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政书
- 唐会要
唐会要
肃王详。德宗第五子。建中三年薨。性聪慧。上尤怜之。追念无已。诏如西域法造塔安置。礼仪使判官司门郎中李岩上疏曰。坟墓之义。经典有常。自古至今。无闻异制。层砖起塔。始于天竺。名曰浮图。行之中华。窃恐非礼。况肃王天属。名位尊崇。丧葬之仪。存乎简册。举而不法。垂训非轻。伏请准令造坟,庶遵典礼。从之。
唐会要卷六
公主
凡公主封有以国名者。鄎国代国霍国是也。有以郡名者。平阳宣阳东阳是也。有以美名者。太平安乐长宁是也。惟元宗之女。皆以美名名之。
高祖十九女。长沙。降冯少师。襄阳。降窦诞。平阳。降柴绍。高密。降长孙孝政。后降段纶。长广。降赵慈景。后降杨师道。长沙。始封万春。降豆卢怀让。房陵。降窦奉节。后降贺兰僧伽。九江。降执失思力。庐江。降乔师望。南昌。降苏勖。安平。降杨思敬。淮南。降封道言。贞定。降崔恭礼。衡阳。降阿史那社尔。丹阳。降薛万彻。临海。降裴师律。馆陶。降崔宣庆。安定。降温挺。后降郑敬元。长乐。降赵瑰。
太宗二十一女。襄城。降萧锐。后降姜简。汝南。早薨。南平。降王敬直。后降刘元意。遂安。降窦逵。后降王大礼。长乐。降长孙冲。豫江。降唐义识。巴陵。降柴令武。普安。降史仁表。东阳。降高履行。临川。降周道务。清河。降程怀亮。兰陵。降窦怀悊。晋安。降韦思安。后降杨仁辂。安康。降独孤谋。新兴。降长孙曦。城阳。降杜荷。后降薛瓘。高阳。降房遗爱。金山。早薨。晋阳。早薨。常山。早薨。新城。降长孙诠。后降韦正矩。
高宗三女。义阳。降欢毅。高安。降王勖。镇国太平。降薛绍。后降武攸暨。中宗八女。新都。降武延晖。宜城。降裴●。定安。降王同皎。后降韦濯。三降崔铣。长宁。降杨慎交。后降苏彦伯。永寿。降韦鐬。永泰。降武延基。安乐。降武崇训。后降武延秀。成安。降韦捷。
睿宗十一女。寿昌。降崔真。安兴。早薨。荆山。降薛伯阳。淮阳。降王承庆。代国。降郑万钧。凉国。降薛伯阳。后降温义。蔡国。降王守一。后降裴巽。鄎国。降薛敬。后降郑孝义。金仙。入道。玉真。入道。霍国。降裴虚己。
元宗三十女。永穆。降王繇。常芬。降张去奢。孝昌。早薨。唐昌。降薛锈。灵昌。早薨。常山。降薛谭。后降窦泽。万安。入道。上仙。早薨。怀思。早薨。高都。降崔惠童。新昌。降萧衡。临晋。降郭潜曜。建平。降豆卢建。后降杨说。封卫国。真阳。降源清。后降苏震。信成。降独孤明。寿春。降吴澄江。后入道。封楚国。普康。早薨。昌乐。降窦锷。永宁。降裴齐邱。平昌。降温西华。后降杨徽。封宋国。兴信。降裴。后降裴颖。三降杨敷。封齐国。咸直。降阳洄。后降崔嵩。宜春。早薨。广宁。降程昌胤。后降苏克贞。万春。降杨朏。太华。降杨踦。寿光。降郭液。乐城。降薛履谦。新平。降裴。后降姜庆初。寿安。降苏发。
肃宗七女。长乐。降豆卢谌。改封宿国。宁国。降郑巽。后降回纥可汗。三降薛康衡。封萧国。和政。降柳潭。大宁。降裴清。封郯国。宜宁。降郑沛。封纪国。永和。降王诠。延光。降裴徽。后降萧升。封郜国。
代宗十八女。灵仙。早薨。真定。早薨。永清。降裴仿。升平。降郭暧。封虢国。华阳。入道。玉清。早薨。嘉丰。降高怡。长林。降沈明。太和。早薨。嘉诚。降田绪。初封武清。赠赵国。谥庄懿。玉虚。早薨。普宁。降吴士广。晋阳。降裴液。义清。降柳杲。寿昌。降窦克良。新都。降王赞。后降田华。西平。早薨。章宁。早薨。
德宗十一女。唐安。降韦宥。早薨。赠韩国。谥贞穆。义阳。降王士平。赠魏国。谥宪穆。义章。降张茂宗。寻薨。赠郑国。谥庄穆。临贞。降薛钊。永阳。降崔諲。普宁。早薨。文安。入道。咸安。降回纥武义成功可汗。赠燕国。谥襄穆。义川。早薨。宜都。降柳昱。晋平。早薨。
顺宗十一女。汉阳。降郭鏦。普安。降郑何。赠梁国。谥恭靖。东阳。降崔杞。西河。降沈翚。云阳。降刘士泾。襄阳。降张克礼。浔阳。入道。临汝。早薨。阳安。降王承系。平恩。早薨。邵阳。早薨。
宪宗十九女。普宁。降于季友。改封永昌。赠梁国。谥惠康。永嘉。入道。衡阳。早薨。汾阳。降韦让。赠郑国。谥温仪。宣城。降沈。岐阳。降杜琮。赠晋国。谥庄淑。陈留。降裴模。真宁。降薛翊。南康。降沈汾。普康。早薨。临真。降卫洙。真源。降杜中立。永顺。降刘宏景。安平。降刘异。寿安。降王元逵。本琛王女。永安。入道。义宁。早薨。定安。初封太和。降回鹘崇德可汗。贵乡。早薨。
穆宗八女。义丰。降韦处仁。淮阳。降柳正元。延安。降窦澣。金堂。降郭仲恭。初封晋陵。清源。早薨。饶阳。降郭仲词。义昌。入道。安康。入道。
敬宗三女。永兴。天长。宁国。
文宗四女。兴唐。西平。朗宁。光化。
武宗七女。昌乐。寿春。永清。延庆。静乐。乐温。长宁。
宣宗十一女。万寿。降郑颢。永福。西华。降严祁。赠齐国。谥恭怀。广德。降于琮。义和。饶安。盛唐。平原。唐阳。许昌。丰阳。
懿宗八女。同昌。降韦保衡。封卫国。谥文懿。安化。普康。昌元。昌宁。金华。仁寿。永寿。
僖宗二女。唐兴。永平。
昭宗十一女。新安。平原。降李继侃。信都。益昌。唐兴。德清。太康。永明。新兴。普安。乐平。
杂录
高祖第三女平阳公主。义兵起。公主于鄠县庄。散家资招引山中亡命。得数百人。起兵以应高祖。略地至盩厔武功始平。皆下之。每申明法令。禁兵无得侵掠。故远近奔赴甚众。得兵七万人。公主间使以闻。使者至。高祖大悦。及义军渡河。公主引精兵万余。与太宗会于渭北。与其驸马柴绍。各置幕府。营中号为娘子军。京城平。封为平阳公主。以独有军功。每赏赐异于他主。及薨。追谥曰昭。
太宗长女襄城公主。出降中书令萧瑀子锐。公主雅有礼度。太宗每令诸公主。凡厥所为。皆视其楷则。又令所司别为营第。公主辞曰。妇事舅姑。如事父母。若居处不同。则定省多阙。再三固让。乃止。令于旧宅而改创焉。即荐福寺是也。
贞观五年。长乐公主出降。太宗以皇后所生。敕有司资送倍于永嘉长公主。秘书监魏征谏曰。不可。昔汉明帝欲封其子。云我子岂得与先帝子等乎。可半楚淮阳。前史以为美谈。天子姊妹为长公主。天子之女为公主。既加长字。即是有所尊崇。或可情有浅深。无容礼有踰越。上然其言。长孙皇后遣使赉钱四十万。绢五百疋。诣征家赐之。
十一年。侍中王珪子敬直。尚南平公主。礼有妇见舅姑之仪。近代以来。公主出降。此礼皆废。珪曰。今主上钦明。动循法制。吾受公主谒见。岂为身荣。所以成国家之美耳。遂与其妻就位而坐。令公主亲执笲。行盥馈之道。礼成而退。物议韪之。自是公主下降。有舅姑者皆备礼。自珪始也。
十六年七月三日。敕晋王宜班于朝列。晋王及晋阳公主。幼而偏孤。上亲加鞠养。晋王或暂出合。公主必送出虔化门。涕泪而别。至是公主言于太宗曰。兄今与百僚同列。将不得在内耶。言讫。哽噎不自胜。上为之流涕。
永徽元年正月。衡山公主欲出降长孙氏。议者以时既公除。合行吉礼。侍中于志宁上疏曰。伏见衡山公主出降。欲就今秋成礼。窃按礼记云。女十五而笄。二十而嫁。有故。二十三年而嫁。郑玄云。有故。谓遭丧也。固知须终三年。其有议者。准制公除之后。须并从吉。此汉文创制其仪。为天下百姓。至于公主。服是斩缞。使服随例除。无宜情随例改。心丧之内。方复成婚。非惟违于礼经。亦是人情不可。陛下方奖仁孝之日。敦崇名教之秋。此事行之若难。犹宜抑而守礼。况行之甚易。何容废而受讥。伏愿遵高宗之令轨。略孝文之权制。国家于法无亏。公主情礼得毕。则天下幸甚。于是待三年服阕。然后降。
咸亨二年五月十六日。城阳公主薨。公主初适杜荷。坐承干事诛。公主改适薛瓘。太宗使卜之。卜人曰。两火俱食。始则同荣。末亦双悴。若昼日行合之礼。则终吉。上将从之。马周谏曰。臣闻朝谒以朝。思相戒也。讲习以昼。思相成也。燕饮以昃。思相欢也。婚合以夜。思相亲也。是以上下有成。内外有亲。动息有时。吉凶有仪。先王之教。不可黩也。今陛下欲谋其始而乱其纪。不可为也。夫卜筮者所以决嫌疑。若黩礼乱常。先王所不用。上从其言。瓘后为房州刺史。公主随之。及薨。双柩齐引而还。
显庆三年九月十九日。诏古称厘降。唯属王姬。比闻县主适人。皆云出降。娶王女者。亦云尚主。滥假名器。深乖礼经。其县主出嫁。宜称适。娶王女者。称娶。仍改令文。
神龙二年闰正月一日。敕置公主设官属。镇国太平公主。仪比亲王。长宁安乐。唯不置长史。余并同亲王。宣城新都安定金城等公主。非皇后生。官员减半。其金城公主。以出降吐蕃。特宜置司马。至景龙四年六月二十二日。停公主府。依旧置邑司。唐隆元年六月二十六日。敕公主置府。近有敕总停。其太平公主有崇保社稷功。其镇国太平公主府。即宜依旧。酸枣县尉袁楚客。奏记于中书令魏元忠曰。女有内。男有外。男女有别。刚柔分矣。中外斯隔。阴阳着矣。岂可相滥哉。然而幕府者。丈夫之职。非妇人之事。今公主开府建寮。崇置法官。秩若亲王。以女处男职。所谓长阴而抑阳也。而望阴阳不愆。风雨不爽。其可得乎。窃谓非致远之计。乖久安之策。书曰。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此之谓也。君侯不正。谁正之哉。
开元十年。永穆公主出降。敕有司优厚发遣。依太平公主故事。僧一行谏曰。高宗末年。唯有一女。所以殊其礼。又太平骄僭。竟以得罪。不应引以为例。上纳其言。
天宝七载。皇女道士万安公主出就金仙观安置。赐实封一千户。奴婢所司。准公主例给付。
干元三年正月十九日。永昌县主婿韦嗣道。宜付吏部与散官。自今以后。县主婿出身者。并准此为恒例。
建中元年九月。诏婚嫁函书。出于近代。既无经据。即可停之。时县主将嫁。既有吉日。所司供设已备矣。而襄王之幼女卒。上从妹也。命改用中旬。或奏曰。礼物已备。供帐已设。撤之倍劳。且殇服不足以废事。上曰。尔爱其费。我爱其礼。卒罢之。十二月。出嫁岳阳等十一县主。初。开元中。置礼会院于崇仁里。自兵兴以来。废而不修。公郡县主。不时降嫁。殆三十年。凡皇族子弟。皆散弃无位。或流落他县。上即位。始叙用枝属。以时婚嫁。公族老幼。莫不悲感。及县主将嫁。小大之物。必周其用。于是有司度人用一笼花。计钱七十万。上使损之。及三万。乃止。上曰。吾非有所爱。但不欲无益之费耳。各以其余钱赐之。以备他用。旧例。皇姬下嫁。舅姑反拜而妇不答。至是乃刊去慝礼。率由典训。
贞元二年二月。太常奏长林公主出降。准开元礼。合乘厌翟车。去年嘉诚公主出降。得驾部牒。造来多年。不堪乘驾。又得内侍省报。旧例相沿。乘金根车。其时便已行用。今缘礼会日逼。创造必不及。请准嘉诚公主例。乘金根车。敕宜依。自是公主出降。相承金根车。至今不改。至四年二月七日。太常卿董晋奏曰。今月八日正衙。册新都长公主。准开元礼。其日皇帝御正衙。命使行册礼。陈乐悬。伏准贞元二年五月。册嘉诚公主。二年三月。册长林公主。皇帝并不御正殿。亦不设乐悬。遂为典故。又奏今月十日。新都长公主出嫁。行五礼。准旧例。并合前一日于光顺门行五礼。今奉敕。其日早于光顺门便行册礼。遂为故事。至十五年七月三日。有司奏。册公主仪注。伏准开元之仪。侍中合宣制。今仪注误以中书令宣制。则其日侍中阙行事之仪。中书令合受册。又合以册授与册使。今仪注误以中书侍郎授册使。则其日阙中书令授册之仪。内册案自东上阁出。诣横街北。合宣付中书门下。其侍中中书令其日并行事。今仪注误。独宣付中书令。则侍中无凭宣付。今欲改正。制曰。可。至二十一年四月七日。敕礼部。礼仪使奏。旧制例正衙命使。使出含元殿西廊侧门外。登辂车。从光范门入。诣光顺门进册。伏缘诸王及公主。并同日内册。其载册辂车。车数不足。今商量册使出宣政门。便自兴礼门出。各赴延英光顺门进册。既便于事。又合礼经。制曰。可。
五年十二月十八日。诸郡县主婿每停官后。郡主每季给钱七十千文。县主每季五十千文。如受官后。即停。其郡县主婿已亡殁者。依准此。仍令度支随季折给绫绢。
六年十一月。诏郡主婿检校四品京官者。户部月给俸钱三十千文。度支岁给禄米一百二十石。县主婿检校五品京官。给俸钱二十千文。禄米百石。其有出身及先任正官。并负才学政术。欲从上举选者。听之。如官已登朝。不用此制。又敕诸公主。每年各给封物七百段疋。此依旧例。春秋两限支给。诸郡主每季各赐钱一百贯文。诸县主每季各赐钱七十贯文。其郡县主婿见任前资正员外员官等。一依支给。
十一年十月。义阳公主出降秘书少监王士平。士平。武俊之子也。上慎重其事。先时令宰臣访于礼官。令参定见舅姑之仪礼。又武俊在镇。仍定公主遣使仪。
十四年。故怀泽县主婿检校右赞善大夫窦克构状言。臣顷以国亲。超受宠禄。及县主薨逝。臣官遂停。臣陪位出身未授检校官日。自有本官。伏乞宣付所司。许取前衔婺州司户参军。随例调选。诏许赴集。仍委所司比类前任正员官。依资注拟。自今以后。郡县主婿。除丁忧外。有曾任正员官。停检校官俸料后者。准此处分。其余先是兼试同正员等。不在选序者。停检校官俸料后。任便赴集有司。据检校官量降三资与正员官。元无官者。与解褐正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