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北偶谈


  ◎蒋氏王氏蒋氏,淮安大河卫人,许字山阳高昂,未娶而昂夭,女趋丧,哭甚哀,自矢不嫁,每岁寒食必往祭墓。今五十馀尚在。又康熙十六年,闽逆初降,巡抚杨熙疏请旌表孝子王鉴女惠贞。惠贞年十六,许字儒士杨俨,俨死,谋以身殉,家人止之,因请奔丧,自缢夫柩之侧。

  ◎王应熊巴县刘孝廉非眼(道开)作《故大学士王公应熊传》,颇纪实,无谀词。其赞云:“立朝孑孑,居乡赫赫。峻整方严,夏日冬雪。天资则美,圣学未充,责人无已,居己不洪。仗钺秉旄,入相出将,遇非其时,用违其量。民之焦垫,其何能淑,翰林有馀,宰相不足。”应熊以崇祯癸酉冬,内传入阁办事,不由枚卜。

  在政府仅五月,攻之者众,遂罢归。归后,弟应熙与同邑户侍倪斯蕙子天和相轧,遂成大狱,倪氏倾覆殆尽,巴人少之。癸未,周延儒罢相,举应熊自代,诏起田间,比至,周已赐死。陈演不欲其入,绐应熊止涿州,而上疏力辞。上以问陈,陈对曰:此要君之术耳。上怒,遂勒归。南渡以为督师,专办蜀寇。甫抵遵义,献贼已据成都隘,将曾英拥众数万驻重庆,应熊无师可督,蟒衣玉带,端坐受庭谒而已。丙戌冬,肃王诛献贼于南部之凤皇山,假子孙可望奔重庆,堕其城,南入滇黔。明年丁亥秋,应熊卒于永宁之土城。

  倪所居有巴字园,俯临城堞,南对涂山,下有龙门浩,擅巴郡江山之胜。自题一联云:“居临巴水真成字,家对龙门好著书。”予昔过重庆,闻之门人林举人云。

  ◎魏尚书格言蔚州魏环溪尚书(象枢),顺治中,以光禄丞养亲家居。服阕,以临朐冯相国易斋(溥)荐,起为御史,不五载至尚书。所著有《庸斋闲话》,与薛文清《读书录》同旨。偶录数则于此:有不可知之天道,无不可知之人事。

  好名是学者病,是不学者药。

  居大臣而德不纯,学不粹,不如下僚。居下僚而政不平,刑不中,不如素士。

  为士而理不明,学不正,不如庶民。

  偶见水与油而得君子小人之情状焉。水,君子也。其性凉,其质白,其味冲,其为用也,可以浣不洁者而使洁。即沸汤中投以油,亦自分别而不相混,诚哉君子也。油,小人也。其性滑,其味浓,其为用也,可以污洁者而使不洁。倘滚油中投一水,必致搏激而不相容,诚哉小人也。

  五伦之外无道,六经之外无文,四书之外无学。

  贫贱立品,富贵立身,方是天地间真男子。

  成德每在困穷,败身多因得志。

  为仙为佛,论死后地位。为圣为贤,论生前地位。此虚实有无之别。

  世间第一种可敬人:忠臣孝子。世间第一种可怜人:寡妇孤儿。

  恭谨忍让,是居乡之良法。清正俭约,是居官之良法。

  吴芾云:“与其得罪于百姓,不如得罪于上官。”李衡云:“与其进而负于君,不如退而合于道。”二君皆宋人也,合之可作出处铭。

  父母有过,子犹几谏,谕亲于道,心无欺慢。兄弟有过,岂容背讪,面吐衷肠,谁能离间。匿怨而友,良朋所患,一人作伪,一家习惯。骨肉手足,张为幻,人而异情,犬豕之豢。

  ◎家门喻魏环溪尚书圣人家门喻,略载于左:圣人门(观者自下而上,取君子上达意),门辟正路三条:中行(中路)。

  狂(左路)。狷(右路)。门阈内外二界:喻义(阈内)。喻利(阈外)。门内戒规三节:老在得(终戒)。壮在斗(中戒)。少在色(始戒)。门内畏箴三则:畏天命(一则)。畏大人(二则)。畏圣人言(三则)。

  门内赏罚二格:怀德(赏)。怀刑(罚)。门内才品四种:刚(第一种)。

  毅(第二种)。木(第三种)。讷(第四种)。门内课士三等:行已有耻,不辱君命(一等);宗族称孝,乡党称弟(二等);言必信,行必果(三等)。门内黜士四等:患得患失之鄙夫(下等)。无忌惮之小人(又下等)。德之贼(最下等。此段自上而下,取小人下达意)。门内取士四科:德行(一科)。言语(一科)。政事(一科)。文学(一科)。叩门三法:反三隅(力叩法)。悱(口叩法)。愤(心叩法)。入门一步:致知格物。

  圣人家(自下而上,同前)。孝(基)。弟(址)。门户堂室,圣人(室)。

  君子(堂)。善人(户)。有恒(门)。护家四壁:信(四壁)。忠(三壁)。

  行(二壁)。文(一壁)。向上三阶:乐之(上层)。好之(中层)。知之(下层)。自外达内四程:权(四程)。立(三程)。适道(二程)。共学(一程)。

  自内达外四程:礼动(四程)。庄莅(三程)。仁守(二程)。知及(一程)。

  传家四法:游艺(家外)。依仁(家内)。据德(家内)。志道(家内)。成家四事:乐忘忧,愤忘食,诲不倦,学不厌。

  ◎圣门戒律庐陵张学士干臣作《圣门戒律八条》:一名穿窬之类(多方钻刺觊觎者是)。

  一名患得患失鄙夫(夤缘以猎荣无者是)。一名妾妇(阿附取容者是)。一名垄断贱丈夫(指为奇货者是)。一名番间乞人(望门干谒者是)。一名无忌惮小人(侮法作奸擅行者是)。一名德之贼(游移不可方物者是)。一名不远禽兽(横逆不悛,淫荡无耻者是)。

  ◎图谶汉光武好以图谶决事,宣布天下,桓谭以此得罪。而苻坚以读谶杀王影、王佩,此一事过光武远矣。其后乃以谶文入五将山,竟为姚苌所执,当是末路愦愦耶!

  ◎朱肜朱肜,京兆人,隐居不仕。阎负使凉,以肜与王猛并称,坚以猛为侍中。猛表让于肜。其后猛死,坚欲南寇,引群臣会议太极殿,苻融、石越等皆谏,肜独赞之。卒致淝水之败,以至亡国。此岂景略匹耶!处士盗虚声,何代无人。

  ◎冯可宗益都冯起震,字青方,老儒也。工画竹,有名启祯间,时号冯竹子。有子二人:长可宾,成进士,官给事中,好声伎,侍妾数十人。其弟可宗,南渡掌锦衣卫事,为马、阮牙爪,尤豪侈自恣,居第皆以紫檀为窗楹。乙酉死于金陵。同时有马文室者,贵阳相之厮役也,亦官都督。金陵破,官于其居宅井中淘金,得数万两,或为赋《淘金行》焉。

  ◎刘吏部刘吏部公<甬戈>(体仁),慷慨任侠,意气自许。尝游睢阳,睢阳守赠遗颇厚,归经人家墓田,徘徊久之,曰:此地自佳,惜葬不合法,不急迁,且有奇祸。

  因迂道访其家,具为主人道之,曰:公诚长者,顾力不能迁奈何!刘曰:是易耳,尽解橐中装,与之而去。此与《汉书》原涉事颇相类。

  ◎王公家书故尚书王公德完,字希泉,蜀广安州人。万历庚子,临朐冯公琢庵(琦)、南充黄公慎轩(辉)同侍皇长子日讲。退谓王公曰:“今日皇长子言母后忧危状,殆不自保。”冯又曰:“今日之计,母后安则皇长子安,而天下安,否则危矣。须得一人扌弃性命说破,庶有济乎!”王公慷慨起曰:“此言官责,公词臣,可无言,然某言之必死,老母弱子,以累慎轩矣。”疏入,神宗大怒,下诏狱究问主使之人。当是的,冯公自分不免。王公备任惨毒,但云道路喧传,高皇主使。

  语不及他。拜杖谪归。天启中,起废籍,至户部尚书。公之孙有冯,予门人也,以公狱中家书及冯、黄二公手札示予,敬录于此。

  家书云:“十月二十八日,男上中宫本。盖中宫危则皇长子危,长子危则宗庙社稷危,此回天机括,曲突徙薪上策。男赤心为国,奋不顾身,冒昧陈言,致皇上震怒,拿送镇抚司考讯。人臣尽忠报国,独立敢言,谁为主使。皇上初震雷霆,计且不测。幸赖二祖列宗在天之灵,皇上梦一金甲神人,持鞭而挞,宫殿动摇,因此上心惊惧,男遂免于廷杖,止系镇抚司中,出则无期也。各衙门上三疏救,皆不报。男思人臣为宗庙社稷,即死亦可不朽。矧仗我祖宗父母积德累仁,今得不死,非圣主恩深,焉能再造耶!万里长途,两位老母,暮年闻此信息,惊惶忧虑,恐致成病,则不孝之罪无所容于天地间矣。”冯公书云:“千古纲常,万年宗社,系兄此举,盖向来所言,止及国本,而兄所言者,事之本也。烈心奇节,与邹尔瞻等,而所关比尔瞻更大。国史野史,大书特书,不一书矣。雷霆之下,笞惨并,百僚悸心,千夫陨涕,寄九死于九关,幸而不死,社稷实式灵之。

  既逆隆旨,干天谴,士之处此,当以忠智相兼。有身在无忘主恩,有舌在无谈国事,事在身外,身在世外,鸥波萍迹,足寄此生。柴车就道,形迹宜晦,即遇故旧,一夫一马,亦勿受之。貂满途,百凡宁过慎耳。行矣足下,相与浅而意则深,业已成千秋之事,为千秋之人,事事须与此举相称。令龙逢、黄绮,合为一人,乃为全盛。若异日出而肩大任,建大业,则在天不在我。然聊以兄之出处卜之也,勿烦作报书,有所欲言,异日觅便相闻可耳。“黄书略云:”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此语至当,真见古人之心。辟如父母反目,泣谏不从,大杖而走,岂须臾忘怨慕哉!常存此心,自不见直言得罪有毫发之可矜负也。天下人公共大事,被兄一肩担尽,所关至大,而弟所言,欲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盖责备贤者、爱不能已耳。“此事孙北海侍郎《益智录》载之,止言黄而不及冯,且录名臣亦不及文敏,何哉?

  ◎陈忠愍陈都督福,字东海,陕西定边堡人,积功至右都督,驻夔州。予壬子使蜀见之,真儒将也。与予登夔府东城,观八阵图,谒白帝城昭烈庙,奏军中之乐,行酒极欢。酒酣,送予江岸,执手殷勤而别。此后予庐居,闻陈迁宁夏总兵官。寻滇黔告变,陈百口尚在夔门。时蜀中已陷贼,以左将军印诱之,招致百端,陈皆执其使以闻。朱龙辈叛乱,据花马池等城,讨平之。进围固原。朝论方倚为长城,谓必办贼。一日,贼忽以五百人伪降,陈坦然不疑,置之左右。陈部下有九营,而自居中,号令严肃。日晡,诸营不得相往来。夜二鼓,降人发难,中军惊扰。

  时大风雪,诸营无敢趣救者,遂刃陈,取其元去。此乙卯冬事也。陈忠勇,乃心王室,今大帅无出其右。其死也,上震悼,特赠为公,谥忠愍。擢其弟参将奇为天津总兵官;寿为光禄寺少卿,今为右通政。

  ◎曹植司马顺吴江顾生庶其(万祺)《三馀漫笔》云:三叔周之畔臣,实殷之忠臣也。说本陈同父。若曹丕篡汉,陈思王植变服而哭。司马炎篡魏,习阳亭侯顺叹曰:“事乖唐虞,而假为禅名。”遂悲泣,由是废黜而卒。二公非汉、魏之忠臣欤!

  ◎门户吾家自明嘉靖中,先高祖太仆公以甲科起家,至隆万而极盛,代有闻人。当明中叶,门户纷纭之时,无一人濡足者,亦可见家法之恭谨矣。先伯祖太师霁宇公(讳象乾),出入将相六十年,与叶文忠公、沈文端公、郭文毅公辈师友之谊最厚。故小人造《东林同志录》,东林籍贯皆列焉。先祖方伯公(讳象晋),为礼部主事,时乡人亓诗教、韩浚势张甚,以公名阀,素有清望,饵以铨曹,欲引入其党,公力却之,遂触其怒。丁巳,以察典中伤,里居者十馀年。此其梗概也。

  至从叔祖吏部(象春),为东林闻人,而才浮于□,家法始一变矣。夏瑷公(允彝)《幸存录》云:辛亥京察,孙丕扬主之,曹于汴、汤兆京佐之,而所处汤宾尹、王绍徽辈,则攻东林者也。绍徽有清望,而宾尹负才名,故秦聚奎直纠其不平。丁巳京察,郑继之主之,徐兆吉、韩浚佐之,而所处皆东林也。世之所谓清流者,一网尽矣。是时有齐、楚、浙三党鼎峙:齐为亓诗教、韩浚辈,楚为吴亮嗣,官应震辈,浙为刘廷元、姚宗文辈,而汤宾尹辈阴为之主。于是有宣党、昆党种种别名,宣即宾尹,昆则顾天也。

  ◎亓韩亓诗教,莱芜人。韩浚,淄川人。赵忠毅著论所目为四凶也,皆同郡。会山东缺铨司,先方伯时官仪制主事,同乡前辈皆属意。亓、韩欲攘以为德,冀为之用,属张华东公(延登)通殷勤。时伯祖太师以蓟督召入中枢,公曰:“朝廷威柄,惟铨与枢,讵有兄在本兵,弟复为铨曹者。”力谢辞之。亓、韩怒不附己,遂以察典中伤。夏考功云:“丁巳之察,不平弥甚,竟无一人起而争之者,盖在朝清流驱逐尽矣。”谅哉。先是癸丑考选,诸公皆以名德首推公。时太师方以大司马召,寓家书曰:“弟以资望,应得台省,且欲假归,俟考选后乃入。弟即回避,例亦当改翰林。”公复书言:“王事孔棘,且君命不宿于家,不可以弟故迟君命。”即具呈回避。公生平恬退如此。

  ◎高忠宪高忠宪公自言:少年以气节自许,以此一念,受谴亦不畏。及得罪远窜,值风雨,困卧舟中数日,天晴霁,登岸入旅店中,忽推窗见桃花烂然,遂有悟,并气节之想亦冰消矣。

  ◎崇祯三相夏瑗公云:烈皇英明勤敏,自当中兴,而卒致沦丧者,以辅佐非人也。庶几如范景文之博大好贤,方岳贡之清勤忧国,不失贤相,惜用之稍晚。谢升不徇物情,不违公论。三公于二尚阝,皆虚公不滞。但闯寇之难,范死节最烈,照耀千古。方以直精微房入内,闻变即自缢,为仆所释,欲再缢而寇已入,受刑至惨,终不屈死。或惜其死稍晚,然大节终无贬也。谢又出方下矣。

  ◎郦道元郦道元,史称严猛,为中尉。汝南王悦嬖人丘念,弄权纵恣,道元收付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