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政书
- 宋会要辑稿
宋会要辑稿
十年十二月十七日,诏今后正月十一日,依礼例诣太平兴国寺等处朝谒,及依例差行事公卿,并只进拟施行。
元丰三年正月十一日,以大行太皇太后梓宫在殡,诏罢朝谒祖宗神御,遣参知政事蔡确诣太平兴国寺、知枢密院事冯京诣启圣禅院行朝拜礼。
十二月十四日,以太皇太后丧服未除,诏权罢来年正月十一日太平兴国寺、启圣禅院神御殿、十四日集禧观朝谒,并遣官分诣行礼。
四年十月八日,以太皇太后丧服未除,诏罢望日朝拜景灵宫,依例差官分诣行礼。
五年十月,景灵宫成,应宫观寺院神御并迎奉入内,奉安于天元等十一殿。国朝玉清昭应宫奉玉皇、圣祖及太祖、太宗、真宗圣容,又景灵宫及诸寺观奉帝后神御者,皆以时亲行朝拜酌献之礼。玉清昭应宫、景灵宫、太平兴国寺、启圣禅院以正月或十月望,余无定日。亲祠前一日,诣玉清昭应宫太初殿、明庆殿、景灵宫天兴殿荐献,余悉以大礼毕恭谢,或祈祷亦亲至焉。自天圣七年玉清宫火,亲祠前朝献止诣天兴殿。及祖宗神御皆奉安于景灵宫,而他处朝谒悉罢。
高(宋)[宗]建炎三年二月二十三日,诏奉迎祖宗神御已到行在,候奉安毕,就孟夏酌献日,亲行朝谒之礼。
闰八月十六日,承议郎周元曜言,自京师太庙迎奉艺祖以下神位九室前往杭州,诏令宰执率百僚朝(诣)[谒]兼辞。
十一月十九日,诏京师迎奉到御容,迎赴天庆宫。
四年二月二十日,太常寺言:「祖宗大忌,系于温州天庆宫设位行香。今已迎奉到章武殿、会圣宫神御,于本宫圣祖殿权奉安讫,今后遇忌辰,并于神御殿行香。」从之。
五月一日,太常寺言:「依令,孟夏朝献景灵东、西宫,其平江府、温州天庆观见安奉神御,缘今车驾巡幸,未系驻跸,乞差逐州知、通于孟夏月择日逐处分诣行
礼。」从之。其后福州、湖州亦有奉安神御,每遇四孟,入内内侍省取降御封香,知、通分行朝献之礼。
九月六日,申王孙故鼎州兵马都监叔熊女赵氏进英宗皇帝御容一轴,诏令缴进。绍兴元年十一月十四日,又进太宗御容一轴,系判南衙日服色,伏乞宣取。诏令赴内东门司投进。
绍兴元年四月二十六日,都大监领丧事所言:「得旨传写大行隆佑皇太后御容三轴,内一轴天章阁,一轴内中钦先孝思殿,一轴下宫崇奉。」从之。
十月二十五日,诏开封府祥符县进士徐涛进三朝御像,令礼部支降两浙东路空名度牒五道。涛自南京前来投进,故有是命。
十一月二十六日,武德郎、兼合门宣赞舍人、权江西兵马副都监李山进收得太祖、太宗、真宗、仁宗御容四轴,诏令江西安抚大使李回差官保护赴行在。
二年二月十四日,江南东路节制军马使司主管机宜文字周方平言:迎奉信州民间收到太祖、太宗、真宗、仁宗四朝御容。若到行在,诏于天章阁奉安。
五月十八日,诏道君太上皇帝道貌御容,令浙西安抚大使司差官迎奉赴行在。时楚州据僧报果于卫州得之,至是来上,见权安奉于镇江府故也。
七月二日,太常寺言:「枢密副承旨幕帏迎奉太祖、真宗御容,欲于天章阁安奉。」从之。
八月二十八日,使臣二人迎奉到太宗御容;九月九日,南京弩手戴立迎奉到真宗御容;十二年三月十四日,江南西路马步军副总管、御前统制军马刘诏迎奉到太祖御容。并送天章阁收奉。
三年十二月十一日,迪功郎凌浚进太上道君皇帝御容,诏送天庆观收奉。
四年十月十八日,诏令信安郡王孟忠厚迎奉昭慈圣献皇后御容前去稳便州军,差内侍官照管,遇岁时酌献,依攒宫体例。时以军兴权宜,已而事息,复回临安。
六年三月三十日,诏布衣孟端弼进太祖皇帝、太宗皇帝御容二轴,已迎奉赴天章阁,令户部支赐绢五十匹。
四月十四日,礼部言:「金州收得太祖皇帝御容,已于天庆观圣祖殿奉安,不敢擅自迎奉前去。」诏令本州岛专差武臣一员迎奉前来,不得沿路搔扰。
五月十五日,太常寺言:「辨验苏晔收到太祖皇帝、太宗皇帝绘像,乞依近例令天章阁收奉。」从之。
十一月二十五日,江南西路都转运使赵子淔言:「故翰林侍读学士王洙孙男楚老,进祖先在日有太祖皇帝、太宗皇帝、真宗皇帝、仁宗皇帝四圣御容缴纳。」诏令江西转运使于见管银绢各支一百匹两。
七年五月十八日,行在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阁下,降下道君太上皇帝、宁德皇后御容,其崇奉礼仪,欲依见崇奉祖宗神御,每遇旦、望、诸节序、生忌辰,合行酌献之礼。」从之。
九年五月十一日,同签书枢密院事、
充东京留守、兼权开封尹王伦等言:「东京天章阁钦先孝思殿御容先在启圣院权行安奉,未审合与不合(近)[迎]奉赴行在。」诏令留守司将画像差官迎奉赴行在所,其雕塑、木石、圣像,依旧安奉,候汴水通日取旨。
四月二十三日,亲从承局邢道收得太祖皇帝、太宗皇帝、真宗皇帝御容,亲从额外指挥使王琪收得太祖皇帝御容,前来投进。诏令入内内侍省差天章阁官辨验,如委是御容,即仰临安府奉迎进入。
九月五日,左朝奉郎郑亿年言,昨被驱虏到东都日,收得祖宗诸后御容五十六轴,诏令临安府奉迎入内。
十年三月十四日,礼部、太常寺言:「塑制徽宗皇帝、显恭皇后、显肃皇后神御毕,依例合诣神御前行朝献之礼。欲乞车驾自常御殿乘辇诣天章阁两神御殿,行朝献之礼。」从之。
十二年八月十九日,迎护徽宗皇帝显肃皇后懿节皇后梓宫礼仪使司言,内迎奉到祖宗御容三匣,系同梓宫船进行。缘见服缌麻,难以朝拜。太常寺看定,欲令礼仪使差属官先次迎奉赴天章阁收奉。从之。
十六年十二月十七日,眉州报恩光孝禅寺僧道求献太祖皇帝御容,诏令户部支赐绢二十匹。
十九年正月二十九日,从义郎赵子嵚投进太祖皇帝御容一轴,赴天章阁收奉。诏令户部支赐绢二十匹。
徽宗崇宁三年二月,以隐士魏汉津言,备百物之象,铸鼎九。四年三月告成,诏于中太一宫之南为殿以奉安。各周以垣,上施睥睨,墁以方色之土,外筑垣环之,名曰九成宫。中央曰帝鼐,其色黄,祭以土王日,为大祠,币用黄,乐用宫架。北方曰宝鼎,其色黑,祭以冬至,币用皁。东北方曰牡鼎牡:原作「壮」,据《宋史》卷一○四《礼志》七改。,其色青,祭以立春,币用皁。东方曰苍鼎,其色碧,祭以春分,币用青。东南曰冈鼎,其色绿,祭以立夏,币用绯。南方曰彤鼎,其色紫,祭以夏至,币用绯。西南曰阜鼎,其色赤,祭以立秋,币用白。西方曰阜鼎,其色赤,祭以秋分,币用白。西北曰魁鼎,其色白,祭以立冬,币用皁。八鼎皆为中祠,乐用登歌,飨用素馔。其乐舞,帝鼐奏《嘉安》之曲,迎神、送神奏《景安》,初献升降奏《正安》,亚献、终献奏《文安》,文舞〔曰〕《帝临嘉至之舞》,武舞曰《神娭锡羡之舞》。八鼎皆奏《明安》之曲,迎神奏《凝安》,初献升降奏《同安》,亚献、终献奏《成安》。
四年正月十七日,诏于帝鼐之宫立大角鼎星之祠,以导迎景贶。
八月二十日,奉安九鼎。翌日,车驾幸九成宫酌献。
大观元年十一月十四日,郑居中等言:「奉诏,亳州太清宫王与之进《黄帝崇天祀鼎仪诀》,令臣等参详,可与不可施行。臣等窃考其说,皆本于天元玉册、九宫太一,与魏汉津制度相合。其间论五运六气盛衰胜复,以五行相 制,亦合于汉津所授上帝锡夏禹隐文。乞修为祭
鼎仪范,时出而用之。今修成《鼎书》十七卷,《祭鼎仪范》六卷,乞颁降每岁祀鼎常典,付有司施行。」内出手诏曰:「鼎之为物久矣,其义莫传。比览居中等所上,(调)[网]罗遗失,稽参制度,合若符契,灿然可观。其论《易卦》,谓应鼎星之象。《易》莫非象也,有取象于天,有取象于地,有取象于人,皆象其一物而已。至鼎则备天地人之象,故《易》于鼎独曰象者此也。可令改正,余依所请。」先是,议者请用王与之所献《(皇)[黄]帝崇天祀鼎仪诀》并上帝锡夏禹隐文,同修为《祭鼎仪范》。内出手诏曰:「九鼎以奠九州岛,以御神奸,其用有法有:原作「其」,据《宋史》卷一○四《礼志》七改。,后失其传。阅王与之所上祀仪,推鼎之意,施于有用,盖非今人所能作。去古绵邈,文字杂揉,可依所请,择其当理合经,修为定制,颁付有司。」乃命居中等刊修,至是书成来上,故有是诏。
十二月二十四日,臣寮言:「陛下肇建九宫,增修祀典,迎气用律,以召至和,而逐鼎乐章尚未修定。乞诏有司考四时之气候,察五行之盛衰,撰谱制词,各从其方,以镇九州岛。」内出手诏曰:「九鼎以奠九州岛,祀事所用乐曲,亦当各随其方,不可概以一律。可依所请,命学士院撰进。」
政和六年九月十三日,以奉安(定)[九]鼎,诏差太师蔡京为礼仪使,提举官杨戬就充都大管干。
二十八日,诏帝(鼎)[鼐]神像依选定十月十三日卯时上车出城,宫门权行奉安。
十月十九日,赴天章阁西位奉安。
二十四日,诏诚感殿长生大君神像,可迁赴天章阁西位鼎阁奉安。
十一月三日,诏帝鼐改为隆鼐,正南彤鼎为明鼎,西南阜鼎为顺鼎,正西阜鼎为蕴鼎,西北魁鼎为健鼎,正北宝鼎依旧,东北(壮)[牡]鼎为龢鼎,正东苍鼎为育鼎,东南(罔)[冈]鼎为洁鼎,鼎阁为圜象徽调之阁。阁上神像,左周鼎星君,中帝席星君,右大角星君;阁下鼎鼐神像,各守逐鼎排列。
十二月二十六日,驾诣鼎阁,奉安隆鼐等神像。翌日,车驾诣阁烧香,百官陪位,仍以其日为休务假。
七年正月二十一日,手诏:「隆鼐、八鼎,旧九成宫逐时换水,用礼制大乐祭告。隆鼐、八鼎各有殿阁,内隆鼐系大祠,于阁下安设宫架;余八鼎系中祠,于殿上安设登歌。今鼎鼐共置一阁,令尚书省下有司参定。」太常寺、大晟府言:「每岁祠祭鼎鼐,随时更律,各用章曲节奏。今参酌宫架乐仍旧列于殿庭,其登歌乐虡欲并于殿上前楹之间北向安设,逐鼎各用乐章。」从之。
五月六日,太常寺言:「将来夏至,依《五礼新仪》祀明鼎,行事官吏前一日早赴圜象徽调阁省馔,至日行礼。缘在皇城内,车驾已赴夏祭斋宫,乞下皇城司经由门户,照会出入及将带灯烛等物。」从之。
重和元年十二月二日,手诏:「九鼎新名,乃狂人妄有改革,皆无稽据,宜复旧名,圜象徽调阁仍旧。」
祀宝成宫。大观三年四月,诏以铸鼎之地作(作)宝
成宫,总屋七十一区。中置殿曰神灵,以祠黄帝;东庑殿曰成功,祀夏后氏;西庑殿曰持盈,祀周成王及周公旦、召公奭;后置堂曰昭应,祀唐李良及隐士嘉成侯魏汉津。
政和三年八月三日,礼部、太常寺言:「宝成宫特置为祠,黄帝、夏后氏、周成王、周公旦、召公奭、唐李良及魏汉津,每岁欲于大乐告成崇政殿元进乐日,秋八月二十五日举祀事二十五:《宋史》卷一○四《礼志》七作「二十七日」。,祀黄帝依感生帝、神州地祇为大祠,币用黄,乐用宫架,祀文依祀圣祖称嗣皇帝臣名。其乐舞迎神奏《宝安》,初献升降、奠币奏《正安》,复位奏《肃安》,奉馔奏《嘉安》,酌献登歌奏《歆安》,亚终、献奏《文安》,彻馔登歌奏《丰安》,望燎奏《正安》,文舞曰《治安庆昌之舞》,武舞曰《丕显神功之舞》。其成功、持盈二殿,礼用中祀,币各用白。昭应堂礼用小祀,并以素馔。」从之。
奉安神霄飞云鼐。政和八年二月,诏左右街道录院差威仪道士二百人,于今月十日赴礼制制造所,迎导神霄飞云鼐鼎赴上清宝(录)[箓]宫神霄殿奉安。先是,七年七月,诏礼制制造所铸造太极飞云洞劫之鼐、苍壶祀天贮醇酒之鼎、山岳五神之鼎、精明洞渊之鼎、天地阴阳之鼎、混沌之鼎、浮光洞天之鼎、灵光晃耀炼神之鼎、苍龟火蛇虫鱼金轮之鼎。自十月十日始铸,至是奉安。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五二 巡幸 太祖
宋会要辑稿 礼五二
巡幸
【宋会要】
笏,枢密都承旨、祗应诸司使以下并公服系 ,与内侍都知已下常起居,班首奉圣躬万福。 国朝之制,车驾幸寺观焚香、园苑游宴,其日内客省使至通事舍人、合门祗候并应起居者皆然。笏,一班常起居。 次殿前马步军以下于内东门廊南阶下,次执球杖供奉官以下于内东门南对立,次诸班并常起居。次舍人引宰臣以下应随驾官,并非泛驾幸诸处并常起居,曾起居止奏万福。执球仗供奉官候引驾回,于内东门南对立,常起居。袍出,降座,鸣鞭出内。至寺观殿上焚香讫,宣从臣吃茶,舍人引宰臣以下再拜就座。吃茶讫,复再拜退。或宣道僧录以下吃茶,舍人引当御前,躬三呼万岁,就座。吃茶讫,退,皆躬三呼万岁。如赐茶绢或茶果,即舍人宣 喝赐如常仪。如宣随驾官对御食,进酒、赐酒、就座,如大宴仪。应随驾官宰臣、亲王、枢密使以下,学士、三司 皇帝服(副使)[使副]、知开封府、使相、节度使至刺史、当直修起居注常从外,知制诰、待制、统军上将军,合门旋定旨。中书、亲王、枢密及宣徽使并禁卫内行马,余官并禁卫后序行。驾回,并从至门内方退。应新授职官未朝谢特宣召者,座次合门临时奏裁。如视朝后非时行幸,宰臣、亲王以下并公服系 ,除不赴内东门起居外,余如上仪。
太祖
【宋会要】
建隆元年四月十六日,幸玉津园。八月五日、二年闰三月六日、四年七月六日、干德二年六月十六日、七月八日、八月十二日、开宝三年八月十九日、开宝六年五月十日、八月六日、七年五月十八日、七月六日、八年四月二十六日、九年五月十五日,凡十三临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