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

五年三月二十一日,试刑部尚书慕容彦逢等奏:「天应节开道场,率百官朝谒,并不决大辟,并已依天庆、先天节外,欲望申诏禁屠宰。」从之。
五月七日,礼部奏,乞诸禁屠宰,天庆、先天、降圣、天应节及壬戌日各一日,

天宁节五日。从之。
六月二十七日,起复朝请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副使李偃言:「应天下州、府、军、监不如建立天宁观去处不如:「如」字似衍。,凡遇壬戌日,即于所在天庆观三清殿,并依节镇例修设大醮,崇奉壬戌本命之辰,仍许监司、守臣率在职官僚开启罢散如礼。」从之。
六年闰正月十四日,诏:天应节应县镇有天庆观三清殿去处,依州、府、军、监例建置道场设醮外,其县镇壬戌日设醮,难以更令监司、守臣前去。诏逐处长吏率余官开启罢散,余依已降指挥。
三月十六日,尚书刑部员外〔郎〕何安中奏:「臣伏观陛下宸翰所纪天真示现及夏祭神应之事,以仲冬五日为天应节,仍禁屠宰,用端命于上帝。而地示来享,彰表未加。夫天地合祭,其来久矣,陛下奋然破群议于数千百年之后,断而行之,故虽当盛暑,衮冕执圭,俨若冬服,而坛场、时日、牲牢、器币靡不从类,此方泽之灵所(有)[以]呈露、幽秘羽卫咸觌者也。臣愿陛下依仿天应名节之义,复下明诏,以仲夏十一日制为美名,其有所禁,如天应焉。」诏以五月十二日为宁贶节。
五月十三日,诏断屠宰诸节上一日,依已得指挥,天宁节依旧三日。
七年六月十八日,诏天下州军道场,可依旁通立定格法,三京帅府处一年三十一次三十一次:按下文次数与此总数不符,又无天宁万岁观,当有脱误。:天庆〔观〕五次;天庆节、天祺节、天宁节、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壬戌日。神霄玉清万寿宫十五次,天应节、宁贶节、元成节、每月上七。节镇每处一年十四次:天庆观三次;天庆节、天祺节、天贶节。天宁万岁观八次,真元节、天宁节、壬戌日。神霄玉清万寿宫三次,天应节、宁贶节、元成节。上州并监司州军、辅州每州军一年十一次:天庆观两次,先天节、降圣节。天宁万寿观七次,天宁节、壬戌日。神霄玉清万寿宫两次;天应节、元成节。中州、望紧州、雄州、下州、同下州每州一年四次:天庆观一次,降圣节。天宁万岁观一次,天宁节。神霄玉清万寿宫两次。宁贶节、元成节。
八月十三日,诏诸路天庆、天祺、天贶、先天、降圣等通作八节,建置道场设醮,令学士院立式行下诸州军,依式修写,添入守臣名衔。
宣和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翰林(院)学士、朝散郎、知制诰、兼侍读王安中言:「闻日者孟冬癸卯,屈万乘之尊,以玉清神霄华琼室禁经秘箓传受成赐开度,又以仲冬乙卯开宝箓大陈法会。欲望以其日依天宁、天贶例,制名纪节。」诏以其日为天符节。
二年四月十九日,太常寺言:「应天府鸿庆宫系圣朝兴王之地,乞将每年正月四日,依降圣等节体例立一节名。」诏以开基节为名,在京合于景灵宫皇武殿、州军于有太祖皇帝神御处烧

香。
七月十一日,臣僚上言:「臣闻辟以止辟,刑期于无刑。顷岁议者建明,天庆节等日前后各一日停囚止决,轻刑宪此句疑有脱文。,指日而为之,惠奸长恶,莫此之甚。伏望圣慈特诏有司,天宁及天庆、先天、降圣、天应、宁贶、天符、天贶、天祺节并元日等,应不行决、情轻放免等事,并遵仿元丰旧制,余日及应续降申明更不施行,庶几使之无讼。」从之。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五七 节二 长春节

长春节「长春节」上原有「宋」字,依前后文例删。
建隆元年正月十七日,宰臣、文武百官于大相国寺开建道场祝圣寿。
二月十五日,习上寿仪。长春节日上寿,退赴寺行香,赐会,遣中(赐)[使]以香奁、上樽酒、时果、教坊乐赐之。
二年二月十日,开封府上言:「准旧制,左右街僧道合帘前赐紫衣、师号者一十人。」从之。其日僧录引所奏僧入内,赐斋馔于合门,遂赐敕牒或命紫服。
三月十三日,诏常参官、诸司使副、见任前任节度行军副使并致仕官、僧道、百姓等,今后长春节及诸庆贺,毋得进奉。
开宝三年二月长春节,上寿退,对知制诰卢多逊于长春殿,面赐金紫。先是,每诞节皆命中书舍人一员摄殿中监进酒,多赐章服,后罢此例。
五年二月四日,诏长春节自今更不谈经,只斋在京僧道官以下,等第支赐。
十五日,亲王、枢密使、翰林学士、诸节度使、诸司使、副使诣大相国寺行香,罢道场讫,斋会如仪。先是,中书、枢密院同设道场,至是始分焉。驸马都尉、内侍三班亦各预别设道场。是节,帝先御长春殿上寿,次御崇德殿,其后又定长春殿。初坐,诸王上寿,次枢密使、〔宣〕徽使、三司使,次使相,次管军节度使、两使留后、观察使,次节度使、两使留后、观察使,次皇亲任观察使以下者,各上寿酒。仍以金酒器、银、马、袖表为献。既毕,并赴崇德殿侍立叙班。
八年十月十四日,赐中书、枢密院人吏、翰林待诏缗钱有差。二十日,内出钱五十万赐文武百僚,并以修斋祝圣寿故也。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五七 节二 干明节

干明节
太平兴国二年十月干明节,亲王、宰臣、文武两班、诸司使副同设道场于相国寺,其后复如开宝五年之制。
七年十月二十四日,中书门下言:「干明节选二十三日大宴。二十日夜,参知政事窦捻卒捻:原作「你」,据《宋史》卷二六三《窦捻传》改。,翌日皇亲幸其第临丧,恸哭设奠,还宫,即命罢宴。伏以有司告备,六乐在悬,睿圣至仁,闻哀而罢,足以显君父爱慈之道,励臣子忠孝之心。伏请宣付(司)[史]馆,以彰圣德。」从之。至十一月十六日始宴。
九年十月干明节,崇德殿上寿,次延群官赐酒。帝顾御史中丞滕中正曰:「三爵之仪,是为常礼,朕与臣僚更饮一杯,可乎 」中正奏曰:「陛下圣恩隆厚,臣僚幸甚。」即命取巨杯,帝饮讫,以虚爵示群

臣。
十二日,诏干明节大明殿赐五台僧净业已下斋会。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五七 节二 寿宁节

寿宁节
淳化四年正月二十二日,诏寿宁节宴,直官京官并令赴座直官:疑有误。。
至道二年十月寿宁节,诏皇太子赴佛寺宴饮。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五七 节二 承天节

承天节
咸平元年十二月承天节,百僚上寿,退行香,赐宴。帝谓合门副使潘惟正曰:「两廊将校酒行多不 ,所司自今切宜检校。」
景德二年十二月承天节,群臣上寿,契丹国信使预,班在上将军之下,大将军之上。旧制,中书门下、枢密院、文武百僚、内职既上寿,诣大相国寺行香,设会于资圣阁。至是,枢密使而下前一日罢道场赴会。是日,枢密与学士、三司使副复集,遂以为常。
国家以天庆节日不禁刑罚禁烹宰,窃惟诞庆之日,动植欢心,虽均宴乐之私,未颁恻隐之令。伏见唐武德、开元以来诏令,皆节日不行刑,禁屠钓,庆成、庆阳、寿昌等节皆禁烹宰。欲望承天节日准天庆节例,前后禁屠宰,辍刑罚,着于甲令,用为例程。」从之。 三年二月九日,三司使丁谓上言:「伏
大中祥符八年十月二十九日,宰臣王旦等言:「每岁中书建承天节道场,相国寺行香毕,就锡庆院会食,左右丞、侍郎、舍人不及十员,欲自今只就行香院赐会。」从之。
十一月五日,注辇使娑里三文等以承天节,诣启圣禅院会僧祝寿。
天禧二年九月二十二日,诏京城诸司赛神毋用十月七日,以太宗诞辰故也。
四年十月十七日,秘书郎、馆阁校勘王举正等言:「上诞圣节及诸庆节日,望许依京官检讨、校理例进奉上寿。」从之。
五年一月十四日,中书门下请凡庆会,并皇太子押班,奉觞上寿,望令礼官别定仪注。其日亲王、枢密使已下、内职,并随皇太子赴崇政殿立班,其长春殿更不设。从之。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五七 节二 干元节

干元节
干兴元年仁宗即位未改元。三月八日,礼仪院上言:「今月十三日,百官起干元节道场,缘尚在禫制之中,望许其日权以吉服行香。」从之。
四月干元节,诏以大行梓宫在殡,惟译经院献经、开封府僧道,余悉罢之。是月诏干元节前后各一日禁丧葬、屠宰、哭泣,权止行刑七日。杖罪已下情轻,特与免放;如情理重,并知在,候假开日施行。
天圣元年三月八日,礼仪院言:「自来圣节,亲王、枢密使已上长春殿上寿,宰臣率百僚崇德殿上寿。今干元节尚在谅阴之内,欲望其日宰臣、亲王、枢密并只就崇德殿上寿,余俟服满。」从之。
二年三月二十六日,枢密院言:「今年干元节后赐宴,欲依

去年例,就锡庆(元)[院]赐,不作乐,不赐花。」从之。
四月干元节,赐宴,百官方入,将就班,值大雨,诏罢宴,中书、枢密、两制、节度、观察、防御、团练使、刺(使)[史]等各赐酒食,文武百官于朝堂赐酒食,诸军副指挥使已上许取便请食。命枢密副使张士逊赴都亭驿押(拌止)[伴北]朝人使、御筵,用教坊乐。
六月二十八日,荆湖北路(展)[转]运使孙冲言:「承天节禁屠七日,其斋筵任设肉食,即不得于假内宰杀。干元节正在孟夏,南地稍热,虑成损恶。」礼仪院言:「干元节御厨肉食并于十二日宰杀,望令荆湖、江浙、淮南、福建、广南路于圣节前一日预办肉食。」从之。
六年正月十四日,诏每岁诞节,西川进奉织成功德,其悉罢之。
二月六日,诏干元、长宁节禁决大辟前〔后〕各二日,余罪唯正节日权停。
景佑元年三月十七日,客省言:「先奉诏,应诸处宫观寺院,今后香合山仪更不得进奉,其功德疏许逐处收接入递附进者。据五台山僧正广踵等下到进奉干元节银香合功德疏、山仪物色,未敢收接。」诏令客省依旧例收接,内东门司进奉者不得为例。
二十二日,诏诸处宫观、寺院,干元节进奉山仪并香合等,更不令进,功德疏入递进纳。从之「从之」二字疑衍。。
四月十三日,侍御史蒋堂言:「敕差江东(展)[转]运使,未曾朝辞,遇干元(即)[节]乞随班上寿。」诏许令陪位上寿,应授差遣未辞谢人准此例。
三年四月十三日,诏干元节听休务三日。
十一月一日,诏曰:「国家每因诞节,遍锡宴私,式均需食之恩,用答华封之祝。如闻州郡,广事炮燔,在犒饫而或宜,于暴殄而为甚。宜申戒饬,用儆过差。当隐恤于含灵,无穷极于厚味。体我好生之德,协兹示惠之方。宜令三京及诸路州、府、军、监等,今后每遇干元节,依敕命禁断屠事,所有节前宴设,即许量事烹炮,不得广杀生命。」
宝元二年四月九日,大宗正司言:「右卫率府率克修遇干元节乞上寿,更不赴锡庆院。」从之。仍令大宗正司相(庆)[度],率者,不许缀班此句似有讹误。。
庆历元年正月十九日,诏干元及天庆、天祺、天贶、先天、降圣节,自今惟正节日禁刑外,干元节仍前后各一日停断大辟罪。
二年五月十二日,诏干元节减回赐皇后以下进奉物之半,皇亲并外命妇并权罢,候边事宁日取旨。
四年三月七日,帝谓宰臣章(德)[得]象等曰:「每岁干元节,宫中先习新曲,以备上寿。今以亲王在殡,令更不习新曲,上寿日(正)[止]用旧药。」
四月七日,诏御史台:「臣僚言替未见,已授差遣、辞与未辞在京待阙者,今后如遇干元节,并许随班上寿。」
五年二月二十七日,诏干元节合奏僧道紫衣、师号人数,自今听如旧。
皇佑元年四月十二日,诏驸马都尉李玮垂拱殿上寿,次杨景宗已下别班上寿毕,却赴百官班。玮起复云麾将军、濮州团练使,景宗建宁军节度使观察留

后。
三年三月二十六日,诏以齐国献穆大长公主薨,罢(元干)[干元]节作乐。
二十七日,中书门下上表请听乐,诏答曰:「故齐国献穆大长公主,先帝同体,为朕诸姑,宗党所严,尊亲莫贰,奄(损)[捐]外馆,增悼予衷。属诞节之迩期,有称觞之彝制,俾毋举乐,用以称情。乃援降服之文,请御在庭之奏。义之所厚,情固难胜。所请宜不允。」表再上,始从之,犹诏辍契丹使见日作乐。
至和元年二月二十四日,诏干元节度僧尼,自今两浙、江南、福建、淮南、益、梓、利、夔等路,率限僧百人度一人,尼五十人度一人,京师及他路僧尼率五十人度一人。道士、女冠不以路分,率二十人度一人。
是月,诏京畿(展)[转]运使,自今遇干元节许上寿,仍岁终一人奏事。
嘉佑元年四月,合门言:「垂拱殿上寿,旧皇亲郡王、使相、枢密使副、宣徽使、三司使至管军驸马都尉共六班,今权请合为四班,仍令减拜。」从之。
五年四月十二日,诏合门,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张茂实干元节上寿,依王德用例进酒,只六拜。
六年四月十三日,太子少傅致仕田况言:干元节乞依致仕庞籍、王子融例,于内东门投进功德疏。从之。
七年三月十三日,管勾斋筵所言:「干元节锡庆院十三日、十四日斋筵,文武百官并契丹人使立班谢恩,如遇阴雨立班不得,即乞放谢恩,便令赴坐。」从之。
四月八日,太子太保致仕庞籍言,干元节乞陪班上寿,不赴习仪。从之。
十四日,枢密使张 言:「干元节上寿,臣为患右臂颤弱,不敢进酒。」诏令以次进酒。
八年四月十日,契丹贺干元节使(那)[耶]律谷等进书奠梓宫,见帝于东阶。时英宗即位未改元。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五七 节二 寿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