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志存记录
- 永宪录
永宪录
诏避孔子圣讳。
上谕。古有讳名之礼。所以昭诚敬。致尊崇也。朕临御以来。恐臣民过于拘谨。屡降谕旨。凡与御讳声音相同者。不必回避。近见各省地名。以音同改易者甚多。朕为天下主。而四海臣民竭诚尽敬如此。
孔子德高千古。道冠百王。以正彝伦。以端风化。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受师资之益。而直省郡邑之名。如商丘、章丘等县。今古相沿未改。朕心深为不安。尔等会议。或改读某音。或另立他字。至于常用之处作何回避。具奏。
礼部议覆。惟祭于圜丘不避外。若府州县地名。交内阁选择字样。进呈钦定。其山川市镇等名。交督抚更易。至姓字相同者。按通考太公之后食米谢丘。子孙因姓丘氏。今拟添阝作邱。至常用之处。宜从古体写作邶一字。似为允协。
治党年罪。革直隶总督利瓦伊钧职任。赴京听勘。
吏部等衙门劾利瓦伊钧固党营私。藏匿年羹尧产业财物。又将魏之耀家中所有书信自行藏匿。不令司道等官见。复以抄没之银私给年羹尧家人三百余两。不法殊甚。请一众严审。上命革职。免其拿问。令随马尔赛赴京。与赵之恒质审。余照九卿所请行。
丙戌。上祫祭奉先殿。
御书生民未有四字额。悬先师庙。颁布天下学宫。赐颜曾思孟闵仲六贤庙及七姓后裔匾额。以示尊崇奖励。
至圣裔曰钦承圣绪。颜子庙曰德冠四科。曾子庙曰道传一贯。子思庙曰性天述祖。孟子庙曰守先待后。闵子庙曰躬行至孝。仲子庙曰圣道干城。复圣裔曰四箴常凛。宗圣裔曰省身念祖。述圣裔曰六艺世家。亚圣裔曰七篇贻矩。闵贤裔曰门宗孝行。仲贤裔曰勇行诒范。乾隆元年今上御极。书与天地参四字悬先师庙。易太学大成殿以黄瓦。尊崇之礼蔑以加矣。
钦定江南分设十三县名。曰元和、昭文、新阳、震泽、镇洋、宝山、奉贤、金山、南汇、福泉、阳湖、金匮、荆溪。
苏州分长洲为元和。分常熟为昭文。分昆山为新阳。分吴江为震泽。分太仓州为镇洋。分太仓之嘉定为宝山。松江分华亭为奉贤。分娄县为金山。分上海为南汇。分青浦为福泉。常州分武进为阳湖。分无锡为金匮。分宜兴为荆溪。以旧县之训导移入新县。同城者不添设学宫。 按昆山有新洋江。震泽太湖古名。吴江源出太湖。一名笠泽。明永乐十年。平江伯陈瑄于嘉定县青浦筑土为山。立候表识。工成赐名宝山。金山设治于金山县。大海中有大小二金山。南汇设治之地旧名福泉山。又称薛道山。以薛泠云所居得名。阳湖太湖之阳也。荆溪古名。在荆南山北。周孝侯斩蛟处。余俟考。福泉乾隆初归入青浦。省县名。
御制圣迹图像序文。亲洒宸翰。赐衍圣公。
嗣衍圣公孔传铎疏言。孔子生平事迹。自唐吴道子摹勒上石。历年已久。渐至湮没。以圣殿灾毁失防。得原任四川巡抚能泰曾刻有圣迹图像。臣托人求之。伊子户部员外赛弼图遂将全版送至曲阜。与旧无二。乞皇上亲洒宸翰。御制序文。冠诸首卷。以垂永久。
逮永昌副将刘绍宗。正不援新城失陷城池罪。
上谕兵部尚书孙柱曰。罗卜藏丹金未叛之先。闻刘绍宗早知逆谋。乃与守备李国祥搬移家属。及逆贼临新城堡。去永昌六七十里。绍宗不救援。而用土壅填永昌城门。以致新城、张义二堡失陷。焚掠至永昌。绍宗亦不出救。百姓避难至城下。绍宗闭门不纳。年羹尧并不题参正法。反令带领甘凉兵赴布隆吉尔驻札。以为避罪之计。后又借更番送戍之事逗遛内地。似此怠玩军机。失陷地池。着将刘绍宗锁拿。交岳锺祺严审定拟具奏。
戊子。上释服即吉。移御干清宫。群臣奉觞上寿。
诸王大臣奏。按唐六典云。皇帝即吉之辰。百官表贺进宴于紫宸殿。宋嘉佑礼云。仁宗天圣二年宫中改吉。百官奉觞上寿。今引此礼行。
庚寅。上御文华殿。经筵进讲。
讲官署吏部尚书孙柱、户部尚书张廷玉讲博厚所以载物节。礼部尚书赖都、刑部尚书励廷仪讲大哉干元节。 按经筵每年春秋二举。此开讲伊始。典礼攸隆。至日讲则会典载自二月经筵日始。至夏至日止。八月经筵日始。至冬至日止。或届期奉旨不停讲。凡遇大典及祭祀斋戒日期俱停讲。康熙二十年又奉旨。如不亲诣行礼。祭日仍进讲。每日进讲或在部院奏事前。或在奏事后。俱候旨行。满汉讲官分撰每日讲章。翻译缮写毕。先期以正本进呈御览。每日上御干清宫升座。满汉常川进讲。讲官满一人。汉二人。间用三人。捧副本入置讲案上。行一跪三叩头礼毕。两旁侍立。以次诣讲案前进讲。讲毕各退。旧制复行一跪三叩头礼乃退。康熙十六年停止。东宫日讲毕。赐讲官茶而退。
诸王大臣再请幸圆明园。
二月上释服后。廉亲王等请幸圆明园。上以孝恭仁皇后服制未满晓之。至是再疏言。圆明园密迩禁城。风物清佳。皇上随时驻跸为宜。且銮舆经行。遂万方士庶拜觐之忱。而臣等亦幸随属车之后。
卷阿而歌纯嘏。
壬辰。上幸圆明园驻跸。
是日上由西华门往西直门至御园。百官送驾。传旨朕在此亦是闲居。凡部院事务照常启奏。有当亲来奏闻者。春间至秋初以黎明起身。秋末至春初以日出起身。诸臣不可受寒暑。御园在京城西北将二十余里。一名渊明苑。与先帝之畅春苑相近。一路皆诸王之别业。
江苏巡抚张楷奏查录子张子后裔萧县颛孙诚道承袭新赐五经博士。
按子张子陈人。年十四从先圣往来邹鲁。家于萧子国。即今萧县。墓在掘坊枋。唐宋累封陈国公。置博士世官。又闵子后人亦多占籍于萧。
河南巡抚田文镜进瑞谷一茎三穗。
潞城民秦求贤妻郭氏一产三男。
起原刑部左侍郎涂天相为太仆寺卿。奏谢忤旨。复斥罢。
天相奏谢云。素性孤介。不喜逢迎奔竞。致遭谤。又前曾向阿尔松阿言。我汉人。用我则用。不用我便回籍教书。及致祭南海与年希尧争礼仪诸事。发审革职。 按天相号燮庵。湖广孝感人。癸未进士。为人诚朴。拙于言词。当质审时。不能置辩。惟曰缠不得而已。后再起内阁学士。总督仓场。
秋九月乙未朔。
上驻跸圆明园。令在京汉官按俸增给禄米。
上谕户部。旧例在京大小汉官。每年俸米俱支十二石。所带家口少者即可粗足。今带家口日多。食用不敷。嗣后在京大小汉官。按俸银数给与禄米。以示加惠群臣之至意。凡俸一两。给米一斛。斛米五斗。如八旗诏糈制。后部务繁多之尚书侍郎。又有加赐双俸之令。及乾隆元年八月。更命在京大小文员俸银俱加一倍赏给。遇有罚俸事件。上罚正俸。其恩俸仍令支给。以二年为始。寻降谕恩俸即正俸。遇有罚俸准按年月计算。
外官常俸外有养廉。内官加禄加俸以体恤之。皆兴廉励节之盛典。俸银数载卷首。
辛丑。总督浙闽兵部尚书觉罗满保卒。
上谕礼部。满保向来居官。虽无廉介之称。然才干优长。尽心办事。整饬营伍。经理海疆。实为称职。昔年台湾一事。虽不能弭乱于未然。而七日克复。功过足以相抵。朕即位以来。时加教诲。保亦知奋励。又抱病沉笃之际。尚能留心地方。应得恤典。察例奏。满保号凫山。满洲正黄旗人。甲戌进士。选庶常。历福抚至总督。前奉诏陛见。继又命于明春赴京。旨未达。暴卒。后以依附隆、年。不予恤谥。兄逢泰、文岱。弟塞德。皆显于朝列。
设驻防天津八旗官兵。立水师满都统正副督领之。
丙午。上祀历代帝王。
庙在都城西阜城门内。每年春二月、秋八月择日遣官致祭。太常寺官分献。礼部用白纸糊版黄纸镶边墨书祝文。祝版之制。天坛用天青纸朱书。祈谷同。地坛用黄纸墨书。太庙用白纸墨书黄纸镶边。社稷同。朝日红纸朱书。夕月白纸墨书黄纸镶边。历代帝王、先农、文庙同。祝揭焚版留。其正殿五室奉祀及两庑名臣与康熙六十一年增添已见前。陈设每位前牛一、羊一、豕一、酒卮一。每位前礼神白制帛一、白磁爵三、登一、铏一、簠二、簋一、笾豆各十。两庑每羊一、豕一、酒卮一。每案帛一、白磁爵三、铏一、簠二、簋一、笾豆各四十。位为一坛。二位为一案。后之增祀即附于坛位内。共享乐舞生二百八十三名。执事乐舞服青补袍。武乐舞服红色销金花袍。文乐舞乐生焚香乐舞服红色补袍带顶同前。如上亲诣行礼。是日乘舆由西安长安门出。王等及内大臣随后。驾至庙内、由中门入。至景德门外幄次降辇。盥手毕更礼服。鸿胪寺官引王以下于殿前阶上排立。分献官及陪祀文武各官于阶下排立。赞引官、对引官导上由中门中道至殿内拜位前立。典仪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乐舞生进退如常仪。赞引官奏就位。上就拜位立。典仪唱迎神。协律郎唱举迎神乐。奏雍平之章。乐作。赞引官奏上香。导上诣香案前立。司香官捧香盒跪于案左。上接柱香拱举上炉内。乂三上块香毕。赞引官奏复位。上复位立。赞引官奏跪叩兴。上行二跪六叩头礼兴。陪祀王以下各官及分献官俱随行礼毕。乐止。典礼唱奠帛。行初献礼。协律郎唱举初献乐。奏安平之章。乐作。捧帛官各跪献帛于神位前正中。捧爵官各立献爵于案之中。各退。乐止。赞引官奏跪。上跪。陪祀王以下各官及分献官俱跪。赞引官赞读祝。读祝官于读案前一跪三叩头。捧祝文跪案左读曰。维年月日皇帝某致祭于某某帝王曰。仰惟诸帝。昔皆奉天抚世。创制安民。思不忘报。祭以春秋。时谨牲帛酒醴庶品之仪。致祭诸帝。尚享。读毕。至正位前跪。安帛匣上。三叩头退。乐作。赞引官奏叩兴。上行三叩头礼。陪祀王以下各官及分献官俱随行礼。兴。乐止。典仪唱行亚献礼。协律郎唱举亚献乐。奏中平之章。乐作。捧爵官献爵于案左如前仪。乐止。典仪唱行终献礼。协律郎唱举终献乐。奏肃平之章。乐作。捧爵官献爵于案右如前仪。乐止。分献官诣两庑及四室帝王前上香奠帛三献俱如上行礼时。行礼后亦送燎。太常寺卿进立东西向。唱饮福受胙。赞引官诣福胙位。导上至饮福受胙位立。奏跪。上跪。捧酒胙官跪进于上右。赞引官奏饮福酒。上受爵拱举授右旁接爵官。奏受胙。上受胙拱举授左旁接胙官。赞引官奏叩兴。上行三叩礼兴。奏复位。上复拜位立。唱行谢福胙礼。乐作。赞引官奏跪叩兴。上行二跪六叩头礼兴。陪祀王以下各官及分献官俱随行礼毕。乐止。典仪唱彻馔。协律郎唱举彻馔乐。奏宜平之章。乐作。执事官彻馔讫。乐止。典仪唱送神。协律郎唱举送神乐。奏寿平之章。乐作。赞引官奏跪叩兴。上行二跪六叩头礼兴。陪祀王以下各官及分献官俱随行礼毕。乐止。典仪唱捧祝帛香馔各诣燎位。乐作。捧祝帛官各于神正位前一跪三叩头。起捧祝与帛。捧香馔官捧香馔。赞引官导上转立拜位东旁。祝帛过。上复位立。祝帛焚半。赞引官奏礼毕。乐止。导上入御幄更衣升辇回宫。
查遣官行礼。承祭官祗在三皇前行礼。余俱太常寺官分献。可证至尊不能遍历二十一牌也。
西洋教化王伯纳地哆遣使哈达都易得丰来朝。
教化王不在常贡之列。奉表贺登极。水陆共计十月始至广西。使臣朝见。宴劳归国。上赐玉玺书曰。览王奏折。并进方物。具见悃诚。我圣祖仁皇帝怗冒万方。无远弗届。龙驭升遐。中外臣民悲思永慕。朕缵承大统。勉思绍述前徽。教化王远行陈奏。感先帝之垂恩。祝朕躬之衍庆。周详恳至。词意虔恭。披阅之下。朕心嘉慰。使臣远来。朕已加礼优待。至于西洋寓中国之人。朕以万物为怀。特教其谨饬安静。果能慎守法度。行止无愆。朕自推恩优恤。使臣归国。特颁斯敕。赐妆缎、锦缎、大缎六十疋。王其领受。悉朕惓惓之意。
公。唐钱镠为诚应武肃王。宋张夏为静安公。明汤绍恩为宁江伯。%敕封江海保障诸神周吴伍员为英
原浙江巡抚法海疏言。部议沿海地方庙祀诸神。果有捍御保障之功者。应请封爵。查有吴国上大夫伍员。唐代武肃王钱镠。宋代安济公张夏三神。实为江海保障。再明代绍兴知府汤绍恩。创筑三江闸。有功绍郡。俱应请加封爵。至省会吴山伍员庙两庑祔祀掌潮神祇。应加修理。大学士马齐等议。所奏吴国上大夫伍员。唐干宁中封吴安王。似乎太过。应封为公。五代吴越王钱镠。唐长兴时谥武肃。应于谥号上加封二字。宋尚书张夏。宋封宁江侯。其安济公之称不知始于何时。应仍其公爵。赐以新号。明绍兴守汤绍恩。官至山东布政使。未有爵号应封为伯。
拜太子太傅吏部尚书朱轼为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以议政大臣兵部尚书左都御史正白旗汉军都统署直隶总督蔡珽兼吏部尚书职任。
轼字可亭。江西高安人。癸酉解元。甲戌进士。由翰林累官浙江巡抚。内转总宪。为人忠诚。两朝倚任。乾隆元年卒。今上亲临赐祭。以隆保傅之礼。赠太傅。谥文端。祀贤良祠。珽字若璞。奉天正白旗人。前削平吴逆绥远将军云贵总督毓荣之侄。以丁丑进士选庶常。至大用。今身任六官。信用之专。在廷无比。旋加经筵讲官。
逮四川提标中军参将阮阳璟。治党年罪。
阳璟过继年羹尧之子。代为抚养。不行出首。总督岳锺琪劾之。
嘉诸王实心为国。操守清廉。增怡亲王允祥禄一万两。果郡王允礼俸米护卫如亲王。顺承郡王锡保执事接续果郡王。
襄阳总兵张殿臣以党年削籍。罚修宣化城垣。
署直隶总督蔡珽请更督抚荐劾属员之制。
疏言。督抚具疏。必令会稿。司道揭参。然后题奏。或有司道揭而不参者。从无督抚欲参而司道不揭者。嗣后凡大计。军督抚提镇公同商议。然后具本。若荐劾人员。俱令各自陈请。至参劾或由司道府揭。或司道府徇庇。俱载入疏内。庶无参后取揭之欺。亦无担延泄漏之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