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志存记录
- 澄斋日记
澄斋日记
二十九日饭后访杨少泉,移交起居注所存公项一百六十一两。至医学堂,诸生咸力辨匿名书,指天日为誓。群疑出堂生王姓所为,平日声口符,笔迹符也。堂中有此败类,真令办事者寒心!又至恒裕存公善堂公款二百两。又至休宁馆与汪子贤、汪伯吾、潘镜芙合议爽卿夫人抚孤生计。余虽至亲,然处人骨肉之间亦殊不易。归途为大女诊病。灯下写扇两柄,读《蜀志》一卷。
三十日阴。起甚晏。未刻至东车站,为意大利署使臣博兰璧拉及其妹送行。遇胡干卿,偕至大观楼便餐,余作东。答拜城外客,与梁长明畅谈。城外泥深没踝,其号称马路者,则大起大落,崎岖过于山路,与西城内如两世界也。灯下写扇两柄。致河南宝兴隆冯石卿信,寄顾表姑母洋三十元,次伯助款也。复读《蜀志》毕。陈氏《蜀志》各传,皆以诸葛公纬之。东云出鳞,西云露爪,所见者云也,实无处而非龙也。大而调遣之方略,赏罚之政令,小而一语之加,一拜之施,皆特书之,奉忠武侯为论定。分之各为片段,合之则为一大片段,创史家未有之奇。先大云公谓史公义法,承祚得其四五,正谓此也。宋明肤儒,龂龂于正统之辨,訾承祚,扬魏抑蜀,甚至轻信报怨之说,几以秽文污之。如此读书,冤屈古人,汩没性灵,遗毒后生,可称三害。
闰六月初二日晴。因学堂筹款借旧火枪事赴津。四点二十分快车开行,七点二刻抵新车站,澜老、承庆侄相迓。与澜老夜谈,下榻上房西厢。黎明两日并出,动荡良久,始合为一(此上月廿一日事,澜翁盖亲见之)。
初三日晴。饭后诣谘议局,无所遇。访赵智庵畅谈。又拜客数家。傍晚赴周芰梁观察之约(名熙年。其令祖乃先大父壬辰乡榜同年)。
初四日阴。拜张都转,恳其拨付学款,久谈而出。谒吕椒生表舅于盐务研究所(新自保安州交卸)。申刻大风雨,继之以雹,大者类核桃。田禾受伤必巨,且闻有头被击破者。余与澜老各择最大一枚而嚼之,甘冽足清内热。冒雨至义聚成赴董子昂(崇仁。山西人)、衍庆之(善。满洲人。其令祖与先大父壬辰同榜)、许仲恒之约(皆候补道)。南马路积水可二尺,浸入车中。
初五日晴。午刻赴张粹然(士谔。新署长垣令)、洪孝斯(翰香观察之侄)之约。申刻赴许汲侯观察(引之。綦慎师之侄,子元太守之子)之约。偶在商务印书馆买书,店人闻余姓,即问恽学士为君何人。不佞姓名,猥为世所知,虚名可愧。
初六日晴。午刻赴李文忠祠,赴郑翔北、何务滋两门人之约。祠中园亭之胜,甲于天津,游人如织。申刻赴谢受之观察(江宁人,名家祜。乙酉同年)之约。连日疲于酒食,甚苦之。抽暇写扇十柄。夜雨。
初七日晴。得张都转回音,公事已了,遂附快车回京。
初八日晴。一日未会客、出门。
初九日晴。饭后诣农务总会。写应酬多件。偕锡兄访朗轩夜谈。
初十日晴。午刻润田邀饭于福兴居,偕至润家为其儿妇诊病。至顺直学堂少坐。壬三邀往其家为女眷诊病。复至乡祠赴李嗣香前辈、刘性庵同年之约。珩来夜谈。卯初二刻,有白气起于西北方,东南亘天,一时始隐。占天家指为兵气。
十一日晨雨旋晴。会客数人。饭后赴医学堂出考试毕业题两道(少阳阳明合病脉不负为顺,《厥阴篇》少阴负趺阳为顺说;《伤寒论》甘草多用炙,《金匮》甘草多用生论)。
归写应酬字。朗轩、作霖来夜谈。书贾以旧书求售,有原板初印《二冯才调集》极精。又有《倪氏笔法杂记》。倪为香光弟子,从受书法,其名号均未标出。此记乃星沙黄文燮彦和所录。凡三十馀叶。论书具有渊源,皆心得语。余近来学书,颇有独得之见。自谓粗窥古人笔诀,证之是记所言,往往暗合,私喜拙见之不诬。倪氏又谓坡公书系用侧锋,又谓右军内擫、大令外拓,亦是用侧锋。实能发书家之秘,从来无人见及。余尝谓坡书出于大令,得此益信。自来名家,或由妙悟,或由相传口诀,所以能造精诣,未有漫无制裁而能成家者。《东方杂志》第四期有《专心》一篇,语语真切。余年垂五十,脑力日减,尤当力戒兼营。今定一为学宗旨,守之终身。
政治学(五十解组,此心究难忘世,不能不预储学识,为异日行政之权衡。兹所列虽有数种书,实为吾精神所萃,寤寐不忘之要道也)。《三国志》(治此三十年,正文、小注略能上口,每读辄有新得)。管子、商君、王荆公三政治家。张江陵书牍。医学(书不厌博,独此道无约守之理)。书法(专习苏书,上规大令、平原)。
十二日晴。午前写匾六方。饭后至朗轩处为其侄诊病。诣农务总会与张远村、李丹孙启用关防发公文三件。吾辈做事,不可有官气,而旧衙门相传规格,则不可无,非此不能整齐有序也。归已日落矣。阅邸抄,知史益三亏欠公项,革职,监追查抄(五弟妇之胞弟)。不怡者竟日。
十三日晴。王俊卿方伯枉谈(新城人。以史学、古文名一时)。吾直著述家也。余久仰其名,俊老亦猥以虚声见许,相见甚欢。昆甫来作半日谈。日落,热稍杀。因至朗轩处复诊,病势大减。夜饭后归。雷电微雨(东城雨甚大)。梅叟适在话兰簃,又久话乃去。
为慎之言:前人论笔法,有所谓拨镫法、修脚法者,其用笔之法自可见。唯作擘窠及数寸大字,须悬肘正锋,此外则是侧锋。勿为书家门面语所瞒也。
十四日晴,甚热。午刻润田邀饭于玉楼春。饭毕偕至其家复诊。又为其邻王姓儿诊疾。发五妹信。朗轩来夜谈。读王朴庄《伤寒论注及附馀》讫。王氏为元和陆师相太翁九芝先生之外祖,师相刻之《世补斋医书》中,校手太疏,余签其讹误几百数。王氏注多出实测,其见甚卓,殊异诸家。日本丹波氏辑义,采《伤寒》注数十家,王注疏解,往往出其范围之外,而证诸心理实验,实觉其信而有征,有功仲圣不小。
十五日晴。立秋节。未刻偕锡兄、铭侄赴三庆园观剧。同人绳扬伶贾璧云之美于余,特冒暑往观,色艺洵可取。热甚,略坐即行,至福兴居晚饭。微雨。
十六日晴。午初赴畿辅学堂行开学礼。未刻赴医学堂与毕业诸生合拍一照。杨绳武邀饮福兴居。炎天驰逐甚苦。朗轩来,见余治《三国志》甚专,谓观兄之专力此书,无怪文思深细,一字不妄下也。余虽愧斯誉,然其论陈志,则得其要义矣。
十七日清晨大雨,旋晴。午刻在精舍邀王晋老便饭。姚石老、罗镜湘、吴质钦作陪(罗、吴皆晋老门下士)。晋老学问深邃,石老论算学及西北地理娓娓不倦,余深愧不如。
晋老以所著书见贻,其《希腊春秋》、《欧战》二种,皆以史汉文法行之,高出留学生所译书百倍,益知中文不精,无一而可。宴罢坐深廊,久谈乃散。吴子清兄来拜(新简甘凉道)。
下张小云先生关书(蓟州拔贡,延课汀、振、闰、樱四孩)。
十八日阴。润田午刻饯胡海帆同年,请余作陪。饭毕至广惠寺行吊。江苏馆答拜俞幼来方伯,因赴崇文门东为润田儿妇复诊,病减而妊脉见矣。闷热殆不可耐,留连至日落时,冒微雨而归。灯下将所校王氏医书各签,录为校勘记,拟呈元和师相。
十九日晴。未刻至农务总会,以办事章程申送农工商部。问陆相病,未见。夜中天高气清,月光如水,俨然新秋景象矣。为子侄讲梁纂《管子》论法立令行一段,指谪时政之弊,语语搔着痒处。文至此,足当一快字。
二十日晴。陈少蘅(佩实)来谒。未刻至三眼井为杜氏点主。归寓热甚,一事不可为。傍晚至太升堂赴金搢臣(笏先。己丑年侄)之约。
二十一日阴雨不定。朗轩午前来,申刻始去。酉刻至万福居赴姚石老之约,请王晋老也。晋老以吐鲁番新出土之唐《张怀寂碑》见赠,其足考证古今处甚多,余别为题跋。
晋老又谓中国哲学莫深于《庄子》,科学莫备于《墨子》(《经说》上下篇)。惜自汉以后,无能阐发之者,遂使欧人居为独得之秘,而我中国出洋留学生,不通中学,群震西学之神奇,殊可叹恨。晋老引余为同调,谓可以论学,余滋愧矣。终局后又至泰丰楼践朗轩约,直登三层楼上俯视城闉灯火,可称壮观。
二十二日晴。晚雨稍凉。兰花又出新翦,夏秋两花,可征得气之厚。阶前玉簪、茉莉、晚香玉竞放,秋香满园,沁人心脾。为张润泽写屏对数件。任栋臣来谈,穷饿无以为生,余恻然赠银元四圆,以周其急。灯下静坐话兰簃听雨,读陈氏《蜀志》数篇,体势之妙,上规龙门,自来唯以高简赏之,不知其时有事外远致,使人寻味不尽也。拟别购一本,用张廉卿、吴挚甫评《史记》法评之,专论其文,导世人知读陈志。
二十三日阴,微雨。赵仙洲刺史来见(镜源。癸巳同年。季申兄托带信来),托其带致季兄信。又复朗存信,交邮寄。饭后至东城,吊铭鼎臣将军丧。雨势甚浓,急驰而归。
钱晋甫来作半夜谈。复雨。书贾张姓以旧书求售,留明刻本《野客丛书》(宋嘉定中长洲王楙),凡三十卷,体例近《容斋随笔》,板本甚精,价三十六两。又有元刻《道园学古录》廿四册,纸印清洁,且完整无损叶,元本之至佳者,索价四百二十两,给以百五十两,不肯售。又买旧钞本《伤寒论注释》两厚册,不著姓名,唯印沈璟、毅斋二小印,不知何许人,当遍考之。略检十馀条观之,颇简当,朱笔旁注及圈点甚用意。三代后官制,以西汉为最善。故当官者多能举其职。迨后汉政归台阁,而三公为具员,渐失其本矣。今之议官制者,盍讨论中国西京旧典乎?广东于十九日有匪徒两放炸弹轰击水师提督李准,伤手及腰际。李负伤跃登屋顶,与相持,毙贼一人,生擒一人,馀党遁去。粤乱已三作矣(一、枪毙署将军孚琦,二、轰督署,合此次而三)。总督张鸣岐恐甚,夜眠屡易其处,日夕忧惧,将成心疾。张由岑春煊幕府,不数年窜领兼圻,既无定乱之才,复无镇乱之胆,临事则张皇而失措,事后则铺饰以邀功。真凡材也。执政唯知受其重赂,付以南疆,亦稍为大局计否?夜雨达旦。
二十四日阴,甚凉。延慎之为振儿诊疾。未刻至乡祠赴陈华甫之约。
二十五日阴。慎之再来诊。申刻至广和居赴刘龙伯之约。灯下为仲恒致瑾叔信。又邮寄延平信。
二十六日晴。振儿热加剧,神昏口噤。慎之屡治不中病。余以为不急下且殆,乃用大承气汤下之,加银花、元参、芩连、僵蚕、蝉蜕,兼清上焦温热。服药一时许,头面遍身俱出白疹(又名白痧),密而且透,大便仍不下,腹高神昏如故。因用前剂加大黄至四钱,芒硝二钱半,峻攻之。傍晚始动,下燥粪秽水半桶,神识顿清,热势亦和。仍用前剂,减轻份量,荡涤馀邪。此二刻真生死机关也,使余手段稍软,则危矣。仲师屡示急下之法,不愧救世圣人。乃作书报慎之,俾增阅历。耿伯齐邀万生园,辞之。未刻赴农务总会,同乡公推余为代理总理,使事权归一。复提议办事机关进行政策。五钟散会,出城至全蜀馆,赴己丑月团,趁西城归。粤督劾厚存堂兄,咨回原籍。
二十七日晴。振儿病势已解,用药清馀邪,净滞养阴而已。朗轩来畅谈。作《张怀寂志》考证,题于下方,付装池。连日车中看《伤寒注》钞本,融贯正当,可称善本。作序书于简端。
二十八日阴。饭后至北城拜蓟州张小云拔贡,延课汀、振、闰、樱,下初一日开学请柬。雨大至,逆急点而行,高坡泻水入沟,崩腾如瀑,淋漓归寓。少息,题崇效寺妙慈和尚牡丹卷子。余近日适读《才调集》,因检其中牡丹诗六首录之,不特余可藏拙,亦冀
他人守崔颢题诗之戒,相率搁笔,或为徐凝洗恶诗耳。夜雨达旦,檐溜琤琮,花木滴沥,倚枕静听,清远如在山中。
题唐张怀寂墓志此唐长寿三年茂州都督府司马张怀寂墓志。宣统二年十月,在新疆吐鲁番厅三堡地出土。府君上阙一字,据文知其姓张。太宗贞观十四年秋,侯君集平高昌,其王麴文泰降,以其地为西州,治高昌县,即汉车师前王庭。则天长寿元年,武威军总管王孝杰讨吐蕃,克服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镇。志中怀寂三代皆仕高昌,所云伪右卫将军绾都、曹郎中等,皆高昌官名。麴氏官制赖此略见。所云夺情总戎,充武威军子总管,乃为王孝杰裨将从克四镇也。又云葬于高昌县西北旧茔,考今三堡地东南,有一古城,土人呼为唐王城,证以此志,即唐西州治也。前人在迪化府掘得唐碑,知府旧城即唐北庭都护府治所。今又据此志而得西州。碑志之有益史学如是。夫怀寂,一西域裨将耳,殁于幕府,葬于高昌,安得闻人硕士任铭幽之选。今观其文藻之茂美,楷法之坚凝,虽中土无以远过。何唐文之遐盛耶?意者军府良记室之所成欤?宣统三年闰六月,新城王晋卿方伯归自新疆,以拓本见赠,爰考证以付装池。大兴恽毓鼎记于太平湖畔寓庐。
二十九日晨,雨始止,旋放晴。评阅医学堂毕业国文课卷,吾以见中国文字之将亡矣,不能不太息痛恨于创议废科举、立学堂之大老也。写应酬字十馀件。
七月初一日晴,傍晚风雨交作。未刻张先生开学,酉刻设席请先生(郑先生、李丹孙、史荫之、田凌槎、范隽臣、锡三、珩甫、三兄作陪)。灯下写扇三柄。临秋碧堂苏帖。
初二日晴。春兰再花,香满庭宇,静坐厅事以领略之。饭后为王爵生同年贺嫁女喜。
城外泥淖及踝,马车不能行,因未赴医学堂,作简约新甫、龙伯明午广和议事。灯下复瞿肇生同年柬,论医道。旬日来,就枕之先必读韦縠《才调集》数篇,以定心气,则情和而易睡。愈读愈入味,则长言咏叹,书之简端,盖余诗境略进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