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宪录

起原广东巡抚法海督学江南。带佥都御史。
海前为巡抚。奉圣祖命巡四省海疆。陛见忤旨。谕发军前五载。因随贝子允哭临来京。起用之。
以内务府慎刑司员外郎鄂尔泰为江南布政使。
令八旗举人生员俱免当差。给以钱粮。资其学习。
山西道监察御史鄂奇善疏请。八旗举人生员选内阁中书、笔帖式。例由国子监考试拣选。此后照汉学教习例。择旗下举人生员为官学教习。亦欲其毋荒废学业意也。
乙未。凤阳民张锦妻欧氏一产三男。
天旱。诏求直言。
上谕。天时亢旱。朕夙夜焦劳。敬谨斋戒。久未得雨。或用人行政之间尚有缺失。不能仰召天和。以致甘霖未沛。朕欲在廷诸臣直言得失。使朕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赐大学士马齐、松柱、王顼龄、白潢、张鹏翮、左都御史朱轼母御书联额。
马联曰运世达权需有德。安邦守正在无私。松额曰调梅元辅。王额曰朝堂元老。白额曰国之辅佐。张额曰嘉谟伟量。朱母联曰松府清风贻令子。萱堂永日庆高年。额曰淑范昭垂。
丁酉夏至。有事于方泽。
庚子未刻。遣使驰召贝子允禵于汤山。
辛丑丑刻。仁寿皇太后崩。
壬寅。复遣使驰召贝子允禵于汤山。
前召使至。三屯营副将李如柏以部文未行声明旨意。又无印使为凭。将来使粘竿子侍卫吴喜、朱兰泰监定请旨。故贝子不得前行。及复遣武选司员外郎至。令贝子乘驿。随从不得过十人。于二十五日至尊化门。见守备迎接皆摘去缨。知皇太后之丧。乃哭入城。易衣入宫。
癸卯。颁大行皇太后遗诏于天下。
诏曰。予自幼承侍圣祖仁皇帝。夙夜兢业。勤修坤职。将五十年。不幸龙驭上宾。予欲相从冥漠。今皇帝再三劝阻。以为老身若是如此。伊更无所瞻依。涕泣衔哀。情词恳切。予念圣祖付托之重。丕基是绍。勉慰其心。遂违予志。后诸王大臣按引旧典。恭上万年册宝。予以圣祖山陵未毕。却之再三。实出至诚。非故为推诿也。今皇帝视膳问安。未间晨夕。备物尽志。诚切谆笃。皇后奉事勤恪。礼仪兼至。诸王皆学业精进。侍绕膝前。予哀感之怀。藉为宽释。奈年齿逾迈。难挽予寿。六十有四。复得奉圣祖仁皇帝左右。洽予夙志。夫亦何恨。今皇帝励精图治。爱育苍生。海内乂安。兆姓乐业。天下万世称君德之休明。推功启佑。予殁有荣施焉。惟是皇帝前当圣祖仁皇帝升遐之时。哀毁过情。今复遭予之戚。若悲伤太甚。则予冥冥之中实所未安。当念宗社攸关。勉自抑损。中外群臣。亦各恪奉乃职。竭忠尽虑。以副皇帝任用之意。悉遵典礼。持服二十七日而除。皇帝释服三日即行听政。无忽万几。天地、宗庙、社稷之祭。不可以藐躬之故稽迟大典。百神祀事亦悉如常。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令在京文武日举哀二次。年六十五岁以上者一次。三日。内外文武孝服二十七日。百日不剃头。不音乐。军民二十七日。
甲辰。奉移大行皇太后梓宫于寿皇殿。诏诸王大臣恭拟尊谥。
诏礼部曰。朕惟尊亲之典首重芳名。圣善之修必崇显号。我皇妣大行皇太后端庄恭肃。慈惠安和。奉侍先帝。坤仪素着。诞育躬藐。母道备隆。宽仁逮下。泽洽宫庭。诚约持躬。化流禁掖。朕缵承大统。嗣服鸿基。方期合万国之欢心。以奉慈闱之色养。不意仙驭上升。抱痛含哀。感怆何极。惟念显扬有典。少伸孝慕之诚。允宜稽考彝章。荐申尊谥。应行典礼。详议具奏。 
礼臣奏。太后梓宫移寿皇殿后。所有本宫内监俱随往外。其入紫禁城之人。前孝惠皇太后奉移后例脱去孝服。戴无缨帽。着素服。出时仍穿缨戴白垂纤者严禁。一旦除服后戴青蓝白缨。出殡演戏排绶札等事皆不许。 按本朝改易前朝服色。惟官员仪从与汉人丧服犹存其旧。雨缨凉帽在家遇雨只准戴笠。否则居丧乃可居朝门外耳。且看守坐□官兵皆所应□。今外人且于缨上安顶。丧服例按顶。今在于元缨上安顶。皆违旨失礼之大者。附志之。 孝服。至太和、景运、隆宗三门。凡进门之人俱戴雨缨帽。国制。八旗服丧只摘冠缨。白衣白带。凡制汉人身盖大袖衣束
上于大行皇太后梓宫前诏封贝子允禵为郡王。勉以改过自新。
上谕。贝子允原系无知悖谬。心高气大。朕教训俟其知改。然后施恩。今欲慰母后之意。封为郡王。若仍前不改。自有国法。虽治以重罪。伊亦无怨矣。
嘉三屯副将李如柏诚信。赐白金千两。擢总兵。赴军前。
上谕。十四贝子前不能与皇父大事。又不及临太后之丧。是伊之不幸。副将李如柏向伊拦阻。诚信可嘉。而十四贝子即如李如柏之阻而止。亦甚可嘉焉。李如柏系汉人。犹执大理如此。较之公吴尔湛身为宗室。看守二阿哥咸安宫时。皇父所交之事不行钦奉。将旨藏匿。趋顺时宜。为何如耶。李如柏赏带孔雀翎。有要总兵缺出。即补用。并将此旨传示看守咸安宫及大阿哥处王大臣、管侍卫内大臣、都统、前锋统领。武职大臣当以此为规范。李如柏号兰。陕西宁夏人。康熙癸巳武状元。
令自元年会试后。二场仍用孝经命题作论。
康熙壬午科命以性理、太极、正蒙、西铭、通书命题作论。不用孝经。以简约易宿构也。上以复用孝经。庶士子咸知诵习。而民间亦敦本励行。移孝作忠之道。胥由于此。乾隆改元。仍复性理。改孝经同小学入学覆试用。三十一年三月特申小学文。令童生文佳而论荒疏者不录。江苏学政尹会一奉行甚力。或云议创自大学士高斌。会一所倚赖也。高斌号东轩。奉天镶黄旗人。女为皇妃。乾隆初。以总督南河内拜吏部尚书。一二年登揆席。于河务熟练。每有巨工。辄命往督理。遂长留南河。排抑众议。开茅城锡山。以浅洪泽之水入黄河。河道安者十年。
命皇十五弟固山贝子允禑往驻景陵。郡王允禵仍留汤山。
按允进爵郡王。未赐封号。注名黄册仍称贝子。
追封皇后父前征西将军领侍卫大臣都统费扬古为一等公。妻照贝勒女封为多罗格格。修理墓院。遣官致祭。子孙世袭一等侯。
按费扬古前以领兵征噶尔丹为大将军。及西域荡平。进封一等公。见恩诏。或后降爵侯者。
禁各省遏籴。
上谕。山西平定州等处山多田少。粒食维艰。小民向赖陶冶器皿。输运直省。易米以供朝夕。近闻直隶州县因米贵禁籴。此方百姓何以仰给。昔春秋时各君其国。尚申遏籴之禁。今天下一家。自宜缓急共有。川陕总督年羹尧运米万石至山西。甚洽朕意。岂有坐视邻封乏食。反行禁遏之理。自今凡邻省郡邑。偶遇荒歉。即相与赈恤。毋得各分疆界。漠不相关。所有应行禁止者。官户规利。贩米万千。在沿海数省。运米出洋。至肩负之民。贸易度日。悉从民便。直省督抚各宜知悉。
青海厄鲁特苦苦脑儿罗卜藏丹金逆命。令太保三等公总督川陕兵部尚书年羹尧统兵出口。措置边防。
上谕。苦苦脑儿台吉弟兄内有反相不睦之事。如边方有事。署抚远大将军贝子延信现在五姓驻札。还路迢递。不能赶及。凡一应军事。朕已谕总督年羹尧。其调兵粮饷之处一带边地驻札之诸大臣。西宁一带办理粮饷侍郎常寿。以及川陕抚提、云南督抚提镇等官。悉依年羹尧调度所事。凡边事互相知会。须咨署大将军。 
青海部落吹拉克诺木齐系苦苦脑儿台吉。圣祖授称盟长。封贝勒。弟阿尔布坦温布。亦封贝勒。因欲娶伊孙苏尔杂之妻常马儿。乃杀其散秩大臣彻凌查布边。以常马儿为妻。恐被谴责。潜蓄异志。弟藏把扎布则未受封爵。罗卜藏丹金纠合三人为乱。抢掠各部。窜处钗达木。 
青海即西海。在西宁、洮州等邻。周百余里。外此皆番羌所踞。意厄鲁特西番之总名。罗卜等则苦苦脑儿之部落也。其授爵与起衅之故未详。查噶尔丹兵败时。其酋长皆授秩。一为瑚瑚抚儿。即苦苦脑儿。
建德屯丁潘鼎妻郑氏一产三男。
夏六月戊申朔。
始命汉军监察御史巡视奉天、黑龙江船厂。
黑龙江船厂二地。向止武臣驻札。上以旗民杂处。商贾聚集。事件繁多。今宜文职巡察。永以为例。奉天则满、汉各一人。从御史梁文谦所请也。
典试山东贵州道监察御史柯乔年条奏山东饥民逃散情形。命户部郎中博尔多、太仆寺卿须洲往赈。
令热审循例减刑。罪轻者暂释。秋后再拘。
热审之制。昉于前朝。本朝顺治八年行于京师。十年谕。每年小暑后十日内外。直省通行令审视现监人犯。笞、罪释放。徒、流以下减等发落。遇有可矜疑者。奏请定夺。至十八年停止。康熙七年复行。至四十二年停止。今虽未复此制。而减刑暂释一如六十一年。
令自小暑至立秋亡故之人。禁火化焚纸钱。砍伐青树。
火化。国制也。无尊贱皆然。平时所服御悉从。 
查礼仪载世祖崩。有升化、拣敛二祭。在未葬前。后帝后不复行。而满洲臣民不改其制。
晋封右宗正贝子阿布兰为多罗贝勒。
湖南粮储参议王奕鸿请捐银五万两亲赍赴军前。以代父兄效力。许之。
奕鸿奏称。世受国恩。涓埃未报。父掞。老病致仕。兄奕清虽在军前。并无效力之处。情愿捐银前往。以尽犬马之报。
川陕总督年羹尧请令军前效力原任江西巡抚王企靖、湖广巡抚张连登、吏部右侍郎前□□巡抚王之枢捐赀筑布隆吉尔城垣。以固西陲。
疏言。臣前至巴里坤路。经布隆吉尔。地方宽广。北连哈密。西接沙州嘉峪关。约五百余里。实为紧要之区。请建城一座。盖造营房。屯兵驻札。 
去肃州西七十里为嘉峪关。過此則沙衣、赤斤、峆等衛。以至哈密。即古炖煌郡。布隆吉尔地当沙漠。四年城即倾颓。再为营缮。实为边戍重镇。后设兵备副使一人驻之。又设同知一人驻瓜州卫。王之枢号恒麓。直隶定州人。与企靖皆乙丑陆肯堂榜进士。连登旗人。是年皆发军前。
督学浙江翰林院侍读马豫以贪污削籍。追赃助军。
免甘肃所属增额备荒银米。蠲除旧欠。
地丁每两增三分。粮米每石增三斗。自军兴以来。有此加派。上以有加派之名。无赈济之实。自元年为始悉停止。康熙六十一年春。河南道监察御史贺有章曾有蠲免加增银米之请。未允。随命效力军前。并察访边廷利弊。上登极。有章再奏。上以忠君爱国嘉之。擢山东粮储道。
效力军前詹事府正詹事王奕清削籍。
奕清赴军二年。仍令做官。朝廷宽大如此。自是掞子侄之在朝者。惟侄原任吏部尚书原祁子编修一人。浸加显秩。原祁亦庚辰进士。由知县行取擢给事。至九卿。素善画。继祖烟客之长。
定圣祖四后并祔太庙之制。
礼臣议奏。古帝王升祔太庙。必以帝后为配。其或不同入庙。此周人閟宫之礼。汉室别寝之享。唐、宋坤仪奉慈之设。所自来也。古配祀者。皇后上加称庙号。奉祀别殿者则但有谥号。历代相因。或一帝一后。或一帝二后。宋太宗、真宗则四后先后升祔。本朝太祖高皇帝三后惟孝慈称高皇后祔庙。太宗文皇帝二后孝端、孝庄俱称文皇后祔庙。世祖章皇帝三后孝康、孝惠称章皇后先后祔庙。孝献皇后则但于享殿奉祀。此我朝之典则也。今圣祖仁皇帝已择九月初四日升祔。则皇后配享之礼理应详定。谨按仁孝皇后宜加庙号仁字。仁寿皇太后亦加庙号与仁孝皇后同祔太庙。 
至孝懿、孝昭两后其应否升祔。祈众诸王大臣确定。诸王大臣同奏请从宋制四后并祔。仁孝皇后仁孝二字。一同高皇帝。一重复庙号。请改为孝诚皇后。上命祔庙位次。首孝诚。次孝昭。次孝懿。次孝恭。以符典礼元后继立本生之次。
诏河南、山西开捐谷例。以裕积储。
逮原山西巡抚苏克济。籍没家产。以偿亏空。
潞安守加璋讦告克济索取各府州县赃银四百五十余万两。命将伊奚子达尔布等四人解往山西质审。亏空革职。限追家人赵七家赀二十余万并入官。
召休致庶吉士蔡世远、安庆教授王懋竑、捐纳教谕乔崇修赴京引见。
世远、懋竑授编修。崇修以学问不优破例给原职发还。上因保举征辟自三人始。崇修引见。当问以诗文诸学。皆漫对不能。殊负延揽至意。故不复留京。蔡世远字闻之。号七材。福建漳浦人。康熙己酉赵熊诏榜进士。懋竑字禹中。康熙戊戌进士。汪应铨榜。崇修字介夫。故侍读莱子。与懋竑皆江南宝应人。后惟世远显。且教习内廷。与鄂尔泰、福敏、张廷玉、朱轼、邵基、顾成天诸人前后侍今上读书。御集中皆有先生之号。
通政司使陆经远致仕。以右通政杨汝谷为通政司使。

永宪录卷二(下)

雍正元年秋七月戊寅朔。
令嗣后大计军政不在八法者。知县、守备以上。督、抚、提、镇注明考语。报部察议。
诏留漕二十万石。贮山东备赈。
令在外降革文武官弁案件完结。许赴都察院汇题亲试录用。
谕修建天津仓廒。遣官差买盛京、江南、江西、湖广米谷四十万石。积贮备荒。
以内务府郎中庆元为监察御史。督理淮河关税三年。
总督漕运张大有疏称。河漕两院事烦任重。不能兼摄淮河关税务。巡抚又相距七百里。难于稽查。请仍差遣。 元。隆科多之弟。以侍卫放郎中。
中元节。命康亲王崇安代祭圣祖仁皇帝于安奉享殿。
监察御史于国璧请严武生考校统辖。从之。
考试专重骑射。岁科及乡会试会同武臣考校。不能骑射即给衣顶属州县官统辖。继又令武生于本处营汛随营以习武事。 按国初仍明制。武生属清军同知管束。犯事革责仍归州县。
康熙初。改隶儒学。前此倚恃青矜武断健讼。十居八九。从此稍敛迹矣。
诏褒录进藏复台已故官弁。
设台湾彰化县。
巡台御史王叔儆请于诸罗县北半线地方设县治。以备稽查弹压。钦定名曰彰化。其凤山县东淡水近木岗傀□二山多生番。另设捕盗同知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