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政书
- 宋会要辑稿
宋会要辑稿
国初上寿,大乐今设登歌于殿上,二舞立于悬南。第一爵奏《禧安之乐》,第二爵奏《神龟之乐》,群臣授酒,《正安之乐》作。尚食奉御进食于御座,又设 官食讫,太乐丞引《元德升闻之舞》入,作三变。皇帝第三爵奏《甘露之乐》,群官授酒,《正安之乐》作。尚食奉御进食于御座,又设群官食,太乐丞又引《元德升闻之舞》,作三变。皇帝第四爵,登歌奏《紫芝之乐》,群官授酒如第二爵之仪。尚食奉御进酒,又设群官食,太乐丞引《天下大定之舞》入,作三变。皇帝第五爵,奏《嘉禾之乐》,群官授酒、进食,并如第四爵之仪。第六爵,登歌奏《玉免之乐》,群官授酒亦如第四爵之仪。后
止用教坊乐。
太祖建隆元年正月十七日,宰臣范质等上言,请以二月十六日为长春节,群臣上寿,百司休暇如式。从之。
二月长春节,(率)[摄]太尉、宰臣范质率文武百官诣广政殿上寿,赐群臣衣各一袭。
十九日,大宴广政殿,中书门下,端明、翰林、枢密直学士,文武常参官,见任、前任节度、观察、防御、团练使,刺史,诸军将校,诸道进奉使,外国藩客皆预,酒九行而罢。
二年二月长春节,群臣诣万春殿上寿,复召至广政殿赐酒,教坊作乐,三行而罢。文武近臣、〔藩〕镇皆有贡献。
二十日,大宴广政殿。
三年二月长春节,群臣诣广政殿上寿,赐酒、锡宴如仪。四年、干德三年上寿赐宴并如仪。
〔干德〕二年二月长春节,群臣上寿如仪。二十日,大宴广政殿,以孝明皇后在殡孝:原作「考」,据《宋史》卷二四二《孝明王皇后传》改。,不举乐。
四年二月长春节,群臣上寿于崇德殿。二十八日,大宴大明殿。五年、六年、开宝三年、四年、五年、六年、七年、八年、九年,上寿赐宴并如仪。
开宝二年二月长春节,群臣上寿如仪,以车驾北征罢宴。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五月十四日,宰臣薛居正等上言,请以十月七日为干明节,从之。
十月干明节,群臣诣崇德殿上寿如仪,不举乐,罢宴。
三年十月干明节,群臣上寿如仪,以郊祀近罢宴。
四年十月干明节,群臣诣长寿殿上寿如仪。次御崇德殿,延群臣,赐酒三行。二十日,大宴大明殿。五年、六年、七年、八年、九年、雍熙二年、三年、四年、端拱元年、二年、淳化二年、三年、四年、五年、至道元年、二年,上寿锡宴并如仪。
淳化元年正月二日,诏改干明节为寿宁节。十月寿宁节,群臣上寿如仪,以魏国公主丧罢宴。
至道三年八月八日,真宗已即位未改元。宰臣吕端等上言,请以十二月二日为承天节,从之。十二月承天节,群臣诣崇德殿上寿,不举乐,罢宴。
真宗咸平元年,上寿如仪。
咸平二年十二月承天节,群臣上寿如仪。十二日,大宴含光殿。四年、五年、六年、景德四年、大中祥符元年、四年、五年、六年、七年、八年、九年、天禧元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上寿锡宴并如仪。
景德元年十二月承天节,车驾驻澶州,群臣上寿于行宫,罢宴。
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契丹国母遣使来贺承天节,入见,宴于长春殿,酒五行而罢。十二月承天节,群臣上寿如仪。郓王丧,不举乐。
五日,宴尚书省五品、诸军都指挥使以上、契丹使于崇德殿,不举乐。时契丹初来贺承天节,择膳夫五人赍本国异味,就尚食局造食。诏赐膳夫衣膳膳:疑当作「服」。、银带、器帛,以明德太后丧制故也。
三年十二月承天节,群臣上寿如仪,以将朝陵罢宴。
大中祥符二年十二月承天节,诏以晋国大长公主丧罢上寿,群臣诣阁拜表称贺,行香斋会如仪。
三年十二月承天节,群臣上寿如仪,以将祀汾阴罢宴。
干
兴元年仁宗已即位未改元。二月二十六日,宰臣丁谓等上言,请以四月十四日为干元节,从之。四月干元节,诏以大行皇帝梓宫在殡,罢上寿,百官诣合拜表称贺,退诣大相国寺行香散道场。
十一月九日,诏以正月八日皇太后降诞日为长宁节。
仁宗天圣元年正月长宁节,群臣诣内东门拜表奉贺,赐衣服有差。枢密使率三司使副、学士、内职,宰臣率百官,各就相国寺,罢道场,会于锡庆院。二年亦如之。
四月干元节,亲王、枢密使已下诣长春殿,宰臣、文武百官、契丹使诣崇德殿上寿,赐酒三行止,赐御筵于锡庆院。后三日,复赐筵于锡庆院。二年上寿赐宴如仪。
三年正月长宁节,皇太后御崇政殿垂帘,宰臣、枢密、三司使、学士、知制诰、待制、节度使、留后、观察使、契丹使班于殿庭,摄太尉王钦若于帘外进酒上寿,内臣宣答如礼。宣宰臣已下升殿,赐酒三行。尚书右丞马亮率百官诣内东门拜表称贺,群臣并诣大相国寺行香,罢散道场,赴锡庆院斋筵。四年、五年、六年、七年、八年、九年、十年,上寿赐酒锡宴皆如仪。
四月干元节,群臣上寿如仪。十六日,大宴会庆殿。四年、五年、六年、七年、八年、九年、景佑三年、四年、五年、(开)宝〔元〕二年、康定元年、二年、庆历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皇佑元年、二年、三年、四年、至和元年、嘉佑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七年,上寿锡宴如仪。
明道二年正月八日长宁节,皇太后御集英殿,中书门下率百官并契丹国信使上寿,作乐。诏群臣就座,酒三行罢,仍集相国寺,罢道场,遂宴于锡庆院。
四月干元节,以章献明肃皇太后丧罢上寿,百官诣紫宸殿门谢赐衣,集相国寺,罢道场,赐契丹使宴于都亭驿。
景佑元年四月干元节,群臣上寿于紫宸殿,宴赐如明道二年之仪。以章献明肃皇太后丧未再期,罢大宴。二年亦如之。
庆历四年四月干元节,群臣上寿如仪。以翌日燕王葬罢垂拱殿置酒燕王:原作「宴王」,据《长编》卷一四八改。,十七日以雨宴罢。
皇佑五年四月干元节,群臣上寿如仪,以雨罢宴。
至和二年四月干元节,群臣上寿如仪,祀不举乐此句疑有脱文。,罢宴。
三年四月干元节,群臣上寿如仪,以帝初康复罢宴。
嘉佑八年英宗即位未改元。八月二十三日,宰臣韩琦等上言,请以正月三日为寿圣节。从之。
英宗治平元年正月寿圣节,亲王、枢密使、管军、驸马、诸司使副诣垂拱殿,宰臣、文武百官、大辽国使诣紫宸殿上寿,只献一觞罢,复赐酒,不作乐。
二年正月寿圣节,群臣上寿如仪,复命座,赐酒三行,不作乐。
三年正月寿圣节,群臣上寿如仪。六日,大宴于集英殿。
四年正月寿节,帝不豫,群臣诣合拜表称贺。
神宗治平四年已即位未改元。二月十一日,宰臣韩琦等上言,请以四月十日为同天节,从之。四月同
天节,罢上寿,群臣拜表称贺。
熙宁元年四月同天节,亲王、枢密使、管军驸马、诸司使副诣垂拱殿,宰臣、文武百官、大辽国使诣紫宸殿上寿,复命坐,赐酒三行,不作乐。
二年四月同天节,以灾变罢上寿,彻乐。
三年四月同天节,群臣及辽使上寿如仪。十三日,宴集英殿。四年、五年、六年、七年、八年、十年、元丰元年、二年、五年、六年,上寿赐宴如仪。
九年四月同天节,以大辽国母卒,特辍上寿,罢宴赐会如仪。
元丰三年四月同天节,宰臣率百官及辽使诣合门拜表贺,以慈圣光献皇后丧罢宴。四年亦如之。
元丰七年四月同天节,群臣及大辽使上寿如仪。宰臣言赐辽使御筵于都亭驿,以莘国公主薨辍朝故也。
八年五月五日,时哲宗已即位。宰臣王珪等上言,请以十二月八日为兴龙节。从之。上寔七日生,以避僖祖改焉。
十二月兴龙节,群臣及辽国、高丽、于阗使副诣东上合门拜表称贺,罢上寿及宴。
哲宗元佑元年十二月兴龙节,群臣及辽使诣东上合门拜表称贺,罢上寿,赐宴,不作乐。
二年十二月兴龙节,群臣及辽(安)[使]诣紫宸殿上寿如仪。十一日,大宴集英殿。四年、五年、六年、七年、绍圣二年、三年、四年、元符元年、二年同。
八年十二月兴龙节,群臣诣东上合门拜表称贺,罢上寿并宴,以宣仁圣烈皇后丧服故也。绍圣元年亦如之。
徽宗元符三年四月十一日,尚书左仆射章惇等请以十月十日为天宁节。从之。时已即位未改元。十月天宁节,群臣及辽、夏使上寿于垂拱殿,以谅闇赐辽使宴于都亭驿。建中靖国元年、崇宁元年亦如之。崇宁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大观元年、二年、三年、政和三年、四年、五年,并阙。
大观四年十月天宁节,群臣上寿于紫宸殿。宣和二年、四年宴并阙。
政和元年十月天宁节,群臣、辽、夏国使上寿于紫宸殿。十二日,大宴。六年同。
二年十月天宁节,群臣上寿于紫宸殿。十二日,大宴。宣和元年、五年并同。
七年十月天宁节,十二日大宴。上寿仪阙。
八年十月天宁节, 臣及辽使上寿于紫宸殿。十二日,大宴。
宣和三年十月天宁节,群臣及辽使上寿于紫宸殿。阙宴。
六年十月天宁节,群臣及高丽、夏国使副上寿于紫宸殿。十二日,大宴。
七年十月天宁节,群臣及金国使副上寿于紫宸殿。十二日,大宴。
钦宗靖康元年二月二十六日,宰臣吴敏率文武百僚上表,请以四月十三日为干龙节,从之。四月十三日干龙节,百官上寿,赐宴于紫宸殿。
高宗建炎元年五月六日,宰臣等上言,请以五月二十一日为天申节。从之。五月天申节,群臣诣东上合门拜表称贺。先是,有诏曰:「朕承祖宗遗泽,复托士民之上,求所以扶危持颠之道,未知攸济。念二圣之鸾舆在远,万民失业,将
士暴露,百官有司靡所底宁,夙夜痛悼,几废寝食。倘可以复二圣而保生灵,朕不爱身,其敢自丰殖以重国祸 况以眇躬之故闻乐饮酒以自为乐乎 非惟深拂朕志,寔增感于朕心。所有将来天申节百官上寿常礼,可令寝罢。当体朕意,毋复有请。」至是止就佛寺启散祝寿道场,诣阙、合门或后殿拜表称贺而已。二年、三年、四年、绍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七年、八年、九年、十一年、十二年,并如仪。
绍兴元年五月天申节,群臣拜表称贺如仪,启散道场祝香。以隆佑皇太后初崩,不举乐。
十年五月天申节,群臣拜表称贺如仪,启散道场祝香。以遣使迎护徽宗皇帝、显肃皇后梓宫,不举乐。
十三年五月天申节,枢密已下诣垂拱殿,次宰臣率百僚诣紫宸殿上寿,赐酒三行,退。次赴明庆寺满散道场,赐斋筵于尚书省。后二日,大宴集英殿。先是,臣僚上言:「陛下图济中兴,而诞圣盛仪,其可不举行之 望许有司一遵旧制,百官得以捧万年之觞,寔天下幸甚。」诏令礼部、太常寺讨论,故从其请,至是始复上寿之礼。
十四年五月天申节,宰臣率文武百僚、金国使副并诣紫宸殿,上寿、赐酒、斋筵、锡宴并如前仪。十五年、十六年、十七年、十八年、十九年、二十年、二十一年、二十二年、二十三年、二十四年、二十五年、二十六年、二十七年,并如仪。斋筵徙于贡院,人使就驿赐晏,以两府押伴。
二十(五)[八]年五月天申节,文武百僚、金国使副上寿如仪。
二十九年,上寿、赐酒、斋筵如仪。锡宴并以雨改垂拱殿。
三十年五月天申节,文武百僚、金国使副上寿如仪。以显仁皇后服制中,罢斋筵、锡宴,就驿赐人使御筵,开启满散,不举乐。
三十一年五月天申节,以钦宗皇帝讣音,免上寿拜表,罢斋筵、锡宴,就驿赐人使御筵,开启满散,不举乐。三十二年以钦宗皇帝小祥,并如此制。
绍兴三十二年孝宗已即位未改元。八月二十六日,宰臣陈康伯等上言,请以十月二十二日为会庆节。从之。十月会庆节,百官赴文德殿拜表称贺,以车驾诣德寿宫起居,时以钦宗服制免上寿。
隆兴元年十月会庆节,亲王、枢密使已下赴垂拱殿,宰臣以下赴紫宸殿,上寿、赐酒并如仪。权不作乐,免排宴。二年同。上寿仪注已具《中兴会要》。
干道元年十月会〔庆〕节,皇太子、亲王、枢密使已下上寿垂拱殿,宰臣以下及金国贺生辰使副上寿紫宸殿,作乐如仪。二十六日,大宴集英殿。自是至九年皆同,惟三年以会庆节在郊祀大礼散斋之内,上寿权免作乐。时已有旨,二十四日赐宴,以使人病不能赴,改用二十六日。自二年至九年,仍用二十四日。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五七 节
节
【宋会要】
绍熙五年重明节,上诣寿康宫起居,宰臣、文武诣宫拜表贺。时以孝宗服制免上寿。庆元元年亦如之。
庆元二年重明节,上率文武百寮诣寿康宫起居上寿。是日恭承太上皇后圣旨,为太上皇帝圣体未甚痊安,特免。
三年重明节,太上皇帝圣旨,为脏腑,皇帝免到宫。是日,宰臣率文武百僚诣寿康宫拜表贺。
四年重明节,太上皇帝圣旨,皇帝免到宫。是日,宰臣率文武百僚诣寿康宫拜表贺。
五年重明节,上诣寿康宫起居上寿,如宫中之仪。宰臣、文武百僚诣宫拜表贺。
绍熙五年七月六日,礼部、太常寺言:「重明圣节以至尊寿皇〔圣〕帝丧制,乞依典故,三省、枢密院官依旧分日开启满散道场,常服黑带立班,不用乐。」从之。
八日,礼部、太常寺言:「重明圣节,依礼例止合开启满散道场,即不合排宴作乐。乞令有司下诸路州军等处施行。」从之。
二十三日,礼部、太常寺言:「已降指挥,禫除后每遇朔望,(郡)[群]臣并朝临奉慰。将来重明圣节内,枢密院官于八月一日赴明庆寺开启,至九月一日满散,即有相妨。乞改用七月二十八日开启,至八月二十八日满散。」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