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政书
- 唐会要
唐会要
十七年闰六月。诏曰。皇太子地惟储副。寄深监抚。兼统禁旅。是允旧章。宜知左右屯营兵马事。大将已下。并受处分。十九年。高士廉刘洎等。表称皇太子与百官书疏。先无礼式。请详定其仪。诏曰。皇太子地在震方。礼绝群后。而令书法式。未着彝章。近代以来。例皆明白。谦过逼下。书依众庶。无以别贵贱之差。将何显尊卑之序。理非通允。宜有更张。凡处分论事之书。皇太子并宜画令。左右庶子以下署名。宣奉行书按画日。其余与诸亲及师傅等书。不在此限。二十年。太宗于寝殿侧。置一院。令太子居之。绝不遣往东宫。门下侍郎兼太子宾客褚遂良上疏谏曰。臣闻周家问安。三至必退。汉储视膳。五日乃来。礼曰。男子十年出就外傅。出宿于外。学书计。然则古之达者。岂无私爱。欲使成立。凡人尚犹如此。况君之世子乎。且朋友不可以深交。深交必有怨。父子不可以滞爱。滞爱或生愆。伏愿远览殷周。近遵汉魏。常许旬日半月。遣还宫。专学艺以润身。布芳声于天下。则微臣虽死之日。如生之年。太宗从之。长安三年。太子詹事崔神庆上表曰。臣伏思五品以上。所以带龟者。比为别敕征召。恐有诈妄。内出龟合。然后应命。况太子元良国本。万方所瞻。古来征召。皆用玉契。此诚重慎之极。防萌之虑。臣昨见缘突厥使见太子。合入朝参。直有文符下宫。曾不降敕处分。太子当时又报臣云。昨日至晚侍奉。不见圣人谕及遣来。今者直准台符入朝。事得安否。臣又思周礼仪注。例皆奏闻。台符所下。必将非妄。臣又自到朝堂。审知是寔。所以太子遽往。当今人禀淳化。内外同心。然古人虑事于未萌之前。所以长无悔吝之咎。臣愚见太子既与陛下异宫。伏望召太子。先报来日。非朔望朝参。应须宣唤。伏望降墨敕及玉契。以符重慎之道。
开元十六年五月敕。所选皇太子及诸王等妃。既是百官子女。礼合避人。今追就府县。及过本司。未为得所。其应预妃者。宜令所司具名录奏。各令女及近亲随使。于命妇朝堂待进止。
干元元年四月。代宗自楚王改封成王。张皇后有子数岁。阴有夺宗之议。宰臣李揆因对见。肃宗从容谓曰。成王嫡长有功。今当命嗣。卿意如何。揆拜贺曰。陛下言及于此。社稷之福。天下幸甚。不胜大庆。肃宗喜曰。朕计决矣。
建中元年二月。国子司业归崇敬土言。准制。皇太子时幸太学。行齿胄之礼者。伏请每至春秋国学释奠之时。所司先奏听进止。其释奠齿胄之礼。如开元礼。或有未尽。请委礼仪使更以古议详定闻奏。
贞元中。裴延龄韦渠牟以奸佞相次选用。延龄尤狡险。判度支。务克剥聚敛。自以为功。天下怨怒。陆贽李充以谗毁受谴。阳城等伏阙恳谏。几至得罪。顺宗在东宫。每进见辄言延龄辈不可用。而谏臣可奖。德宗卒不相渠牟延龄而宥城等者。东宫之力也。德宗尝泛舟鱼藻宫水嬉。命皇太子升舟。舟具皆饰以金碧丹青。妇人盛饰操舟。光彩耀烛。众乐俱发。德宗顾太子。今日如何。曰。极盛。然后退以奢谏。德宗不悦焉。
贞元二十一年四月。册广陵王为皇太子。时顺宗即位已久。而臣下未有亲奏对者。内外咸言王伾王叔文专行断决。日有异说。又属频阴雨。皆以为群小用事之应。及将行册礼之时。雨乃止。天景清明。有庆云见。识者以为天意所归。及睹皇太子仪表。班行悚动。退无不相庆。至有感而泣者。道路欢悦。递相传告。中外有属焉。
元和五年二月。太常礼院奏。百官避皇太子名讳。详礼经。公卿大夫与太子同名无嫌。盖尊统于上。太子同在臣子之列。国朝故事。东宫官号。并东宫殿及门名。与太子名同皆改。然无百官避东宫名者。德宗在春宫。处州旧名不改。并御史院同姓名者亦不改。伏以宫臣名及宫殿门名。并百官宗姓中。有与皇太子名同者。即干仪制。礼合回避。台官及王公爵土名号。推义比例。并无改文。诏可。六年闰十二月。皇太子薨。前四年。有司将行册礼。改以孟秋。再卜日。临事皆以雨而罢。至十月方就廷。册纔二周岁而薨。
元和十年。皇太子侍读谏议大夫韦绶奏。皇太子学书至依字。辄去其傍人字。臣问其故。答曰。君父每以此字可天下之奏。臣子岂合书之。上深嘉叹之。其年五月。韦绶罢侍读。绶好谐戏。兼通人间小说。太子因侍上。或以绶所能言之。上谓宰臣曰。侍读者当以经术傅导太子。使知君臣父子之教。今或闻韦绶谈论。有异于是。岂所以傅导太子者。因此罢其职。寻出为虔州刺史。其年十二月。惠昭太子薨。命国子司业裴茞议废朝礼。茞奏。故事无皇太子薨礼。请辍视朝十二日。盖用期服易月之制也。其年。惠昭太子既薨。穆宗时为遂王。宪宗以澧王居长。又多内助。将建储贰。命翰林学士崔群与澧王作让表。群执奏曰。大凡已合当之。则有陈让之义。若不合当。因何遽有让表。今遂王嫡子长。所宜正位青宫。乃从之。及后穆宗即位。拜吏部侍郎。召见别殿。谓之曰。我升储位之时。卿为羽翼。群奏曰。先帝之意。元在陛下。顷者授陛下淮西节度使。臣奉命草制。且曰。能办南阳之牍。允符东海之贵。若不知先帝深旨。臣岂敢轻言。
长庆二年十二月。上御紫宸殿。册皇太子。故事。册太子御宣政殿。时以圣体未康。虑劳登御。故从便也。是日。备宫悬于殿庭。列内仗于两阁门内。群臣辨色序立于宣政门外。俄就外廊食讫。始具衣冠剑履。入自月华门。列位于正衙。辰后一刻方入阁。上临轩。复以中官列侍。太子步自崇明门。以宫寮翼从。驸马二人扶衣冠。礼仪使导以进。及乐作。扇开。群臣拜讫。太子进至龙墀东南。再拜受册。摄中书令杜元颖跪读册文讫。以授太子。太子再拜舞蹈。乃归于崇明门幕殿。群臣贺皇帝讫。退诣崇明门谒太子。太子命举帘执笏答拜。宫寮拜则受之。
开成元年五月。中书门下奏。臣等累奉德音。令与皇太子于甲族选妃家。今商量于两都及侧近精择甲族。可以选尚者。敕冢嗣元良。家国之庆。人伦之始。在娶元妃。虽吉事尚更于待年。而嘉偶宜深于善教。至于先定。冀选义方。属在德门。遂成好合。在东京委裴度。西京委宰臣。各申旨谕。两月内送中书门下。开成三年十月。庄恪太子薨。太常礼院奏皇太子薨。礼仪至重。诸祠祭除天地社稷之外。并合权停。其天地社稷祭日。悬而不乐。虞祭已后。却依例程。从之。
追谥太子
懿德太子重润。中宗长子。本名重照。惠庄太子撝。睿宗第二子。惠文太子范。睿宗第四子。惠宣太子业。睿宗第五子。靖恭太子琬。元宗第六子。恭懿太子。萧宗第十二子。昭靖太子邈。代宗第三子。文敬太子謜。德宗之子。本顺宗子。上爱念之。养为子。怀懿太子凑。穆宗第六子。悼怀太子普。敬宗长子。靖怀太子汉。宣宗第二子。会昌六年封王。大中六年薨。追谥靖怀。
杂录
懿德太子生于东宫内殿。高宗甚悦。及满月。大赦。改元永淳。是岁立为皇太孙。开府置官属。及中宗迁于房州。其府废。圣历初。中宗为皇太子。封为邵王。大足元年。为人所构。与其妹永泰郡主之夫魏王武延基等。窃议张易之兄弟。何得恣入宫中。则天命杖杀之。年十八。重润风神俊朗。早以孝友知名。既死非其罪。大为当时所惜。中宗即位。追赠皇太子。谥曰懿德。陪葬干陵。仍为聘国子监丞裴粹亡女为冥婚。与之合葬。
惠庄太子撝。初生。则天尝以示僧万回。万回曰。此儿是西域大树之精。养之宜兄弟。则天甚悦。始令列于兄弟之次。
惠文太子范。好学尚书。雅爱文章之士。无贵贱皆尽礼接待。与阎朝隐。刘廷琦。张谔。郑繇。篇题唱和。又多聚书画古迹。为时所称。上禁约王公。不令与外人交结。驸马都尉裴虚己。坐与范游燕。兼私挟谶纬之书。配徙岭外。万年尉刘廷琦。太祝张谔。皆坐黜。雅称风格秀整。时士庶冀有所成功。忽然殂谢。远近失望焉。
皇太孙
贞观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诞皇太孙。宴宫寮于宏教门。太宗幸东宫。自殿北门入。谓宫臣曰。顷来生业稍可。非乏酒食。而唐突公等宴会。朕有甲观之庆。故就卿为乐耳。谓太子曰。尔国之储贰。府藏是同。金玉绮罗。不足为赐。但先圣典籍。可为鉴诫耳。因赐尚书毛诗孝经各一部。太子太傅萧瑀曰。今所赐书。请陈其要旨。申明义趣。可为深诫者。皆委曲言之。上大悦。以为师傅得人。永淳元年三月十五日。立皇孙重照为皇太孙。将置府寮。上召吏部侍郎裴敬寻。郎中王方庆。问今立太孙。前代故事如何。方庆进曰。臣按周礼有嫡孙。汉魏以来。皇太子在。亦不立太孙。但封王耳。晋太康元年。立愍怀太子第二子临淮王臧为皇太孙。永宁元年。立愍怀太子第三子襄阳王尚为皇太孙。官属即转为太孙官属。齐永明十年。立文惠太子长子南郡王昭业为皇太孙。使居东宫。今皇太子在而立太孙。旁求载籍。未有前例。上曰。自我作古可乎。对曰。可。三王不袭礼。五帝不沿乐。苟不失上下之序。亏政理之道。亦何事而不可。诗曰。贻厥孙谋。以燕翼子。礼曰。君子抱孙不抱子。孙可以为王父尸。以其昭穆同也。今陛下肇建皇孙。创斯盛典。所以彰子孙千载之盛。福祚灵长之应也。上悦。使方庆详求典故。官属员品。乃奏太孙府置师傅。及文学祭酒。及左右长史。东西曹掾。主簿管记司录以下六曹从事等官。各加王府一级。上后颇以为疑。竟不补授而止也。宪宗皇帝六七岁时。德宗抱置膝上。谓曰。汝是何人。在吾怀中。对曰。第二天子也。上大惊喜。由是重之。
唐会要卷五
诸王
旧制。亲王食封八百户。有至一千户。公主三百户。长公主加三百户。有至六百户。高宗朝。以沛英豫三王。及太平公主。武后所生。食封逾于常制。垂拱中。太平至一千二百户。圣历初。皇嗣封为相王。太平公主皆三千户。长安中。寿春王兄弟五人。各三百户。神龙初。相王太平公主同至五千户。卫王三千户。温王二千户。成王七百户。寿春等王皆七百户。嗣雍王衡阳临淄巴陵中山王五百户。安乐公主二千户。长宁一千五百户。宣城宜城宣安各一千户。相王女为县主者。各三百户。卫王升储位。相王加至七千户。安乐三千户。长宁二千五百户。宣城以下二千户。长宁安乐皆以七千户为限。虽水旱亦不破损。免以正租庸充数。唐隆中。嗣雍王寿春王封为亲王。各加至一千户。开元中。宁王五千五百户。岐王薛王各五千户。申王四千户。邠王一千八百户。皇妹为公主一千户。咸宜公主加至一千户。其后皇子封王者二千户。皇女为公主者五百户。又诸皇女为公主者例加一千户。其封自开元以后。约以三千户为限。初。贞观中。高宗为晋王。以文德皇后最少子。于后崩后。累年。太宗怜之。不令出阁。高宗朝。睿宗为殷豫王。虽长成。亦以则天最少子。不令出阁。嗣圣纂大位。圣历初。封为相王。始出阁。中宗时。以谯王重福失爱。出迁外藩。卫王重俊为太子。又与成王千里等起兵。将诛韦后。故温王重茂虽年十六七。竟亦居宫中。先天之后。皇子幼则居内。东封后。以年渐长成。乃于安国寺东附苑城为大宅。分院居之。名为十王宅。令中官押之。于夹城中起居。每日家令进膳。又引词学工书之士入教。谓之侍读。十王谓庆忠棣鄂荣光仪颍永延盛济等。以十举全数。其后寿信义陈丰恒凉七王。又就封。入内宅。开元二十五年。鄂光得罪。忠王继大统。天宝中。庆棣又殁。惟荣仪十四王居内。而府幕列于外坊。岁时通名起居而已。外诸孙长成。又于十宅外置百孙院。每岁幸华清宫。侧亦有十王宅百孙院,十王宫人每院四百余人。百孙院三四十人。又于宫中置维城库。以给诸王月俸。诸孙纳妃嫁女。亦就十宅中。太子不居于东宫。但居于乘舆所幸之别院。太子之子。亦分院而居。婚嫁则同亲王公主。于崇仁里之礼院。
高祖二十王。卫王元霸。追谥怀。巢王元吉。建成同谋。伏法。谥刺。楚王智云。追谥哀。荆王元景。与房遗爱同谋。伏法。汉王元昌。承干同谋。伏法。酆王元亨。周王元方。徐王元礼。韩王元嘉。事具杂录。彭王元则。谥曰思。郑王元懿谥曰惠。霍王元轨。事具杂录。虢王元凤。谥曰庄。道王元庆。谥曰孝。事具杂录。邓王元裕。谥曰康。事具杂录。鲁王灵夔。舒王元名。邱神绩所陷。死非其罪。事具杂录。江王元祥。谥曰安。事具杂录。密王元晓。谥曰贞。滕王元婴。事具杂录。
太宗十二王。楚王宽。吴王恪。事具杂录。濮王泰。谥曰恭。事具杂录。齐王佑。庶人。蜀王愔。庶人。谥曰悼。事具杂录。蒋王恽。为人诬告。惶恐自杀。事具杂录。越王贞。事具杂录。纪王慎。事具杂录。江王嚣。谥曰殇。赵王福。曹王明。庶人贤通谋。徙于黔州。而自杀。代王简。
高宗三王。原王孝。谥曰悼。泽王上金。周兴诬告。恐惧自杀。许王素节。事具杂录。
中宗一王。谯王重福。谋反。伏法。
睿宗一王。随王隆悌。
元宗十九王。棣王琰。鄂王瑶。得罪自杀。光王琚。为人诬告。死非其罪。夏王一。事具杂录。仪王璲。颍王。怀王敏。谥曰哀。永王璘。事具杂录。寿王瑁。事具杂录。延王玢。盛王琦。济王环。信王。义王玭。陈王珪。丰王珙。言不逊。赐死。恒王瑱。事具杂录。凉王璇。汴王璥。谥曰哀。
肃宗十一王。越王系。事具杂录。西平王佖。追封卫王。彭王仅。兖王僩。泾王●。灵昌王荣。襄王。杞王倕。召王偲。定王侗。淮阳王僖。追封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