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政书
- 元代法律资料辑存
元代法律资料辑存
十五、省府立检尸式内二项
大德元年七月,省府立到检尸式内二项:
初检官将引典史、司吏一行人前去所指某处,见一男子妇人尸首,令邻人主首合干人等辨验,委是所指某人尸首,或吊缢,或卧于床上,或头南脚北,或头东脚西,仰合侧卧,傍开写东西南北四至处所谓门窗墙壁之类,各若干步寸,远则云步,近则云尺。此处各云下项检尸踪迹,从头上下翻复检验伤损,定验致命根因。谓如见尸吊缢,即云悬空高下,吊缢处可与不可胜任尸首,两脚悬空不悬空,有无蹬 【蹬,原文作凳,据《大元检尸记》改。】 踏器物并竞命显迹,项下是何绳索带系,围径粗细阔狭长短尺寸 【将前,《圣朝颁降新例》多如已二字。】 。将尸解下,即云项下有无原系之物,或在尸傍,或在原吊某处悬空比对原缢痕迹,同异有无,称说是何绳索物色。如在水中,量水深浅,水面阔狭,或在沟涧,亦量上下丈尺。如在灰火中,先扫除周围灰烬,然后将尸翻动,觑尸着地处有无灰烬烧损。如殴打伤损痕迹之类,尸傍应有器杖物色,一一子细声说,然后将衣脱去检验。若尸在水中,或窄暗处难以定验者,许移近便处,开说移动缘由,亦须再量四至远近,用酒醋淋洗纸糊搭盖,良久揭去,自上至下,翻转检验。初检官申,须要差委请奉正官,临尸亲行相验尸伤痕迹,比对行使器杖是否相同定验,勿以畏避臭秽,不行躬亲监视,转委巡检、司吏、弓手人等,逐人到尸处,亦不亲临监视,止凭仵作人喝检伤损致命因依,附口取责行凶人检验文状。其仵作行人,南方多系屠宰之家,不思人命至重,暗受凶首或事主情嘱,揑合尸伤供报。复检官吏恐检验不同,又行计问初检人等,抄录初检尸帐,雷同回报。本处官司亦不照觑初检虚实,凭准检状及原告人指说,并捉事人涉疑词因,将所疑人锻炼,须要承伏。其因不任拷打,虚词招说,申到总管府,官吏看同泛常,亦不子细披详中闲有无寃滞,止凭元招取状,便行结案。不思定验尸伤,系关人命,其害非轻。
十六、寒暑变动(《洗冤录》同)
浙西道宣慰司检会到至元五年六月初二日中书右三部徧行随路符文连到检尸体式,仰遵守施行:
春三月,尸经两三日,变动口鼻肚皮两胁胸前肉色微青。若经十日以来,则鼻口内多有恶汁流出,肚皮胖胀,此即肥大之人。若是久患形体瘦弱之人,则经半月以后,方有如此变动。
夏三月,尸经一二日,先从面上肚皮两胁胸前肉色变动;经三日,则口鼻内多有汁流、虫蛆,徧身胖胀,口唇翻,皮肤脱,烂疱胗起;经四五日,则头发脱落。
秋三月,尸经两三日,亦先从面上肚皮两胁胸前肉色变动;四五日,则口鼻内多汁流及虫蛆出,徧身胖胀,口唇翻,疱胗起;经六七日,发方始脱落。
冬三月,尸经四五日,身体肉色黄紧微变;经半月以后,则先从面上口鼻两胁胸前变动。若或安在温地,用荐席裹角埋瘗,其尸卒难变动。更详审月头月尾,按春秋节气定之。
盛热,尸首经一日即皮肉变动,作青黯色,已有气息;经三四日,皮肉渐坏,尸胀,蛆虫出,口鼻流恶汁,头发渐落。
盛寒,五日如盛热一日时,半月如夏热三五日时。
春秋气候平和,三四日可比夏一日,八九日可比夏三四日。然人有肥瘦,肥少者易坏,瘦老者难坏。又南北气候不同,山中寒暄陡顿不常,更在临时通变审察。
凡暑月用汤水酒醋罨着其尸上,损处浮皮多白,不损处却有青黑,不见的确痕。若避臭秽,据见在检验过,往往误事。稍有疑处浮皮破损,须令剥去。如有损伤,底下血荫分明。更有暑月九窍内未有蛆出,却于太阳穴发际两胁腹闲先有蛆出,是彼中有损,切子细看。
十七、初复检验关文式
具衔某年某月日时,准某处公文云云,准此,实时依上与首领官某人,将引司吏某人,仵作某人等,起程前去,至某日时,到某都某里地名某所诣停尸处。 【远则云相离本县计有几里路程】 据某都主首里正某人,呼集到 【复检云准初检官关发到】 邻佑某人,尸亲某人,尸医工某人,或行凶人某人,及应合证验人数, 【如无尸亲,则云为不见尸亲到来及有无,应合检验人数责得各人状结,尸亲见在某处住座,或已令人取唤未到,除外即无其余未到证验人数,若候尸亲到来证验,恐致尸首发变。】 当职同首领官吏躬亲监视仵作某人,对众眼同,依例用法物,自上至下翻转,一一子细分明,而又检得某人尸首,定验得 【此处云生前端的致命身死根因,】 就于发到尸帐上,逐一比对标写,取讫仵作某人并无增减不实移易轻重甘结罪文状,并责讫尸亲某人、邻佑某人、里正某人、主首某人、或行凶人某人、或医工某人、应合证验人等,各证验执结文状,所据定验得某人尸首致命根因,委系如何身死,保明并是端的,保结是实。除将尸帐一本给付尸亲某人收管, 【无尸亲则云据合给苦主尸帐,为无尸亲,无凭给付。】 将尸首用藳荐遮盖,周围用灰印几个记号,责付里正某人收领,用心看守,毋致虫鼠伤残。 【复检云将尸首责付尸亲并里正主首收管,听候本县明降。】 据一干证验人数,差人管押关发复检官外, 【复检云一干人数发回本县收管外。】 今将初复检过某人尸首致命根因,依式开写于后,同已书其尸帐三本, 【如无尸亲,云并给付苦主尸帐共三本。】 随此发去,合行回关,请照验施行。
一、到某县某都某里所指某处,见一 【男子妇人】 尸首,令邻人、尸亲、行凶人、里正、主首合干人数等辨认,委的是所指某人尸首,或吊缢,或卧于床上地上,或头南脚北,头东脚西,仰合侧卧,尸傍开写东西南北四至处所,谓门窗墙壁之类,各若干步尺。 【远则云步,近则云尺。】 此处各云下项检尸踪迹。谓如见尸吊缢,即云悬空高下,吊缢处可与不可胜任尸首,两脚悬空 【空下,《圣朝颁降新例》多或不悬空四字。】 ,有无蹬 【蹬,原文作凳,据《大元检尸记》改。】 踏器物并竞命显迹。项下有何绳索带系,围径粗细阔狭长短尺寸 【将前,《圣朝颁降新例》多如已二字。】 。将尸解下,即云项下有无原系之物,或在尸傍或在原吊某处悬空系定,比对原缢痕迹同异,亦行称说是何绳索物色。如在水中,量水浅深,水面阔狭到崖 【崖,《大元检尸记》作岸。】 各若干丈尺,或在沟涧,亦量上下丈尺。如在灰火中,先扫除周围灰炉,然后将尸翻动,觑尸着地处有无灰烬烧损。如殴打伤死痕迹之类,尸傍应有器杖物色,一一子细声说,然后将衣服脱去检验。若尸在水中或窄暗处难以定验者,移扛于近便处,开说原停移动缘由,亦须再量四至远近,对众眼同,依法用纸搭盖醋糟拥罨,次用酒醋淋洗,良久揭去,自上至下,翻转检验,定执致命根因于后。
一、将尸仰面,验得本尸约年若干。问据尸亲某人, 【无尸亲,问雇主或邻人等。】 说称已死人某生前约年若干。量得身长若干尺寸,面体肉色如何,脂肉陷与不陷,两手脚伸直或拳曲,顶心并水道髻发紧慢。或散解开髻发,有无髻绳,如有云长若干。量鬓发长若干,四围长短不齐,或头剃孛焦水道,除水道外,孛焦发长若干,自顶心分发,验得如有灸疮瘢痕几个,围圆寸分,或发稀秃痕,或刀剃查发之类。如有痕伤,指定某处有伤一处,皮破血出,或青赤色,或肿或浮皮破,或骨损与骨不损,量得长阔深浅围圆,青赤肿高分寸,或系手足或他物或磕擦隐垫。如有雕青,则云某处有雕青鳌鱼或仙人、小儿、草花之类,有无刺号,大小字样行数,或已用药取痕迹黯漤,及成疤痕,可取竹削一篦子,于痕处挞之即见,或有见患疮疖、黯记之类,各各备细声说云。
顶心全 偏左偏右全 顖门全 头颅全 额角全 两太阳穴全
两眉全 眉丛全 两眼胞全 两眼开合 【用手擘开,验得双睛全色如何。】
两腮颊全 两耳全 耳轮全 耳垂全 【有无孔穴环子。】 耳窍全 鼻轮全
鼻准全 两窍全 人中全 上下唇吻全 【上唇或有须长若干,口内有无涎沫,用手擘开验得。】 上下牙齿全 舌全 【出与不出,若出云若干分。用银钗探入咽喉内,曾无变色,其色不变,别无他故。】 颔颏全 咽喉全 揣揑得食气颡全或塌 两缺盆骨全
两肩甲全 两腋胑全 两■〈月合〉膊全 两■〈月曲〉瞅全 两手腕全 两手心全
十指全 十指肚全 十指甲缝全 胸膛全 两乳全 心坎全
肚腹全 两肋全 两胁全 脐肚全 两胯全 【男子茎物、肾囊,妇人阴户。】 全 两腿全 两膝全 两肷肕全 两脚脘全 两脚面全
十趾全 十趾甲全 各无他故 【如有故则不可称全。】
一、将尸合面,验得:
脑后全 发际全 耳根全 项颈全 两臂膊全 两肐肘全
两手背全 十指全 十指甲全 脊背全 脊膂全 两后肋全
两后胁全 腰眼全 两臀全 谷道全 【云有无粪出】 两腿全 两■〈月曲〉瞅全
两腿肚全 两脚踝全 两脚跟全 两脚心全 十趾全 十趾甲缝全各无他故 【如有故则不称全。】
一、对众定验得本尸沿身上下所伤不系致命轻伤外,谓如面色微黄,脂肉不陷。某处有伤一处,长阔各若干分寸,深若干分寸,骨头损与不损,有无血污。验得或无伤,止有青肿系最重,委是此处系要害虚怯如何致命,须指定是与不是要害去处。若系数处破伤,中风身死,即指定端的因是何伤处致命。若因别病及他故杖疮死者,即执的确致命根因,备细声说。
一、将追到行凶致命器杖、砖石、杵棒或金刃之类,见在者即去比对伤处,定验有无相同,开说名件,量得大小长短丈尺分寸,辨得系是应禁军器或余刃及他物之类,若人行使堪以害人性命,封记发去。
一、检验沿尸脱下衣物,已责付里正、主首收管,听候复检。复检云检验尸畔有已脱下衣物,责付里正、主首合干人等收管听候。 【本县明降。】 有照用衣物几件,如有血污或刺扎破者,即云扎破某处,长阔分寸,系某物所破开。无照用衣物开 【《大元检尸记》此句与前句开下均有名件二字。】 。
●圣朝颁降新例
说明:南宋人宋慈(一一八六──一二四九)所著《洗寃集录》,成书于淳佑七年(一二四七),是一部古典法医名著。此书流传较广的清人孙星衍所辑《岱南阁丛书》本,系据元刊本校订重刊。此本原文前所增《圣朝颁降新例》乃元代有关检验死尸的官方文书,共七则。其中「检验法式」一则并见于《元典章》卷四三,刑部卷五(题作「检尸法式」),《大元检尸记》(「检尸式」)和《无寃录》(「尸帐式」);「初复检验本末」、「初复检验体式」两则并见于《检尸记》(作「检尸式」、「检尸法」)和《无寃录》(「初复检验体式」作「初复检验关文式」);「尸帐用印关防」一则又见于《无寃录》。这四则前两件已具,故不再重录。兹仅辑出其余三件加以标点。
尸首检讫埋瘗
邻近检复尸例
官吏亲临检尸
○尸首检讫埋瘗
至元十一年六月,中书省兵刑部承奉中书省判送御史台呈备山北辽东道按察司呈:本道所辖北京等处,遇有身死不明之人,官司初复检验讫,不行埋瘗,将尸起于棚树栈合,以致风日曝吹,蝇虫姑 【姑,原文作咕,据文义改。参见《孟子滕文公》。】 嘬。时值暑月,皮肤破裂,脂肉溃流,熏触天地神明,见之无不感伤。卑司欲拟改正,如初复检讫,责付尸亲埋瘗。遇无尸亲者,责付地主邻佑权行收埋,插立封牌,标写年颜形貌,使行旅见后广传,令尸亲知而来认。实愈栈合以厚风俗事。奉此,本部议得:依准按察司所拟,是为便当。呈奉都堂钧旨:送本部。准呈。仰依上施行。
○邻近检复尸例
大德元年六月,江西行省据临江路申,检验尸首,拟合行移邻境附近官司复检。萍乡州抵接潭州路醴陵、浏阳等处界分,系属荆湖行省管领,依上行移检复,展转生受,乞照详事。省府相应:如果抵接别省地面,中间不便行移,本省所属附近官司施行。
○官吏亲临检尸
大德六年四月,行台札付监察御史奥敦承事呈言内一件:今后令有司,凡有死情公事,随即差官初复检验,其受差检尸官承文字日,不移时刻,依例将引仵作人吏、尸亲、邻佑、行凶人等,前往停尸去处。检尸官吏须要亲临已死人尸侧,监督仵作人,对众如法检验。检尸官吏与仵作人等眼同子细看视伤痕,定验端的致命根因,依式开写尸状,于定验致命伤项下,具说前项伤痕系检尸官某人吏某人亲视尸身,令仵作行人定验,别无不实,重甘结罪回报。外据复检官吏人等,回避初检官吏、仵作行人,依上检验。其检尸官吏并不许逗遛不即前去,以致已死人身尸溃烂,不堪检验。及不得不行临尸检验,止凭仵作行人口喝伤痕定验致命。亦不许复检官就用初检官、仵作行人及讨嘱初检官吏通同回报检尸文状。各道廉访司常切体察,如有违犯者,将检尸官吏断罪勒停,以望检验得实,大辟之狱,易为鞠问,不致寃抑。得此,宪台议得:仰行移有司依例检验,如有违犯,拟合斟酌所犯轻重断罪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