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志存记录
- 水东日记
水东日记
○许文宗交吴闲闲
古人托交方外,固多有之。夫士生两间,可事可友大夫士之贤者亦多矣,奚方外哉?要亦有说。元御史中丞、中书左丞许文忠公,交游满天下,而独于吴闲闲最厚。公自政府得请归,闲闲遗以云林小影曰:「我不能去,以我像行,是从公于迈也。」后公赴召入京,闲闲即率其徒治具相劳旅馆中。公既陛见将归,造闲闲,不告以故,但酒至为引满。闲闲曰:「快意若是,岂欲去而留别耶?」公明日遂行。大抵相识非难,相知为难,而知己为尤难耳。所以古之人有甚不得已者,至欲以麋鹿为友,以草木为友,岂非有激而云然。则使与之而得人,恶可以其方外而遂已耶?
用记许公二诗,云中书久病得请将归吴闲闲大宗师亦有疾以其像为赠云代彼陪行焚香对之作此以谢:「宵人本是山泽臞,涉世政坐饥寒驱。五年黄阁事何补,种种老病丛孱躯。滦京归来十浃日,药裹不可离须臾。平生结客半寰宇,未免操瑟从齐竽。可人底事期不来,承庆堂深谁敢呼。迩来亦复诗作崇,清减益见风标孤。杜门却扫难折简,岂意惠然来画图。相看一笑但臆对,妙契未许巵言■〈〈奭,目代百〉斗〉。清水寒玉照林表,和气春风生坐隅。斋居顿觉俗气远,高致已逼沉疴苏。我方归思剧迅矢,公自有分居方壶。过从此去计必少,梦中道路多萦纡。便当卷奉江湖去,愿得始终如蟨驉。」小楼对闲闲宗师像因次旧韵寄之:「鼎食不解肥我臞,多病亦为山林驱。巾车孤舟任所适,何往不可容微躯。莫言五十未为老,纵有七十来须臾。今年两耳得差胜,饱听万籁吹笙竽。闲人多事迫诗债,野老败兴时招呼。小楼今日好风色,目断天末冥鸿孤。一时幽兴岂容负,况对蓬岛神仙图。篆烟凝坐共心赏,尽醉更把空尊■〈〈奭,目代百〉斗〉。怀人未免有芥蔕,处世已觉无廉隅。分江小鼎煑粟粒,诛茅别墅营屠苏。远山但藉一枝杖,中流谁辨千金壶。菊篱秋香晚未减,松窗月色寒相纡。我行不武分敛迹,安得甘草资蛩驉。」
○许中丞旧第
中书舍人王暕尝谓予言,少师杨公东华铁狮子旧宅,是元许有壬中丞之第,云云。因贻书叔简尚宝,求其详,答书云:「先高祖景行待制为许公同年进士,高祖致政入京时,馆于许。闻之先公云,西小厅内粉壁上有高祖所题数字,壁久湮灭,亦不知为何字。而许公曾差广东买马,路经泰和,则主于寒家,即今学后所住之屋,是其遗址。盖是时高祖休致在家,与盘桓者数日,今本县儒学大门所刻『道义之门』四大字,即其时许公亲书也。」近得太仆丞安阳许颙所寄圭塘小稿,后见海昌朱永年之子禋识云:「幼曾闻少师公言,吾私第前元许中丞故宅也。昔吾曾祖待制公尝留题壁间,至今墨痕犹在。」又曰「许公文稿,乱后散失略尽,吾亦颇存其数帙」等语。好问简讨书云,颙字孟敬,同年进士也,尝为安平令,有政绩,升今官,求作圭塘稿序,而云圭塘卷子诸名公墨迹文及有壬登科录具存其家。 【 「文」字上明弘治本有「诗」字,似是。】 孟敬又言先公至正集一百卷,遗失久矣,闻少师尝收有,尝就叔简少卿求之。少卿云书籍在泰和,许集有无,未可知也。
○杀虎及射野豕法
帅府茶会,言及杀虎云:虎骨之异,虽咫尺浅草能身伏不露,及其虓然作声,则巍然大矣。杀虎法,当用三支鎗。虎扑人,性劲,必及中鎗即杀者上格,退次之,左右鎗既接,可杀也。又闻野豕力雄甚,牙一触马腹即溃。其尤老者,恒身渍松脂,眠以砂石,为自卫之计,鎗不能入也。中官海寿,射生有名,无不应弦倒。一日,得老豕,矢着辄火迸,数矢不入。一老胡教之,云令数卒随之,作呵喝声,豕必昂首听,颔下着矢,彼必倒地,尾后更着矢,斯仆矣。已而果如其言。
○旧碑石
宣府庙学记、弥陀寺碑二文,皆出东里杨公,庙学碑尤伟,螭刻颇工。盖二石皆古墓旧石,其旧文莫能记也。因访姚文公所铭浙西廉访副使宣德府人潘泽民墓碑而知之。古诗云「后人重取书年月」,又云「知作谁家柱下石」,又云「留与田家夜捣衣」,观是碑,咏是诗,不自知其感叹之至矣。尝闻阮安督工建太学时,悉取前元进士碑,磨去刻字,置之隙地。今三年一立石,皆此物也。若新建庙学之碑,则即程巨夫国子学先圣庙碑石,而又属之巨夫裔孙南云书之,当时亦以为非偶然之故也。
○前元加封孔子制碑
天顺四年,盛自两广入议。八月日,上有事西坛,忝扈从。众皆盛服候驾,刘祭酒崇益倐就前班偶阁老李公语,退而见告曰:「太学有前元时加封孔子制碑,卧草间,欲具奏重立门下,适请于李公;公言此立则可耳,何用奏?」崇益故有僚旧之好,盛因复之曰:「此前代所立,若建学时因而不改,可也。今国子监建自我朝,已有御制碑矣,一旦遽立前代诏旨,未宜。若具奏重立,恐亦未当。况加封诸制已有史传,圣道重轻,初不系此,须更商量。」后竟不知此事如何。秀才朱佐偶及之,乃知两碑者既立而复仆矣,秀才亦不能悉其如何也。
○论兴安
予尝谓己巳北狩一事,大臣中持论不同,本明白可知,而或隐或见。予颇自负,以为独知之真,内惟兴安一人,似昧报施,以其全首领死牖下也。今日偶王暕舍人语,颇不合。暕之言曰:「当时内非兴安,外非于少保等持论之坚,必与虏绝,以愧之激之,则天旋地转,不可得也。」虽亦主一说,终非正论。予略与之辩,暕笑曰:「兴安受佛戒,遗命化沉香龛子,粉其骨,作浮图充供。此岂其报欤?」
○禽声类人言
汴洛深山中多乱禽,其声多类人言。一鸟云「儿回来,娘家炒麻谁知来。」土人以为昔人有继母,偏爱己子者,以生麻子授己子,熟麻子授前妻之子,嘱之曰:「植麻生者得归家。」二子不知其谋。中途幼子嗜食熟麻子,遂彼此相易,繇是其己子误植熟麻子,不得归。母思之至死,化为此鸟,呼其子云。其它类此者多不可胜数,要皆好事者托事警世之意,亦如所谓「提葫芦」、「脱布袴」之类耳。
○禀受厚薄
军医范真言镇守太监蠡县栢玉、巡抚右副都御史祥符王宇两人,貌皆丰厚,而所禀实异。每治疾,欲宣泄,王服大黄三分即一二行不止,若栢则须一两重,纔行也。不同如此。后栢之寿七十余,王仅及中寿,岂亦繇禀受有厚薄而然欤?
●水东日记卷二十九
六科旧僚题名
○六科旧僚题名
六科旧僚题名。余忝科名,承乏侍近者,几六载。壬申之夏,始有出参藩政之行,俯仰今昔,又十四五年于兹。年间见予旧所稿六科题名一通,从而观之,盖豪杰之士,用世之才,籍籍有闻者,比比皆然,顾予小子,庸庸碌碌,不能无愧,而龙去鼎湖,则又不能无悲嘅焉者。于是以其字称、邑里、初升官位,近据旁求,略加增注,谨录置册中,亦以识一时遭际之荣,海内交游之盛,有如此尔。又安知他日不有子孙世讲于斯者乎?贱氏名在苏嵩县霖之下,刘安福珷之上,今不书。且兵科先吏科者,盖题名予所为也。成化丙戌春三月上日,中议大夫、赞治尹、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前承事郎、兵科都给事中昆山叶盛识。
兵科
李春 景阳 无为
陕西左参议
蒋性中 用和 上海 左
江西右参议
娄升 孟高 湘潭
黄仕儁 廷臣 富顺 右
南京太仆寺少卿
唐世良 武进
浙江右参议
姚铣 孟声 都
苏霖 济民 嵩县 左 都
山东参政
刘珷 次珣 安福
广西佥事
孙祥 廷瑞 大同
右副都御史
覃浩 志广 安陆
南京工部右侍郎
丰庆 文庆 鄞县
河南右参议
王宣 明理 淇县 左
四川左参政
王铉 宗鼐 上虞 右 都
河南参议
钱澍 民望 金坛
长沙府知府
谷茂 秀实 简县
贵州参议
李英 尚贤 合州
贵州参议
刘清 廉夫 滁州
刑部右侍郎
方辅 廷臣 淳安
江西参议
张海 朝宗 锦衣
饶州府知府
严诚 克诚 京山
郑林 伯森 常山
刘彝 惇伦 安福
广平府知府
吏科
孟鉴 克明 博野 都
户部右侍郎
姚夔 大章 桐庐
南京刑部右侍郎
包良佐 克忠 兰溪
张固 公正 新喻 都
大理寺右少卿
翟敬 致恭 大兴
大仆寺右少卿
张让 孟谦 当涂 都
程信 彦实 河间 左
山东右参政
王汝霖 民望 昆山
河南左参议
乔毅 志弘 乐平 右 都
大理寺寺丞
李赞 公美 山阳 左 都
山东右参政
毛玉 良器 武进
王芳 宇直 金溪
潘荣 遵用 龙溪 右 都
杨瓒 廷器 寿张 都
陕西右参议
萧斌 德宜 朝邑 左 都
通政司左通政
户科
李素 尚文 安邑 都
光禄寺少卿
钱奂 文昭 鄞县
广西左参政
马显 文明 广平 都
河东盐运使
刘福 庆之 益都
陕西参议
王庾 仲京 江夏
山西右参政
李侃 希正 东安 左 都
詹事府府丞
钱森 廷茂 慈溪
云南参议
王竑 公度 河州
右佥都御史
庄敏 晋江
雷州府知府
陈厚 宜载 清江
何升 文达 淳安 都
河南参议
李锡 佑之 临清
陕西左参议
成章 文达 景州 都
经历
高崇 惟志 金乡
浙江参议
白莹 乐昌
潘本愚 博罗
兴化府知府
杨学 文斅 江津
山西参议
礼科
章瑾 用钦 会稽 都
礼部右侍郎
余忭 士悦 奉化
府知府
王诏 伯宣 衡阳 右 都
通政司参议
刘纲 建纪 禹城 都
陕西参议
于泰 文达 陵县 左
山西右参议
金达 复显 鄞县 都
长芦盐运使
李春 遇时 章丘 左 都
光禄寺少卿
李实 孟诚 合州 都
兵部右侍郎
张聪 士敏 阳曲
钧州判官
张轼 子敬 泸州
云南参政
陈谟 嘉言 安仁 左 右
东平州判官
杨穟 景实 咸宁
通政司参议
丁本 弘道 峄阳
福建参议
江玭 用良 钱塘
山东参议
刘观 尚宾 武进
湖广参议
刑科
刘孚 诚之 泰和
广东佥事
祝颢 维清 长洲
山西左参议
宋儒 宗鲁 鄞县
江西佥事
鲍辉 叔大 平阳
王复 初阳 固安
通政司右参议
王理 淑庸 安福
四川参议
林聪 季聪 宁德 都
司直郎
王镇 景安 济宁 左 都
经历
曹凯 宗原 益都 右
浙江参政
洪本昌 景隆 池州
湖广佥事
刘琏 宗器 宛平
光禄寺少卿
刘益 崇益 吉水
湖广右参议
徐正 惟中 吴江
司马恂 伯如 山阴
洗马
尹旻 同仁 历城
通政司参议
刘洙 东周 贵溪
应天府府丞
罗晟 公亮 临安
河南佥事
姚旭 景阳 桐城
判官
徐安行 允端 永嘉
工科
李震 用初 大兴
南京通政司左参议
尚达 兼达 东平
陈宜 公宜 泰和
应天府府丞
张澜 遂本 泸州
兴化府知府
张文质 允中 昌黎 都