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志存记录
- 革除遗事
革除遗事
○韩永
韩永,陕西西安人,一云山西人。兵科给事中,一云户科。癸未六月,与陈廸、巨敬、戴德彛等被责问,不屈而死。廷臣同约死义者二十五人,惟郑赐、黄福、尹昌隆归附。
○高翔
高翔,西安朝邑人。有文学节行。洪武中,以明经征,为监察御史。高皇帝甚眷注翔,翔所论奏,无不关国家机事当上心者。革除间,文皇帝素闻翔名,召翔将大用之。会翔服丧服入见,语又忤旨,乃杀翔,族其家,没入其产。诸给高氏产者皆倍其税,曰:「以世世怒骂御史也。」御史亲戚皆配为军。
同县有程济者,有法术,亦以明经为四川岳池县学教谕。岳池去朝邑数千里,济寝食俱在朝邑,而日岳池学事不废。革除间,上书言某月某日西北方兵起。朝廷以为非所宜言,系至京。召入,将杀之。济叩头曰:「陛下幸囚臣,期而无兵,臣死未晚也。」遂系济诏狱。已而兵果起,乃赦出济,更以为军师,护诸将北行,与靖难军先锋战于徐州,大捷。会曹国公师退,文皇帝至江上,济逃去不知所终。始徐州捷时,诸将乃树碑,载战伐次第及统军者姓名。济一日夜往祭碑,人莫测其故。文皇帝过徐州,望见碑,顾左右曰:「碑者何也?」或以状对, (「或以状对」,原脱「对」字,据明钞佚名国朝典故本补。) 上大怒,趣左右推碑,一再击,遽曰:「止、止,为我录碑来。」乃按碑族诛,诸将无得脱者。济姓名正用击处,得免。济曩者之祭,盖禳之也。
○董庸
董庸,□□□,□□人。监察御史。
○王度
王度,字子中,惠州归善人。由明经儒士为山东道监察御史。弹劾不避权要,尝监革除二年会试。壬午七月,以奸党发贺县千户所编伍,出不逊语,后坐诛族,死时年四十七岁。
○巨敬
巨敬,陕西平凉人。工部主事。 (「工部主事」,清借月山房汇钞本及明史卷一四一巨敬传作「户部主事」。)
○谢升
谢升,青州诸城人。 (「青州诸城人」,原文「人」字上空白,据清借月山房汇钞本补。) □□□□。曾犯靖难之师。壬午□月,□□□□诛死。父旺,年七十四,子咬儿,年二十,俱本年十月初二日发金齿卫编伍。
○周璇
周璇,青州诸城人。□□□□。曾与抗御燕师。壬午内难平,璇戮死。妻王氏,子蛮儿,是年十二月给配。
○黄魁
黄魁,□□□□人。礼部侍郎。
○黄彦清
黄彦清,徽州歙人。 (「徽州歙人」,原文「人」字上空白,据清借月山房汇钞本补。) 相传有黄清者巡抚某地方。太宗即位,颁诏至,力拒之,其下皆用命,欲兴兵,力寡而死。盖即彦清也。
○高不危 (「高不危」。按另本革除遗事(如清借月山房汇钞等本)有高巍传二,其一详,其一略。略者云:「高巍,字不危。」籍贯均作「山西辽州人」。本书高巍传前见,此处高不危传不涉高巍事,似非一人。)
高不危,□□□人。□□□□□□□□。壬午七月,逮其家属至京, (「逮其家属至京」,原脱「京」字,据明钞佚名国朝典故本补。) 弟宣戍海南卫,审发习匠。
○牛景先
牛景先,□□□□人。革除间,尝率兵抗御靖难师。后京师平,景先逃难出走而死。永乐改元,穷治奸党齐、黄等。 (「穷治奸党齐黄等」,「齐黄」原作「徐广」,据清借月山房汇钞本及明史卷一四三牛景先传改。) 二年冬,逮景先妻妾及卓敬女至,诏发教坊司。
○甘霖
甘霖,安庆怀宁人。 (「安庆怀宁人」,「怀」原作「淮」,据明钞佚名国朝典故本改。) 洪武丁卯,领乡荐,任为监察御史,持正不靡。闻文皇帝靖内难,执不从,被执,遂求死。乃遂被杀。其子与孙亦不敢仕,今且单弱。正德末,知府胡缵宗尝哀而恤之,且祀霖于乡贤祠。
●革除遗事四
董伦
张紞
徐辉祖
景清
龚泰
陈性善
平安
楼琏
刘有年
郑居贞
魏泽
○董伦
董伦,字安常,本东昌恩县人。世居燕之宛平。自为儒生,处山林间,布褐藜藿,已怀忧世之志,学者多从之游,以所居贝川,因称为贝川先生。元末,征辟不出。国初,擢用单县儒士张宁。洪武十五年,宁以伦荐,遣使征之,以为春坊赞善大夫,赐冠带,事懿文皇太子,其所说多忠厚之言,太祖皇帝闻而善之。十八年正月,由右春坊右赞善升左春坊大学士,赐文绮六疋、钞五十锭。 (「赐文绮六疋钞五十锭」,原脱「赐」字,据明朱当■〈氵眄〉国朝典故本补。) 会东宫宴驾,二十五年出为河南左参议。在任尽心民事,名其退食思政之堂曰「后乐」。 (「名其退食思政之堂曰后乐」,「政」原作「改」,据明朱当■〈氵眄〉国朝典故本改。) 方孝孺为之记。尝草封事数千言,无一不惬上心者。二十六年,上书荐肇州吏目诸葛伯衡,上命擢为陕西右参议。三十年,以诖误坐免,典教滇南。东宫怜其老,赐以白金若干镒。伦行至成都,蜀献王深宠之,留连弥月,恩礼有加,赋诗八章以道行。至滇,凡作养成就,用夏变夷,渐摩育煦,皆出于仁义道德,故虽蛮童夷竖皆知向方。
洪武三十一年后五月,建文君即位,眷念东宫旧臣,屡询及之。左右多言伦可用,即召至京师,慰劳备至,拜嘉议大夫、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与方孝孺皆入内禁侍经筵。是年七月十三日,赐御书「怡老堂」三大字及髹几玉鸠杖各一。伦上表称谢。初,监察御史解缙尝代夏长文作劾袁泰书,泰御之,被泰诬斥。太祖令缙十年著述,始许擢用。未及期,会太祖宾天,缙遽赴临,权臣谓赴临非诏旨,遂谪河州。缙与伦书祈哀,岁余权臣黜,伦言之上,召缙还,以为翰林待诏。其拳拳汲引,皆此类也。伦为人质直敦厚,富有文学,为时所重。革除间,屡恳言当务亲睦,不听。太宗即位,时伦年八十余,上命致仕,出京数日卒。 (「革除间......出京数日卒」,清借月山房汇钞本无此段,另作「济时匡君之念老而益笃。其卒也,不可考,盖在革除年间云」。)
○张紞
张紞,字昭季,号鷃庵,西安富平人。父月川,文行知名。紞由明经举,为东宫侍书,才识通敏,懿文皇太子器之。洪武十二年冬,升通政司左参议,寻出为云南布政司右参政,进布政使。凡土地、贡赋、法令、条格、祀神、坛祠、公署、廨宇与夫上下典仪、公用程度,悉裁定之,夷民心孚,远迩奠安。二十年三月,秩满入觐,上嘉其能。称为天下第一,赐玺书劳之曰:「曩者讨平西南夷,命官抚守,尔紞实先挺任,今五年矣。言出则诸蛮听服,令布则四野欢欣,皆由诚信相孚,克供乃职。今年来朝,不待考而朕知其功出乎天下十二牧之首。故嘉汝绩,复命仍治滇南。 (「故嘉汝绩复命仍治滇南」,「绩」原作「续」,「滇」原作「黔」,据明钞佚名国朝典故本改。) 汝往,钦哉。」遂还治。
三十一年,召为吏部尚书。会修太祖皇帝实录。被旨试翰林之任编纂者,考第高下而奏之。时杨士奇以教官征入翰林,亦在试列。紞读其策,独喜曰:「明达时务,有用之才,不但文辞之工也。」以为第一,奏授王府审理。士奇由是著名,后果大用,其知人之鉴如此。
壬午六月,靖难之师入京城,讨奸党,紞与焉。及上即位,召紞与王钝谕曰:「卿二人久事皇考,习知典故。今皆老矣,其解职务,月给尚书半俸,居京师,视时政有戾旧制,并向朕直言之无隐,庶称厚望老成之意。」紞遂自经于部之后室。
○徐辉祖
徐辉祖,凤阳人,中山武宁王之嫡长子。王为开国功臣第一。洪武二十一年十月,辉祖袭封魏国公。始名允恭,高庙赐今名。为革除君所信任。
文庙兴靖难师,辉祖元舅也,召之不为动。遂与黄子澄、齐泰、卢振、张昺、葛诚等通谋。内难平,子澄等死,上以中山王有大功于国家,赦辉祖不诛,惟革其爵禄,令闲住,被系而卒。永乐五年八月,诏还其禄米,辉祖时已死,其子钦仍袭魏国公。
○景清
景清,陕西真宁人。本姓耿,以报籍而讹。倜傥尚大节,领乡荐,游国学。时同舍生有秘书。清求焉,弗与, (「弗与」,原作「弗以」,据明钞佚名国朝期故本改。) 固请,约旦见即还,曰:「吾纵敏,能一夕尽熟之邪?」生不得已与之,日往索其书,曰:「吾不知何书?初未尝假汝也。」生忿讼于祭酒,清即将所假书往见,曰:「此清灯窻所业书耳。」即背诵彻卷,及问生,生无以对也。祭酒叱生退,清即以书还生,曰:「吾以子珍秘太甚,特此相戏耳。」初清赴举时,逆旅家有女,为妖凭,清宿其家。是夜妖不至,去即复来,女诘之,曰:「避景秀才耳。」旦日,女以闻其父,父追及清,语之故, (「语之故」,「语」原作「女」,据明钞佚名国朝典故本改。) 清书「景清在此」四字,令父归粘于户,而妖自是遂绝。后清试甲戌礼部,中第三,录诗、书二经,对大廷,赐第二人及第,入翰林,三载改监察御史。丁丑春召见,嘉其材能,命署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革除间,陟左都御史。会改都察院为御史府,改御史大夫。
文庙继统,方孝孺、练子宁等同日死之,而清独委蛇侍朝,人疑焉。一日早朝,清着绯衣入。先是,占星者奏文曲犯帝座,甚急。上备之,固疑清。及朝,清独着绯也。遂收之,而搜得所带剑。 (「而搜得所带剑」,原脱「搜」字,据清借月山房汇钞本补。) 因加诘责,清不屈而死。死之夕,精英迭见。呜呼,豫让为主报雠,清岂其伦欤?
○龚泰
龚泰,字叔安,金华义乌人。九岁而孤,母傅氏躬教之,遣就外傅,日记数千百言。长从宋濂之门人宗恩睿游。洪武丙子,领乡荐。明年入太学。奉旨阅齐王府卫,综画周密,众始危之而后服之。吏部策试第一,除户科试给事中。辛巳,迁都给事中。
壬午六月,太宗师渡江,泰与其妻傅诀曰:「顾事至此,我且分死矣。尔弟斋敕携幼稚以归,否则俱溺于井,辱可免也。」言未既,火起内廷,泰驰赴之,道为兵校所执。见上于金川门,命非奸籍者释之,泰亦释,乃遂投城以死,是月十三日也。
泰遇事刚果有为,以孝友闻。始居邑庠,出息学宫之阴,俄有狂者至,挤泰于池,几溺弗救,或请讼官,泰曰:「彼诚病狂,于吾何较。」卒不纳。乡人赵文庆者,为盗所窃,迹之弗得。有谓巫言其应如响,叩之当得其实,愿泰俱往。及往,巫见泰瞠不能出一语,众由是服泰之正。死时年三十六,卿士夫莫不悲之。子永吉,累官兵部右侍郎,改南京大理寺卿,致仕。议者谓:「泰得释与罪不及族,必有其由。」或谓:「泰绳军士最严,其死盖雠之者所为也。」
○陈性善
陈性善,名复初,以字行,山阴人。洪武中,以春秋魁乡试。丁丑会试,列名上第。胪唱时,上见其凝重,属目久之。谓侍臣曰:「向唱名陈性善者,君子人也。」赐进士出身,授行人司副。已而入翰林,为检讨。初诚意伯刘基薨,上命御史李铎往取其遗书,基子琏即出观象玩占于石室中,从铎赴阙上之。上简精楷书者数人入便殿翻录,性善预焉。上天威严重,进见者皆惶汗,甚或掣肘不成一字,惟性善动止安雅,既竣,书法端妍。上嘉悦,命赐以酒。是时威谴叵测,性善淹留竟日,家人以为必死。既出,莫不大惊。久之,超拜礼部左侍郎。荐进薛正言辈。前云南布政使韩宜可方隶谪籍,亦以性善言起为副都御史。
皇太孙在东宫时,已熟性善名。及即位,一日退朝,独留性善,赐之坐,问以治天下之要,且使书于纸。以是性善感知遇,尽所欲言,朝廷悉从之,然施行未竟,辄为权奸所更改。性善朝见曰:「陛下不以臣愚,猥承顾问。臣既僣尘上听,许臣必行,今而诏书云然,所谓为法自戾,陛下无以信天下矣。」未几,文皇帝入靖内难,上命性善监李景隆军,大战白沟河,败绩,与大理寺丞彭与明、钦天监副刘伯完、指挥王赉等皆被执以归,文皇帝悉纵遣之。性善朝服跃马入于河以死。诏加追戮,徙其家属于边。后悉赦还。邑人吴騵为传其事。
○平安
平安,一名保倪,真定藁城人。骁勇有名,决战善取胜。庚辰四月,以都指挥从李景隆战白沟河。辛巳闰三月,战藁城,统卒十余万,大败北兵于小河。壬午春,充副总兵,督辽东军十万围通州,大战单家桥。四月,退至灵璧,大战,为北将朱能所擒。安尝操长鎗驰马追文庙几及之。会马蹶,乃弗克前。至是,上问曰:「向若非马蹶,汝将何为?」安大言曰:「刺殿下如摧朽耳。」上壮其言,叹曰:「高皇帝养下好汉子。」慰劳备至。命掌北平都指挥使司事。
京城既平,久之,上尝谓:「平保儿尚在耶?」安遂自经死。少保李贤称铁铉之死之烈,曰平氏有愧焉。
按:是战也,安操长鎗驰马追燕王几及之,会马蹶乃弗克前。安叹曰:「真命天子也!」先是,王夜梦与安战败,有一男子,丰貌美髯,乘白马持大刀自西北来,声言救驾,即顾,安马应声而倒,王得脱难。问其姓名,对曰:「臣莘县城隍神也。」既觉,王喜。及与安战,始末一如梦焉。我成祖天命在躬,百神呵护。此理宜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