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

四年正月十九日,诏岁中及大礼开建道场日数并仍旧制,天宁节七昼夜,老君生日、年交、保夏、大礼前预告、大礼毕恭谢,各二昼夜。
五月二十四日,诏今后遇旦、望、冬至、年节、天宁节,车驾并诣宫烧香。
五年二月四日,诏二月十五日太上老君诞日,于玉清和阳宫设道士登歌乐,皇帝行酌献之(理)[礼]。其日早,皇帝入玉清和阳宫,归小次,俟设馔等毕,读祝道士诣殿庭北向

三礼,升诣香案之右,东向立。自是前导及执事摄官并奏请行礼等,并以道士充。前导皇帝服靴袍,登东阶,登歌《干安》乐作。诣殿上西向褥位立定,乐止。降真,《诚安》乐作,一成止。奏请皇帝再拜讫,乐作。皇帝盥帨,诣香案前褥位北向,三上香,执事者跪进币,皇帝跪受币,奠币,执事者受币。皇帝再拜讫,归褥位,乐止。少顷,《真安》乐作,
皇帝盥帨爵讫,执事者受爵,赴着尊所。摄太官令实爵,皇帝诣香案前褥位北向立,执事者以爵坫跪进。皇帝跪受,执爵三献酒,执事者受爵,皇帝俛伏兴,少立。摄太祝东向读祝文讫,置于案,皇帝再拜讫,还褥位,西向立。送真,《钦安》乐作,一成止。皇帝诣望燎位,《干安》乐作。至南向褥位,乐止。执事者取祝文币帛,俟火燎半,奏礼毕,皇帝还位。
十八日,诏今后降圣节,可依太上老君生日例排办行礼,仍令本宫一月前检举以闻。
七年五月十六日,诏改玉清和阳宫以玉清神霄宫为名。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五一 徽号 二 宣读天书

宣读天书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正月三日,对辅臣于崇政殿之西序。帝曰:「朕寝殿中帟幕皆用青絁,旦暮非张烛莫能辨色。去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夜将半,方就寝,忽光明满室,惊视之次,见神人星冠绛衣,告朕曰:『来月三日,宜于正殿建黄箓道场一月,将降天书《大中祥符》三篇,勿泄天机。』朕竦然起对,忽已不见,命笔识之。自十二月朔,即蔬食斋戒于正殿,依道门科仪结彩坛九级,建道场以伫神贶贶:原作「祝」,据《宋史》卷一○四《礼志》七改。,虽越月未敢罢去。适皇城司奏,左承天门屋南角有黄帛曳于鸱尾之上,即遣中使视之。回奏云,帛长二丈许,缄一物如书卷,缠以青缕三道,封处隐隐有〔字〕。朕思之,盖神人所谓天降之书也。」王旦等曰:「此盖陛下至诚事天地,大孝奉祖宗,恭己爱人,夙夜求治,以致殊邻修睦,犷俗请吏,干戈偃戢,年粟屡丰,皆陛下赫赫业业、日慎一日之所致也。臣等尝谓天道不远,必有昭报。今者神告先期,灵文果降,实昭上穹佐德之应。」皆再拜称贺。又曰:「然未知天书所谕之事,启封之际,宜屏左右。」帝曰:「既有天命,固当祗受,适恐皇城司遽便收进,已便止之。朕当躬诣焚香拜受。朕自得神人所谕之言,寻雕木为舆殿,饰之以金宝,将以奉安天书。所云屏人以启封,虽神人云勿泄天机,朕以上天所贶,当与众共之。」旦复曰:「盖未测书意,不欲显示于众。」帝曰:「天若谪示阙政,当与卿等祗畏改悔;若告戒朕躬,朕亦当侧身自修。岂宜隐之而使众不知也 当即启读,但虑文莫能辨,须访明习篆籀者以从。」旦曰:「陛下肃奉天命,非臣等所能测也。」帝即步至承天门瞻望再拜,内臣周怀政、皇甫继明对捧而下,王旦跪奉而进。帝再拜受之,亲奉安于舆殿。初,辅臣请以道众前导,帝曰:「朕斋戒既久,止欲与卿等严导以表精虔。」遂奉引而行,帝却伞

盖,彻警跸,至朝元殿之丹墀。旦自舆殿捧天书,帝跪受讫,付陈尧叟启封。帛上有文曰:「赵受命,兴于宋,付于恒。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既去帛,缄书甚密,纸坚润,不与常类。厥以利刀,久而方启。启讫,跪进,帝亦跪捧,复(受)[授]尧叟,命读之。其书黄字二幅,词类《尚书 洪范》、老子《道德经》。始言帝能以(致)[至]孝至道治世,次谕以清净简俭,终述世祚延永之意。读讫,帝复跪捧,以所缄之帛蕴之,盛以金匮,置于舆殿。再拜讫,奉引升自东阶,安于道场中,复然香再拜。礼毕,帝御殿之北庑,召旦等谓曰:「朕德薄,何乃天降明命,昭晰若此!」旦等曰:「昔龙图授羲,龟书锡禹,非常之应,惟圣主得之。陛下应天立极,振(右)[古]称首,上帝所以申锡秘检,示治国大中之道,万世一时也。」咸再拜称贺。是夕,命王旦宿斋中书,晚诣道场上香。旦趍往,而帝已先至。
四日,文武百官、诸军将校、诸方番客入贺。是夕,帝斋于长春殿,辅臣宿于本司,道众声赞于朝元殿,教坊奏发曲于庭。翌日,所司设大次于朝元殿之西廊,列黄麾仗,自殿至阁门, 臣序立。帝服靴袍,太常卿赞导升殿,焚香酌献于三清、天书之前。登歌作乐既毕,执事者奉天书舆殿降自西阶,出朝元门,由右升龙门历文德殿,威仪乐部奉引,帝步导入东上阁门,避黄道而行。既入门,从官皆退,唯中官执事还(官)[宫],帝前导如初。
四月一日,天书再降内中功德阁。天禧元年正月二十七日,始下诏以四月一日天书再降内中功德阁日为天祺节。
六月八日,封禅制置使王钦若言禅:原作「记」,据《长编》卷六八、《宋史》卷七改。:「六日,泰山西南垂刀山上有红紫云气如桥梁之状,渐成花盖,至地而散。其日木工董祚于灵液亭北见黄素曳于林木之上,有字而不能识,遂言于皇城(吏)[使]王居正。居正见其上有御名,驰告李绅福、曹利用等,进于钦若。钦若遂率官属,以道门威仪迎置公舍。七日早,自公舍奉道至社首山社首山:原作「杜首山」,据《元丰九域志》卷一改。神人言:『来月上旬,当赐天书于泰山,宜斋戒祗受。』朕虽荷降告,亦未敢宣露,惟密谕王钦若等,凡有祥异即上闻。今得其奏,果与梦协。上天眷佑,丕应彰灼,祗畏惕厉,惟惧不称。」王旦等曰:「陛下至德动天,感应昭著,臣等不胜大庆。」再拜称贺。帝曰:「灵文非久到阙,奉迎之礼,宜加详定。」旦等曰:「正月奉迎天书已定仪注,今望约而行之。」帝曰:「向者降于内庭,故不别设仪仗,今自外而至,礼当严至。可且置于含芳园正殿,择日具仪卫奉迎。」旦等复曰:「至日欲具黄麾仗、道门威仪,百官并放朝参,出城班迎。入内日亦准是。」从之。即命旦为奉迎天书导卫使,丁谓为扶侍使,蓝继宗为都监。 ,钦若跪授中使,驰捧赴阙。」奏至,帝御崇政殿,促召辅臣,谓之曰:「朕五月十七日夜,忽梦前所
十日,天书至自泰山,扶侍使而下具仪卫奉迎,安于含芳园之

西门,命王旦诣园斋宿,晨夕焚香,道众作法事。
十一日, 臣诣含芳园门迎导天书升园之正殿,帝斋于长春殿。翌日,备銮驾赴含芳园,改服通天冠、绛纱袍,百官朝服序班。帝出大次,于殿下北面再拜讫,导卫、扶侍使自殿上奉天书而下,置帝前,再拜而受,付陈尧叟启封跪读。其文曰:「汝崇孝奉吾,育民广福,锡尔嘉瑞,黎庶咸知。秘守是言守:原作「定」,据《元丰九域志》卷一改。,善解吾意。国祚延永,寿历遐岁。」读讫,召百官示之,复奉以升殿,焚香酌奠。车驾先还,俟于朝元殿之幄次,导卫使等奉至,帝迎拜前导,避黄道而行,由东上合门入内。
四年正月二十一日,奉圣制《天书誓文》赴玉清昭应宫。先是,帝谓王旦等曰:「朕以上穹敷佑,灵文三锡,夙夜兢励,尽志钦奉。且虑岁月寖久,子孙轻怠,故作此文刻石,寘于天书阁下。」
七年五月十一日,诏模刻天书,奉安于玉清昭应宫,命宰臣王旦为天书刻玉使,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钦若为刻(士)[玉]副使,兵部侍郎赵安仁、翰林学士陈彭年为同刻玉副使,入内押班周怀政为都监。
八月七日,有司备仗卫、道门威仪、教坊乐,刻玉都监自内中奉天书升辇,刻玉使已下班迎,赴朝元殿。帝服靴袍,行酌献之礼,百官陪位,奉安于刻玉殿,令刻玉使日赴焚香,副使已下日一员 事。
天禧元年正月六日,诏曰:「顾以眇躬,获绍隆构,仰庆灵之积累,荷穹昊之监观。秘箓垂文,珍图锡祚,告卜世卜年之业,谕时万时亿之祥。载惟凉薄之姿,寅奉殊尤之贶,每增夕惕,祗答天祺。登岱畎以垂鸿,巡魏(睢)[脽]而有谷。而又飙轮临暨,浚发于仙源;曲里朝修,崇严于道荫。旷典以之交举,厚福由是咸怀。遂同海域之心,恭上紫清之号。揆首春之谷旦,陈徽册之威仪。获造殊庭,荐称神祖称:原作「珍」,据《宋大诏令集》卷一三六改。。导珍符而展采,膺瑞历以建元。乃至洁祀大宫,升禋(告)[吉]土,式罄奉先之孝,克伸大(执)[报]之忱。福贶来同,感悦交集。夙宵内省,夤畏靡遑。思与官师,共遵天诲。体清虚之妙本,存悠永之真风。是用顺考灵辰,宣扬秘牒「是用」二句:「用」原作「周」,「秘牒」原脱,据《宋大诏令集》卷一三六改、补。,共守建中之道,愈钦皇极之规钦:原作「清」,据《宋大诏令集》卷一三六改。。谨以今年正月十五日,行宣读天书之礼。繄尔宰府,体兹意焉。」
十二日,帝斋于长春殿,亲王、近臣、御史中丞、知杂、尚书省四品、诸司三品、宗室团练使已上、藩侯观察使已上、管军防御使已上,并斋于朝堂及本司。以王钦若为宣读天书礼仪使。
十三日,有司于天安殿设次,奉玉皇圣像于中位,置写本天书于东,圣祖版位于西。命仪卫使王旦等建金箓道场三昼夜。
十四日,诏皇侄守节已上,驸马都尉王贻清、李遵,并升殿陪位预听。
十五日三鼓四筹,帝服通天冠、绛纱袍,诣天安殿道场焚香再拜,西向而立。 官朝服升殿,摄中书令任中正诣玉皇前跪奏:「嗣天子臣恒谨与宰臣等宣读天书,讲求圣

意,虔思睿训,抚育生民。」仪卫使王旦跪取左承天祥符门天书置案上,摄殿中监张景宗、张继能捧案,摄司徒王曾、摄司空张知白跪展天书空:原作「司」,据《宋史》卷一○四《礼志》七改。,摄太尉向敏中宣读。每句毕,即详绎其指绎:原作「思」,据《宋史》卷一○四《礼志》七改。,言上天训谕之意。摄中书令王钦若执笔抄录。宣读毕,摄侍中张旻跪奏:「嗣天子臣恒敢不虔遵天命!」仪卫使跪纳天书于匣中。又跪取功德阁天书、泰山天书宣读,如上仪。王钦若跪进所录天书意,帝跪受讫,登歌酌献。礼毕,奉天书还内「奉」下原有「写帝」二字,据《宋史》卷一○四《礼志》七删。。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五一 徽号 二 朝谒上帝祖宗圣容

朝谒上帝祖宗圣容
国朝玉清昭应宫、景灵宫、太平兴国寺、启圣院奉安祖宗圣容,每岁正月、十月望,皇帝朝拜,行酌献之礼。亲祠前一日,诣玉清昭应宫太初殿、明庆殿、景灵宫天兴殿玉皇、圣祖〔前〕行荐献之礼。又奉先寺庆基殿宣祖圣容,集禧观崇禧殿祖宗圣容,慈孝寺崇真殿真宗圣容,彰德殿章献明肃皇后圣容,普安禅院隆福殿元德皇后圣容,重徽殿明德皇后圣容,万寿观广爱殿章睿皇后圣容,每大礼庆成恭谢或祈祷朝谒,皆诣行礼。
真宗咸平五年正月六日,诏启圣院、永隆院朝拜太宗圣容,诏自今遂为定制。其仪:前一日,有司设大次于殿之东序,从官序班殿前,北向。太常卿于大次前跪奏,请行朝谒之礼,前导皇帝升殿,诣东陛褥位再拜,从官皆再拜。皇帝三上香,侍臣进酒,皇帝跪,三奠讫,复再拜,从官亦再拜。礼官赞导归大次复跪奏礼毕。礼生引宰臣升殿酌献讫,降阶,与从官已下并再拜退。从官就幕次赐蔬食。故事,祖宗每岁上元历幸佛寺,然后御楼观灯。帝自毕谅阴,以启圣院太宗降诞之地,圣容在焉,不欲为游幸之地,故前期恭请朝诣。后定以正月十一日。
大中祥符七年十月十日,玉清昭应宫成,诏自今每岁正月望诣宫行朝拜之礼。
九年五月二十三日,景灵宫成,诏每岁十月望诣宫朝拜,如玉清昭应宫正月望朝拜之仪。皇帝亲祠前二日,行荐献之礼。其仪:礼仪使一员;赞导皇帝行事侍中二员,一诣罍洗捧匜沃盘,一捧盘承水;门下侍郎一员;请罍洗、进帨巾太常博士一员;引礼仪使尚食奉御一员;酌酒侍臣二员,一俟尚食奉御酌酒毕接盏跪进,一俟皇帝受盏讫接盏置圣像前。
十月三日,礼仪院言:「正月天书降,用上元日朝拜玉清昭应宫。十月圣祖降,择日朝拜景灵宫。」诏以下元日朝拜,着为定式。
仁宗天圣元年正月十三日,命参知政事鲁宗道诣启圣院太宗神御前行荐献之礼。时帝在谅闇,故令近臣摄事,自后不亲朝谒皆如例。
二年三月九日,诏旧例每岁十月望诣景灵宫天兴殿朝拜,今后仍诣奉真殿朝谒真宗圣容。
八年十月十二日,太平兴国寺开元殿奉安太祖圣容。诏每岁上元日

朝谒,如启圣院之仪。
明道二年十月二十九日,景灵宫广孝殿奉安庄懿皇后圣容。
英宗治平二年四月十七日,景灵宫孝严殿奉安仁宗圣容。
熙宁二年正月二十五日,景灵宫英德殿奉安英宗圣容,每岁下元日朝谒,如奉真殿仪。
神宗熙宁元年正月十一日,分命参知政事赵概、赵抃朝拜太平兴国寺、启圣禅院神御殿。故事,上元皆车驾躬诣,时在谅阴故也。
三年正月十日,以秦国大长公主丧,诏罢朝谒神御殿,命辅臣行礼。
四年正月十一日,幸太平兴国寺,诣开先殿,次幸启圣禅院,诣永隆殿,皆行朝谒之礼。赐从官食、坐、赐茶毕,还宫。
五年正月十一日,诣太平兴国寺、启圣禅院朝谒太祖、太宗神御殿。六年正月十三日、七年正月十一日、八年正月十一日、九年正月十一日、十年正月十一日、元丰元年正月十一日、二年正月十一日,并如上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