故所无,如创行之,又当访究本末,差次轻重,有所取舍,尤不可轻易。窃谓配飨功臣既无其人,则当阙之。乞特降旨,令更不集议。」其议遂罢。以上《干道会要》。
【续宋会要】

章颖上所撰刘、岳、李、魏四人传表,言:「天扶昌运,必生御侮之臣;帝念隽功,当有特书之史。事关劝激,迹贵昭明。敢裒竹帛之藏,仰彻冕旒之听。臣粤若稽古,谁能去兵。执干戈以卫社稷者,固所难能;闻 鼙而思将帅,则求之已晚。欲厉有为之志,当于无事之时。仰惟国家之兴,尤得人材之盛。开基创业,虓将云蒸;复古中兴,虎臣角立。率属熊罢之士,扫空蛇豕之群。名书旗常,功耀天地。或绘像于原庙,或侑食于大烝。爪牙宣勤,项背相望。当时称诵,姓名可止于儿啼;后世传闻,韬略尚惊于敌胆。顷纷纭于议论,稍变易于是非。事实寖以湮微,士气为之沮抑。虽已加于褒典,犹未快于舆情。非假汗青,何由暴白 故太尉、威武军节度使、赠开府仪同三司刘锜,甚隽顺昌之战,大摧兀朮之锋。谁其妨功而害能,遂尔投闲而置散。故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赠太师岳飞,兵方精而可用,功竟沮于垂成,既挠良谋,更成奇祸。事皆有证,其书虽见于辨诬;言出私家,后世或疑于取信。故太尉、威武军节度使、赠开府仪同三司李显忠,家世诸李,父子一忠,缚撒里曷若鸡豚,视伪齐豫如犬彘。气吞逆虏,志在本朝。当其杖策之归,适近橐弓之际。故右武大夫、果州团练使、赠宁国军节度使魏胜,为山东忠义之冠,当清口(冠)[寇]攘之冲。虽血战于淮阴,竟身膏于草野。

况又皆志未尽展,时不再来,失机一瞬之间,抱恨九泉之下。虽生未及尽俘于丑类,其没或能为厉于敌人。宜有屡书,以旌多伐。况方大规恢之略,所宜彰果毅之能。恭惟皇帝陛下天运庙谟,日开公道,用宣昭于赏罚,以驾驭于豪英。代不乏人,用则为虎。西有梁洋之义士,东多荆楚之奇材。怒发冲冠,雄心抚剑。傥在上有激昂之术,则凡人怀奋发之心。臣尝忝史官,获观旧载,悉纪当时之实,以尘乙夜之观。伏乞断自宸衷,付诸东观,然后可传于百世,庶几耸动于四方。张大国家之威,发舒华夏之气。事虽已往,可为鉴于将来;谋或有遗,几成功于今日。臣所撰到刘、岳、李、魏传,缮写成计七册,谨随表上进。」
国朝循唐制,宰相、枢密使初拜,必赐焉。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初或未赐,遇加恩乃有之。刺史已上阶勋高者,亦

或得赐。太平兴国三年,赐翰林使、饶州防御使杜彦珪「推忠宣力」;大中祥符四年,赐丰州防御使王承美「翊戴」;天禧二年,赐富州刺史向汉通「保顺」。中书、枢密则有推忠、协谋、同德、佐理,余官则推诚、保德、奉义、翊戴,掌兵则忠果、雄勇、宣力,外臣则纯诚、顺化之名。每以二字协意,或造或因,取为美称。宰相初加则六字,余并四字。其进加则二字或四字,多者有至十余字。天圣八年,赐赵德明功臣凡二十字,国家绥宠外臣,非常数也。又有崇仁、佐运、守正、忠亮、保顺、宣德、忠正、保节、宣忠、亮节之号,文武迭用焉。中书、枢密院所赐名,若罢免或出镇则改之,亦有不改者。干德二年,范质、王溥、魏仁浦罢相,淳化二年吕蒙正罢相,太平兴国八年石熙载罢枢密使,大中祥符八年寇准罢枢密使,皆不改赐功臣。又有官不当赐而特赐者。开宝四年,秘书少监、韶州刺史王明,太平兴国八年,度支使陈从信、户部使郝正,并赐「推诚翊戴」。其诸班直禁军将校,则赐拱卫、翊卫、卫圣诸号卫圣:原脱「卫」字,据后文补。,遇恩累加,但改其名,不过两字。其因旧名而始被赐,及缘功宠而别为美名者,咸略记其人。又国初功臣有扶天、保庆、致理、竭忠、输诚、 义、忠力、 忠、毅勇、保塞之号,皆汉、周时所赐,今亦不录。
〔干德〕元年,(锡)[赐]王彦超「推诚奉义顺德翊戴正亮」。
佐运:开宝四年,赐曹彬、李进卿、党进等「推诚佐运同德宣力」。
奉节:开宝四年,赐皇子德昭「推诚奉节

同德保顺」。
顺节:开宝四年,赐陈洪进「推诚顺节忠正翊戴」。
保节:开宝四年,赐李重勋「推诚保节宣力」。
忠:开宝四年,赐白进超「 忠宣力」。
开吴镇越崇文耀武宣德守道:开宝五年,以此十二字赐钱俶。
推忠佐理:建隆二年,以此四字赐赵普。
推诚奉义同德翊戴:建隆二年,赐王景「推诚奉义同德翊戴」。太平兴国初,或改「奉义」为「奉国」。
守正保德:建隆二年,赐皇弟「推忠守正保德」。
协谋:干德元年,赐赵普「推忠协谋佐理」。
保顺:干德元年,赐皇弟「协谋同德保顺」。
宣力:干德元年,赐李崇矩「推忠宣力保义」,赐宋延墦「推忠宣力保义」,赐张永德等「推忠保义同德。」太平兴国元年,或改为「保顺」。
节:干德元年,赐王全德「推忠 节」。
协力:干德元年,赐高怀德「推忠协力保顺」。
顺化:干德元年,赐陈洪进「推诚顺化」。
承家保国宣德守道忠正「正」字旧同仁宗庙讳。恭顺:干德元年,以「承家保国」等十二字赐吴越王钱俶。
崇仁:干德元年,赐符彦卿「崇仁昭德宣忠保正翊亮」。
开宝六年,赐高丽王王昭「推诚顺化守节保义」。
输诚:开宝六年,赐孟元 「输诚保义翊戴」。
奉国:开宝六年,赐伊审征、焦继勋、吴虔裕「推诚奉国翊戴。」
竭诚奉化:太平兴国五年,以此四字赐瓜沙州曹延禄。
承天怀忠:太平兴国七年,赐皇子卫王德崇「承天佐运怀忠

守正」。
宁江镇国:太平兴国三年赐「宁淮镇海」。雍熙元年,赐汉南国王钱俶「宁江镇国崇文耀武宣德守道」。
保运忠正:雍熙二年,赐皇子陈王崇仁「保运忠正」。
安时:端拱元年,赐南阳国王钱俶「安时镇国崇文耀武宣德守道」。
兴邦:淳化三年,赐赵普「兴邦佐运同德翊戴忠正」。
顺:至道三年,赐赵普「保运推忠 顺」。
亮节:景德三年,赐赵德明「推忠保顺亮节翊戴」。
忠亮:天禧二年,赐王钦若「推诚保德崇仁忠亮翊戴」。
协恭昭顺:天圣二年,赐楚王元佐「推诚协恭昭顺同德崇仁宣忠亮节守正保运翊戴」。
纯诚:干兴元年,赐赵德明「推忠宣德崇仁保顺纯诚亮节协恭守正翊戴」。
经邦:天圣二年,赐王钦若「推忠协谋同德守正经邦佐理」。
赞治:天圣八年,赐德明「推忠宣德崇仁保顺纯诚亮节协恭赞治佐运守正翊戴」。
体仁:熙宁七年十二月,赐皇子永国公俊「体仁保运同德」。
宣仁:熙宁八年四月,赐皇子景国公僩「宣仁翊运」。
雄勇:此下赐武臣掌兵者。
忠果、卫护、拱卫:此下赐诸班直禁军卫士将校。
翊卫、卫圣:大中祥符元年二月,诏诸班已赐「雄勇」者,各加「卫圣」,以戊辰赦书从事也。
忠勇、拱极、英勇、护圣、奉庆:天禧元年四月,赐诸班卫奉使。
果毅、肃卫以上《国朝会要》。。
赞运:熙宁十年十二月,赐皇子价「崇仁赞运」。以上《续国朝会要》。。
推诚顺化:绍

兴二年三月,以赐李干德男阳焕。
保节:绍兴五年闰二月,加赐李阳焕。
扬武翊运:绍兴六年四月,赐韩世忠。
和众辅国:绍兴七年三月,赐刘光世。
安民靖难:绍兴九年正月,赐张俊。
顺化:赐李天祚。
崇义:绍兴十年十月,加赐李天祚。
怀忠:十三年正月,加赐李天祚。
保信:十四年十月,加赐李天祚。
向德:十七年十一月,加赐李天祚。
安远:二十一年二月,加赐李天祚。
承和:二十三年八月,加赐李天祚。
秉礼:二十六年七月,加赐李天祚。
归仁:八月,加赐李天祚。
协恭:二十九年三月,加赐李天祚。
励节:三十年,加赐李天祚。
继美:三十二年,加赐李天祚。以上《中兴会要》。
遵美:干道元年六月,加赐李天祚。
履正:干道四年正月月,加赐李天祚。
彰善:干道六年十二月,加赐李天祚。以上《干道会要》。
神宗元丰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宰臣吴充等言:「臣等窃以功臣非古,始唐德宗多难之余,乃赐『奉天定难』之号,不应盛世犹袭陈迹。况于重复文意,有至二十余字,加赐未已,甚亡谓也。恭以陛下圣德神功,推而不有。即位以来,(郡)[群]臣引祖宗故事上徽号,至于数十而不许,顾若臣等,何功之有,而例蒙恩数,寔腼面颜,乞并于结衔细位中先行减罢。」诏答曰:「朕惟往古君臣,咸有一德,比善戮力,同寅协恭,务先笃诚,靡事夸诩。唐之中世,时属多虞,制为功臣,宠厥将吏。因仍弗革,称谓寔繁,溢美过

情,窃名眩实。踵习流弊,矜尚浮虚,谊岂当然,古诚无有。施之近世,或适权宜;袭于来今,固匪通制。卿等同予心德,任国疑丞,悃愊无华,惇大成裕。览观露奏,援据旧章,帅先臣邻,愿罢功号,深自退托,弗居宠名。嘉乃谟明,可即听许。式稽古典,董正治官,更赖交修,共熙庶绩。宜如所请。」知枢密院冯京等继请,从之。于是又诏管军臣僚以下至诸军班所带功臣者并罢。
功臣,旧制自「推忠佐理」至「保运经邦」二十二字,以赐中书、枢密院臣僚;自「推忠保德」至「 顺顺化」三十八字,以赐皇子、皇亲、文武官、外臣;自「拱卫翊卫」至「果毅肃卫」二十字,以赐诸班直将士、禁军。上自即位,不受徽号,于是悉罢功臣号。
徽宗政和三年二月二十四日,工部尚书、修国史、详定郑久中札子:「先奉朝旨,将来经编排臣僚用史册考定勋德,编类姓名闻奏。今来已定到合编类勋德臣僚共一百一十六人,三朝二十八人,两朝六十六人,神宗朝二十二人。缘上件人数并系用正史列传节略,合取勋德编类成书。今若用姓名闻奏,深虑不见得所取勋德事实。今欲将上件考定编节到逐朝勋德史传,以列传先后为序,缮写成册,分类卷秩,引用一册录姓名总数,仍以《政和详定国朝臣僚勋德》为名投进,以副朝廷褒旧念功之意。」诏依。以上《续国朝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