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宪录

【 骨】 【[首]】
。他如克减山陵之夫役。几失大礼。抬陵上红土之价值。以省脚费。阻回科尔沁台吉。不许谒陵。以省口粮。裁减御厩之马匹。以不美之名归之皇上。搅乱国政不枚举。屡经诸臣参奏。皇上俱从宽免。以望悛改。乃允禩悖乱愈甚。将包衣批中之事妄议裁减。护军九十六不遂伊指示。立毙杖下。又因长史胡什屯供出殴死九十六实情。揪其发辫。将从前在幺亭获罪圣祖朱批谕旨及一切书札俱行烧毁。皇上召允禩于诸王大臣前讯问。伊公然指天发誓。并无欺诳。及询问伊太监长春。则烧毁书札俱为确实。允禩种种犯法。显有背国之心。断不可容于盛世。查太祖、太宗、圣祖时。宗室之王、贝勒有大干法纪者。即奏请处死。乞将允禩正法。以为不忠不孝背国奸纪之戒。又圣祖临御干清门曾传谕。允禩之妻甚属不妇。允禩亦惧伊妻。今允禩之妻暴戾不仁。仍然欺侮其夫。又因将母家治罪。不曾颁示。唆使其夫。以致恶乱已极。近将伊逐回母家。伊毫无畏惧。忿然而去。甚属可恶。亦不可容于盛世。
诏避孔子圣讳。改读为期。
上谕。前礼臣议奏。圣讳虽用古体。仍是本音。嗣后除诗书五经外。凡有此字及地名姓氏。俱加旁。依古韵书读作期音。庶为允协。以副朕尊崇先师之至意。
令庶人允禩妻自尽。仍散骨以伏其辜。
散骨谓扬灰也。一云以庶人殡殓。非邸抄之讹。则宗人府议罪如是耳。
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朱轼母丧乞终制。命给假三月赴京。以备委任。
轼母冷氏卒。家人讣至京。先叩见怡亲王。王为奏闻。上召轼于水利所。轼哀号请终制。上谕。直隶兴修水利。尔何能回。朕已令江西巡抚周□动支库银二千两。代尔料理丧事。今再赐银二千两。给假三月。令吏部开缺。以全尔志。又降谕。朱轼奏请解任。以终服制。情词恳切。此乃伊名节所关。朕知其出于至诚。勉从所请。但三年为时甚久。节年闲居。伊心未必自安。况畿辅水利正资料理。可于八月赴京。以备委任顾问。不居现任之职则与家居无异。于礼既尽。于心亦安矣。朱轼素性诚笃。年高体弱。不宜过于悲戚。况六十不毁。载在礼经。若能仰体朕心。护惜此身。伊母有知。亦必深慰。斯为忠孝两全。传谕膳房侍卫永寿携茶饭往赐之。
甲申。上御经筵。
丁亥。上躬耕耤田。
从耕三王庄亲王允禄、怡亲王允祥、裕亲王广宁。九卿吏部尚书逊柱、户部尚书张廷玉、礼部左侍郎阿克敦、兵部尚书法海、刑部尚书励廷仪、工部左侍郎史贻直、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杭奕禄、通政司使兼内阁学士图兰、大理寺少卿于广。
督学顺天翰林院侍读学士吴襄题旌静海烈妇周氏、昌平贞女何百顺。
百顺因兄早殁。矢志养亲不嫁。年踰六十而卒。例无旌贞女之条。奉旨一体旌表。
拜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张廷玉为文渊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摄翰林院掌院学士。授户部左侍郎蒋廷锡为户部尚书。
廷玉字衡臣。号砚斋。庚辰进士。父故大学士英。父子大拜。本朝汉官未之有也。兄廷瓒字贞臣。己未归允渐榜进士。官至少詹事卒。弟廷璐字实臣。康熙戊戌榜眼。廷珩字相臣。廷瑛字桓臣。雍正初皆践清华。居显秩。而子弟占科甲者十有余人。本朝江南兄弟显达称极盛者。昆山刑部尚书徐干学。弟正詹事兼礼部侍郎秉义、大学士元文。华亭大学士王顼龄。弟左都御史九龄、户部尚书鸿绪。桐城之张。堪鼎足焉。因类及之。徐干学字原一。号健庵。秉义字彦和。号果亭。元文字公肃。号立斋。干学在朝。以宏揽后进为先。天下皆仰东海先生。壬子主试顺天。得翁、韩以丕振文风。戊辰主会闱。最称得人。当□□□□罢三相。实阴主之。遂致怨于明珠。与元文皆罢归。论者谓其状貌。依相术言当罹刑网。而寿考终。子孙昌炽。则以人事君之报也。翁叔元字宝林。号铁庵。丙辰探花。官至刑部尚书。韩菼字符少。号慕庐。癸丑会状。为本朝名元。官至礼部尚书。皆长洲人。其后翁、韩氏子皆负文名。春秋科第。世其家声。
总督浙闽兵部尚书高其倬陛见至京。命吏部尚书逊柱、内大臣嗣一等公马尔赛郊迎。以劳有功。
其倬字章之。奉天镶白旗人。康熙甲辰进士。改庶常。时年方十九。前为云贵总督。军兴有功。例得郊迎。素善堪舆。上拟作寿陵。命其倬审定。因目短视。赐以千里宝镜。后调两江。再署云贵。改抚江苏。乾隆初移湖北。升刑部尚书卒。
春三月癸巳朔。
举行京察。
成例。三品以上满汉大臣应于初八至初十日将三年内事迹据实自陈。其余各官。吏部、都察院、吏科、河南道御史会同大学士封川各册。公同考察磨勘毕。各衙门印官俱赴吏部面议。即行具题。各官暂停升转处分。其科道各官俱由都察院考察。盛京部堂府尹、外省督抚皆随例自陈。本六年一次。雍正元年改为三年。今上令凡京察引咎及年老乞休大臣。疏内皆举一人自代。缺则以见举多者量授之。 按唐、宋皆有此制。议发于魏刘实崇让论也。
逮副都统工部右侍郎马进泰。勘问党恶罪。寻获免其死。
进泰与允禩为党。又尝教唆伊本旗废王保泰所行恶迹。且奏对含糊。命上九炼。发刑部勘问。照大不敬律拟斩立决。予户部郎中□明亦以附和允禩拟斩监候。
宗人府请于玉牒除允禩、允禟、吴尔詹子孙世系。更名隶各旗佐领下。
宗人府奏。三人自告祭日为始。臣衙门已将允禩之子弘旺掣其黄带。行文都統楚仲將允禟長子弘晸、次子弘暲、三子弘、四子弘曉、五子弘(日堂)及未開名之六子、七子、八子並弘晸未開名之長子掣其黃帶。又行文盛京将军将吴尔詹之子永年、偕寿掣其黄带。既逐出宗室。不得不改名。三人之女子品级亦应革退。除臣衙门黄册已除名。仍请玉牒改正。
山东巡抚陈世倌请追封启圣王前配夫子施氏位号。祔享曲阜圣庙寝殿。增圣兄孟皮氏配食天下崇圣祠。称先贤。位列四配。上从之。
疏言。孟皮氏子忠配食宫墙。岂有子崇祀而父不邀崇圣之配。似为未协。乞议追崇。以光文治。上命议增从祀崇圣祠者。礼臣覆奏。亦增张横渠父迪。 按圣门志载。圣兄孟皮氏字伯几
【 一作足。】
崇圣四配颜无繇、曾点、孔鲤、孟孙氏。称先贤。从祀先儒程颢、朱松、蔡元定之制于明嘉靖九年。万历二十三年增周辅成。至是而五子之父皆在列。史言颢不附王安石新法。松不附秦桧和议。元定着律吕大衍诸书。辅成大中祥符八年进士。知程阳。多善政。迪仁宗朝宫殿中丞。知涪州。
发庶人允禩归正蓝旗卓鼐佐领下。改允禩名阿其那。弘旺名菩
【 一作善。】
萨保。
诏缓征畿南被水七十二州县新旧钱粮。
嗣和硕简亲王雅尔江阿不谨廉隅削爵。以奉国将军神保柱袭。
令汉军照满人例。不得为直隶道府以下官。
允川陕总督岳锺琪请。追谥故四川提督岳升龙。升龙陕西临洮人。由千把升天津总兵至提督。康熙五十年以目疾罢。寻卒。当莅川时。见制于年羹尧。不安其位。及病。以其子锺琪为托。年亦释前隙荐拔之。
辛酉。上回宫。
陕西巡抚图礼琛题旌富平孝子孙文达、贞女樊氏。
文达父白慎。幼聘樊氏为姻。未娶。出外贸易久不归。康熙二十二年。其父母迎娶樊氏于家。孤守空帏。白慎流落滇省。白慎已娶李氏。生文达。年甫十岁。白慎于五十一年物故。文达奉母读书。身到黉宫。雍正二年。经富平县移查滇省。文达闻家有嫡母。遂弃衣顶扶榇。偕母李氏旋里。奉事嫡母。克尽孝道。樊氏守贞已近六旬矣。
夏四月癸亥朔。
翰林院侍讲钱名世以谄附年羹尧逐回原籍禁锢。御书名教罪人四字榜其门。命朝臣各为诗歌刺讥之。
上谕。钱名世、何焯、陈梦雷等颇有文名。行止不端。立身卑微。所以圣祖仁皇帝摈斥。置之闲散。而名世谄媚性成。作为诗歌。颂扬奸恶年羹尧。但所犯不至于死。今革职发回原籍。朕书名教罪人四字。令地方官造成匾额。悬挂其宅。凡在科目出身官。仿诗人刺恶之意。各为诗文,汇写进呈。给付名世。以声其家。名世字亮工。江南武进人。癸未钦赐进士。殿试探花及第。与年羹尧己卯乡试南北同年。年羹尧至京。作诗送之。有鼎钟名勒山河誓。番藏宜刊第二碑之句。自注云。公调兵取藏。宜勒一碑。附于先帝平藏碑之后。其名与字互同戴名世、周亮工。正詹事陈万策诗云。名世已同名世罪。亮工不异亮工奸。大称旨。作诗谬妄者。翰林院侍读吴孝登发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侍读学士陈邦彦字世南。邦直字方大。皆前礼部尚书元龙子。皆落职。邦彦乾隆初再起原官。
直隶总督李绂至自广西。赐蟒服御书。侍宴内廷。
上赐四团龙褂五爪龙袍。联曰畿辅旬宣膺重寄。扶风节钺选名臣。召至内苑。侍宴泛舟看牡丹。
两江总督查弼纳奏章违旨。饬驰驿赴京。
前有旨。凡内外小臣。名与诸王大臣同者。酌量改易。查弼纳题千总刘允祥为吴淞守备。与怡亲王同名。以违旨不敬。饬回京。查弼纳字石侯。满洲镶蓝旗人。居官廉静。有贤声。
发庶人允禟私造清书十九字头。于诸王大臣公阅议罪。
会议得清书十二字头。自太祖、太宗以至圣祖。累世永守。允禟妄行增添七字。乱政背国。理应即行正法。并查拿造书协助之人。 十二字头如汉书之字母。随口翻译。加一字以成声。
总理水利营田使和硕怡亲王允祥请改河南彰德之磁州归直隶广平管辖。收澄阳水利裨益民田。
疏言。澄阳一河发源于磁州神麋山。自邯郸入广平。历曲周、鸡泽、平乡等县。元昭文殿大学士知太史院郭守敬曾言。北河可溉田三千余顷。明时。知府高汝行、知县朱东等曾建惠民八闸。以资灌溉。近日水田渐改。由磁州居上流。阻水利下流。所以广郡水田坐废。查广平志。磁州旧属广平路。领成安县。令成安现属广平。则磁州应归统辖。
治结党罪。革郡王允禟爵。追回前固山贝子册命。籍其佐领家赀入官。党附之护军统领阿林保、护军参领迈柱等罪应斩绞有差。
琉球岁贡。
命副都统宗室楚仲撤庶人允禟至京。家口看守西宁。
朝鲜国王李昑奏辩四世祖庄穆王倧篡逆之诬。乞改正明史。九卿会议。优诏许之。
疏言。臣六代祖昭敬王盼薨于明万历戊申。妃金氏有子年幼。遵先王意。立庶子光
【 明史一作俭。】
海君珲。珲幽母弒兄。杀弟屠侄。繁刑重赋。民不堪命。旧臣金鉴、李贵等于天启癸亥三月纠合义士。吁集廷臣。奔告太妃于幽所。废珲而立昭敬王孙陵阳君倧。遣使请命于朝。册封为王。臣服之后,临莅二纪。曾于康熙壬子陪臣某得明十六朝纪一册。纪本国癸亥事。以篡逆诬臣祖父庄穆王。欲愬皇朝。祈加厘正。壮志未伸。丙辰臣先父臣豫顺王惇恪遵遗戒。申吁皇朝。礼部回咨云。该国事迹自有定论。又于戊午进贡时再暴欺诬情节。礼部又覆。庄穆王事迹。史臣据实纂辑。前咨甚明。先臣含恨而殁。今皇朝诏修明史。恐秉笔之臣。以外国事迹。未及详察。敢沥陈先臣受诬概略。以冀皇上垂鉴焉。据前纪一则曰。倧走马试剑。常在废君左右用事。一则曰。密约继祖母王太妃。以救火为名。领兵入宫。甚至谓绑缚废君。投之烈焰。及为倭冦等语。此必出于明登莱巡抚袁可立、督粮侍郎毕自严诸人之诬论。夫以庄穆之留心经术。不学武事。而谓其走马试剑。身际艰难。弟兄谗口。屏处危疑。而谓之常居左右。金墉十年。内外隔绝。锢门棘户。穴通饮食。而谓密约祖妃。枉谬已甚。况当废君在位。戮太妃之父。窜太妃之母。夺太妃怀中八岁之子而杀之。则废君乃太妃父母之仇也。而珲终始得全于放废之日者。实赖我庄穆王容保护之力。故珲于癸亥三月见废。至辛巳七月寿终。葬以王礼。则庄穆且待废君。恩义之隆。从古未有。而谓投之烈焰。又何诬妄之甚耶。日本于壬辰岁举兵入犯。烧毁我宫庙。国几灭亡。则小国百世之仇也。而顾有忍辱忘耻。结秦晋于仇敌之理。庄穆王妃即昭敬王朝宰臣领敦□府事韩复谦之女。以礼聘为妃。至癸亥进位中壸。受前朝封诰。不知登抚何所据而作此不伦之语。缘明时。都督毛文龙占据小邦。骄虐日肆。与庄穆王为忤。而向之助虐废君者。潜通文龙。同构蜚语。因此而督抚奏有据。因此而礼部说有凭。因此而中朝行查之事遂废矣。后我庄穆王辩明诬于前朝。文龙亦代为请封。称其恭顺。乙丑、丙寅两遣太监胡良辅、编修姜曰广等颁赐敕书。世祖章皇帝又赐庄穆美谥。丙辰、戊午两年圣祖仁皇帝复许删除讹诬。将来仍行颁示。伏乞皇上宣付史馆。并加详察。载以实迹。以成信史。并颁示小国。 
九卿会议。请删除杂说。确考昭代方策。着为定论。书成仍破例颁示朝鲜。以慰国王题请之忱。从之。 按明纪载倧走马试剑。谋勇着闻。眉修耳垂。姿表伟异。在珲左右。掌诰令。癸亥三月。珲疾。遂萌异志。调平山节度使李贵领兵赴王京防御。又密约珲继祖母王太妃于初九日在宫举火。倧率李贵等以救火为名入宫。得珲。投烈焰中死。杀其世子宫眷及亲信之人。太妃数珲罪而废之。十三日倧即王位。杀平壤守臣朴奕鸿、终江守臣郑迈谓。天启元年冬月引敌渡江。戕远人而谋毛帅。借口以自解于中国。登莱巡抚袁可立于四月十八日接援辽总兵毛文龙咨帖内称。朝鲜议政府左参政朴弘绪等申前事。奉前王太妃懿旨。历数珲恶。备将情节具奏天朝。移咨转奏该卑职申详。陵阳君乃昭敬王之子定远君所生第一人。自少聪明仁孝。王独钟爱。养于宫中。今者。人望所归。太妃克循先志。令其承袭。镇系武臣。罔知可否。理合折报。可立具疏言。珲袭爵十五年。未闻大过。自辽兴师以来。供饷助兵。慕义效顺。如果不道。应候朝廷处分。今以臣篡君。以侄杀伯。所当声讨。如果出于妃命。亦当避位待命。又闻朝鲜举国俱畏东兵。惟珲念昔年御倭之恩。思报中国。致罹今日之变。倧又为倭冦。海上事情将大有可虑。又督饷侍郎毕自严疏言。李倧之事。臣以为不必议讨者三。不可遂者三。倧假义国中。臣民归向。且协力效顺。未尝遏粜。与文龙缓急相倚。是不必讨者也。珲党既诛。而封典为其所有。更无以昭雪珲眩。且倧咨文全无按候册封之语。此不可遂者也。后边臣累请讨倧。而魏忠贤不从。丙寅。遣编修姜曰广、兵科给事中王梦尹往。册封倧为朝鲜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