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建元考

  安徳王延宗世宗子以隆化元年留守晋阳即帝位二日城陷为周师所执改元一
  徳昌
  北齐书传延宗改元识者以为徳昌之文才得二日果二日而败
  幼主恒后主太子以丁酉受内禅立方八岁寻为周所执国亡改元一
  承光【二】
  范阳王绍义显祖子以丁酉奔突厥即位庚子突厥执送于周徙蜀疾卒改元一
  武平
  愚案后主年号武平至八年改隆化明年幼主改承光未几国亡范阳盖以二号为亡国时所改仍称武平以系民望如后汉刘氏之天福耳前史俱曰改元非也
  右齐五主二十八年
  周【宇文氏】
  闵帝觉其先鲜卑宇文部人太祖文帝泰之子嗣为周公以丙子受魏禅称天王元年晋公护废而弑之世宗明皇帝毓太祖文帝子封宁都公以丁丑嗣称天皇己卯即皇帝位庚辰殂在位四年改元二
  武安【二】  武成【二】
  北史崔猷传曰周明帝即位时依周礼称天王不建年号猷以为世有浇淳故帝王因以沿革请遵秦汉称皇帝建年号朝议从之
  髙祖武皇帝邕太祖文帝第四子封鲁公以庚辰嗣立丁酉灭齐在位十九年戊戌殂改元四
  保定【五】  天和【六】  建徳【六】  宣政【一】
  宣皇帝赟髙祖太子以戊戌嗣立己亥传位太子称天元皇帝庚子殂改元一
  大成【静帝旋改大象】
  静帝阐【一作衍】宣帝太子以己亥受禅立辛丑禅隋遇害改元二
  大象   大定
  右周五主二十六年
  附考
  髙祖建徳五年稽胡刘蠡升之孙没铎自称圣武皇帝明年齐王宪讨平之伪元一
  石平
  隋【杨氏】
  髙祖文皇帝坚农人仕周袭爵随公以辛丑受周禅改随作隋九年平陈在位二十四年甲子为太子广所弑改元二
  开皇【二十】  仁夀【四 以隋兴以来昼日渐长取其意以纪元】
  炀皇帝广髙祖次子初封晋王谋废太子勇立为太子以甲子立在位十四年戊寅为宇文化及弑于江都越王侗立追谥世祖明皇帝改元一
  大业【十四】
  恭皇帝侑炀帝孙元徳太子之子封代王留守西京以大业十三年丁丑为唐公李渊所立遥尊炀帝为上皇禅于唐封国公明年殂改元一
  义宁
  秦王浩髙祖孙秦王俊之子宇文化及立之于江都至魏县弑之
  恭皇帝侗元徳太子之子代王兄封越王留守东京戊寅炀帝崩为留守官所立明年己卯王世充簒立被废为潞国公遇弑改元一
  皇泰
  右隋三帝三十八年恭帝侗二年
  附考
  炀帝大业九年扶风桑门向海明自称皇帝太仆杨义臣讨平之伪元一
  白乌
  炀帝大业十年延安贼帅刘迦论自称皇王屈突通击平之伪元一
  大世
  恭帝侑义宁元年十二月桂阳人曹武彻反后事史失载改元一
  通圣
  恭帝侗皇泰元年【时代王以禅唐故以皇泰纪元】宇文化及弑秦王浩称帝于魏县国号许明年己卯夏王窦建徳讨诛之改元一
  天夀
  恭帝侗皇泰元年懐戎沙门髙昙诚自称大乘皇帝髙开道袭杀之伪元一
  法输
  隋末诸国考
  案隋末群雄并起离石刘胡自称天子李芝自称唐王下至管崇朱燮并窃鸿名而纪年之号史俱失载譬犹铜为黑山之流俱在所畧若沈氏正闰考则窃盗亦不复遗盖彼意在博考而予则唯重年名耳
  魏
  邢公李宻周李弼曾孙隋时袭封蒲山公以杨感党亡命大业十三年丁丑据洛口仓即魏公位称元年二年戊寅为王世充所败奔唐寻叛诛【河洛记曰改元永平】
  夏
  夏王窦建徳漳南人以大业十一年起兵丁丑称长乐王都乐夀戊寅改国号夏二年己卯诛宇文化及四年辛巳以救王世充为唐所杀改元二
  丁丑【元】  五凤【四】
  燕
  燕王髙开道渤海人以大业十一年起兵掠燕地寻据北平戊寅称燕王辛巳降唐寻叛甲申为其下所杀改元一始兴
  通鉴考异曰实録唐书皆无开道年号柳璨注正闰位厯六年号天成李昉歴代年号亦如之宋庠纪年通谱武徳元年开道年号始兴云出歴代纪要録此号未知孰是今从纪要
  汉东
  汉东王刘黑闼漳南人夏王建徳故将汉东公以辛巳为建徳举兵壬午称王癸未为其下执送于唐遇害改元一
  天造
  梁
  梁王萧铣梁中宗宣皇帝曾孙隋末为罗川令以大业十三年丁丑为巴陵校尉董景珍等所推称梁王明年即帝位于江陵辛巳降于唐军至长安遇害改元一凤鸣
  凉
  凉主李轨武威人隋鹰府司马以大业十三年丁丑起兵称河西大凉王明年称帝二年丁卯为其臣安兴贵执送长安被杀改元一
  安乐
  梁【梁氏】
  梁主梁师都隋鹰郎将以大业十三年丁丑起兵据朔方即皇帝位十二年戊子弟洛仁杀以降唐改元一永隆
  永乐
  永乐王郭子和蒲城人隋左翊卫坐事徙朔榆林以大业十三年丁丑据郡称王寻降唐赐姓李以功名终改元一
  丑平【旧唐书作正平】
  秦
  武帝薛举汾隂人隋金城校尉以大业十三年丁丑起兵据陇西称西秦覇王寻即帝位二年戊寅卒太子仁杲嗣立为唐秦王所灭改元一
  秦兴
  定杨
  定杨主刘武周马邑人隋鹰府校尉以大业十三年丁丑据马邑戊寅称帝于汾阳宫庚辰为唐所败奔突厥被杀改元一
  天兴
  吴
  吴王李子通东海人以大业十一年乙亥起兵淮南己卯称帝于江都三年辛巳为杜伏威执送于唐以叛诛改元一
  明政
  吴王杜伏威章邱人以大业十一年乙亥起兵淮南隋恭帝侗封楚王唐改封吴王入朝薨
  梁【沈氏】
  梁王沈徳兴武康人隋吴兴太守闻宇文化及弑逆举兵己卯称王都毗陵二年庚辰为李子通所败走死改元一
  延康
  楚【附操帅乞】
  元兴王操帅乞鄱阳人以大业十二年丙子举兵称王寻中流矢卒其将林士代统其众改元一
  始兴
  楚主林士鄱阳人以大业十二年丙子称帝七年壬午走入安成山洞病卒其众遂散改元一
  太平【七 唐髙祖实录作延唐】
  楚
  楚朱粲城父人以大业十一年乙亥据汉南称帝降唐封楚王复叛归王世充世充平伏诛改元一
  昌达
  郑
  郑主王世充本西域胡人姓支氏仕隋恭帝侗为太尉郑国公进封王以皇泰二年簒立三年辛巳降于唐军徙蜀为仇家所杀改元一
  开明
  宋
  宋主辅公祏临济人吴王杜伏威长史以癸未举兵称帝于丹阳明年为李靖所杀改元一
  天明
  愚案宋小説载宋干徳初元有丹阳人掘地获古铜钱文曰大宋干徳通宝识者知为辅公祏所铸今考诸史公祏号天明非干徳也盖小説家因窦仪辨蜀镜事而譌者今不取
  唐【李氏】
  髙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渊陇西成纪人凉太祖武昭王之后隋时袭祖虎爵唐国公以丁丑自太原留守起兵入长安戊寅受隋禅在位九年丙戌传位于太子称太上皇又十年乙未崩改元一
  武徳【九】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世民髙祖次子初封秦王隠太子建成诛立为皇太子丙戌受内禅在位二十三年己酉崩改元一
  贞观【二十三】
  愚案宋应麟玉海载唐濮王天夀一号濮王即魏王泰太宗爱子以夺嫡降封无僭号改元之事不知王氏何据姑识于此
  髙宗天皇天圣大孝皇帝治太宗第九子初封晋王立为皇太子以己酉嗣立在位三十四年癸未崩改元十五
  永徽【六】  显庆【五】  龙朔【三】  麟徳【二 以绛州产麟又含元殿前麟趾见于是改元】   干封【二 以封泰山改元】
  总章【二 以将作明堂改元】   咸亨【四】  上元【二】仪凤【二】  调露【一】  永隆【一】  开曜【一】
  永淳【二 以皇孙生改元】    道【一】
  仪凤三年四月诏改明年为通乾元年十二月罢通干号
  中宗孝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显髙宗第七子初封英王名哲立为皇太子以癸未嗣立元年甲申武后废为庐陵王居房州改元一
  嗣圣【武后旋改文明】
  则天武后髙宗后以甲申废中宗立睿宗为帝临朝称制又五年自称皇帝改国号周乙巳复位于中宗伪立二十一年改元十七
  文明【旋改光宅】 光宅【一】  垂拱【四】  永昌【一】
  载初【一 以始用周正改永昌元年十一月为正月】    天授【二 元年即载初九月是月始自称皇帝】如意【九月即长夀】长夀【二】  延载【一】证圣【一】  天册万岁 万岁通天 神功【一】
  圣厯【二】  久视【二 元年始复夏正】    大足【以成州言佛迹见改元旋改长安】 长安【四】
  通鉴太后春秋虽髙善自涂泽虽左右不觉其衰以齿落更生御则天门赦天下改元通天
  纪异録曰太后既立国号周又欲立武三思为后狄仁杰切谏后曰奈何有武氏临朝万万年之谣对曰陛下改万岁登封又改万岁通天又改大足元年则万万之数足矣后大悟即有归中宗之意
  中宗皇帝以己亥自房州还武后立为太子乙巳复立反周为唐庚戌为韦后所弑改元二
  神龙【二】  景龙【四】
  殇皇帝重茂中宗少子封温王以庚戌为韦后所立逊于相王改元一
  唐隆
  愚案玉海云或曰唐元唐兴唐安盖开元天宝之间避讳改称者而唐防要唐大诏令皆书唐隆实则明皇践阼之懴犹汉安乐之炎兴也
  睿宗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旦髙宗第八子封豫王嗣圣元年为武后所立天授元年废为皇嗣中宗朝封相王韦后弑逆王子临淄王隆基诛之以庚戌迎立帝二年壬子传位太子后四年崩改元三
  景云【二】  太极【旋改延和】 延和【宗立改为先天】
  景云元年郑愔与张灵均谋立中宗子谯王重复改元中元克复谋觉伏诛
  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隆基睿宗第三子初封临淄王举兵讨韦氏进封平王旋立为太子以壬子受禅立乙未安禄山反丙申幸蜀太子即位灵武尊为上皇后还长安壬寅崩在位四十四年改元三
  先天【元】  开元【二十九】 天宝【十四 天宝三年始改年为载】嘉话录李丞相泌谓徳宗曰陛下天宝元年生向外言改年之由或以农得宝此乃谬也陛下此年降诞故宗皇帝以天降至宝因改年号天宝也
  开元传信录曰唐开元末于农古函谷关得宝符白石赤文止识枽字识者解之曰枽者四十八所以察圣人御厯之数也及帝幸蜀之来岁正四十八年得宝之时天下歌之曰得宝耶农耶农耶得宝耶得宝之年遂改年为天宝
  愚案天宝元年春正月丁未朔改元甲寅陈王府参军田同秀上言元皇帝于丹凤门之空中告以我藏灵符在尹喜故宅上遣使于故函谷关尹喜台旁求得之壬辰羣臣上表以函谷灵符潜应年号先天不违请于尊号如天号字史书如此其不因得宝改年明矣录言妄也
  天宝二载春正月丙申朔改年曰载
  肃宗文明武徳大圣大宣孝皇帝亨宗第三子封忠王立为太子丙申宗幸蜀即位于灵武克复两都在位六年壬寅崩改元四
  至徳【二】  乾元【二 自后复以载为年】   上元【二】宝应【二 以楚州表言天赐宝玉改元】
  乾元二年制去年号但称元年以建子月为岁首月皆以所建为数明年建巳月甲子改元宝应复以建寅为正月月数皆如其旧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豫本名俶肃宗太子初封广平王将兵复两京以壬寅嗣立在位十八年己未崩改元三广徳【三】  永泰【二】  大厯【十四】
  广徳二年吐畨入京师立邠王守礼孙承宏为帝改元年号无考置百官冦退放之于华州
  徳宗神武孝文皇帝适代宗太子以己未嗣立癸亥泾源兵乱出奔甲子还京师在位二十六年甲申崩改元三建中【四】  兴元【一】  贞元【二十一】
  愚案玉海徳宗拟改元元庆复改贞元盖合贞观开元之名从李泌言也
  顺宗至徳道大圣大安孝皇帝诵徳宗太子以甲申嗣立明年传位太子称上皇崩改元一
  永贞
  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纯顺宗太子以丙戌受内禅立在位十五年庚子崩改元一
  元和【十四】
  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恒宪宗第三子以庚子嗣立在位五年甲辰崩改元一
  长庆【四】
  敬宗睿武昭应孝皇帝湛穆宗长子以甲辰嗣立在位三年为宦官苏佐明等所弑改元一
  宝厯【三】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昂穆宗第二子封江王丙午宦官王守澄等立之在位十四年庚申崩改元二
  太和【九】  开成【五】
  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炎穆宗第五子封頴王庚申中尉仇士良等迎立之在位六年丙寅崩改元一
  防昌【六】
  宣宗元圣至明成武宪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忱宪宗第十三子封光王丙寅宦官迎立之在位十三年己卯崩改元一
  大中【十三】
  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漼宣宗长子封郓王以己卯嗣立在位十四年癸巳崩改元一
  咸通【十四】
  苏鹗杜阳杂编曰宣宗制泰边陲曲其词曰海岳宴咸通及上垂拱而年号咸通焉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儇懿宗子封晋王以癸巳嗣立庚子幸蜀乙巳还长安寻奔凤翔戊申还崩在位十六年改元五
  干符【五】  广明【元】  中和【四】  光啓【三】文徳
  光啓二年上幸兴元朱玫立襄王煴为帝玫诛煴奔河中为王重荣所杀改元一
  建贞
  唐无名氏玉泉子贞录广明年号识者以为黄巢日月明年两京没焉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晔懿宗第七子封夀王以戊申嗣立庚申为宦官刘季逑等所幽立太子裕辛酉反正宦官韩全诲等刼幸凤翔癸亥还京甲子迁洛为朱全忠所弑在位十六年改元七
  龙纪【二】  大顺【三】  景福【三】  干宁【五】光化【四】  天复【四】  天祐【一】
  大唐杂记曰唐昭宗文徳二年正朔御武徳殿有紫气出昭徳殿东隅郁鬰如烟令大内留 司寻其所出得金龙子一枚长五寸许羣臣称贺帝曰朕不以金龙为祥瑞而以偃息干戈为祥瑞卿等各宜尽忠以体朕懐门下奏请改文徳二年为龙纪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