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


如有似此年及四十、五十未曾训名宗子,亦照前来格式,仰同本家近亲尊长重结罪名,委保陈乞。仍具夹细家状,拟占偏傍,避父祖名讳,令召或文或武升朝官一员委保,经所在州军陈乞。本州岛军亦照见行指挥,取索降生干照,委官点对,如前次第勘验。委非过房讨养异姓儿男,结立罪赏,批书保官印纸讫,保明缴申,出给训名。如陈乞之人父祖已亡,失于陈乞训名,以致宗寺不曾该载属籍,即乞就与添注。」从之。
十六年正月十九日,臣僚言:「仰惟祖宗睦族,超越前代。宗室之始生也,有降生以纪其实;既长也,有训名以示其别。分潢析派,整整有伦。今日本支蕃衍,视昔盖数十倍,降生训名,法非不备,然富者十不一二,贫者不啻七八。彼其经营一据,自县保明,至于州,然后上之宗司,道(理)[里]往来,费不知其几。所以家贫无力者每不暇训名,甚而降生有据,亦未必尽由宗司陈给。存亡之数,在宗司且不得尽知;名称之误,在宗寺亦安得尽革 臣尝见近日奏椟,有以『泽夫』为名者,考其三代,则父名『郴夫』。若此舛讹,往往非一。矧名既得不训,则他日应试,变易冒滥,岂无以一人而计会两降生据,而冒二人之试者乎 又岂无兄弟同试,而逊一得于文笔优长之人者乎 盖本名无定,则虚实难稽,其势固应尔也。乞申饬大宗正司,遍牒所在州军,移文各处尊长司:凡宗室,不问寄居见任,其未经宗司出

给降生,与年及五岁而未经训名者,限以半年,并无勘会着实此句疑有误。,类聚申上宗司,次第出给公据。所有召保批书等事,悉准旧制。仍令宗司着为定令,每三年一次检举施行。庶几振振之盛,无不登名宗牒,而冒滥应举之风亦可少革。」从之。
帝系 宋会要辑稿 帝系七 宗室杂录 赐名

赐名
庆元六年十一月一日,诏宗子与愿改赐名曮,特除福州观察使,令就资善堂授书。详见资善堂门。
嘉定十四年八月二十七日御笔:皇侄右监门卫大将军与从廾从吕可改赐名贵,从言从成。除果州团练使。十五年,转邵州防御使。
帝系 宋会要辑稿 帝系七 宗室杂录 承继

承继
嘉泰三年九月七日,诏:「庄文太子继嗣未立,朕每以为念。宗子希 可改名搢,令为嗣,补名千牛卫将军。」
十七日,礼部、太常寺言:「庄文太子继嗣,照典礼合行祭告。行礼官差本宫都监一员、太祝一员,并于前一日绝早赴庄文太子攒宫致斋行礼。祝文一首,下学士院修撰。」从之。
开禧二年五月一日,皇弟少傅、昭庆军节度使、吴兴郡王(柄)[ ]奏:「臣不善卫生,寖成绵痼之疾。念臣年(愈)[逾]三十,有子不育,堂有老母,何以自慰 而先臣香火之奉,亦遂孑然。伏望矜念,于近属中择昭穆相当者一人,与臣为后,庶几嗣续有传,存没不朽。」从之。
同日,诏宗子希瞿长男令继沂王后,赐名均,与补右千牛卫将军。差置小学教授二员,以太保沂王府为名。合行礼数,依(作)[昨]来太保沂王〔府〕初置小学体例施行。每年于内藏库请降教官以下一年请给、衣赐、时服等,充本府支散。主管文字、书写文字、供检文字等,就太保沂王府讲堂见存留人在府接续祗应,理任、请给、年劳、酬赏等,依前后已得指挥施行。

嘉定八年八月五日,诏:皇从弟思正仍旧为庄文太子府,皇从侄贵和仍旧为魏惠宪王府。
十一年十月一日,礼、户部言:「判大宗正事、嗣秀王师禹奏:故武经大夫、浙西兵马都监赵希古妻吴氏与本位尊长通直郎、新通判太平州赵希永议,乞过房同宗下宗子希澄第三男与侄为希古继嗣。逐部勘当,委是昭穆相当,于见行条法别无违碍。」从之。
十四年七月一日,武翼郎赵善湝言:「昨者先兄善拊得蒙换授南班,以继昌王之后,不幸在任身故。欲望陶铸,抵替名阙,庶几衰宗坠绪,不致孤绝。」诏善湝特与换授右千牛卫将军,仍令趁赴朝参。
五日,礼、户部言:「奉议郎、前权通判太平州赵希永,并本位尊长保康军承宣使、提举佑神观、充秀安僖王园令、本位检察尊长师弥状,保明议定:过房同祖下宗子希植第二男,乳名双哥,与希永为嗣。逐部勘当,所乞过房委是昭穆相当,应得见行条法,别无违碍。」从之。
帝系 宋会要辑稿 帝系七 宗室杂录 杂录

杂录
绍熙五年七月七日登极赦:「应宗室犯请到文解,并与推恩。仰有司照应淳熙十六年体例,条具取旨。」同日赦:「应宗室无官人,依淳熙十六年二月四日赦,与量试推恩。令有司照应已行体例,条具取旨。」同日赦:「宗子见入罪,见锁闭、监管、拘管人,并放逐便。内情重,具元犯取旨。」同日赦:「宗子见入道或为僧,愿归家者听。元有官者依旧。」
二十九年二十九年:疑当作「二十九日」。此条及下二条均为绍熙五年事,以九月十四日明堂及闰十月可知。,诏皇弟许国公妇俞氏与封咸宁郡

夫人,依《宫人禄式》支破诸般请给。庆元四年七月封安国夫人。
九月十四日明堂赦文:「应宗室犯罪,元系情理重,与减作稍重;与重减作稍轻与重:疑当作「稍重」。;稍轻减作重减作重:疑当作「减作轻」。。」自后明堂、郊赦并同。同日赦:「应宗室犯罪,永锁闭、永监管拘管之人,令西南两外宗正司具元犯轻重及有无悛改,结罪保明,申大宗正司,具奏取旨。余锁闭、监管、拘管者可特与减一年,理为放免年限。已经展年人,令逐司结罪保明,申大宗正司,检照元犯合行放免者与放免。」自后明堂、郊赦并同。
闰十月二十一日,诏:「比来宗室在朝者少,可令两省、台谏、侍从各举有文学器识者二人,以备选擢。」
嘉泰四年二月,诏:庄文府小学教授以秘书省校书郎朱质、军器监簿留骏兼。
开禧二年三月,诏:「皇弟搢除忠州防御使,趁赴朝参。庄文府小学以庄文府讲堂为名,教授衔内除落『小学』二字。」
五月十四日,皇叔祖和州防御使、新差知西外宗正事不掊言:「窃见文武臣僚,自升朝以上,遇大礼皆得封赠父、母、妻等。欲乞自今后,南班正率以上,遇大礼并依外官法,许令封赠。」诏三省详议以闻。寻送吏部,长贰看详:「照得宗正司专法,别无立定正率许封赠母、妻并所生母及父祖条法。见行皆系宣和、绍兴格法,内该载换官格明言:正率换修武郎。今外官修武郎该遇大礼,皆得封赠,而正率系是修武郎一等,合封赠官,却只得封赠母、妻,而不及父,是致不掊遂有此陈乞。今看详,不掊所乞亦人

之子孙常情,况均为宗室,岂有南班而反不如(室)[宗]室外官可以荣其亲 欲乞朝廷许从本官奏陈事理,今后南班宗室自正率以上,遇大礼并依宗室外官法,许令封赠父、母、妻,并经大宗正司从条验实,保奏施行。」从之。
御笔,希怿除昭信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致仕,恩礼隆厚。今又蒙圣谕如此,仰见陛下笃叙宗族之意。」 嘉定六年正月十一日,宰执进呈次,上曰:「希怿已致仕,可念。太子视希怿为伯,朕已令请假七日。」宰臣史弥远〔奏云〕:「伏
二月二十四日,大宗正司言:「在法,非袒免以下亲宗子、宗女,嫁娶虽依庶姓法,而注文该载:『唯杂类与曾犯徒刑若恶逆之家子孙,亦不许成亲。』『杂类』,注文为:『舅曾为人力奴仆,姑曾为娼。并父、祖系化外及居沿边两属之人,亦不许。』近年以来,往往奸胥猾吏多与无籍宗子伪冒苟合,盖芘门户,兜揽词讼,专事放哗,把持上下,莫敢谁何。事成则安接贿赂,事败则宗子出官抵拒;设有罪名,不过听赎阁请而已。是以村豪恃富,贿赂得行者必胜,愚善贫民有 莫伸,诚为利害。今欲自后宗室并不得与曾为公吏之家为亲,比同『杂类』之法,庶几隔绝前弊。乞降指挥下本司,以凭遵守。」从之。
七年二月二十三日,大宗正司言平江府昆山县寄居宗子希尧文身犯法等事:「照对宗室为非,皆是不逞恶少之徒,苟于一时酒食钱物之利,寻访他事,故意纵臾,使之出名,谓之『陪涉』。

逮至有司,但令宗室招承其罪,余人悉得幸免。恶少恃此,何惮而不为 其陪涉之法,着之令甲,非不分明,然冒犯者尚多。况有该载未尽者,谓如宗室雕青,必须针笔之人,方能文刺肢体,悉是平时稔熟之辈。虽明知宗室不许雕青,缘无正条,万一犯至,有司不曾推究所自,是以为其引诱文刺者往往有之。凡人一被文刺,终身不可洗除,余人尚有从军之计,在宗室无所容身,遂至愈更习下。而况毁伤遗体,有玷祖宗,莫此为甚。宗室不许雕青,未着令甲;所有施针笔为宗室雕青之人,虽有条法,欲更比附陪涉之法,加一等断罪。仍许人告,给赏钱一百贯,于所犯宗室名下监偿。其宗室见支孤遗请给,即与住支,终身更不帮放。或有父祖恩泽,不得承受。其有同居尊长不觉察者,亦作施行。不唯使之知畏,此实杜绝宗室为非之一端。」敕令所看详:「在法,教诱陪涉宗室致犯罪者,徒一年。因而破坏资产、费用钱物,若为文刺身体者,各加二等,并千里编管,不以荫论。上条该载,已自详备,止缘宗室文身者却无断罪正条,宗司今来申请,委得允当。所有日前文身者,合就令措置,使之自陈,或置籍,或给据,庶使有所分别,免(到)[致]一例施行。」从之。
八年六月四日,吏部言:「四川制置大使司申:『右选宗室,在法厘务二考,通不厘务四考,听通理关升。本司照得,四川宗室厘务阙止是作院理为厘务。今来诸州作

院已行废罢,其宗室厘务差遣无阙可入。若必令历厘务、不厘务差遣,共六考然后关升,委是艰阻。乞将右选宗室令历不厘务差遣三任六考,特与关升施行。』本部照得四川宗室既无可入之阙,则是无缘关升。若从本司所请,则(大)[太]为优滥。欲与展一任,二考通理,八考不厘务,放行关升。庶几酌中,不废四川宗室寸进。」从之。
十年三月十八日,诏:魏惠宪王府小学教授依庄文府教授体例,除落「小学」二字。以皇侄贵和趁赴朝参,本府教官陈黻等申请故也。
十二年八月三日,臣僚言:「照得大宗正司专纠合宗盟之职,所宜望实素着,乃能观听具孚。今以嗣秀王兼总,深为允当。并乞今后如除授知宗,须择老成更练之人,庶几肃示表仪,同归信厚,尤称陛下强宗之意。」从之。
帝系 宋会要辑稿 帝系八 公 主

宋会要辑稿 帝系八

公主
国朝沿汉唐故事,皇祖姑、皇姑为大长公主,皇姊妹为长公主,皇女为公主。所封或以国名,或以郡名,或以美名,亦有以县为名者。初封多择美名,进封乃以郡国名,至特恩始有兼两国者。初降月俸百五十千,遇恩庆稍增至二百千,至道(宗)[中]复益至三百千。自是封祀行庆,唯褒进宗号及易国封。明道以后,累增献穆大长公主俸,月至千缗,后遂着例云。至崇宁初,燕国大长公主进封秦魏两国,始诏月外更增二百千。政和三年,诏改公主为帝姬,其称大长者依旧为大长帝姬,仍以美名二字易其国号,内两国者以四字。建炎元年六月六日,臣僚上言:「本朝制度多循用前代故事,皇女称公主,姊妹称长公主,诸姑称大长公主。近年一例改作帝姬,臣尝思之,进退无据,亦有妨嫌。古者妇人称姓,故周王姬犹宋子、齐姜之类是也。本朝实为商后,非姬姓也,不可以为称明矣。或者以谓非姓氏之姬,乃姬侍之姬,此尤不可者,岂有至尊之女而下称姬侍乎 若以避忌主字,因有改易,曾不知字有体用,义不相干。天子嫁女不自主婚,以同姓诸侯主之,故称公主。诸侯则自主婚,故汉制,诸侯之女称翁主,言乃翁自主之也。此主字则主簿、主书之主,非国主、家主之主也。况主字不当避忌,往者凡是主字一切除去,是以民间有无主之说;又言姬者饥也,

亦用度不足之谶。自秦称皇帝以来,未尝独以帝为称号,惟有配谥称帝一事而已,盖取诸礼者『措之庙、立之主曰帝』也。今以帝为称号,委合忌讳。望改正,依祖宗故事。」从之。
徽宗政和三年闰四月六日,内出手诏曰:「比览神考实录,在熙宁初,有厘改公主、郡县主称名,当时 臣不克奉承,以至今日。近命有司,祗若先志,循沿既久,莫能董正。稽考前世,周称王姬,见于《诗 雅》。姬虽周姓,考古立制,宜莫如周。今帝天下,而以主封臣。可改公主为帝姬,郡主为宗姬,县主为族姬。其称大长(若)[者]可并依旧为大长帝姬,仍以美名二字易其国号,内两国者以四字。」
八月九日,尚书吏部言:「奉手诏,郡主改为宗姬,县主改为族姬。缘未有大长帝姬女郡主改换名称。」诏:「帝姬女已封郡主者,并换郡夫人,其恩数依旧。」
宣和五年三月三日,车驾幸贤德懿行大长帝姬宅浇奠。
靖康元年正月四日,诏罢帝姬宅教授。未见初置年月。
国朝,公主受封降制,有册命之文,多不行礼,只以纶告进内,至嘉佑始备册礼。仁宗嘉佑二年六月二十三日制:福康公主进封兖国公主,仍令所司备礼册命。二十八日,命参知政事王尧臣充册使,枢密副使田况充副使,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龙图阁学士李淑撰册文并书印。七月二十三日,内降兖国公主册印,宰臣率百官班文德殿行礼。
其仪:前一日守宫设宰臣、枢密使、应内外文武

百僚次于朝堂,所司奉公主册、印先进入内。是日,宰臣率文武百僚并常服,早入次。礼官、通事舍人先引中书令、侍中、门下侍郎及奉册印官册印案每案四人对捧,中书门下奏差。并执事人等,并诣垂拱殿门就次,应行官并奉册印官并常服,应事人(降)[绛]衣介帻。以俟内中降册。礼官、通事舍人分引宰臣、枢密使、册印使副、文武百僚入文德殿庭立班,东西相向,北上立定。内臣二员自内中承旨降册印,率执事者以捧册印出垂拱殿。其捧册印官俱搢笏,率执事人导中书侍郎押册,其中书令后从;门下侍郎押册押册:疑作「押印」。,侍中后从。援卫如仪。由东上阁门出,至文德殿庭权置。援卫人等少退立。礼官、通事舍人引使副就成制位立定,次引侍中于使前,西向,称「有制」,典仪曰「再拜」,赞者承传。使副、应在位官皆再拜讫,宣曰:「福康公主进封兖国公主,命公等持节展礼。」宣讫,使副再拜,侍中还位。门下侍郎帅主节者诣使东北,主节者以节授门下侍郎,门下侍郎执节授册使,跪受,兴,付主节幡,随节立于使左。次引中书令、侍中诣册印东北,西向立,中书侍郎引册案立于中书令之右。中书令取册授册使,跪受,兴,置于案。册文曰:「皇帝若曰:二姓合好,肇正人伦;诸女毕封,着于典册。风化自出,物采有庸。惟皇度衷,稽谂故实,揆吉厘降,锡命是彝。咨尔长女福康公主,慧晤哲温,柔嘉敏达。夙凭诒翼之庆,祗蹈婉和之箴。徽智天成,韶华日茂。向胙国邑,期之寿康,而□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