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志存记录
- 澄斋日记
澄斋日记
正考官:大学士孙家鼐。副考官:兵尚徐会沣、刑尚荣庆、吏左张英麟。同考官:中书胡逢恩、恽毓鼎,讲学杨捷三,编修马吉樟、华学澜、吴怀清、张鸿翊、夏孙桐,检讨谢远涵,御史王振声、王乃征、王金铬、刘彭年,户主景溎,兵郎杨芾,刑郎饶昌麟,刑主陈咸庆,刑主张丕基。
满洲二人,直隶五人,江苏三人,安徽一人,山东三人,河南二人,陕西一人,江西二人,湖北一人,广东一人,四川一人。
初四日晴。暖极,可御棉衣。到本衙门报起程(用名柬写“依限起程”四字交清秘堂)。
入城至昆师相处磕头,再诣寿州仍不值。申刻赴章名叔广和消寒局,托杨味春同年致函令弟。
濂甫前辈嘱清施县车栈接差。
初五日阴,大有雨意。写赏对廿馀付。王孝禹、陆申甫、吴子和、李珩甫均来谈。傍晚诣支芰卿丈,托其代办起居注总办事。访张采南。归寓接亚蘧柬,邀饮广和,即前往,座皆熟人,夜深始散。拟法律门编辑义例五则交橘农。接次寅正月廿五日信。向宝瑞臣同年借绿呢大轿,可省四十馀金租赁费矣。
初六日晴,大风,甚凉。至五叔、岳母处磕头。午后写对廿五付。恒裕访润田,借银六百两。申刻至新会邑馆赴饶箴廷同年消寒局。接蒋原之甘肃信。又信颖之信并小楷羊毫十支。
初七日晴。娴女生日。兵部送来勘合(赏以六千文),计发引马一匹,包马二,跟马七。午刻约同班五人饮于便宜坊,会商一切。散后易行装入西城答拜荣华卿前辈。顺拜徐东甫年伯,谈许久。又访潘轶仲,交去兰生先生划款四百金。宝瑞臣城内招饮,辞之。
初八日晴。请大兄来帮写赏对廿馀付。济帆约便宜坊。申刻又赴江苏馆味春消寒局。
初九日晴。大兄来写屏幅。烹黄花鱼,设四簋对酌。未刻至宗显堂,赴胡慈溥之约。
半席又至聚宝堂,赴萧耐安之约。终席又至衡州馆,赴陈枚生消寒局。接刘嗣伯信。发李升、秦福衣装鞍马银各六两。
初十日晴。写旌德汪太仆墓志(名口口),曾任台湾同知,有政绩。文为俞荫甫太史所撰,计二千馀言。铺叙俗冗,一无义法。不意大名人有此庸笔。未刻诣寿州师相,坐谈良久。至广和居,赴敏仲、吉甫之约。申刻又至方壶斋,赴杨荫北之约。
十一日晴。写吴子蔚兄墓志。用北海法,仿坡翁,佳处往往入北碑。未刻至广和,赴大兄约。接次寅二月初二日信。
十二日晴。写汪志。午刻至陶然亭,公祝刘伯崇殿撰四十寿。主人十一人。傍晚归。
酉刻复至西砖胡同,赴曾焕如消寒局。
十三日晴。一日写汪志毕。古人墓志所以纳诸圹中,故其石尺寸不大。今此文三千馀言,竞成碑式,有乖体格矣。午后至五叔、岳母处、大兄嫂处辞行。灯下检点零星物件。吴子和约广和,辞。接叔坤弟信,知调办汀州厘局,信笔复其一纸,交大兄附寄。又复吴佩伯书。
十四日晴。午初刻在祖先前叩辞。乘轿至火车站,坐头等车,余独具一间。一点半钟
开行,历卢沟桥、长辛店、良乡、琉璃河、涿州、高碑店、定兴、白河、安肃、曹河,七下钟始抵保定金台驿(头等车价五元八角,二等二元九角,三等一元八角五分,轿子合行李水脚共七元)。夫马已由清苑县备齐。公馆设于城内浙绍乡祠,三人居一室。杨濂甫廉访、缪恒莽观察均来谈。濂公送菜两桌,县中另备三席。携带仆人五名:李升前站,秦福、刘头乘马随轿,刘奎、孙厨照顾行李。清苑县齐耀琳(字震岩。乙未进士。本任曲周)起溜单,移下站。
十五日阴。黎明起,日出启行。六十里方顺桥午尖(属满城),本应陉阳驿,以地狭移此。知县雷天衢(字星源。山西人。辛卯同年)。十里宿望都瞿城驿,设公馆于县之东关。
鼓乐升炮,略具规模。时甫申正,解衣剧谈,颇息劳乏。知县阎骏业(字菊农。山西人)。
天时荒旱已久,麦苗尚未返青,地近滹沱,塘水纵横,而数十里中竟无戽水以收一溉之利者(南方以龙骨车戽水,可接溉数亩)。北农之不善尽人事,于此可见。
十六日阴,有风,颇寒。七下半钟启程。三十里清风店尖(属定州)。途遇保定练军一营,鼓乐排队,举枪恭迓。每十人一什长,皆向轿屈膝。三十里宿定州西关永定驿。时两下钟二刻。知州朱乃恭(字允卿。奉天人。己未举人。戊辰进士)。公馆分两处,余与少泉对房而居。
定州道中晓色催行旅,春风送笋舆。山明先受日,水急乱归渠。旱久田多瘠,兵残气未舒。
艰难念生计,蒿目一踟蹰。
十七日阴,甚寒。七下钟启程。二十五里明月店尖(仍属定州)。因定州一宿二尖扰之太过,故此处仅嘱令备茶点而已。途遇练军,队迎如昨。统领姓孙,名贵和,下马立道左,余等初不知,未及下舆周旋,稍失礼焉。少憩即行。微雪。二十五里,时甫午正,宿新乐县西关西乐驿。公馆分三处,余仍与少泉合馆。屋恶陋不堪。此处荒瘠特甚,城内外多土房,居民穷形于色。知县平章来见(字翰周。浙江海宁人),坐谈良久。自动身至今四日,不得大解,腑气不舒,举体为之不适。因服药攻之,夜半遂得畅行。同人感咎余过于卤莽,维余亦自知其霸道,不可为训也。若治身去恶,其克己亦如是之猛决,何患德之不进耶?十八日阴,微雪,寒甚。同人有御狐裘者。余携衣稍薄,竟至寒不可胜。黎明起登程。
四十五里伏城驿尖(属正定县)。又过沙高河,四十五里宿正定府恒山驿(中历藁城县地)。
府为唐宋以前雄镇,城周围四十里,相距六七里即遥见之。设公馆于城内大佛寺。知府江槐序(字兰庭。浙江人)、同知桐寿(字豫生。满州人。乙卯世兄弟)、正定县张祖咏(字朗轩。
浙江人)同来见。余午后坐轿中不觉酣眠,为风寒所侵,抵寓人甚不适,有寒热之势,因多服姜汤,拥被眠一时许,稍觉清减。寺以大佛得名。佛为隋时所铸铜像,植立高七丈,以三层楼覆之,即一脚有十八尺长,其大可知。僧名意定。
定州杂咏绝句雄城南峙障京师,百战山河几盛衰。古国空留三尺碣(州城外道左立石碣曰“古中山国”),行人竞拜大苏祠(苏文忠曾为定州刺史,城内有祠)。(此即《论语》“齐景公有马千驷”章,《国策》“生王之头不如死士之垄”意脱胎。)
春阴黯黯殢难消,明月清风驿路遥(明月店、清风店皆定州巨镇)。听说升平旧时事,笙歌灯火暖深宵。
发第一号家书,交邮局保险寄。今日有人自京乘火车来,言昨日京师得大雪,深三四寸,闻之颇慰。
十九日晴。酣眠竟夜,人渐平复。八下钟启程。出南门约五里许过滹沱河,二十里冶城铺茶尖,四十里(里甚长,有五十馀里,中历获鹿县地)宿栾城县关城驿。设公馆于龙冈书院。辛丑冬两宫回銮,驻跸于此,行宫规模尚存。知县张源增(云南人)。今日轿夫不佳,行甚迟,而体为之乏。
宿正定府大佛寺平沙百里少人耕,舆马匆匆犯冷行。晓雪兼程肥子国(藁城即古肥国),春风卧病赵王城。地经戎马民犹健,佛阅沧桑顶亦平(佛像头已破损)。酒薄梦疏人易醒,静闻前殿教吹笙。
二十日阴。黎明启程。四十里抵赵州丛台驿。换夫马绕城十里,尖于大石桥。知州吴国楝(字云墀)。四十里过鄗县故城,汉光武即位处。又二十里,宿柏乡县槐水驿,穿城过,设公馆于南关外,分三处。知县周占文(字锦堂。奉天人)。舆中阅《明通鉴•世宗纪》议大礼疏,唯席书一篇最好,原情察理,心平气和,无急功近名之心,发千古不刊之论。若张璁桂,其初持论虽正,其后纯乎迎合世主,掊击廷臣,竟是小人行径矣。夜微雨。
二十一日阴。黎明启程。过沙河,舆夫厉揭而渡。六十里尖内邱县驿。知县朱锦绂。
风雨交作。饭后冒雨而行。行三十馀里,始放晴。六十里宿顺德府邢台县龙冈驿。设公馆于南关外。舆马穿城而过。北门外有豫让桥,又有响水河,水自河心涌出,汩汩有声。途中凉润无尘,垂柳初青,大有春意矣。馆屋乃分三处,卑劣已甚。知县戚朝卿(字耀山。贵州人。
己卯举人。癸未进士)。
二十二日晴。八下钟始启程。三十五里沙河县尖。县无驿。地方官不办差。二十里过褡裢店。居民专以织布为业,所织布毯,五采毕具,尺寸大小不等。沿街设肆,如吾苏浒墅关之席焉。在旅店茶憩,见壁有皖江琴舟女史寻夫诗十绝句,情文相生,字字血泪,取笔墨就壁录之。又十五里宿永年县归洺关,时甫申初,解装剃头。知县刘传祁(字永诗。吴县人。
丙子举人。雅宾年丈之胞兄也)、同知车毓恩(字诚一)。丁卯年伯持手本来候,谢不敢当,具帖答之。沙河二十里铺,有唐丞相宋文贞公(璟)神道碑,在道西,询之土人,其墓去村不远。自过瘿陶铺,平畴一望,新绿葱茏,远山绵延,清润如画,垂杨夹道,掩映二十馀里,居然江南风景矣。舆中静坐,百虑俱清。途中时见土阜孤耸,雉堞犹存,盖皆前朝故城也。
附录琴舟女史题壁诗:侬是寻夫赵五娘,野花偏亦傲秋霜。诸君各自存忠厚,莫当邯郸大道娼(玩诗意疑是流落于此,借唱歌以沿途过活者)。
忆从两地折鸳鸯,一度相思一炷香。十万金钱空间卜、,烧檀典尽嫁衣裳。
恨天不暝恨更长,暮去朝来改旧妆。人也不归时又易,转思金线绾斜阳。
恐将怨望动高堂,敧枕依声骂玉郎。早识此中离别苦,一生不嫁亦寻常。
二月初春荳蔻芳,狂蜂娜娜过东墙。花心自有凌霜节,蜜口偏能沁骨香。
年年都是为人忙,桃李才红菊又黄。底事留连归不得,长安不是久居乡。
说甚封候说甚王,郎君真个太郎当。归来好叙天伦乐,老去同逃大劫场。
血肉人儿铁石肠,平安两字也荒唐。夜阑灯灺狸奴睡,梦落湖天月色凉。
寸心无可作商量,打点精神走一场。千里孤鸿啼血泪,拼将柴骨葬他乡。
邯郸昨夜熟黃梁,梦里仙人话短长。道我前缘犹未了,与君携手赋还乡。(结尾托神语以
自慰,其心其语益悲矣。)
二十三日晴。黎明启程。二十五里过吕祖词,即昔日卢生入梦黄粱初熟地也。与同人降舆入祠瞻仰,前层供钟离仙像,中层供吕祖像,末层供卢生像,作倚枕睡熟状。匾对甚多,皆陈陈相因之句。惟蒙谷联(捷)钟离仙对云:“豁炯炯双眸,自是早醒尘世梦;坦便便大腹,料应还记汉时书。”颇有意味。祠侧有行宫,六飞前年临幸处,未及往游。又二十里邯郸县丛台驿尖。千总任风慕跪迎于郊。知县吴鸿祺(字绍轩。安徽人)迎于北门外吊桥。因下舆为礼。旋至馆来见。临行文武官又恭送如前。五十里过杜城铺,汉杜公乔故里。又二十里宿磁州滏阳驿。城外即滏水也。设公馆行宫旁。知州季兆珍(字星野。福建人。癸酉举人)
迎于北门外,旋亦来见。季大令曾任宣化县。前年冬惠儿到宣府入赘,承其馈仪招饮。余因谢其照拂之谊。大令慈惠廉明,为今之循吏。曹根荪亲家守宣时,与之甚相得,倚如左右手。
根荪在京为余极道其贤,今相见不虚也。晚服药。自邯郸到此,多种稻田。农民引滏河为沟洫溉田,水清而驶,殊有江乡风景。夏令渠中遍植荷花。昔人咏磁州诗有“四面荷花三面柳”
之句,吟之令人神往。
题卢生庙卢生梦觉时,黄粱炊未既。四顾一欠伸,翩然谢尘世。我来邯郸道,卧像乃庙祀。
相传为梦神,肸蚃特灵异。我知此庙决非先生意,尸而祝之实多事。生前钟鼎未足论,身后牲牢那更计。长代人间营利名,扰扰棼棼毋乃昧。何如宇宙两茫茫,千秋无复留名氏。
二十四日阴。春分节。九点钟启程。三十里过漳河(水浅有桥可过)。尖丰乐镇(属安阳)。始入河南境。一点钟行。中途遇雨,路滑难行。四十里宿彰德府安阳县邺城驿,已六点钟矣。设公馆于考棚。知县姚礼坤来(字锡朋。广东人),谈甚久。刘恺臣眷属僦居府署侧,遣李升持片讯之。夜雨达旦。经历送来知贡举封条,例应入境即加于轿前。今则将抵省城始用十字式封轿帘上下云。
邯郸道中遇雨京华北望路漫漫,已近春分尚峭寒。夹道垂杨三十里,斜风细雨过邯郸。
临铭关二月临潞路,无风气渐和。兵稀屯戍冷,地古旧城多。夷险关时势,兴亡发啸歌。
垂杨排辇道,曾见翠华过。
二十五日雨暂止。八点钟启程。四十五里尖汤阴县。知县陆尔塽(字和卿。奉天人)
迎于郊外。旋来见。谈及有郑克昌者,直隶人,天主教民也。捐知县,去秋摄汲县篆。有凶手杀人,既就获,郑匿不报,为事主所控。省委员来查,郑故纵凶手使逸去,而以教士索去为词。臬司函询教士,并无其事,凶手亦非教民。郑大窘,后假教士名,函致大吏为保全计。
大吏即以其函送教士,问虚实,教士怒削其籍。大吏复欲劾之,郑忧惧死,官民快之。陆大令又言,近来主教西人渐悟入教者之皆非良民,不尽包庇其犯法不肖者,或反送地方官请按律惩办。遇诃讼,亦不得以教民二字砌入词中,故州县稍得行其志焉。午饭毕,两点钟启程。
县以一红伞两练勇护行。过岳王庙(即在城内),入瞻仰。前殿奉忠武王冕旒像(敕封靖魔大帝),侧厢东奉岳制使(云)像,西奉王四子(雷、震、霖、霆)像,后殿奉王便服像与夫人像并坐,西别院奉王女银瓶小姐像,称妙应仙姑,东别院奉王孙岳珂像。殿前古柏一株,系千馀年物,有亭覆。纯庙御碑左右,碑极多,略观一过。又有石刻王书《出师表》,捶拓者不绝。庙对门铁铸男女五奸像,向门跪。又泥塑施全像,以一丐者像侍焉。相传纯皇帝幸汤阴时,先一夕丐者卧于庙外,闻足声彳亍,似有数人投眢井中,次晨失铁像。上适至,欲观铁像,不可得。大索未获。丐者述所闻,索诸眢井中,则五像在焉。上大悦,授丐者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