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志存记录
- 见闻杂记
见闻杂记
百五十三
天下无事公卿之言轻于鸿毛天下有事匹夫之言重于泰山苏子之言也今天下承平无事余所深慨者则谓何止公卿之言轻于鸿毛虽
主上之言亦轻于鸿毛矣何也如吾镇初设府判专为塩盗也既而加衔同知又
钦给关防文凭注以住札乌镇地方何等严重而当时部覆且云上司不许差委守廵道不时廵察万历二年间奉
圣旨是矣今同知不署州署邑则终年累月居郡城衙舍不赴地方盗贼任其纵横塩贩任其出入何人管着又何曾见上司问来是 朝廷不为地方设官为本府备差备委而设此官矣若把 旨意为重必不倒阘至此故愚臣谓 主上之言亦轻于鸿毛非 主上之言果轻盖诸臣之轻 主上也可为太息流涕
百五十四
友人同胞兄弟不睦弟余同年友也一日兄招余饭不邀弟遣童子固请余余语之曰上覆大相公不请二相公我不好来得童子去道竟废邀而罢想其兄觉悟也又一日访其弟讯曰向来与令兄和气浃洽否荅曰这几时不通往来倒好余正色谏曰兄误矣凡弟兄不睦毕竟为弟者罪过居多即无过古人更有许多宛转求和工夫若自以为是兄读圣贤书何用年友默然不以余言为罪卒兄弟相好如初所以君子贵朋友丽泽也
百五十五
今人但见人多过便骂不是人等之为禽兽吾师唐先生不然一日论及潘天泉 【仲骖】
先生曰彼有善根可取又论及豊南禺 【坊】 先生曰豊特带些炱气不是极恶余有一同年某真是恶请问状先生曰不须指数只夜卧一节家人自十二岁以上俱拶两手或用枷钮无轻放者一夕大盗入其室见而骇之问主人何在童子口指其卧处用乱鎗杀死去亦不刼其财也荀子但不当云尧舜伪也其云桀纣性也恐是确论然究竟纣之恶尤甚于桀武王悬太白旗斩其首以泄天地神人之忿正是圣人作用苏子曰武王非圣人盖从子谓武未尽善上发挥是文章家骇人语非通论也
百五十六
归安李某号观稼乡饮宾县令戚南玄公偶以小嫌得罪于一上官观稼翁多方为觧且有所费然秘其事终不令戚知也久之戚擢谏垣去始及闻叹曰吾在此老包涵中矣嗟乎今之富家巨室能包涵父母而不令其知者几何人哉
百五十七
前辈汲引后学致书游扬大都不令人知余佥宪南闽时徐文贞公尚在与都御火庞公 【尚鹏】 书荐不佞不令不佞知也庞一日言及始知之巳而转江右少参潘公 【季驯】 亦与陈廵按守轩书荐不佞亦不令不佞知也嗟乎较之索谢发书与计较谢仪之凉薄者其贤不肖岂不径庭矣哉
百五十八
宋朝诸公在史馆者其人虽未必皆贤然畏清议扶公道者尽多如王安石王钦若丁谓章惇蔡确辈实录瑜瑕不掩庶几太史公家法也 本朝人杰如王阳明先生闻实录有言曰守仁性警敏善机械能以学术自文此三言者或出忌者之笔恐宋人未必肯下也岂古今人果终不相及哉
百五十九
阳明先擒宸濠其初为诸宦立所掩既□世庙登极首揆杨新都与王晋溪相雠晋溪至下狱谪戍而阳明故晋汉所拔者故讹言万端谓南昌之破教人抢掠甚于盗贼及修世庙实录执笔者新都副之者董中峯董故不喜王且迎新都意极其剪斥后徐存斋郑端简薛方山诸公皆履其地得其详事乃大白伯安复封爵董之说遂大诎
又一百五十九
添设少府刘公 【治】 鄱阳人居镇署延予友颜生训其子颜生居数日公每见必恳行责生遅遅有待也一日公子背书少熟颜生呵之要打一书童遂背起公子一书童扯其两足一书童送竹笓于颜生责讫公子长揖曰谢先生教至下午掌家开宴生问曰有何客至对曰相公今早责五叔故谢相公刘公世家有家法其尊师重傅严课其子固如此
一百六十
因谈彼短我亦有短靡恃已长人各有长可作座右铭
卷之七
一
本朝开基
圣圣相传之年分
洪武元年 【戊申】 三十一年 【戊寅】 止
建文元年 【己卯】 四年 【壬午】 止
永乐元年 【癸未】 二十二年 【甲辰】 止
洪熙元年 【乙巳】 止
宣德元年 【丙午】 十年 【乙卯】 止
正统元年 【丙辰】 十四年 【己巳】 止
景泰元年 【庚午】 七年 【丙子】 止
天顺元年 【丁丑】 八年 【甲申】 止
成化元年 【乙酉】 二十三年 【丁未】 止
弘治元年 【戊申】 十八年 【乙丑】 止
正德元年 【丙辰】 十六年 【辛巳】 止
嘉靖元年 【壬午】 四十五年 【丙寅】 止
隆庆元年 【丁卯】 六年 【壬申】 止
万历元年 【癸酉】
二
唐岑嘉州参送张升卿宰新淦
官柳叶尚小长安春未浓送君浔阳宰把酒青门钟水驿楚云冷山城江树重遥知南湖上秪对香炉峰
三
五脏之神肝鬼肺魄心神肾精脾意若人恬淡则神定魂清意安魄宁精不走失若人躁兢则神疲魂浊意乱魄散精遂溃耗 张无垢曰快意事孰不喜为往往事过则悔者以他人有甚不快存焉岂得不动于心君子所以隐忍详复而不轻为 王肃家诫曰凡为主人饮客使有酒色而巳无使至醉若为人所强必退席长跪称父命以辞之敬仲辞君而况于人乎 墨子曰轻誉苟毁好憎尚怒小人哉 唐李文公问药山禅师曰如何是黑风吹船飘落鬼国师曰李翱小子问此何为文公怫然怒形于色师笑曰发此嗔恚便是黑风吹船飘鬼国也 薛文清公读书录云促迫褊窄浅率浮躁非有德之气象 王文成公曰眼前路境须令放开若太逼窄非惟人不能近恐在巳亦无措足之地 程叔子曰精神道德言动一切以收敛为主发散是不得巳天地人物皆然 王龙舒劝戒文喜怒好恶嗜欲皆情也飬情为恶纵情为贼折情为善情为圣 以上述乌程唐守礼吏隐堂日镌
四
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 士君子尽心利济使海内人少他不得则天亦自然少他不得即此便是立命 宦情太浓归时过不得生趣太浓死时过不得甚矣有味于淡也 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 大约评论古今人物不可便轻责人以死 治国家有二言曰忙时闲做闲时忙做变气质有二言曰生处渐熟熟处渐生 看中人看其大处不走作看豪杰看其小处不渗漏甔甔子每教人飬喜神止庵子每教人去杀机是二言吾之师也 奢者不特用度过侈之谓凡多视多听多言多动皆是暴殄天物 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此二语其宰相台谏之药石乎 乘舟而遇逆风见扬帆者不无妬念彼自处顺于我何关我自处逆于彼何与究意思之都是自生烦恼天下事大率类此 出一个丧元气进士不若出一个积阴德平民 救荒不患无奇策只患无真心真心即奇策也 吾不知所谓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谓恶但使人恨者即恶也 青天白日和风庆云不特人多喜色即鸟鹊且有好音若暴风怒雨疾雷闪电鸟亦投林人亦闭户乖戾之感至于此乎故君子以太和元气为主 吴俗坐定辄问新闻此游闲小人入门之渐而是非媒孽交构之端也地方无新闻可说此便是好风俗好世界盖讹言之讹字化其言而为讹也 天下容有曲谨之小人必无放肆之君子 人有好为清态而反浊者有好为富态而反贫者有好为文态而反俗者有好为高态而反卑者有好为淡态而反浓者有好为古态而反今者有好为奇态而反平者吾以为不如混沌为佳 偶谈司马温公资治通鉴且无论公之人品政事只此闲工夫何处淂来所谓君子乐得其道故老而不为疲也亦只为精神不在嗜好上分去耳 俗语近于市纤语近于娼诨语近于优士君子一涉此不独损威亦难迓福 罗仲素云子弒父臣弒君只是见君父有不是处耳若一味见人不是则兄弟朋友妻子以及于童仆鸡犬到处可憎终日落嗔火坑堑中如何得出头地故云每事自反真一帖清凉散也 欲见古人气象须于自巳胸中洁凈时观之故云见黄叔度使人鄙吝尽消又云见鲁仲连李太白使人不敢言名利事此二者亦须于自家体贴 夫衣食之源本广而人每营营苟苟以狭其生逍遥之路甚长而人每波波急急以促其死 士君子不能陶镕人毕竟学问中火力未透 后辈轻薄前辈者往往促筭何者彼既贱老天岂以贱者赠之 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虗生 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顺逆差遣何人作得主马牛为人穿着鼻孔要行则行要止则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为马牛者几何哀哉 只说自家是者其心粗而气浮也 士大夫不贪官不受钱一无所利济以及人毕竟非天生圣贤之意盖洁巳好修德也济人利物功也有德而无功可乎 嗜异物者必得异病挟恠性者必淂恠证习阴谋者必得阴祸作奇态者必淂奇穷 待富贵人不难有礼而难有体待贫贱人不难有恩而又难有礼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凈土 以上述华亭陈继儒着
五
唐一庵先生 【枢】 曰自古建都多大河南北雍豫幽冀之间虽欲居高以临下而察盛衰以乘天运则智者与造化俱伏羲神农都陈黄帝都涿少昊都曲阜颛顼都濮帝喾都亳尧都平阳舜都蒲坂夏都安邑殷都亳周都长安秦都咸阳汉都长安晋都洛六朝都建康唐都长安五代都汴元都燕说者谓豪杰觑天下之势争相据重战而图得之然而所以觑其势岂必袭故见而无所通乎故人事之交值暌依闿塞造化显呈于情境之间有不容于去而取者而习治既延地绝脉水化味又复不甚宜人况冲车所攻矢石所集积骸洒血莽为荆榛断垣坏壁鬼磷没盖有徙道朱朴云去巳衰之衰就未王而王不可谓非论天下之势圜变而无定在吾有以识之 北畿防御之势山西行都司当其冲万全都司护其背大宁都司藏其备蓟州守备断其径万全都司一卫一所嵌山西行都司之境瞭远之道也大宁都司五卫一所嵌蓟州守备之境夹持之法也 都金陵者守淮以防外庭守武昌九江以蔽上游守淮之势东固淮安泗州自丹阳而扬州而淮安而泗州乃全淮之右臂也西固凤阳寿州自采石而和州而凤阳而寿州乃全淮之左臂也东无淮安虽得泗州而不为用西无凤阳虽淂合肥而不为用上游之势沅湘诸水合洞庭之波而输之江则武昌为之都会故湖广省所以蔽九江江西诸水与鄱阳之浸汇于湓口则九江为之都会故九江所以接武昌而蔽金陵若用于天下则徐邳临清淮安之应也洛阳钧郑凤阳之应也荆州武昌之应也而襄阳又荆州之应也固荆州可以开蜀道固襄阳可以控川陜固临清可以通燕冀固洛阳可以制潼关其西南守江西以运百粤其东南守浙江以治闽吴皆金陵之门庭帑藏云尔 仪真旧设临江诸闸复新设拦江闸于江口引潮水以济诸闸且便停泊州近设口闸于西江觜诸坝之利也亦拦江遗意州旧有通江闸后寻废□既设似与仪真不异辟通江与十坝并发不亦可乎里河运船十年一造江南船五年一造以往回越坝耳 国初定鼎金陵以真定之恒山为北岳后迁都北平则真定在其南复以山西浑源州之恒山为北岳 南方蛊毒有数种蛇毒蜥蜴毒蜣蜋毒草毒食之变乱元气心腹绞痛或吐逆不定面目青黄十指俱黑验蛊法吐于水沉而不浮含黑豆豆胀烂脱皮嚼之不腥嚼白矾味甘皆是治蛊法饮白水牛血立効王氏愽济方归魂散必用方雄朱丸皆可 海塩海塘连年葺治之费虽天阙丫等处击冲势烈要亦人事未至揽胥利于创工董吏便于自逸乃故疏其谋工无永建有以也石塘在外所以防潮势土塘在内所以固渗漏二者皆不可无其间土塘受患病于石塘先隳石塘之隳病于土筑桩浅又病灶夫引潮以便抱瓮所以不久成害即如漕河砌闸土民利行舟停滞欲便经营之利私赂工师作为冲械 无襄阳则荆州不足以用武无汉中则巴蜀不能以存险无关中则河南不能以豫居无巴蜀则吴楚不能以奠枕 山东东三府隙地甚多皆可耕之区人事不修沟浍不立一雨成漫而旱则赤地千里虽古河额俱堙元虞集之议至今可行 山东平度州东南境有南北新河元时所开以避海运放洋之险其水源发高密至胶州分流为南北新河自胶州入新河二百四十里至莱州之海仓口入海自迤北新河店置闸以达安东止八十里可通海岁久尽塞近王副使献方御史远宜力主开复并于马家濠凿山麓通海人溺便安不遂此议不可终巳也 海运惮文登南之成山登州北之沙门此两险多碛又成山突出当东洋之冲沙门旋扼处北洋之腹宜无靖势新河一开可避两险不尔则古潍水及沽尤河稍致力皆可免于两险 太湖介苏常湖三府之中北纳荆溪百渎南纳霅溪七十二溇荆溪百渎上受金溧常广诸水东埧既立宣徽应天之水皆出大江霅溪七十二溇港口日淤苕川势渀嘉兴分以东泄湖之所潴自吴江长桥出合庞山湖以南入海为松江自大姚分支过淀山湖以东入海为东江自鲇鱼口北经苏郡之娄门东北入海为娄江又有胥口白洋湾鲇鱼口三支流惟吴江长桥筑而茭生沙壅松江之势缓惟大石赵屯等浦淤而淀山水阻东江之势缓惟七塩铁等塘滞而阳城水阻娄江之势缓近来三支流盛泻白茅港北入于大江以达海而白茅港亦易淤浅震泽注海三江松江一流巳久为淤上海之南跄浦口即吴淞江嘉定之刘家港即娄江常熟之白茅港乃震泽余流向北注之扬子江者水势东南为顺今盛流白茅港渐渀于北则长桥所为害其明验也故阳城昆承流壅复浚吴淞江南北两岸定安诸浦间道北注刘家白茅二港又大黄浦流壅傍浚范家浜间道注跄口皆引水北流以顺其势而三吴势占水利日盛莫知于何底止也 江势至京口颇下丹阳一带运河每患浅练湖高据欲厚所潴而时泄之可济缓急 黄河自兰州入中国五千余里至开封界不为患决溢惟开封大名居多二府地夷斥孟津而下无山冈束隘且土疏善崩又下流所受巳多旁无渟潴而河身易淤冬春止丈许其湍驶不能遏固势也古黄河周定王五年徙砱砾始失故道汉而下徙决无常汉武帝时巳通淮泗宋太宗时始入淮自是南北交注今河水全达淮入海一道自开封兰阳县赵皮寨口东南流由杞县睢州宁陵归德夏邑宿州下符离桥出宿迁县小河口至清河县入淮乃嘉靖七年新开赵皮寨口今盛流一道自赵皮寨口至宁陵县南入涡河经亳州蒙城怀远县出荆山口之西开赵皮寨口今由焉一道自仪封县北折经黄陵冈蔡家口缕水堤入梁靖口出徐州小浮桥下清河县入淮其梁靖之行自宋初今流渐微梁靖以上至仪封北乃黄河东行旧道此三流之南又正统十三年徙开封西北荣泽县孙家渡口入汴河至寿州入淮弘治二年塞三流之北又新开榆林集口经虞城县砀山县四口冲出萧县出小浮桥今塞又正德四年决曹县单县直冲沛县出飞云桥今塞又嘉靖九年决单县东北流冲出谷亭运河今塞又弘治二年决荆隆黄陵冈口经曹州濮州出张秋运河今塞河南防河堤湖广防江堤南直浙江防海堤一决而鱼其人今日之事土势岌岌人力言言 海运三道初元伯颜建议自上海刘家港入海经扬州海门黄连沙头万里长滩开洋沿山山奥而行抵塩城县历西海州东海县密州胶州放灵山洋投东北路多浅沙行月余抵成山计水程至杨村马头一万三千三百五十里至元二十九年朱清等陈便道自刘家港开洋至撑脚沙转沙觜至三沙洋子江过匾担沙大洪又过万里长滩血沙放大洋清水洋黑水洋至成山过刘岛至芝果沙门二岛放莱州大洋抵界河口其道差径至正十三年千户殷明畧又开新道刘家港入海至崇明州三沙放洋向东行入黑水大洋取成山转西至刘家岛登州沙门岛于莱州大洋入界河口舟行风信有时自浙西至京师不旬日比二道尤便 通惠河元郭守敬议开引昌平白浮村神仙泉过双王荅榆河引一亩玉泉诸水进都城绕至通州置闸以宣节之后渐淤废嘉靖间御史吴仲议修筑立五闸闸置剥船六十每米一石减陆挽费银四分五厘岁省漕价十万余两 雷州直出海中有围洲周广七十余里内有八村专业采珠 各省土田惟贵州无顷亩册应办粮差各于土官下緫行认纳 淮以北土无定亩以一望为顷欺隐田粮律条未之能行也江以南户无实丁以系产为户脱漏户丁律条未之能守也 苏松常镇杭嘉湖东南财赋七府经界正而赋均惟湖为最圩无定亩赋逐户开常之弊久矣官田粮重苏为害不可胜言嘉之征邑各不同积储殊寡于六府迥不迨焉 在京各衙门俸米出苏常二府緫约十万余石其白米尽派苏州 湖丝绝海内归安为最次德清其次嘉之崇德桐乡杭之仁和此外取于四川保宁又顺庆之南充渠县广安蓬州亦次之而山东次之河南又次之应天太平宁国镇江广德五府州以兴王之地全蠲赋不征近节议亩派劝米今至四升 杭州种族自南渡时至者故多汴音凤山门尤逼真以宋宫殿在也 广州无京觧至不能自给官俸取诸琼州岁以万计雷州无京觧正德后并免廉觧广西无京觧军饷取赡广东及福建海北之引塩湖广之行粮南赣衡永之塩税 天下运船凡一万二千二百有奇原设厂淮安造者十九临清造者十一近移临清所造于淮安各顺所便窃意山东緫遮洋緫当于临清便江南上江緫当于龙江关 云南土官非有沭府令牌不能调虽丽江每自大沭令至即虔纳 广西左江兵不可用可调惟右江土官喜于见调兵人日米一升计价月可一钱俱为土官所得兵自赍粮且献名倍役数以矢见粮给 北虏食腥膻夜目不明睡则沉熟可乘故被虏者每窃马以逃但为头墩哨夫害以报功 中都无城有陵在故以陵为城城可无设如得城则于陵守力疏又以临淮城辅之可援应 定海一潮下舟山起陆八十里至沈家口出港十里许至乌家口出莲花洋半潮至普陀 自安吉独松关陆路至杭城元大军取宋路 自杭由长兴之金竺关入南都为快捷方式 朝鲜贡道自鸦鹘关由辽阳经广宁过前屯入山海关日本贡道自定海关经浙省过苏扬至淮安临清迂曲之行以示中华基势 会通河元至正二十六年开漕东南之粟罢海运始元漕至济宁舍舟陆行数百里入临清卫河后由济宁开渠直抵临清复于兖州城东筑金口坝竭泗水注济宁以胜其高洪武二十四年河决原武黑洋山漫过安山湖而会通河乃淤永乐九年尚书宋礼浚通之十三年复罢海运又用老人白英策筑坝戴村社遏汶水东入海令尽去南旺乃赖其利元亦曾引汶亦借黄河为济而近来患在于河一至而淤且熯旱泉微反欲引黄河以济此河引之至而来之盛则又不能自胜其势禹之顺水之性而今若以逆焉则此河之不可常恃虽有善者不能必也近又有引沁之议河东池塩成于南风地在中条山阴洼局蒸燠熏成激荡造化自然所结所患水少则池暍生硝水多又气澹难酿调摄之计又在人事故雨漫而多或入北河浊水及东黑龙潭硝水皆大害常浚姚暹渠以泻五姓湖乃得 兵法圣贤不漏之学心体全定则随应普照所向无不克 兵之制始于轩辕其道贵一曰一者阶于道几于神故谓握奇盖言一也以天地风云为四正龙虎鸟蛇为四奇正以出兵立老营以为家奇以御敌设阵势以为战风后轩辕之臣乃司兵故谓风后握奇经正者所常居握而运之其惟所余之奇奇随时应用零出而不二故谓余奇 李筌言曰兵犹水水因地以制形兵因敌以制胜能与敌变化取胜谓之神庸将以教习之法为战敌之阵不亦谬乎宋儒有不然其说盖筌能言其意所以轻迹古法云善用兵者教正不教奇 古名将李广窦婴祭遵李绩等皆极廉约不私财故蓄惠不倦爱士能得其用这是世人命根此处得则我之根培于御人得则人之根益培根根相培造化日盛 请诸乡先生立社会疏切念志士不以出处易学仁者不以人巳异情达人不以远近弛事壮心不以老少改力豪杰不以雅俗贰念况今际明时处善郡当无恙之身励归田之操而盛忘年之风如我湖不少槩见者乎故倡不可无和事不可独成 【枢】 也晚昧深为是惧谋之楝塘南苕二君二君曰约时结社寔予同心因属枢居府城道路之中先为举事其事岁二会在春秋二社日当事者给馔治具先期一日到会所既会次日乃散会之所任当事之便枢今八月十六日奉候于岘山浮碧亭风雨无辍公私俱置众寡不拘后先绎来出入任意供具不华一取相观之益一勿盍簪之疑一温知旧之情一申乡曲之欵一寄登临之兴是会也止折简不邀止长揖不拜止隐服不冠止论说不哗止陶情不醉止盟神不祷恳愿俯临共成雅集辛酉湖涝岁大歉人情汹汹众问曰先生何以不向人道苦先生曰古制三年耕有一年之积自己酉被荒迄今岂淂怨天尤人众曰贫家每岁不彀用乌能例古先生曰大则大用小则小用大有大积小有小积古人量入以为出所以盈缩登耗均停近多务繁文浪费只顾目下乃量出以为入故一遭歉乏便涉狼狈 论春秋乃性命之书春秋为赏罚之书非也无其位而寄空文于荣辱之间乌乎得也谓褒善而贬恶亦非也圣人明道于天下而欲以虗名动之可乎孔子之作春秋也所以立教也不淂行道于当时虑后学之求其依归而不可得也而至理不容有言则又难于先备以为周行之示于是即易阴阳之化消长吉之实而假世象以章之所以阐其玄以通之者至矣然犹虑夫中资之未能遽以晓也乃复以当时行事之粗迹一折衷于性命精微之宜使知道必恊于中而人心本体之灵达于今古而不昧是故春秋是非之书也以别理欲而决王霸成治乱兴衰之由者也大中至正之矩无过不及之学损之而自生其惰也赘之而自肆其情也委之而自遏其明也紊之而自罔其迪也故春秋与易通无显微精粗本末之判也 以上俱唐先生枢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