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志存记录
- 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
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
调兵赴吴淞防堵
昨早九点钟,有凤凰山洋枪队五百名经过沪北,惟见军容肃穆、士气奋兴,兼之器械精良,几有如虎如貔之概。其领队官为曹君,爵秩、里居则尚未悉闻——皆调赴吴淞一带防堵。足见捍御有资于防务,已次第而举行矣。
东人贫困
香港西报论及东洋曰:现在该国已土瘠民贫,穷迫之至,帑藏皆已支绌;除从前所告贷于泰西外,近又拟与乞贷以资每日之兵饷,计向丽如银行已借用洋银六十万圆,故银行现不肯复借给矣。东人既告贷无门,而度支又形日竭,实无以资供屯驻台湾之师;卒之向怡和洋行借用二十万银,而以朝廷之贡米为质也。顾此报所述之事,或亦不尽可凭。使东人果如是其穷迫也,何犹敢虚张声势于京都乎!夫三军所恃,首在饷糈;此事理之必然也。岂东人而独未计及欤?
八月初七日(公历九月十七日——即礼拜四)
录述东国近日情形
昨有华友得东洋华商来函云:据述东国朝廷,近已分饬各官遍谕华人之客于日本者;以为中、东两国现虽有台湾交涉事,然与商客之往来实无干涉,各华商毋得擅自惊恐,仍宜照常居积贸易。是故华商闻有是谕,虽各有戒心,而懋迁有无尚如平日,不至歇手。又云:东国近来时势实外强中干,故帑藏、饷糈时形竭蹶;惟图专向西国告贷银两,以资需用。至于上下臣民,其心中亦非竟愿与中国交战,第欲中国赔其兵饷;所谓「惟利是视」者是也。华友之所述如是。按东国家准华商仍照常交易,是诚依万国……
八月初八日(公历九月十八日——即礼拜五)
津沽消息
天津友人致书于「字林日报」曰:今年幸无水患,夏收已称丰足;逾十日当登,黍亦可望收成也。加之各处尽称平安,甚为可幸。然天津诸人,仍以台湾事为论;或有目见哦古坡所带之扈从,谓以东洋之人较之,中国则取胜何难乎!或又有指东洋铁甲船两只,而因觉为棘手也。
八月初九日(公历九月十九日——即礼拜六)
赁船装兵赴台
有友自闽省来,为言日人之在台湾势虽张甚,然察其兵勇之实数,要亦不过四、五千人耳。且窥其意向之间,亦非必欲与中国战者。惟近闻长崎等处又续增兵万人,拟将前赴台境。是故蒋芗生太守与吴君少尉现已奉宪谕来沪,拟雇招商局轮船驶赴扬州装载李军门所带之豫军二千五百名前往厦门驻札;并闻李军门亦将同到厦门察看屯营形势,如是处无险可守,或改驻泉州亦未可知。惟招商局船虽经蒋太守面与商酌,而尚未雇定云。
洋枪队续赴吴淞
昨早七点钟时,沪城西门外蔡军门所率之洋枪队,已拔营前赴吴淞防堵;计所抽之队伍,约八成云。其余二成,或日后尽赴吴淞、抑仍在沪西老营驻守,则尚未定。忆日前从凤凰山调去者约五百名,由南翔调去者亦有五、六百人;今复得此一队,则吴淞防兵已有数千人矣。夫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况兹所调遣者,皆我国之劲旅乎!
法兵船抵宁
昨早有法兰西大兵船一艘驶入宁波海口,盖为保护西商以安民心也。船名「礼盛而来奇」,上有大炮一尊,长约二丈余,闻可装药四百余磅——法兵士约有三百余名;据称将在定海等处巡防也。夫宁郡民心,近以台湾事,深为惶恐。故西人特调此兵舶前来,以卫租界;可见西官之客于中国者,固无时无刻而不以保民为念也。然则,我国于防务,顾转可缓图乎!
闽督李(鹤年)奏知府等各员暂缓引见片(七月二十三日京报)
再,福州府知府林庆贻、前同安县知县续升泉州府厦防同知李锺霖、前福清县知县续升台湾府鹿港同知石鸣韶,于同治十年分大计卓异;准吏部咨,均应引见。当即饬遵去后。兹查闽省福、厦二口防务吃紧,鹿港远驻台北筹防,并关紧要;议员林庆贻等在任办理裕如,一时未便更易。合无仰恳天恩,俯准福州府知府林庆贻、升任泉州府厦防同知李锺霖、台湾府鹿港同知石鸣韶暂缓北上,俾资熟手。据署藩司葆亨具详前来。除咨部查照外,臣谨附片驰陈,伏乞圣鉴训示。再,闽浙总督系臣本任,毋庸会衔;合并陈明。谨奏。
奉朱批:『着照所请。吏部知道。钦此』。
八月十一日(公历九月二十一日——即礼拜一)
译横滨西报论(附识数语)
横滨一西字新报,于华八月初一日作中、东现在局势之论;本馆姑全译之,以资众览。
其论曰:自半月前本馆出报时,中、东战和之说俱纷纷然,迄无准信。近来数日,始稍有凭借,以备察究焉。盖自日兵抵台以后,凡以中、东两国之益为怀者,无不以失和将战之说,力辨其不可听;乃现始知欲行和议,实在为难也。知东洋前所发之柳原公使,经与中朝商议不谐;继又简派哦古坡至中国,复未能细与通议。中国李伯相及诸大臣既以薄礼接待,而中朝廷又不引见;故日后之战,将何以免乎!两国现均大备战事;以近势揆之,似惟一道可以止战。其道维何?则东人不议而撤兵是也。顾东人若以此法了局,则通国之内将必有怨咨而滋事者;故东朝以决战、撤兵两道衡之,则宁战而不肯无故议撤也。愚意东洋乐战之徒甚众,兼国家既授以精器、教以良法,果再能广招募、筹饷糈,则东人决战之志究足以难中国也。若以人敌人,想东人亦无虑此。夫中人后日之长,似在不忌于取用西人;且东洋于战后,其军帑未免有告匮之虑也。至于现在之难,系由操政权大臣意瓦古拉与其同志所致,民甚不乐其行政,故国内无一人仰望于意瓦古拉者也。
西报之论大局如是;按其持议,则知有数端失实也。所谓柳原公使商事不谐者,或尚有其事;至谓哦古坡一节,皆子虚之谈耳。盖该新报抒论之时,哦古坡之至津抵京,皆在东洋所未闻及者;其何以预发此论乎?或曰:哦古坡早得中朝之函谕也。顾既得谕知不能接见与议,岂犹有入京之理乎!故曰:其持论有失实也。
东兵议往北京
横滨有西字日报曰:今有一确实信息,东洋近日之计议,以为若哦古坡不能议和,将即传电报于东洋,东人并不待誓战,便由长崎发精兵三万,欲直抵北京也。东洋各官且论之曰:此计甚妙,如十年前英、法两国之兵,可出于中国意料之外。勖哉夫,子其径往京师焉无恐!观于此刻本馆前所探录东人有意于京都,斯言亦未必尽为河汉欤!东人其且试之可也。迨亲遇李伯相所统之精兵,则无恐之说,得毋徒成为虚语乎!
东洋募勇
现在东洋国家行令增广兵额之说,实有确据矣。其增兵之法,则不以劝募,而以强招;业经颁令通国:凡各壮丁自十八岁以下至二十五岁以上,皆招令投官报充;以身长五尺左右而膂力精壮者,不拘其愿与否,尽行派入水陆两军,令习战事。各官宪奋志承令,即此一端可见。盖□西商所用之出店服侍人等,亦皆照律勉招。或有西人驳曰:照和约,不可招去。西人所用东人,而西人既知为战事紧急时,亦不愿太拘约文,以碍国家之事。西报论之曰:西人若有恋爱之佣人,或始可进言;否则,何难于另用云云。观于此,则我以五尺半之大汉抗御彼五尺之东人,有此五寸余力,而胜券不将自我操乎!
东人帑藏空乏
东洋国帑虽觉困乏,而国家犹不惜巨款以办买兵器。盖新近又向西商定买「克白儿」炮多枚,且在东洋寄居西人存留兵器亦属不少;而中、东两国各争先斗异,互相采办买焉。传曰:有「阿麦士堂」炮多尊,在东洋已历二年半,而今定欲运往中国也。所有洋枪,亦几乎被两国买尽。西报论东洋国帑,谓帑内所有饷银,即属自泰西昔日告贷之遗余者;今日以见少甚,至现在不过存银一百五十万。因东洋若果与富足之中国构兵结衅,外强中干,则军中有索饷争粮之祸也,必矣。
日本强词
据东洋西报所传,则东人既见踞台之师事多不便,亦深有意于旋师;已经通问中国,除赔银四百万元外,须具保「以后番人不复纵其惨杀」云。
杭城募勇
又闻浙抚杨中丞在杭城楚湘忠义祠中,树旗立簿,招募勇丁;不拘资格,但取精壮。凡翘关负乘之雄、技击拳勇之士,踊跃而前者,已有二千人;现尚须招募三千人。据闻此股勇丁,俟操练纯熟,即当遣戍海疆,以资捍卫云。
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三下
揣度中东局势
吴观察自台湾回沪
东国尚存有帑银
昨晚新闻
京都传言
轮船尚未租定
七月分教职单(七月二十六日京报)
津沽西友来信
兵船听候调遣
辨火船出售
宁友来函
闽督将移驻厦门
高丽国人自东洋来函(八月十五日续完)
京都天津传闻东事未确
京都中东议局之传
浙江刘观察奉调赴台
东使在京议局未定
兵赴舟山等处
和音已至
中东近信
西报述东洋病兵
述哦古坡不见爵相之由
华商采办各货
「忌连佳」船已出口
台湾到兵
商请英国水师官来华
粤官与西人租火船
狂谈(岭南德庆庚子生来稿)
译横滨长崎各西报(二则)
书「申报」「述哦古坡不见爵相之由」后(千古伤心人稿)
台湾真消息
镇江第二起调兵船遭危无患
镇江第三起调兵船已出海
京都消息
预筹保卫在日本之商民(客闽莲塘生氏稿)
中东两国之事
东人有铁甲船到
招商局船将往镇江载兵
东国阴谋
津沽来函
轮船续赴镇江载兵
东南六省海口一带亟宜团防说(客闽莲塘生氏稿)
论台湾调集重兵来书(剸犀子稿)
京都消息
噶玛兰开辟考略
答剸犀子书
西友天津来信
沈道宪奉委总办营务处
劝办铁甲战船说
京都消息
衡量中东目下之景况
杭城近闻杂录(一则)
东洋西字报
天津信息
中国炮船被失
台湾风景
闽督移节厦门
京都近无确耗
译录西人由打狗来信
「安澜」炮船失事
中东事尚无消息
天津友人来函
中东定局之事宜
天津中东大局信息
东国筹捐
福州载兵船已回申
译天津西友信
劝中东息兵论(局外人稿)
各兵续遣赴台
西人传言
闽督李(鹤年)奏参员解清应缴银两恳恩开复原官折(八月二十五日京报)
书局外人「劝中东息兵论」后
译述「大雅」船失事情形
安平西人来信
译福州新报
日本载病兵回国
东爵臣俱有和意
中东大局之势
译述天津近闻
西报述东国情形
译录西报后附识
日本廷臣宣谕
译日本各近闻(三则)
书「申报」「论中东各事」后
中东现与西国所商之事
日官请保卫东商
上海铁价顿昂
西人闲评
台湾近闻
生番歌(客闽莲塘生述)
熟番歌
西国军械来华
中东尚无确信
东国购买火船
译录厦门设电线情形
中东大局
厦门电线遗累
论电线(西人来稿)
揣察局势
长崎杂闻(选录华九月十四日西字报)
东人又欲购铁甲船
中东消息
天津信息
中东大局喜闻
中东大局
上海议购「铁公」铁甲船事
论中东传闻异辞
铁甲船宜即行购办
译录「字林」天津十八日友人来信
通闻馆前报述中东事宜
译「字林报」论中东大局
中东和局新闻
中东即有确耗
上海拟购铁甲船筹议情形
筹办铁甲船事宜
中东俱待确音
福建设立电线续闻
喜息兵论
详述中东和局细情
通闻馆报述和议细情
东洋哦钦差回沪
中东和局续述
书「喜息兵论」后
再述中东和议
译「字林报」语
谕旨(九月十七日京报)
私揆和后情形
与友人论台湾善后事宜
东使赴台
英提督言旋
抚恤东人银已给
福建消息
中东条约略述
东洋电音
译「字林西报」论中东和议事
译「孖刺报」语
译长崎西报
「伊敦」轮船售去
中东条款
中东会议
宁友论台事和后情形及宁波疆防事宜来书
兰阳八景诗(兰阳即噶玛兰)(客闽莲塘生未是草)
威公使札饬领事
西报记在台日兵
试船毙命
书「中东条款」后
京都谈论和局
论威公劝和中东事
论中东事势
书「汇报」「译西人论中东事」后
译西友致「字林报」书
时务问答
述东人喜得和音
西人论闽省电线
西士闲谈
哦古坡回日消息
台湾东兵全撤信息
东洋杂闻(二则)
日国户部帐略
神户来信所述杂闻
兑偿日本银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