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宪录

秋八月甲寅朔。
上驻跸热河。
乙卯。上行围哨鹿。
哨鹿。讲武事也。每年白露后上必亲行。近御者着黄马褂。善射猎者着白马褂。哨鹿人戴鹿角。衣獭皮。用木作哨器。长二尺许。效鹿声呼鹿。盖麋性淫。凡闻他麋声。即相奔聚。至则猎取之。行围之制。军骑分左右。鳞次前行数十百里。乃圆转合栊。各向内驰。渐束而小之。百里之兽。骈集于中矣。猎将尽。开一门。广半里许。以逸其余。辽金时名大打围。而世所用门枪。因行围得名。其分合以为标准也。
辛酉。上自行围回銮。驻跸八里台。
乙丑。上驻跸波罗河屯。赐石匣副将杨谦御制山庄晚眺诗。
御诗。岛屿堪图画。溪桥宛自成。池边树影接。窗外月华生。鸟类巢檐下。群獐伏地平。无知知化德。推扩至民情。引首曰坦荡荡。阴阳文二御章曰七旬清健。戒之在得。皆新制也。谦。江南江都籍回回人。康熙乙酉、丙戌武解状两元。进方物至行在。上命射。连中四矢。上喜曰不负钦定状元。弟凯。亦武进士。有诗才。改纂修武英殿。雍正纪元后仍晋武阶。至湖广提督。
旌福建烈女闽县汤荷官、武平何贞玉、台湾黄器娘。
荷官闻夫讣奔丧。营坟告竣。远逾九载。投缳而死。贞玉与器娘皆甫闻夫没。一绝粒。一自缢。巡抚吕犹龙汇题请旌。
原福建陆路提督谪发阿尔泰军前蓝理卒。诏宽免赃罪。放归其妻子。
理字仪山。福建漳浦人。当郑氏据台湾。朝廷命康亲王率将军赖塔等讨之。理以副将随大军克平其地。有血战功。后以罪谪军前。籍其家口入旗。上念前劳绩。于没后从典。
河再决马家营。
秋九月癸未朔。
甲申。上驻跸热河行宫。
署山西巡抚内阁学士德□题旌临汾民魏大训孝行。
浙闽总督觉罗满保题核陷台将弁功罪。
疏言。台湾镇游击刘得紫被擒不屈。绝食七日。拘禁五十余日。把总吴益战死复苏。被擒不屈。千总马云骥袭捷入山招集。固险自守。把总吴德化、李信、陈宋无汛守之责。俱未割辫。守备张成、把总黄道隆等亦未割辫。然不能杀贼致命。均准复职。把总陈云、韩升等皆为势力难支。虽割辫尚未授职。把总周应瑞、千总康朝功、何泰皆系割辫为僧。均照例革职。把总张文学。贼起岗山。首失汛地。千总阮钦被江国伦获去。用作随从。南路把总李兴隆等降门贼。均照反叛例斩。千总陈徽、把总郑高招集义勇攻复山营。澎湖千总李耀国助战受伤。金门千总陈贤、刘师均等亦战败逃回。未陷贼营。令其照旧供职。
上自热河回銮。
丁未。上驻跸么亭。
己酉。上驻跸汤山。受在京百官朝。
按永平之滦州有五汤泉。围山其一。上常临浴。谓之坐汤。建行宫八景。所谓围山圣泉也。围山疑即汤山。会典载遵化州、宣化赤城皆有汤泉。上亦尝行幸。又顺德之沙河亦有之。凡有疮疖。浴以汤泉即愈。或云下有硫黄。故其水温。且作硫黄气。所以能治疡。而引以灌稻畦更茂。理有不可解者。
辛亥。上幸畅春苑。
命议鼓铸流通之法。
上谕大学士马齐等。朕临御寰区。时以民生为念。凡各省将军督抚提镇差遣进折人及从外来者。必询问雨旸收获与米粮物价。近闻京师制钱之价甚贵。今年五月间以钱价渐长。故将兵丁月饷银钱兼放。至今尚未得平。昔年钱价亦曾腾贵。时科尔坤为户部尚书。奏请鼓铸小钱。将大钱停止鼓铸。后以大钱渐少。钱价又贵。不能流通。九卿复请鼓铸大钱。将小钱销毁。朕以小钱行之已久。骤用大钱。未知于民有无利益。令暂大小兼用。行之一年再定。且令每季奏闻。钱价并未增添。百姓亦甚便利。朕所降谕旨俱有记注可验也。从前商人办买铜觔时。钱价尚平。自赵申乔奏请交八省督抚采买。以致迟缓。朕以采买始交八省。从宽免其治罪。后虽陆续解至。不能全到。有误鼓铸。铜觔少则鼓铸。鼓铸则钱少价贵矣。凡事不可执一。须随时立法。鼓铸一事。屡经更改。钱价何故骤贵。如何使之得平。九卿詹事科道会同确议。并可否大小兼用具奏。盖买铜之费于各关税银及四省芦课内支用。宝源局鼓铸。康熙二十三年定每月二卯。每卯铸铜五万觔。每岁共铸铜一百二十万觔。五十三年更制每年定限三十六卯。按泉货流行。惟兵饷可以及远。然解运有费。亦不能遍及。故两广以岭隔。犹用唐宋钱。莫禁也。督抚采买派于各知府任之。多以迟缓赔累。乾隆六年后仍属铜商承办。
冬十月癸丑朔。
乙卯。上进大内。
丙辰。跳神。
丁巳。上御殿受朝。
江苏巡抚吴存礼题旌上元兵李顺妻林氏、吴县儒童吴其机聘妻戴氏夫亡殉节。
命议亏空完补之法。
上谕大学士马齐等。朕临御天下六十余年。年至古稀。幼时犹及见太祖、太宗所用旧人及明大臣内监。阅历世务。既久且多。且性好读书。讲求治理。凡事变易。皆难预定。惟和平公正。因时制宜。不可预执一见。故夫子云。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朕宵旰忧劳。无刻不以民生为念。凡政事利弊。必推求其故。今天下钱粮。各省皆有亏空。而陕西为甚。其所以致此者。皆有根源。诸人未尝一言及之。盖自用兵以来。大军经过之地。领兵之人。督抚皆助其鞍马衣服。州县等官食物供应。不无烦费。仓卒应付。不能不动用官银。及兵回之日。又各给兵丁马匹银两。即如川、陕回京之兵。中途所得。过于正项。又各官捐助军需动以万计。此费皆何从来乎。至于捐纳一项。多有并未交银而空取实收者。此皆尔等之所知也。州县安得不亏空乎。凡此亏空。待其时日。尚可酌量完补。是以用兵之地。历年奏销。每缓其期。前荡平三藩所用军需至四十年始清。盖缓则州县力舒。上可以不耗国帑。下可以不致病民。去年陕西亏空官员俱行参革。今因军需紧急。无从追比。巡抚噶什图密奏欲将通省火耗加增。以完亏空。朕谓此事大有关系。断不可行。定例私派之罪甚大。火耗一项。特以州县各官供应差使。故于正项之外略加些微。以助常俸所不足。原是私事。若准其加添。则与正项一例肆无忌惮。此折若批。则官民皆谓皇上所知。朕岂宜受加派之名乎。又如赈饥一事。自应于夏麦无收之后散赈。方于百姓有益。今各省每于三四月间。或遇冰雹。或雨泽愆期。辄以青黄不接。具题请赈开销仓谷。及至五六月时。民间乏食而仓廪已虚。此皆州县藉此开销亏空。实未曾赈济饥民也。目下各省虽有亏空。而陕西关系尤大。应作何完补。无累小民之处。九卿詹事科道详悉确议具奏。 
三藩平西王吴三桂康熙十一年据云南、贵州、四川叛。靖南王耿精忠十二年据福建叛。俺答公尚之信十三年三桂兵至肇庆降附。据广东。至二十年以次削平。当分藩时。其子皆尚公主。授额驸在京。如尚之隆、之孝、耿昭忠、聚忠诸人亦免澌灭。三桂为乱首。子应龙伏诛。其叛也。三人皆握重兵。渐专制一方。累形跋扈。三桂且用皂旗。
除官。开藩下乡试科。朝议撤回京。遂各僭逆。三桂伪称国号曰周。钱文曰利用。至孔有德顺治九年守桂林。孙可望、李定国攻陷之。有德及家口百二十人悉死。女四贞逸出走京师。归其夫孙延龄。及三桂反。延龄亦从逆据广西。吴平乃降。有德虽未叛。而女亦以叛终焉。
礼部尚书陈元龙请复选拔生员入太学制。从之。
疏言。国子监生皆由捐纳。是以顶冒滋多。而能文之士甚少。旧例。每遇寅年。各省学臣于府州县学生员之内每学拔取一名。送入监内肄业。名曰选拔监生。此例自三十九年准川陕总督席尔达疏所参学臣奇贪。称嗣后每遇拔贡之年。陪贡准作拔贡。停止己久。明年皇上七旬万寿。四方士子无不踊跃观光。应令照三十六年例举行一次。府学起送二名。其□各学起送一名。满洲、蒙古二名。汉军一名。如该学无文行兼全者宁缺额。 按明宣德八年。令天下考选生员。年四十五岁以上者送国子监。增开贡例。后累行之。意即选拔之权舆。至成化后始有生员纳粟入监之例。景泰时先有纳粟上马入监者矣。
以左都御史安泰为杭州将军。山东巡抚李树德为福州将军。兵部右侍郎查弼纳为两江总督。
癸酉。上自畅春苑幸南苑。
督学顺天翰林院侍读陈世倌题旌烈妇新安辛氏、容城孙氏。
两广总督杨琳请编广东商籍生员为卤字号。额中式二名。
广东盐务寖敝。督臣为固结人心计。六十年九月请设立商籍岁科。进取童生各二十名。附于广州、南海、番禺三学肄业。至是又请乡试额有中式。部议每入试一百名许中一名。过二百名不得再加。寻两淮盐臣援例上请。部议江南商籍每科附入扬州府学。与本省生员一体乡试。非广东外商可比。而止。顺治十一年题准商籍入学。直隶附河间府。江南附扬州府。俱照大学考取儒童。浙江附杭州府、钱塘、仁和三学。共取儒童五十名。其山东、山西、陕西另设运学。山东属济南府。陕西属宁夏府。俱照小学考取。山西河东运城照大学考取。三运学皆兼取武生。
和硕康亲王安等进明年万寿七旬圣节行庆典礼。上谕晓之。
上谕。览诸王大臣所奏庆贺红折。皆过于实事。朕以稚龄即位。赖世祖章皇帝入关以来深仁厚泽。立不拔之基。至今八十年之太平有自来也。朕自幼读书。览前代帝王之忿懥忧患累其内。操心横虑妨其外。年岁不久景运不长者。未尝不抚膺长叹。朕以凉德。幸得承运历。逾花甲。岁登古稀。须眉皆白。血气衰惫。当此之际。翼翼小心。常恐不及。善后之策不能预料。保全之心夙夜永竞。今西陲用兵。士卒暴露。转运罢敝。民生乏食。物价昂贵。正是君臣同寅协恭济万姓于将来之时。自古庆贺多者。后人不取。朕自六十年来。正旦之外未尝受庆。卿等所请。止于正月初一日、三月十八日进表行礼。除此无多议。
大学士等议增历代帝王庙从祀功臣三十四人。
除现在从祀三十九人外。议增上古仓颉、商仲虺、周吕侯、毕公、仲山甫、尹吉甫、汉刘章、魏相、丙吉、耿弇、晋羊祜、陶侃、谢安、唐狄仁杰、宋璟、陆贽、裴度、辽耶律曷鲁、宋吕蒙正、王曾、范仲淹、富弼、文彦博、司马光、韩琦、李纲、赵鼎、文天祥、元不忽侯、明李文忠、杨士奇、于谦、李贤、刘大夏等。 按明洪武二十年定从祀三十七人。风后、力牧、皋陶、夔龙、伯夷、伯益、伊尹、傅说、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召虎、方叔、张良、萧何、曹参、陈平、周勃、邓禹、冯异、诸葛亮、房玄龄、杜如晦、李靖、郭子仪、李晟、曹彬、潘美、韩世忠、岳飞、张浚、木华黎、博尔忽、博尔朮、赤老温、伯颜。除元代五人嘉靖中罢祀外。我朝初。礼部尚书王崇简曾建议。宋臣潘美不当在从祀列。张浚、郦琼叛命。三败于符离。则中原遂不可复。且劾李纲。杀曲端。与岳飞议不合。亦当罢其从祀。朝议从之。则止三十人而已。此外九人者。唐张巡、许远。未详从祀年。我朝增辽斛罗、金粘没喝、干离不。复元木黎华、伯颜。增明徐达、刘基也。查辽史无斛罗。俟考正。粘没噶汉名曰宗翰。干离不汉名曰宗望。乾隆十年又增从祀功臣。如明末死难总兵周遇吉与焉。一云。山西巡抚阿里衮题请准行。
令崇祀历代帝王。一代汇载一牌。创始居中。余分昭穆。
部议。除三皇五帝仍各一牌。其余一代设一牌。计二十一牌。牺牲向设五坛。今仍用五坛。笾豆等项向设二十一案。今仍用二十一案。其从祀功臣。现在三十九人分为四坛。今所增者亦按其朝代。或两位一牌。或三位一牌不等。附于四增之列。新增帝王其详俟考载。 按从祀功臣不及偏安。则帝王二十一牌或为三皇、五帝、三代、西汉、东汉、晋、唐、北宋、南宋、辽、金、元、明欤。今从祀仍卧龙。意昭烈附诸东汉末。不然则配享其臣而不及其君。与前上谕不合矣。亦俟考。
赐苏州紫阳书院御书学道还淳额。
书院在沧浪亭前。巡抚张伯行修建。亦名正谊。窃意御书命意。院中或祀言子也。沧浪亭。宋潼川苏舜钦流寓吴门。于府学东南筑以自适。康熙中。巡抚宋荦修建以成名胜。又引水达署中。作小沧浪。一时题咏甚伙。
冬十有一月壬午朔。
免山西平、汾、泽、沁等处旱灾折色粮银二十四万两有奇。
是岁江浙、湖广、山东西等省各报夏秋旱灾。
护浙江巡抚布政使傅泽泭题旌戴子亭妻杜氏节烈。
子亭业染。雇王云卿为工。乘其外出图奸杜氏。不从。刺死之。又刺子亭幼弟。随亦自刎。
诏停决罪犯。
戊子。上由南苑复幸畅春苑。
己丑。上不豫。
传旨。偶冒风寒。本日即透汗。自初十至十五日静养斋戒。一应奏章。不必启奏。
乙未午刻。传大行皇帝遗诏。皇四子雍亲王为人贵重。事朕以孝。政事皆好。堪膺大任。
传大行皇帝遗诏。命领侍卫内大臣总理銮仪卫事嗣三等公马尔赛、提督九门巡捕三营统领兼理藩院尚书隆科多、武英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马齐辅政。
令旨大行皇帝梓宫前设卤簿大驾。每日早晚供饭桌。午供饽饽。王以下孝服。文官于景运门。武官于隆宗门。日三次举哀三日。诸王妃嫔下至宫女俱割发。内外文武天下军民孝服二十七日。百日不嫁娶。一年不音乐。京城各庙撞钟三万杵。
【 百日不剃头疑遗。】

丙申。冬至。
戊戌。颁大行皇帝遗诏于天下。
诏曰。从来帝王之治天下。未有不以敬天法祖为首务。敬天法祖之实。在柔远能迩。休养苍生。共天下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保邦于未危。致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寤寐不忘。为久远图计。庶乎近之。今朕年届七旬。在位六十一年。实赖天地宗社之默佑。非朕凉德之所致也。历观史册。自黄帝甲子。迄今四千三百五十余年。共三百一帝。如朕在位之久者甚少。朕临御至二十年时。不敢逆料至三十年。三十年时。不敢逆料至四十年。今已六十一年矣。尚书洪范所载。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五福以考终命列于第五者。诚以其难得故也。今朕年已登耆。富有四海。子孙百五十余人。天下安乐。朕之福亦云厚矣。即或有不虞。心亦泰然。然念自御极以来。虽不敢自谓能移风易俗。家给人足。上拟三代明圣之主。而欲致海宇升平。人民乐业。孜孜汲汲。小心敬慎。未尝稍懈。数十年来。殚心竭力。有如一日。此岂仅劳苦二字所能该括耶。前代帝王。或享年不永。史论概以为酒色所致。此皆书生好为讥评。虽纯全尽美之君。亦必抉摘瑕疵。朕今为前代帝王剖白言之。盖由天下事繁。不胜劳惫之所致也。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若帝王仔肩甚重。无可旁诿。岂臣下所可比拟。臣下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年老致政而归。抱子弄孙。犹得优游自适。为君者勤劬一生。了无休息之日。如舜虽称无为而治。然身没于苍梧。禹乘四载。胼手胝足。终于会稽。似此皆勤劳政事。巡行周历。不遑宁处。岂可谓之崇尚无为。清静自持乎。易遯卦六爻。未尝言及人主之事。可见人主原无宴息之地。可以退藏。鞠躬尽瘁。诚谓此也。自古得天下之正者莫如我朝。太祖、太宗初无取天下之心。尝兵及京城。诸大臣咸云当取。太宗皇帝云。明与我国家素非和好。今欲取之甚易。但念系中国之主。不忍取也。后流贼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祯自缢。臣民相率来迎。乃剪灭闯寇。入承大统。稽查典礼。安葬崇祯。昔汉高祖系泗上亭长。明太祖一皇觉寺僧。项羽起兵攻秦。而天下卒归于汉。元末陈友谅等蜂起。而天下卒归于明。我朝承席先烈。应天顺人。抚有区宇。以此见乱臣贼子无非为真主驱除也。凡帝王自有天命。应享寿考者不能使之不享寿考。应享太平者不能使之不享太平。朕自幼读书。于古今道理。粗能通晓。又年力盛时。能挽十五力弓。发十三把箭。用兵能戎之事。皆所优为。然平生未尝妄杀一人。平定三藩。扫清漠北。皆出一心运筹。户部帑金。非用师赈饥。未尝妄费。谓此皆小民脂膏故也。所有巡狩行宫。不施采缋。每处所费。不过一二万金。较之河工岁费三百余万。尚不及百分之一。昔梁武帝亦创业英雄。后至耄年。为侯景所逼。遂有台城之祸。隋文帝亦开创之主。不能预知其子炀帝之恶。卒致不克令终。皆由辨之不早也。朕之子孙百有余人。朕年已七十。诸王大臣官员军民以及蒙古人等无不爱惜朕年迈之人。今虽以寿终。朕亦愉悦。至太祖皇帝之子礼亲王、饶余王之子孙现今俱各安全。朕身后。尔等若能协心保全。朕亦欣然安逝。雍亲王皇四子胤祯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极。即皇帝位。即遵典礼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知。盖凡颁遗诏。自宫捧出至干清门外。礼部堂官跪接。由中道捧至午门外。安层台上。张黄盖。满汉文武各官素服三跪九叩头。复跪听宣诏毕。立举哀。又三跪九叩头。礼部堂官捧诏奉安龙亭内。由中道出大清门至礼部。遣官颁行天下。 按黄帝元年甲子。至康熙二十三年甲子。共七十四甲子。迄今当四千四百七十八年。诏云三百五十余年。疑邸抄有误。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