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志存记录
- 永宪录
永宪录
广西巡抚李绂请以柳州、梧州二府远县分隶属州。改宾、郁林二州为直隶。
为恩施县。并属之。以德安之孝感、黄州之黄陂隶汉阳。以岳州之石门、安乡、慈利隶沣州为直隶。改九溪卫为安福县。并属之。以衡州之嘉禾、临武、蓝山隶桂阳州为直隶。汉阳原止二县。荆州原辖十三州县。岳州原辖八州县。衡州原辖十州县。十三年。又改荆州之彝陵州为宜昌府。设附郭县曰东湖。以湖名。辖远安、归州、长阳、兴山、巴东及新设长乐县、鹤上州。土司改。共八属。改恩施县为施南府。辖恩施及新设宣恩、来凤、咸丰、利川、建始。皆土司改。共六属。设永定县隶沣州。改辰州之沅州为府。设附郭县曰芷江。辖黔阳、麻阳。共三属。辰州原辖七州县。九年。广东以广州之阳山、连山隶连州为直隶。分惠州之海丰设陆丰县。海丰原名陆安。设鹤山县隶肇庆。分潮州之海阳设丰顺县。又改潮州之程县为直隶嘉应州。辖惠州之兴宁、长乐、潮州之平远、镇平。改肇庆之德州为直隶。辖封川、开建。寻复隶府。广州原辖十七州县。潮州原辖十一县。惠州原辖十二州县。又福建后改直隶福宁州为府。设附郭县曰霞浦。乾隆初又分设福鼎县。辖旧属之福安、宁德及建宁之寿宁。共四属。改泉州之永春为直隶州。辖延平之大田、泉州之德化。十三年。分福州之古田设屏南县。改漳州之龙岩为直隶州。辖漳平、宁洋二属。建宁原辖八县。泉州原辖七县。延平原辖九县。漳州原辖十县。 %柳州府辖二州十县。以上林、来宾、迁江、武宣分隶宾州。梧州府辖一州九县。以博白、北流、陆川、兴业分隶郁林州。后武宣改隶浔州府。宾州并所属改隶思恩府。分州之举。河南、山东、山西、陕西诸府最宜。以所辖过多也。上嘉晋抚奏。故咸奏请。六年后。湖广以荆州之长阳、兴山、巴东隶归州为直隶。改施州
十三年。江苏学政张廷璐请以府学入泮额数量拨于所分之直隶州属。各附本州岛县肄业。令通行直省。
河南巡抚田文镜请复盘查茶盐之制。
疏言。茶引不得相离。自年羹尧设立船票。理应禁止。仍令前途陕川验引送出关。盐每引二百觔加耗五觔。自年羹尧奏河南等处只验引点盐。不必过秤。以偿陆运之苦。嗣后仍许所过秤掣。
河决仪封、兰阳。
诏举经筵。
上谕礼部。自古修己治人之道。载在经书。师王御宇膺图。咸资典学。我圣祖仁皇帝天性聪明。好古敏求。六十余年孜孜不倦。朕幼承庭训。时习简编。自即位以来。更欲以研经味道之功。为敷政宁人之本。顾以谅阴之际。未举经筵。今八月二十三日为释服之期。尔部可择日举行经筵典礼。并仪注详察定例具奏。
仪注。前期一日。上亲祭奉先殿。遣官致祭传心殿。是日。满汉大学士、六部满汉尚书、都察院、通政使、大理寺、詹事府满汉堂官各一员俱着鲜明衣服补服。诣文华殿丹墀两旁侍班。满汉给事中、御史各一员侍仪。礼部、鸿胪寺官预设上书案及讲官讲案。翰林院官将御览讲章正本及讲官所讲副本预设案上。礼部堂官奉陈设毕。上常服御文华殿升座。侍班各大臣官员听鸿胪寺鸣赞官赞行两跪六叩头礼。各退立原班。鸿胪寺堂官两旁各一员。引各官由左右入殿内。各照部院品级两旁序立。满讲官居左。汉讲官居右。侍仪科道官于殿内两旁相向侍立。鸿胪寺鸣赞官赞进讲。讲官各从原班出。进至讲案前。行一跪三叩头礼。退至原班立。先满官进前讲四书。汉官次之。次满官进前讲经。汉官次之。毕。退立原班。鸿胪寺堂官引殿内各官出至丹墀两旁排立。鸣赞官赞行二跪六叩头礼毕。退立原班。礼部堂官奏讲书礼毕。上还宫。翰林官恭进正本讲章。交内监收进。群官同至协和门。赐宴毕。鸿胪寺堂官鸣赞官引各官至太和门外行一跪三叩头礼。谢恩而散。凡经筵每年春秋二次。届期礼部题请。 按明嘉靖九年秋。始立文华殿圣师之祭。奉皇帝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帝师陶唐氏、有虞氏。王师夏禹王、商汤王、周文武王。皆南向。左先圣周公。右先师孔子。东西向。凡春秋开讲。先一日皇帝皮弁服拜跪奠。今立传心殿。所奉应同。或云。只设孔子神位。东宫出阁讲学。仪与前略同。预日亲告祭传心殿、奉先殿。是日。朝上于保和殿。乃升主敬殿座听讲。
传心殿在文华殿旁。主敬殿在文华殿后。
革年羹尧将军职任。以闲散章京安置杭州。
上谕。年羹尧补授杭州将军。伊起身之先。曾缮折奏称患病。到浙乞假数月调养。再办任内事务。及朕令速赴新任。又背旨逗遛仪征等候。今至任所。仅奏报到任日期。并未谢恩。夫以总督补将军。亦属升任。并不谢恩。有失大臣之体。情殊可恶。着革退。
外省将军、副都统而下。为固山大。为参领。为佐领。为闲散章京。年授苏喇章京。即散骑郎也。
寻有旨。尽革所有职衔。
山东巡抚陈世倌奏临清、馆陶漳神通商济运。夙着灵显。请赐褒。
四川冕山贼番阿底加巴掳掠铁厂居民。总督岳锺琪请兵进剿。平之。
秋八月丙寅朔。
议政大臣都统镇国公吴尔詹有罪废为庶人。谪置盛京。以所有包衣佐领给固山贝子弘畅。
命赈恤直隶、山东、河南被水灾黎。
三省暨江浙皆霪雨为灾。河水海潮泛溢。堤防溃决。房庐圮塌。米价腾贵。上命督抚实心诚求。如恤子孙。又敕盛京将军绰奇、府尹尹泰从海上运米十万石至天津。以备赈。
督学顺天翰林院侍讲吴襄上言。顶冒生员移归本籍。恐滋弊窦。请遵旧例。入籍二十年者听考。从之。
丁卯。致祭先师孔子。诏天下学宫悉用太牢代鹿。色尚黑。着为令。
明制。曲阜先师庙。岁以四仲月上丁行礼。用太牢。衍圣公主祭。曲阜县官以羊豕各一助祭。乐舞祭器如太学。太学以春秋二仲月上丁遣大臣以太牢祀。司府州县督学各提调官用鹿、豕、羊、兔、少牢行礼。合天下庙祀凡一千五百六十余处。每岁春秋祭祀用牛六、豕二万七千有奇。羊五千八百有奇。鹿二千八百有奇。兔二万七千六百余假。今制从同。
嗣衍圣公孔传铎奏缴年羹尧田产。
疏言。年羹尧前任陕西巡抚时。臣族叔今两广总督毓珣为布政。羹尧托毓珣与臣父联姻。臣父以嫡叔原任博士毓珽之子传镛聘羹尧之女。幼未婚配。从羹尧在汶上买庄田十九顷。康熙六十一年。托毓珣转付传镛。以为妆奁之资。臣不敢隐匿以滋罪戾。
直隶总督利瓦伊钧劾年羹尧奸逆显露。请亟行天诛。
疏言。臣查保定郡城有年羹尧房屋一所。家人魏之耀、之辉居住。臣同布、按二司及各官往检点。查出锁子甲二十八身。密针箭头四千根。长七寸。盔四个。此系军前之物。私藏于家。意欲何为。
上命该部严察议奏。
贝子允禵有罪革爵。撤其佐领属下人员。
署山西巡抚刑部左侍郎伊都立以贝子允禵家眷过平定州殴打生员刘方洲。在木头地方殴打民人张令宇三案请旨。上谕。此事从前问诺岷。隐匿不奏。又称伊太监李大臣患病。不知此事。似此党同瞻徇。大负朕恩。而伊都立祗据诺岷所审具奏。疏忽殊甚。仍着伊都立提李大臣至晋省确审。至于允禵自来举动恶乱。结纳党援。妄自尊大。皇考优封贝子。毫不感恩。稍加训饬。辄云不过革去此微渺贝子耳。偶遇劳瘁。动称如大阿哥、二阿哥一例拘禁。我倒快乐。此等狂悖。朕诸阿哥实共知之。及遭皇考大事。朕未见允禵目中一滴泪下。朕御极后。允禵昂然恣肆。抗朕谕旨。朕念一将允禵行止表着。难逃国典。遂发西宁居住。伊又寄书允禵。内称往失约束。追悔无及。且纵容属下骚扰地方。殴打人民。妄乱行事。因遣都统楚仲前往约束。伊并未接旨跪听。安居卧室。信口吐出家离世狂言。且伊从前诈明珠家银百万两。应赔钱粮抗不还项。携银数万在西宁要买人心。人俱有九王爷之称。敕革去贝子。禁人称呼。
兵部汇题开国以来满洲、蒙古、汉军临阵捐躯守土授命文武官弁二千二百九十余人祀。特建忠臣祠。
顺天府尹兼大理寺卿张令璜进耤田瑞谷双穗至七穗九穗。群臣表贺。
庚午。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王顼龄卒。诏辍朝一日。加赠少傅。谥文恭。
上谕。王顼龄系圣祖仁皇帝擢用大臣。宣力多年。和平安静。简任机务。恪慎自持。朕即位以来。时加恩眷。伊去岁以年老乞休。朕念皇考时所遗大臣无几。每见伊等。心甚怆然。不忍遽允所请。降旨慰留。欲待三年既满之后始行予。继闻伊患病。即遣医诊视。赐药调理。冀其渐次得痊。不意竟至溘逝。岂朕体恤旧臣之意尚有未诚。朕心甚为伤悼。可加旷典。特赠少傅。恩予赐恤。加祭二次。并辍朝一日。官员有系伊门生者。令其素服持丧祭送之。一各部院汉官俱令前往。随遣庄亲王允禄、一等公夸岱、额驸孙承恩、侍卫十员,赐银二千两赴柩前奠茶酒。王顼龄字颛士。号瑁湖。江南华亭人。以丙辰进士授太常博士。己未举博学鸿辞。授编修。累官至工部尚书。一生勤谨。拜相之日。门庭寂然。圣祖大加恩奖。卒年八十四。父广心。官御史。弟九龄、鸿绪皆跻九列。子正詹事图炳。字麟照。号澄川。康熙壬辰钦赐进士。纂修内廷。工书画。十月三日陈奏扶父榇归里。上命沿途文武大小官弁在二十里内者俱吊奠。差官护送。毋令回空漕船阻其行路。俾长途安稳。早抵故里。以副眷眷笃厚之意。恩谊之盛如此。
康熙十八年三月一日。集大学士、九卿、督抚、科道、翰詹等官所荐举之博学鸿儒一百五十人于体仁阁下。试以璇玑玉衡赋、省耕诗。命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李霨、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杜立德、文华殿大学士兼刑部尚书冯溥、经筵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学士兼礼部侍郎叶方霭为读卷官。钦定一等彭孙遹、倪灿、张烈、汪霦、乔莱、王顼龄、李因笃、秦松龄、周清原、陈维崧、徐嘉炎、陆葇、冯勖、钱中谐、汪楫、袁佑、朱彝尊、汤斌、汪琬、邱象随二十人。二等李来泰、潘耒、沈珩、施闰章、米汉雯、黄与坚、李铠、徐(金丸)、沈筠、周庆曾、尤侗、范必英、崔如岳、张鸿烈、方象瑛、李澄中、吴元龙、庞垲、毛奇龄、钱金甫、吴任臣、陈鸿绩、曹宜溥、毛升芳、曹禾、黎骞、高咏、龙燮、邵吴远、严绳孙三十人。俱授翰林院修明史。其由布衣荐举者因笃、勖、彝尊、耒、绳孙五人。授职而告终养去者因笃一人。授职旋卒者鸿绩一人。老病不能入试、及试未录取而特授内阁中书归里者直隶新城王方谷、江南昆山朱锺仁、江南江都申维翰、浙江仁和王嗣槐、江南太州邓汉仪、江南太仓王昊、陕西三原孙枝蔚、山西太原傅山、直隶定兴杜越九人。迨雍正十一年命天下保举博学鸿才。久之。人数不多。复降谕有实学者得自陈于所在官司。学政录送。则又监于虚声博采。恐不及闭户修之士。法至善也。迁延未试。而上已升遐。乾隆元年诏集已至一百七十余人。今上亲试以诗赋论说诸事。得一等五人。二等十人。皆授翰林。首名常州廪生刘纶。次南城潘礼。秀水诸锦。金于振。仁和杭世骏。钱塘陈兆仑。荷泽刘玉麟。后改名藻。高邮夏之蓉。会稽周长发。休宁程恂。浙江杨度汪。仁和沈廷芳。休宁汪士锽。钱塘陈士璠。天台齐召南。其余人文多有不副所举而以不通斥逐者七人。保举之两江总督赵弘恩、江苏学政张廷璐、安徽学政孙嘉淦等皆镌级。二年再试续到者。钦取云南石屏张汉。江南宜兴万松龄。浙江桐乡朱全。福建洪世泽。而朱荃十三年督学四川以获罪逃脱。大负遴选至意。详后条。
是举侍郎方苞负重望。荐士至十五人。无一录取者。时论訾之。苞后告归。惟以殖财为事。菲薄科目。讥刺时政。至与民争乌龙潭鱼利。举其生平而尽弃之。年届八旬而卒。
定贴黄之制。
往例。本章内用半幅黄纸。书所言本末附于疏中。谓之贴黄。今因既难详尽。又不可批改。奏本繁多者贴黄。用整幅书写。盖本章发阁。贴黄留中也。格式字数见前。
增设营汛。以镇江浙太湖。
太湖古称三万六千顷。中有七十二山峰。易藏盗贼。往时止守备千把驻防。今添副将于包山。成重镇。后又设苏州同知于东山。 包山即夫椒山。在乌程治。
景州牧张泰基遵旨自首青海无功。
泰基。江南太仓州人。由岁贡中式顺天举人。年羹尧延之教子。于青海功册内砌名三等。并及其子监生张鉴。至是皆革职。
刑部等衙门劾直隶总督利瓦伊钧所参年羹尧三疏。预留可辩。阳拒阴附。饬利瓦伊钧明白回奏。
罢会考府。
上谕。会考府之设将近三载。察核各部院奏销钱粮共五百五十件。内驳回改正者九十六件。工部即居五十八件。似此则廉亲王之居心可知矣。但恐多一衙门。即多一事端。着将会考府停止。凡尔部院堂司官各宜秉公抒诚。勿谓无人稽查。遂尔草率朦混。至工部俟一二年后汇集事件。派人考核。年来办理会考府之王大臣官员甚属尽心。众议叙。
于是隆科多、朱轼、白潢、卢询及前郎中塞楞额、吴隆元等各加级有差。
设巡察御史分查江南、山东、河南、湖广盗贼站墩台。
上谕。安民必先弭盗。近闻不但江南多盗。即山东、河南、湖广路上有过往官员被劫。州县贿赂。事主隐匿。司道既无觉察。督抚亦受蒙蔽。以致盗贼无忌。此必有平日窝藏之处。巡按御史久经裁汰。自不可复。今或于满汉御史给事部员内拣选贤能。令其专司题参隐讳不报者。并巡查驿站烟墩。一切地方事务不得干预。若该员生事滋扰。必从重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